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範文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範文
  《秋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爲“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爲“緯線”,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兩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所以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而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詩歌,適於朗讀,所以講析文章時,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繪的自然美。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爲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5、反饋調控措施

根據我所授課班級學生底子薄、認知水平低、自覺性差的現狀,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在“品秋”“寫秋”環節中出現困難,這時教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就出現困難的環節,以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拉進師生距離,啓發、引導學生髮散思維,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的。其中我把教學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爲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4、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爲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註,並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爲主,教師輔助引導爲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5分鐘)

這個環節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也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觀念。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在此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智力素質中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3、佈置作業:錯誤!未找到引用源。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的能力。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五)板書

  (六)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能夠擯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分析、講授詩歌意境爲主的做法,積極嘗試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創設校本實例及校本意境,儘量使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積極努力嘗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後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以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我認爲這也體現了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滲透。讓孩子們通過讀詩來感悟生活,通過聯繫生活,更好的品味詩意,領悟意境,我認爲這充分體現出了語文的人文性,爲孩子營造了一個“大語文”的氛圍。

  《秋天》說課稿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2、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3、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情感與價值目標:

4、通過創作詩歌來體會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啓導美

1、看一幅秋景圖,聽一曲《秋日的私語》音樂導入課文

2、學生描述自己對秋的印象,體驗秋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感受美

1aa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感受節奏、感知內容。

2aa學生個別範讀,師生互評,說說本詩歌的朗讀要把握怎樣的感情基調。

3aa有感情的齊讀,說說本詩歌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詩歌形象

(初步感知: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4、選擇詩節進行朗讀競賽。生生互評

要求————讀出情感(對秋的喜愛)、讀出感情基調(清淡)

  三、合作鑑賞,品位美

1、小組研討本詩所表現的三幅畫面

A、教師舉例示範。抓住每一節中富有表現力,能傳達作者感情的詞句進行探究

如:“飽食”寫豐收之景,表達收穫的喜悅

B、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一節,揣摩語言。

要求:所選詞語能突出次節的畫面特點,深入理解

(教師備案:第一節:“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而有喜悅;

第二節:“冷霧”、“滿”、“輕輕”、“遊戲”———清冷而有閒情:

第三節:“廖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要求:(像朗讀一樣進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誦全詩

  四、欣賞意境,表現美

A、教師點撥欣賞詩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B、根據本詩意境,構置畫面,培養情趣

  五、拓展延伸,創造美

A、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B、佈置作業:創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爲話題寫一首詩或作一幅畫

2、摘抄以“秋”爲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教後記:

對詩歌的解讀、領悟是非常個性化的。在新課標的旗幟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審美情趣,是“詩教”的必然要求。那麼,抓住詩歌的形式美(或曰節奏感、音樂性)和它的表現手法“意象組合”進行“詩教”,應該是抓住了“牛鼻子”。何其芳的《秋天》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學習這首詩時,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學生自己的觀察體驗進入課外。

  《秋天》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一首現代詩。這個單元的詩文都是文情並茂的優美篇章,多數出自名家之手。前幾篇文章的學習能使學生體會《春》的語言美、《濟南的冬天》的空靈美,《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課文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卻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這首詩,既可以鞏固前幾篇文章引領着學生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的任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現代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與思路,從而爲學習其它現代詩歌鋪平道路

2、教學目標說明

1)、知識與技能:初步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誦讀改寫來體會詩歌的情感aa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秋天讚美秋天熱愛秋天。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二、學生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我的教學對象是一所城鎮中學的初一年級學生,《秋天》所表達的豐收的喜悅與我們城市學生的生活很難貼近,但我所任教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好。很多學生在圖畫音樂方面不僅有興趣,而且還很有特長,因此我只需創設他們感興趣的情境,引導他們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這樣必定會使學生在課堂上興趣高漲,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法

1、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2、誦讀法

3、啓發式教學法

  四、學法指導

1、誦讀品味法

2、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章後,能通過反覆涵詠朗讀品味,讀出詩歌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五教學程序

1、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導入境(2分鐘)

品味秋天(12分鐘)

描繪秋天(15分鐘)

歌頌秋天(10分鐘)

歸納方法(4分鐘)

佈置作業(2分鐘)

2、教學環節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創設優美、寧靜的氣氛,使學生置身於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探討問題發現美

環節一品秋

1、㈠初讀

1教師表情範讀。

2學生揣摩默讀。

3小組合作自讀。

4教師指導點讀。

㈡品讀

找出你認爲最優美的詩句。說一說它美在何處,並按你的理解讀一讀。

本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及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及時鼓勵肯定學生,指導學生對詩的語言做出正確的理解,以達到學生品味詩文的目的。

環節二繪秋

㈢研讀

1、詩中描繪了幾幅圖畫?

2、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別爲不同畫面命上有詩意的名字。再想一想這幅畫面上有些什麼,那些詩句能表現這些畫面,把這些詩句輕聲地讀出來。

3、教師出示一幅能表現第二幅場景的畫(出示第二幅畫)請大家與書上的插圖比較一下,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幅。併爲自己喜歡的詩節配畫。

描繪秋天這一環節,使學生既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豐富了想象能力,使閱讀進入一個創造性的高度。

環節三頌秋

㈣誦讀

1、選擇你配畫的詩節有感情誦讀。

2、伴隨《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用優美的語言,解說自己描繪的畫面。

這一步,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自主意識,有利於進一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詩人贊秋、頌秋的喜悅之情。

(三)歸納方法尋找美

1、學生依據本節的學習過程,歸納賞詩的方法

2、教師課件展示賞詩方法。

Ⅰaa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Ⅱaa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Ⅲaa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此環節的設計實現了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使學生形成了品評其他現代詩歌的能力。

(四)培養創新表達美

課件出示作業:

1、課外收集描繪秋天的詩文。

2、喜歡寫作的同學將詩歌改寫成散文。

3、喜歡音樂的同學爲這首詩歌配置背景音樂並有感情地朗頌。

佈置此項作業能使學生更好的發揮其特長和主觀能動性,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六、教學模式與策略的說明

《秋天》是一首現代詩,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同時我又以詩——畫——頌爲學習線索設計三個教學環節,希望在環環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學過程中完成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流水線作業,創造出一種既有語言美,又有圖畫、音樂美的氛圍,使整堂課具有詩情畫意,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之美,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之下入情入境,在潛移默化薰陶漸染之中獲得審美愉悅,提高審美能力。

  《秋天》說課稿4

  一、說設計思路

秋天是個多姿多彩的季節,那千姿百態的菊花,圓圓的蘋果,黃橙橙的柿子,金黃的稻田,雪白的棉花這些美麗的景色都可以引發幼兒對秋天的無限興趣和熱愛。《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美麗的秋天》運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豐收的、美麗的秋景圖。這幅秋景圖正好契合了幼兒的心理,不僅能使幼兒結合生活引發無盡的聯想,同時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情,喚起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散文詩欣賞活動——《美麗的秋天》。爲了激發孩子們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我用優美的語言導入課題,並通過描述秋天、激發興趣——生成作品、感受語言——朗誦作品、體會語言——創編作品、體驗快樂等環節充分感受作品的語言美,進一步豐富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結合散文詩的內容和幼兒的身心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充分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並學會用文學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

2、帶領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

3、體驗秋天的美,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我把“帶領孩子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散文詩作品的語言美”作爲活動重點;把“充分理解散文詩內容,並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作爲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家長帶領幼兒瞭解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秋天美景圖片),菊花、蘋果、柿子等實物若干。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畫,吸引幼兒,展現出秋天的生動圖景,喚起幼兒對秋天的興趣。

  2、談話法:設置問題,引導幼兒通過思考、答問等方法來充分地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六、說活動過程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爲了培養孩子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環節一:用優美如詩的語言導入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酸酸甜甜的果實掛滿枝頭,金黃的稻田裏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這一切告訴我們——秋天來了。今天,老師就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一篇優美的散文詩——《美麗的秋天》。”這樣優美的語言可以給幼兒營造一個優美的意境,從而引出本次活動內容。

  環節二:嘗試描述秋天,激發對語言運用的興趣。

導入課題後,爲了激發孩子們對語言運用的興趣,也爲了考察孩子們在生活中的語言積累,我結合孩子們的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孩子們,老師前幾天讓大家仔細觀察秋天的景色,大家都觀察了嗎?誰來給老師說一說你眼裏的秋天都有什麼景物?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這一環節,通過對生活經驗的描述逐步向本次活動的中心內容——散文詩《美麗秋天》靠近。

  環節三:生成散文詩,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

通過上一個環節,孩子們對秋天的興趣已經被激發起來,孩子們也願意用自己的話來描繪秋天,但讓孩子們分門別類地觀察秋天,用文學的眼光看待秋天的景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爲了突破這一難點,結合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的圖片,我分層次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孩子們分別觀察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並引導他們用散文詩中的詞句描繪秋天。我說:

“剛纔小朋友們都講了自己看到的秋天,講得非常好,接下來老師讓大家看幾張美麗的圖片。”教師逐一播放花園、果園、田園的圖片,提出啓發性問題:“這些都是秋天的景物,他們分別長在什麼地方?它們美嗎?我們能用優美

的詞句描繪它們嗎?”等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時候,我再次播放花園的圖片,讓孩子們作進一步的思考:“花園裏的菊花是怎樣開放的?都有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菊花?”這樣,在老師的提示和幫助下引出“菊花向着太陽開放。金燦燦、紅彤彤、千姿百態,放出陣陣清香”這樣的語句,引導孩子們體會這樣描寫菊花的好處。

播放果園的圖片時,我結合散文詩內容問孩子們:“果園裏的蘋果、柿子是什麼顏色?像什麼?我們怎樣形容它們?”依次引導孩子們學習散文詩的語言:“圓圓的蘋果笑紅了臉,黃澄澄的柿子就像燈籠掛滿枝頭。”播放田園圖片時,也用類似的方法引出散文詩的第三段內容:“秋天的田園更加好看,稻田一片金黃,棉田一片雪白,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色。”

這樣,在老師設計的問題中,孩子們已經初步感受了散文詩內容和語言,自然生成了散文詩全文。

  環節四:朗誦散文詩,體會作品的語言美

“帶領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是我的活動目標之一,也是我設計的活動重點,爲了突出活動重點,我將採用教師範讀、孩子們跟讀、聽磁帶讀等方式加深孩子們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我首先示範朗誦作品:

秋天的花園特別好看,菊花向着太陽開放。金燦燦、紅彤彤、千姿百態,發出陣陣清香。

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聽,在聽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然後播放課件,配上優美的音樂,帶領幼兒一起朗誦散文詩。朗誦時提醒孩子們注意體會作品中的優美詞句,引導幼兒慢慢地加入感情,逐漸進入散文詩營造的優美意境。

  環節五:把創編融進歌曲,體驗創編的快樂

爲了使創編更有吸引力和藝術性,我手拿兩束菊花扮演菊花仙子說:“孩子們,我是菊花仙子。今天是我們的秋天大聯歡,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看看秋天還有什麼美麗的風景吧。”接着,我播放多媒體課件《秋天的天空》,在讓孩子們嘗試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美麗的天空後,我帶領孩子們唱着我創編的歌曲:

“秋天在哪裏,秋天在哪裏,秋天在藍藍的天空裏,陣陣風兒吹呀,朵朵白雲飄,秋天的天空多美麗。嚦嚦嚦嚦秋天在藍藍的天空裏,秋天的天空多美麗。”與孩子們載歌載舞,把活動引入高潮。

  七、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了,但孩子的學習不能就此結束。我會鼓勵孩子們說:“孩子們,老師把秋天的天空編成了一首美麗的歌。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秋天還有什麼地方很美,把它寫成優美的詩或編成美麗的歌唱給大家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