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孩子,你慢慢來》這個充滿詩意的書名,成功的把我的心提了起來,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充滿母愛的字眼,深深刻在我的內心裏,是的,世界上,哪有一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我好感動,龍應臺充滿詩意的語言每個字都體現出龍應臺深深地母愛,轉眼望見我的媽媽,看見她眼角的皺紋,有點說不出的心酸。孩子的到來,給了母親很多,同時也失去了更多。

龍應臺爲孩子付出了很多出書、旅遊、社會調查、製作電視節目。但,最終,爲了兩個寶貝,她都放棄了。我深深地感覺到母愛的偉大和母親無私的奉獻,母親不在乎自己的體型只爲寶貝,無論是呵護,還是責罵,母親爲了我們付出了太多的辛酸。

龍應臺這樣寫道:“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胸口,就能使我感覺得到幸福”母親眼裏那流露出的溫情,絕對不是沒生育過的女人可以顯現的,那就是母愛。

夜晚,靠在窗邊,我又想起了龍應臺和那本書,母親在客廳裏打掃,拖着她略顯蹣跚的身子,她手上的老繭如針一般刺痛着我。“媽媽,我來幫你。”媽媽笑了,笑得是那麼燦爛。母親不要太多,就算一個擁抱也能深深地感動她,這就是母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2

龍應臺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爲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作爲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豪氣逼人。然而在這部生活散文中,她的筆觸也可以有萬丈深情,在這本書裏龍應臺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她用她的耐心和體貼教導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讀這本書是被這個題目所吸引,“孩子你慢慢來”引發了我的深思,在當今這個一切都快速發展的時代,“慢慢來”似乎不被接受,大多數的.父母都爲了自己的事業而忽略孩子的成長,而龍應臺作爲一個知識女性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陪伴孩子的偉大事業上。給了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惡事,沒有必要讓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而作爲她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和作爲一個母親對待孩子的智慧。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時,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忍不住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把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於是就有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卻忽略了一個孩子的感受。對一個對世界還未完全通透的孩子,至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讓他們慢慢來。正如這部散文首篇提到“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讀到這我的內心是震撼的,感受到一個母親最偉大無私的愛。

“孩子,你慢慢來”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一份關懷,一份寬容,一份安慰。孩子的不懂事、頑皮、各種缺點在大人的眼中就會放大許多倍,他們對於孩子過於迫切,失去耐心。卻未想到欲速則不達,如果那時可以說一句“孩子,你慢慢來”,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每一個母親都會有自己的種種理想與計劃,但會被孩子的出生打亂。龍應臺在“野心”那一篇散文中寫到“若冰在一旁察言觀色,用很溫情的聲音說:‘這種種理想、計劃,做了媽媽以後都不能實現了,對不對?’媽媽軟軟地躺在沙發上,很沒力氣的:‘對’‘你後悔嗎?’‘還好!’ ”她在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最終給出這個答案。我想她是真的愛孩子,愛超過了孩子帶給她的困擾,因爲愛,不覺得時間的漫長,不覺得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不會催促不會責備,她享受這個過程,任由時間慢慢流逝。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臺在這部散文中不斷回憶她的生命,提及對孩子長大後漸漸的陌生感,讀後讓人感到心酸。作爲孩子的我們確實缺少了一份烏鴉反哺的溫情。這一點她在《目送》中也提及“我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讓我想到了令人忽視的一個話題—感恩。

作爲孩子的我們會把父母對我們的關心與照顧當做理所當然,也許是我們已經習慣了這長時間不求回報的關心。隨着年齡的增長,父母便不再是那個唯一接觸我們的人了,我們會漸漸的發現與父母間產生了代溝,實則是我們對他們的關注漸漸的少了,與他們談論的共同話題也沒,再然後我們便離家求學,陪伴他們的時間更少了,有時連一個電話都吝嗇於他們,卻不知包容我們一切的港灣永遠是我們的父母,回到家可以肆無忌憚的做你想做的事,說你想說的話,因爲我們不在乎他們的感受,把他們對我們的愛與包容當作理所當然,而我們卻沒有在意他們日益增多的白髮,沒有想過我們的世界沒有了他們該怎麼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羊尚有跪乳之恩,何況我們人呢?所以感恩需及時,勿當“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時才後悔。

這便是我讀這部散文後的感受,在我們關注“孩子,你慢慢來”的同時,也注意“父母,慢慢老”。父母的“愛”於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孩子對父母的恩情要及時回報。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

每次因爲孩子,因爲學生讓自己心情變得極度煩躁的時候,我會輕輕打開龍應臺的《孩子 你慢慢來》,就這樣,在一個個靜謐的午後,感悟書中美好的感情,感悟書中溫柔的成長,我的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龍應臺的文風一貫豪氣,但在本書中她以一個母親的角度,用她細膩的文字,輕輕柔柔的將她對孩子們的愛刻進每一個讀者的心裏。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什麼雋永的哲言,唯有無數次的忍俊不禁,無數次的低迴溫柔,無數次地用行動告訴我們成長需要等待。誠如斯語:花開須有時,唯有靜待之。

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焦慮和急躁充斥社會的每個角落。整個社會都在高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馮鋼說,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家長焦慮不能完全避免,但當焦慮成爲一種社會羣體性疾病,並且非理性地互相傳導蔓延時,那麼在這個羣體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會出現不理智的行爲。而這些行爲的承受者是他們自己的孩子。於是,千萬家長摩拳擦掌,整裝待發。孩子們收拾起童心,規範地坐在課桌前,從“你我他”到“123”而後又是“ABC”,從鋼琴到小提琴而後又是琵琶古箏,從畫畫到書法而後又是圍棋象棋……林林總總,家長用自己曾經想學的,認爲孩子要學的種種課程填滿了孩子的童年。結果是或許培養出很多’神童”“天才”,但很多孩子過早地被激發潛能,導致後勁不足,未來發展平平,還有很多孩子因此而喪失學習積極性。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毀了孩子的天真爛漫,毀了孩子天生的創造力。而家長無疑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魯林嶽說,“家長被高考綁架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而作爲一名老師,我也希望自己教授的東西,學生可以很快消化,可以做到孔子所希望的:舉一隅以三隅反。是的,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期許都加在了學生身上,猶如很多家長把生活的期許都強加給孩子一樣,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於是,我們這些老師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家長的幫兇。看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

很多人說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不如放下那條繩索,陪伴着走孩子必經的路,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現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我想當我們教育孩子能夠放慢腳步、放鬆心情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將獲得蝸牛的世界,遇見廣闊連綿的美麗風景。

曾經看過這樣一幅漫畫:一個小女孩依偎在一隻大大的蝸牛旁,臉上寫滿了疲憊與無奈,蝸牛安慰她道:“孩子,你慢慢來,世界一定會等我們的。”孩子感激地答道:“謝謝你和這個世界!”

孩子,請你慢慢來;成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請你們慢慢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