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關於《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龍應臺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麼的溫馨。從他生下安安,記錄的有關安安的一點一滴到生下了弟弟華飛,記錄下安安因爲母親對華飛的愛而出現不平衡心裏的種種表現,直至最後安安接受了華飛後與朋友間的小故事。裏面都包含了龍應臺女士對安安、對華飛的愛。

關於《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而其中,我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安安與華飛爭寵的小故事。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妹妹寄住在我家,媽媽總因爲我沒看好妹妹、因爲我和妹妹爭一個漂亮的碗、爭一把小小的勺子而對我發脾氣的樣子。那時候我的'媽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做姐姐,要讓着妹妹一點。”可是,也才6、7歲我怎麼會有這麼大度的想法呢?我只知道,妹妹出現以後,爸爸媽媽也總是抱她卻不抱我;每個晚上媽媽總是抱着妹妹入睡,而我卻只能和奶奶擠一張牀,最後甚至連奶奶我都要跟妹妹分享;就連每次吃好吃的我也不再享有優先權了。這時的我總是覺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愛妹妹勝過愛我。於是,我討厭妹妹、我討厭她住到我家裏、討厭要跟她分享一切屬於我的東西、更討厭每次大家都因爲她的哭鬧而指責我。直到我長大後,我才發現原來妹妹有的這些我也曾擁有過,原來我也有這麼幼稚的時候,原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是最愛我的,只是醒悟這一點時我已不再需要什麼都跟妹妹爭、什麼都跟妹妹搶了。

當然龍應臺女士也發現了安安這一個心結,她從另一個角度讓安安知道“安安現在有的,弟弟卻沒有;而弟弟現在有的,安安在小時候也曾享有過。”與其喝止安安不許對弟弟這樣、不許對弟弟那樣,不如讓安安換位思考,引導他知道每個人每個時期的需要和經歷都是不一樣的,爸爸媽媽也不會因爲多抱弟弟、多親弟弟就不愛自己。可能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爲會讓大人氣的跳腳,以至於大聲喝令孩子。但是如果真這樣做了,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孤獨、更加悲傷,若我們大人也能換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這一問題,用我們溫暖的懷抱去讓他感受我們是愛他的、我們是包容他,在理解孩子的行爲的基礎上去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孩子就能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下更容易接受一些現實,從而使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樂。

我們成人之間的交往也一樣,往往總是會從人的某個行爲去判定某個人的好壞,但是卻從不想想他爲什麼會這麼做、爲什麼會這麼想,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聽聽對方的真實想法、多點耐心和寬容,可能你就會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在乎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