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孩子你慢慢來》教師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教師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教師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你慢慢來》教師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教師讀後感1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是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裏最經典的一段話。這本書很早已經讀過,那時的我還是一名特別年輕的老師,也沒有做母親,對其中的文字情感是陌生中夾雜些許的感動。而今,從教十年多,也已爲人母,再讀起來竟是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感觸。前些天和學生家長聊起此書,我亦是滔滔不絕。後來想,乾脆以一些文字以對話或者紀念自己的變化吧!

這本書的語言溫柔自然,讀來卻深情動人,使人沉醉於母愛的那種溫暖和親切。讀這本書我雖然僅用了一下午,讀完後卻讓我思考了很久。作爲一個孩子的母親同時又是六十多名孩子的老師,在這本書中我體會最深的就是一個字“慢”。在這個任何事情都追求效率,提倡速度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也都不可避免地以快來要求自己和學生們,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即時滿足,付出就要利益最大化,也許在有些方面快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但快絕不是教育。教育不是快餐,也不能速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學校不是工廠流水線,我們教育的是人,而不是貼標出售的商品。一旦我們放慢腳步真正以平等的心態來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才能體會到孩子世界裏慢慢的美。

想起班裏有個叫做浩浩的孩子,模樣清秀極了,十分討人喜愛。但是性格卻是非常內向,從不主動和同學說話,也包括每一位老師,每每上課時候總能看見班裏角落裏的他,那麼孤單。他不參加任何學習討論或者課外活動。學習成績也在意料之內的不好,老師同學都想幫助他,我可以說用盡了方法,批評、督促、表揚,就差自己變成他了,但沒一點效果。他的父母爲此擔心焦慮的不得了,同齡的孩子一天一個樣,而浩浩似乎已經被遠遠丟在了起跑線。

時間飛快,一年匆匆而過,浩浩依然是班裏最差的那個,最孤單的那個,彷彿被世界遺忘了一般。

就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進校時,突然發現一個熟悉的背影,他在校門口一片一片地撿拾垃圾,我揉了又揉眼睛,不錯,就是浩浩!那瞬間我竟是如此的感動,這真的是我們都認爲最差的那個孩子嗎?後來我專門把浩浩叫到身邊,表達我對他的讚揚,號召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持續給他安排了一些班級管理任務,出乎我的意料,他也竟然非常喜歡地接受了,這時的他眼睛似乎特別的亮,和以往非常不一樣。一學期下來,其實結果並沒有像我的期盼那樣,浩浩也並沒有太大的轉變,除了眼睛看上去更加明亮起來。

這時也會想起讀過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時,我想浩浩真的需要時間,我應該和他的父母一起對浩浩慢起來,慢一點再慢一點,不那麼着急地要求孩子一定的成爲我們想讓他們成爲的樣子。事實證明,這樣做確實是正確的。和浩浩相處已經快三年了,我們都放下了以往嚴厲批評和督促,放下了迫切要求他進步的渴望,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過去,浩浩竟然和以往明顯不一樣了。不一樣在哪裏?說不出來,就是覺着開朗許多了,笑容多起來了。雖然成績仍然不理想,但是整個人似乎更能融入集體了,對一些獎勵也有了自己努力,老師和父母十分的喜歡!還好,我們慢下來了,不僅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也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他的變化。

如今已經四年級了,浩浩已經和班上的孩子無兩樣,一起學習,一起歡笑,字體尤其的漂亮,下棋也少有對手,和老師交流再也不紅臉不捏衣角,看着每天班裏的他,他們,我也會無意識地慢起來:講難點時語速再慢一點,讓孩子們聽得更仔細點;批改作業再慢一點,能發現更多的錯誤還有個性卻富創新的答案;想發脾氣時,慢兩分鐘再說,結果迥然不同。慢下來,離急躁,離求速成的情緒遠了,教學卻有條不紊起來,工作也更加輕鬆起來。

作爲一位老師,我知道育人即是育己,我時刻警告自己再也不要隨意定義任何一個孩子差與不差,孩子的成長總需要過程和時間!面對孩子純真的眼神,我是敬畏的,他們對成人的包容,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愛都使我們赧顏。我會試着讓他們慢慢舉起自己的小手,我會聽着他們慢慢講着自己的想法,我會等着他們慢慢給我一個自信的眼神,我會盼着他們慢慢成爲他們想成爲的樣子。

看着他們慢慢地長大,我也在學習用赤子之心來對待這個世界,我們慢慢去聽花開的聲音,我們慢慢去欣賞落雪的美,讓我做那個陪着他們徜徉知識海洋的同路人吧,孩子,我們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教師讀後感2

龍應臺雖不是幼兒教育專家。但其作品《孩子你慢慢來》值得幼兒教育工作者閱讀。“孩子你慢慢來”含義非常深刻:教育要遵從天性,欣賞孩子慢慢成長……閱讀之餘,我們不免思考:我們的教育是不是追求太多,讓孩子負擔太重?

  教育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你慢慢來》開篇記錄了作者因買花而等待花店裏的小男孩學扎蝴蝶結的一幕:老婦人把“我”要的二十支桃紅色的玫瑰從桶裏取出,交給小孫兒,轉身去找錢。小孫兒大概只有五歲。他很慎重、很歡喜地接過花束。抽出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男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那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就是教育。小男孩此時最需要的教育就是耐心等待。我們敬佩這樣的教育,敬佩作者捨得花時間,敬佩她是幫助小男孩的高手。她沒有焦躁,沒有催促,沒有想辦法替代。她相信,只要給予時間,小男孩就能扎出世界上最美的蝴蝶結。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也體會到,孩子有能力並有興趣做的事,如果教師還去幫助或指導,也許對孩子是一種干擾,不合適的幫助和指導不僅會阻礙孩子的發展,還會導致教師身心疲憊。教育本應是輕鬆的,我們要學會等一等,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只要放大我們的耐心,定能收穫孩子的'成長。

  教育需要平等對話

日記“一隻老鼠”記錄了作者和兒子安安關於作業要不要重寫的對話,最終安安的“心聲”征服了作者。實現了平等對話。媽媽要求重寫作業,安安不滿的情緒爆發了,他發自內心地吶喊:“爲什麼我要多寫一行?你總要我寫得好、寫得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我有時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半晌,媽媽擱下手中的紙,用手背抹了抹安安的眼淚,嘆了口氣,說:“好吧!就一隻老鼠。你去玩吧!”……

孩子的心聲,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讀者。想一想,在我們習慣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時,孩子多少次接受了不平等的教育。教師要求孩子複述故事時情節要完整。畫畫時畫面要整潔,做操時動作要有力,做手工時動作要仔細……每一項都有標準,對所謂做得不好、不認真的孩子,教師總是要求他重做,甚至重做N次……這是以教育的名義在侵犯孩子的權利。教育需要平等對話,只有平等對話才能認識幼兒不同於成人的一面,才能保證不侵犯孩子的權利。平等對話首先要讓孩子把心裏話說出來,還包括接受孩子的“無理取鬧”。作者說她不願意敷衍這小小的人兒,因爲她覺得這不及草高的小小的人兒是個獨立而莊嚴的生命,她尊重。其實教師更該如此。

  教育要透過表象反思 莊稼長不好,農民從不埋怨莊稼,而是反思自己的選種、澆水、施肥等工作做得好不好,找出問題所在。與農民相比,我們更需要反思,我們面對的是具有豐富思想、處於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人,稍有不察就會對孩子犯錯。如果作者沒有對孩子的觀察反思就沒有其作品《孩子你慢慢來》,請聽她反思後的經典語言:“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孩子,是天心的驗證,美的極致。人對這個世界已經掠奪無度,您不覺得保留一點天機、一點對自然的驚訝,比較美好嗎?”作者對孩子游戲“殺人”的觀察反思可謂是教育的經典案例,日記中寫道:作者看見安安突然鬆開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砰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作者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小紅帽的故事中“砰”一聲,獵人開槍把野狼打死了。所有童話裏的狼都受到歧視,不是給燒焦了,就是被羊媽媽剪開肚皮,或是被獵人打死。作者反思着:《白雪公主》中有各種殺人方法,用刀子砍,用絲帶勒……然後,作者把《阿里巴巴》和《白雪公主》移到書架最高一格,並挑選合適的書籍給安安講述。遵循教育規律,規律在哪裏?孩子是環境的影子,影子又是什麼樣的?生命的成長有階段性,孩子處於哪一階段?一切都在觀察反思中。反思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反思才能捕捉到孩子傳達的各種信息,從而瞭解孩子正在想什麼、做什麼,身心正渴望怎樣的幫助和支持。

《孩子你慢慢來》展現了教育的輕鬆和諧,讓人感嘆教育的最美境界竟是這樣的簡單、實在、形象、溫暖。“孩子你慢慢來”不單是對孩子說的。也是對教育者說的,讓我們做一個願意等待的教師,耐心地欣賞孩子慢慢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