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範文

《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範文

  《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1

如果不是老師的推薦,也許我不會拿起這本書;如果沒有讀這本書,也許我不會如此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讀之,我幸。

《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光是書名就引起了我的興趣。當我拿到這本書,就被封面上的一組圖畫吸引了。雖然是卡通圖案,卻也不禁代入情感:大人,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孩子,弱小無助,唯唯諾諾。從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某時某刻的身影。

作者燕子的序言讓我感同身受。那個參加聖誕派對的4歲的小姑娘像極了那天和我一起去看話劇的女兒。在我眼裏有趣有深度的話劇,女兒卻一直催問何時結束,甚至覺得難熬到要哭的節奏。由於中途不便離場,整個過程我都在安撫她的情緒,也影響了自己看劇的心情。事後,我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話劇《蔣公的面子》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完全不符合一個9歲小朋友的認知水平,大量有關歷史政治的獨白對她來說無疑是枯燥無味的。正如作者所云: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讀完全書,我的內心是有一點點的竊喜的,因爲書中的許一些觀點和案例都是和我的拙見與做法是一致的。當然,我也認識到自身在和孩子溝通方面也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啓示和指引。可能是和我個人比較隨性的性格有關,以前我一直都沒有刻意的去尋找一種方式去與孩子溝通。我只是純粹地想像朋友一樣地陪着她長大。

“好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老師,也要成爲孩子的朋友”。這是我非常認同的一句話。我和女兒就像好朋友一樣,我們一起遊戲,一起讀書,一起聊天。她會把她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與我分享,我會看着她的眼睛認真聆聽,也會及時地給她一些建議。我們之間也有好多的小祕密。我很慶幸,我和女兒能成爲好朋友。

“父母也要學會道歉”。記得有一次,已經是晚上9點左右了,我一直催促她睡覺,而她卻躲在一邊不知道在搗鼓什麼,而且不讓我走近看她在做什麼。我當時非常憤怒,當然也出言不遜,但還是尊重了她,沒有走近。大概20分鐘以後,她主動走到我跟前,手裏拿着“拼豆豆”的作品遞給我說:“媽媽,這是送給你的禮物。”我看到了她用“豆豆”拼的我的名字還有“love”,我的心頓時一片柔軟,對自己之前對她兇惡的態度內疚不已。我抱着她,並不斷地向她道歉。她笑着說“沒關係”。很多時候我由於工作和家庭瑣事壓力導致情緒不是太好,這個時候,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夠乖巧懂事,我就特別容易發火。看着孩子無辜的表情,淚水漣漣的眼睛,又特別後悔自己沒有控制住情緒傷害了孩子脆弱的心靈。好在我能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會及時向她道歉並針對她的問題平和地交流,而她總能很快地原諒我。

“父母要做好承兌,孩子纔會信任你的話”、“想讓孩子聽你的,不妨做孩子的聽衆”、“孩子也需要尊重”、“積極耐心傾聽孩子的煩心事”、“不要揪着錯誤不停說教”、“孩子沮喪時,要走進他的心裏去”、“物質獎勵不是靈丹妙藥”……..《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這本書提供了64個與孩子對話的溝通技巧,讓孩子不再牴觸。其中的案例都是來自真實場景,而且還有貼心的指導,把那些高深的理論都靈活運用到實踐中。不代替父母思考和選擇,只分享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這本育兒指南也讓我瞭解了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用請求取代命令,用獎勵代替懲罰,用暫停取代責罵,幫助孩子盡情發揮自身的天賦。孩子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與成人完全不同。要想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與孩子愉快地溝通和交流,就應該認真觀察孩子眼中的世界,習慣孩子的思維方式,以孩子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

蒙特梭利博士說:“在幫助孩子健全發展的`過程中,最常被人忽視的,就是人性的特質――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因此,用溝通的方式教育孩子纔是國際公認的優秀教育方法。關於教育,我獨愛秦文君的那句:“教育應該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讀完《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一書,讓我更有信心地陪伴孩子一起自信、快樂的成長!

  《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2

從孩子踏入小學的那一刻起,意味着孩子的成長邁入了新臺階。相對幼兒園生活而言,小學增加了課業的任務和新環境的挑戰。孩子適應的過程,同時也是考驗家長的過程。

隨着日常生活節奏的變化,早晨起牀困難、作業不仔細、考試不理想、膽小羞怯等問題接踵而來,媽媽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當發火成爲習慣、脾氣越來越大一籌莫展之際,遇到了學校推薦的《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這本書。仔細閱讀過程中,不僅尋找到很多平時生活中遇到問題解決的辦法和答案,更讓媽媽學習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理念。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因爲愛的表達方式不同,產生的效果千差萬別。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心平氣和,讓傾聽一路暢通”的內容。書中的描述簡直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縮影。

上班族家長的早晨生活是忙亂的,尤其是媽媽。正當在廚房忙碌的焦頭爛額,卻看到衛生間裏的她拿着牙刷對着鏡子發呆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晚上輔導作業,面對她龍飛鳳舞的字和怎麼講也聽不懂的題目時,也是抑制不住的怒火。漸漸的面對孩子不斷惹出的小麻煩失去耐心,情緒難以自控。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這是因爲忙碌造成的煩躁。

然而“孩子的成長過程似乎就是一次次犯錯的過程,註定了爸爸媽媽在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接受和處理孩子不斷出現的各種狀況。”

其實這時候,越是面對媽媽的歇斯底里,親子溝通就越是困難重重。還記得有一次晚上給孩子輔導作業,有兩個生字她就是不肯認真寫,我一遍遍的讓她重寫,但她似乎就是在和我作對,故意使勁用橡皮把本子擦破,故意不按要求寫,我的聲音越高,她就越不配合,最後我實在忍不住大打出手,寧靜的夜晚被哭聲和怒火打破。都說,育兒即育己,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幫助我們放緩生活的腳步,等一等成長中的孩子。試想,如果當時我能讓情緒平復下來,心平氣和的和她好好說,細細的問清她不肯配合的原因,或者乾脆放到第二天再來深究這兩個字,孩子是不是更能接受一些?

“媽媽只有發自內心地愛和接受孩子的一切,纔不會有怨言。孩子會犯錯,但也讓我們反思自身,變得更加完美”。

正是因爲媽媽太急於求成,過於擔憂孩子的不完美,才導致不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只有尊重理解孩子,做到耐心的傾聽,用自己心中的真愛,聽到來自孩子心底的真實想法,從而有的放矢的說出來達到有效溝通,親子關係得以和諧融洽後才能讓孩子變的通情達理。

《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爲正在育兒路上不斷摸索的我點燃了一盞指路明燈,學會了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也進一步瞭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與成人的不同之處。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必須先俯下身子,做到有效傾聽,學習說話的“藝術”,帶着“愛”去看待孩子每一次錯誤,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以孩子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去與孩子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把每一句話都說到孩子的心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