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1

作爲孩子的家長,我一直以爲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都很瞭解,從孩子出生到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到後來上幼兒園、小學我都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去教育他,覺得自己走過的路,積累了一些經驗,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過小孩子感受。在讀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後,我發現對於小孩子的內心世界還是不夠了解,所做的決定往往是背道而馳,雖然由於家長的威嚴使得小孩暫時的屈服,但對小孩子的成長或者說美好的童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章愛的教育,從你蹲下來的一刻開始中介紹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下命令”讓孩子很牴觸。由於我的工作關係,晚上和節假日經常要加班,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很少與孩子進行溝通,經常是以“下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偶爾會對孩子發脾氣。造成孩子很怕我,有時想和孩子聊聊天,他也是以敷衍的口氣與我交談。實際上是由於自己沒有真正的“蹲下來”,沒有設身處地的以小孩的角度考慮。這也是我讀過本書發覺自己最大的不足。

第二章讀懂孩子,才能與孩子快樂共處中我讀懂了“叛逆寶寶”、“調皮搗蛋的好奇寶寶”其實是父母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面對孩子的苦惱,沒有接納他的負面情緒。比如有時在輔導孩子功課時,碰到有些題目會體現出很不耐煩,有時甚至會發些小脾氣,我在旁邊總是覺得問題很簡單或者說這類題型之前做過,沒有認真考慮過小孩子出現這些負面情緒的原因。

第三章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你身邊的“小大人”這一章內容裏,作者跟父母們強調的是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不要以爲孩子還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父母就自作主張地爲孩子包辦一切,不願意聽孩子的心聲,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甚至有的時候孩子已經明確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想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情,父母卻置若罔聞,認爲自己的決定纔是爲了孩子好。我現在很注重這一點,凡是跟孩子有關的事情,我都事前跟孩子商量,給孩子選擇的餘地,譬如本週六,小孩子去上英語體驗班後,我主動的徵求他的意見,自己決定上與不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第四章孩子“不聽話”了?其實是你沒有看到他的“好”。

父母總是用一種挑剔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看到的總是缺點。隨着孩子的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情總想着自己做主,這時候就可能與我們的意願有所衝突,這時候我們應該放開手要他去做,失敗了他會從中得到教訓和經驗,成功了他會享受自己的成功喜悅。現在我和像書中所寫的一樣,爲孩子制定一些獎懲制度,這種方法很好的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第五章是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孩子出生以後就是一張白紙,畫出什麼樣的色彩來都是做父母的責任。正所謂成才必需先成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需要家長的引導和以身作則的榜樣。有時候家長在不經意間所做的事情孩子都看在眼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一些不良的習慣孩子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會不經意的“學會”。例如有些家長會不經意的闖紅燈,孩子並不懂交通規則,他們會認爲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慢慢的習慣了也會跟着效仿。

第六章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蹲下來”教育孩子。家長願意從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纔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肯定他的.良好行爲,修正他的偏差行爲,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承擔錯誤行爲的後果,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從父母的肯定中找到自信,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強化對孩子的正面教育。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放下家長權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會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2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確實給了我這個媽媽很大的觸動。作爲一個母親,有時對待孩子難免會以大家長的姿態處之。孩子要不然會受打擊,性格開始變得拘謹;要不然更加頑皮,與家長針鋒相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僅僅表現在我們家長的行動上,更要體現在我們的心態裏。以孩子的視野探索世界,以孩子的心理揣摩未來。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平等的談話,多瞭解孩子的想法。

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吧,他最近看了不少課外書,並且對閱讀的興趣愈加濃厚。其實,一開始孩子也覺得讀書枯燥無趣,想着還不如看圖畫書更生動有趣。我心想,不能讓孩子一個人讀書,咱也跟着一塊看看書。既是對孩子的陪伴,也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學習。於是,慢慢就變成我和孩子坐一塊,各拿一本書籍閱讀,晚上臨睡前我倆再相互分享一下閱讀中有意思的故事。通過互動,孩子越來越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進一步體會到享受文學的樂趣。

所以說,平等的交流,讓我更能瞭解孩子的特性和喜好,挖掘他的潛能,增加他學習的興趣。同時,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豐富,但精神世界不容易得到滿足,缺少家長的陪伴,就難以體會到人生的幸福。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裏做家務,孩子在一旁玩樂高玩具。一會兒,孩子興致盎然的叫我:“媽媽,你看我這玩具多好玩啊,你來陪我玩吧。”我回他:“媽媽正忙着呢,你自己玩會吧。”孩子語氣驟然一低:“沒意思,你都不來陪我玩,再好的玩具也沒意思啊。”我一愣,是啊,家務活什麼時候都可以做,但孩子渴望陪伴的心一旦受損就補不回來了。我立刻放下手上的事情,陪着孩子擺弄他的玩具,討論各種玩法,嘻嘻哈哈打鬧成一團,度過一段非常開心的時光。

孩子大了,能看出我們的陪伴是完全投入,還是勉強敷衍。玩耍時,家長不妨蹲下來,重拾小孩子的心態,與自己的孩子打成一片,加深父子母女之間的感情。

作爲家長,我們已給予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給予時間,耐心的看着他慢慢探索,陪着他慢慢成長。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躺在孩子牀邊陪他。孩子說:“媽媽,你剛洗澡完,把光腳伸進我被窩裏吧。”我心裏欣慰的很,心想平時真沒有白心疼這小傢伙了,曉得心疼人了,就依他言把腳伸進去。誰知孩子把他的小腳伸啊伸,一直貼到我腳上纔不動,問我:“這樣暖和了吧?”黑暗中,我的心忽然就柔軟了。我一把摟着他:“是呀,謝謝你啦。”

有時,我們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殊不知,孩子已悄然成長到能體貼大人、爲大人分憂的高度了。孩子,謝謝你的成長,讓我感受到作爲母親的溫暖。

龍應臺在《目送》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孩子,我希望,在陪伴你的這段歲月裏,我是那個給你這張白紙塗抹鮮豔色彩而不是灰暗顏色的那個人。我會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你這個小大人,尊重你的想法,鼓勵你的決定。爸爸媽媽對你的愛只會與日俱增,即使將來你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我們也會在你背後默默的注視你、支持你,希望你這個小雛鷹將來能飛入廣闊的世界。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3

看了老師推薦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才深刻體會到,在教育培養孩子的道路上,作爲家長的我們,真可謂任重道遠。“蹲下來”告訴我們的是一種態度,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一份責任。怎樣和孩子真正成爲朋友,在學習、生活,特別是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給予幫助,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反思和不斷改進。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對於孩子,他們眼前的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們對一切未知的食物都充滿了好奇,而往往在大人眼中,絕大多數早已司空見慣。這時就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耐心,去思考孩子究竟想得到什麼樣的答案。記得兒子還很小的時候曾經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人爲什麼要吃飯呢?當時我的回答就是簡單的“餓啊,不吃飯就沒有力氣啦”。現在想想,孩子雖然小,但這個問題充分說明了他當時是有目的性的:不願吃飯。其實孩子有時問的問題或者說的話,就是他們當時的一個願望展示,他們以問題的形式告訴你,是害怕直接提出來被家長予以否決,而我們往往都忽略這一點。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表現出色,於是大量的興趣班、補習班便應運而生,當然這也有我國教育體制的原因,這本無可厚非。我們則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真正想要的東西,甚至將一些我們家長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當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現牴觸情緒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做到充分理解。其實他們想要的只是多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而已。記得去年春節,我們讓孩子說一個新年願望,他想了一會卻又欲言又止。這一舉動讓我們察覺到了什麼。爲了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就讓他寫在紙上收起來,並承諾不看,看新年裏能否實現。後來才發現,他寫的是“希望少上一些興趣班,多點時間玩該多好啊”。這樣單純的願望讓我感觸很深。其實平時興趣班的途中也曾表達過這樣的願望,可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我們都採取了一些孩子其實根本還無法理解的言論加以引導,甚至利用家長的“威嚴”,予以了“說服”,甚至是“鎮壓”。我們每一位家長在這一點上多多少少都會比較專斷獨行,願望很美好,但卻值得我們深刻反省,如何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小思想,纔是對孩子真正的愛護。

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在“和孩子做朋友”方面,我做的相當的不到位,我應該向孩子道歉並努力改進。就在上週,我們一家帶着兒子的表妹一起去超市。孩子們在一起難免追逐打鬧,期間兒子由於不小心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當時的我因爲之前屢次提醒未果而顯得非常氣憤,便訓斥了他,命令他自己站起來,並不允許別人攙扶。兒子看樣子摔的有些疼,但因爲害怕還是強忍着自己站了起來。這只是開始。第二天送他去上圍棋課,我在外面的房間裏戴着耳機看着手機等他下課,與他並沒有任何語言、動作和眼神的交流。而就在課間,老師的一番話讓我有些羞愧甚至無地自容。大致意思是:兒子在上課時,老師提問或批改作業時,有答錯的時候,都會透過隔着的玻璃看一下我,看看我是否注意到他的表現。最後老師還說了句:看來李彥澤真的好怕你啊。正是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這難道是我們作爲家長應該和孩子建立起來的關係嗎?這應該是我們作爲家長最大的失敗和悲哀了吧!

有時過度的嚴厲,以爲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往往使得我們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對孩子的性格成長產生影響。更多時候我們應當像朋友一樣與他們相處,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關心和幫助,而不是置之不理;在孩子犯錯時,給予理解和指導,而不是一味責備;在孩子取得成績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而不是漠視。作爲家長,需要努力營造一個讓其身心都能健康成長的環境,畢竟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以後,我要好好的做位與孩子能做朋友的父母!向着這個方向努力!也許孩子以後未必能成多大材,未必能有多大出息!但我的目標希望他至少能成爲大家都喜歡,都認同的好孩子!有修養,有內涵,有責任感的孩子!而這些需要我們做父母平時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必不可少的因素!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後感4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在很早的時候就聽說過,一直沒仔細讀,最近才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一番。

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可是怎樣蹲下來?我們應以怎樣的身份去對待身邊的孩子?變成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書中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案例說明了應該怎樣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平等的對待孩子,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所提到的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也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其實,在我們與學生的相處中也是一樣的,放下教師權威的架子,和你的學生們做朋友,用愛與尊重作爲引導,讓你的學生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當你理解了蹲下來的真正含義,你將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蹲下來,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需要,因爲我們的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要想與孩子的溝通有效,那要做到換位思考,這樣才能瞭解孩子,達到有效的溝通。

孩子希望與我們交流,希望被尊重,希望以平等的方式進行朋友式溝通,只有平等溝通,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