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孩子讀後感範文

孩子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孩子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讀後感範文

孩子讀後感範文1

看完屈老師的《把快樂換給孩子》這本着作以後,我深深的被震撼了。

首先震撼我的是屈老師的永不服輸的精神,和不斷上下求索的毅力,使我大大折服。一個年過半百的女人,爲了自己的事業卻那樣的執着和肯定。尤其是在起初只賠錢不賺錢,而又恰逢一個能使她搖身一變成爲有錢人的機會時,最後仍毅然拼搏於自己的追求。我已經深深被她的自信和魅力所征服。我彷彿看到屈老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痛苦抉擇;看到她正在埋燈伏案,夜以繼日,筆耕不輟的工作;看到她匆忙的坐上飛機奔波在全國的空路上;看到她在萬人會場中慷慨激昂的演講;看到她怎樣讓家長把快樂播灑給每一個孩子,看到她小憩之後,又匆忙的走向講臺的身影……

不知爲什麼我的眼睛溼潤了,我知道我是被屈老師爲事業而獻身的精神所感動。其實,在我的心底,我也多麼希望自己是一個這樣的人啊,爲事業所忙,爲事業癡狂,我苦苦尋找這樣的機會,所以內心充滿了激動。屈老師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她能在不惑之年都有這麼大的成就,更何況我們還不到而立之年,我們怎麼輕易言敗!

另外,震撼我的是這本書的內容。這裏面我覺得都是精華所在。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翻閱過幾本其他關於家教的着作,但我覺得理論性太強,令讀者費解。而《把快樂還給孩子》這本書通俗易懂,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尤其是裏面的實例更具有超強感染力,真正做到了有理、有例、有節。每一章節都能深入家長讀者的內心,真正觸動了家長對孩子教育迷惑的心絃,使他們能夠爲之而顫,看到了希望。醍醐灌頂般促使了家長的清醒:奧!原來問題出現在我們這!而且我覺得這本書不光是家長育子的必讀之物,更是適合所有渴望成長的人。他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人應該怎樣進步,怎樣設計自己的人生;怎樣與人溝通;甚至怎樣做人!確實是一部人生必讀的"羊皮卷"!

這本書我是花了很長的時間看完的。,雖然花的時間較長,但看得仔細。時時與屈老師產生共鳴。其實,我現在才知道我和女兒的關係有時緊張,是因爲我根本不懂得怎樣與之溝通。我只是根據自己的意願來管理。我邊讀邊揣摩,邊聯繫我身邊的實際。試想,如果當時我父母能有屈老師這樣的家教理論,我想我高考時定能考入一個更好的大學,妹嗨!其實都是家庭教育的悲劇啊!我多麼想改變類似我這樣的家庭,而讓更多的孩子成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美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教,那麼每個孩子都會有卓越的成長,而孩子又是祖國的未來,那麼我們的民族素質將會大大提高!

《把快樂還給孩子》真是一本及時的書。在孩子與家長矛盾不斷激化的今天,能有一本這樣的家庭指南,對苦苦追尋,卻無法找到怎樣教育孩子的家長來說無異於久旱的甘霖,寒雪中的碳火。而對於我們來說,有義務、更有責任,把屈老師的這種家教理念傳播給中國億萬個育兒家庭。讓孩子卓越快樂的成長!

孩子讀後感範文2

我拜讀了《父母改變,孩子改變》這本書。書中講到父母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解決問題,這充分說明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要想做孩子好的老師,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首先要從自己做起。我的女兒2歲多一點,正處在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階段,我的脾氣不好,經常因爲瑣事和老公爭吵,這時女兒在一邊咬着牙,攥着拳,嚇得渾身發抖,幾次下來,我發現女兒性格變了,有時候經常揮舞着小拳頭,對着大人說:“打,打,我打”,還有每當看到電視上出現有人爭吵的畫面時,她就嚇得趕緊跑開,躲起來,不敢看。最近,我發現女兒的性格變了,變得暴躁,易怒,動不動就發脾氣,使性子。每當我看到女兒這樣,作爲母親的我深感自責,內心無比愧疚。我作爲一名教師,成天忙於工作,顧不上照顧孩子,加上我的性格暴躁易怒(這是教師的職業病),在孃家的時候就喜歡說一不二,父母都讓着我,所以造就我驕橫跋扈、爲所欲爲的性格,通過看這本書,還有假期陪女兒學習《弟子規》,使我的內心收到了很大觸動,我爲我以前的所作所爲感到深深的自責!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在以後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爭吵,要給孩子一個和諧、友愛、寬鬆、愉悅的成長環境,要孩子遠離爭吵,遠離抱怨,決不能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留下陰影。其次,要教育孩子要恪守孝道。“百善孝爲先”是古人的家訓。在家裏每次丈夫洗了蘋果、割開橙子,總是叫女兒拿一塊先送給她奶奶,再讓女兒送給我,最後才讓女兒吃,還有每天晚上丈夫都給婆婆捶捶背,揉揉肩,天長日久,每天晚上丈夫給婆婆捶背的時候,兒女就爬上沙發用她的小手給丈夫和我捶背,那時候心裏是滿滿的溫暖和幸福。再有就是從小就要給孩子立規矩,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家庭合理科學的家規,對約束孩子的行爲,使這向好的方面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父母要時刻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要教育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在做人的基礎上成才。要培養孩子具有一顆愛心,與人爲善;要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心態;讓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鼓勵孩子的社會交往,讓孩子在交往中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評價能力。

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做操、一起晨讀、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課輔、一起自習……教育我們的學生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樣,在學校我們就是他們的代理家長,用我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和引導我的學生,我用我的真心去交流,用行動去感化,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做父母的行動就是孩子最好的鏡子。

孩子讀後感範文3

可能是因爲自己班的孩子不屬於溫順乖巧類型的原因,初次看到《乖孩子的傷,最重》封面時,心裏有便有一種激動的感覺:原來不乖的孩子並不是人人厭惡的,原來不乖的孩子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最起碼,他應該沒受到很重的傷。及至看完《乖孩子的傷最重》,從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到底是怎樣的一股力量能讓雅卿老師做到這樣的.脫俗,這樣的堅守自己的陣地,堅守自己的信念,成教育界的雖非主流但卻引起衆人側目的一種現象的呢?這些句子引起了我的深思:

“從事教育的人,對生命負責。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想過:‘什麼樣的教育是我真心相信的?’那麼才能放心去做。”

這句話讓我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我曾經對自己學生的生命負責了嗎?目前的教育形式是我真心相信的嗎?雅卿老師創辦的種籽學苑強調兒童自主學習,這種自主學習不是理論箴規,而是生活的態度——承認自己的侷限,不是圖宰制他人------在種籽學苑,教師們和學生共同創造了一個較少傷害和壓抑的環境。他們真心相信:只要雙足不被捆起,孩子總是會找到自己的路。我想,種籽學苑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不必與體制內的其他孩子一樣接受枯燥的訓練,他們不必接受窒息般的感覺,不必去承受那不可承受之重。他們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不必帶上虛僞的面具做老師眼中的所謂乖孩子,()他們活出了自己。種籽學苑的家長是開明的,是大膽的。他們能夠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們充分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對孩子“自主學習”的尊重,他們沒有受制於體制內學校因系統知識學習而帶來的名與利。種籽學苑的老師真正回到了教育的本質,他們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學生,不利用打罵、威脅、利誘作爲輔助手段來提升教育的效率。他們做到了對孩子的生命負責。

“這兒的老師從來不刻意去討好孩子,也不放棄自己的工作。他們保持自己內省的平靜和生活的樂趣,並在自然當然互動中,將這樣的生命態度傳給學生。”

說實在的,這句話讓我產生了困惑。我認爲爲了能讓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適當的討好甚至利誘是不可缺少的。難道這與“真心願意陪孩子走出自己生命道路”的說法背道而馳嗎?唯有真心,教師纔會投入自己的感情,教師纔會刻意去贏取孩子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喜愛。一味地放手,最純粹地面對並接受孩子的真實,教師的意志不允許以任何責罰的形式加以貫徹,這樣的開放與自由是種籽學苑所追求的,但是這種最自然地互動真的對學生的成長有益嗎?他們所追求的這種理想的狀態與我們的現實沒有絲毫的距離嗎?

不過仍然很佩服雅卿老師,佩服她特立獨行的勇氣,佩服她直面理想的精神,佩服她“真心願意陪孩子走出自己生命道路”的那顆真誠的心!

孩子讀後感範文4

《孩子爲何會失敗》一書作者霍特教授記錄了教學過程中的許多案例,其中《真實的學習》一章,霍特教授更是以大量的數學案例講述孩子的真實的學習心態與過程,並對其一一作了分析,我對其中的一段話頗爲同意和讚賞:

“我們不用把孩子‘變得’聰明,他們生下來就很聰明,我們要做的是不要把他們變笨。那些很有才華的老師,總是能想到教學的新點子。然而,他們其實和那麼些只會照本宣科的老師一樣,也可能對孩子的學習帶來不好的影響。這些老師不懂得適可而止。他們就像磅數朋友推車的人一樣。他們很賣力,終於發動機開始工作了。

開車的人說:‘好了,我走了,你放手吧。’可是推車的人不放手,他會說‘不行,只有我推着才能走。’因此,這輛本來可以全速行駛的車只能慢下來——除非開車的人很像走開,並且把他的朋友摔個大馬趴。而大部分學習者,尤其是小孩,無法擺脫他們的老師。”

這一段話,霍特教授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故事告訴我們,把孩子變笨的不是孩子自己,是不敢放手的老師。教育,就是要在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思想、言行和行動上的自由。我想,我們老師是不能當推車人的,而是當學生學習之車的加油站,他們感覺油不夠了,就要來加一下,並且,這個加油站並非只有一家,而是要出現在他們學習之道的每個可能會停下來加油的地方。更難的是,在他們不需要的地方,我們是不能出現的,以免他們會習慣性地駛入加油站停靠。如此看來,也並非霍特教授所說的那麼簡單,不去推車就好了。

“嫦娥爲什麼自己吃仙丹不讓逄蒙吃了算了?因爲她怕逄蒙這樣的壞人到了天庭也不安分,更會危害善良的百姓。嫦娥是善良的,是捨己爲人的;諸葛亮爲什麼讓劉備跪着半晌不接見,他真的很困麼?是因爲他要考驗劉備的誠心,只有誠懇的人他才願意爲他效勞;管理葡萄園的老太太爲什麼不親自摘葡萄來賣?或許他真的年邁無力了,不經意間的決定卻給了人自由,任其選擇,買賣做得比誰都好……”這些問題是誰提出來的?是學生!是誰回答的?是學生!

原來我們只顧推着他們走,順利地把他們推向前,認爲把他們教得沒有問題,纔算是成功的教學。實際上放手讓他們產生困惑,提出疑問,自行解決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的。困惑與好奇恰恰是孩子特有的財富,沒有問題恰恰是最大的問題。

如今,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放手與不放,而是什麼程度纔要放?什麼時間纔要放?面對個體之間有很大差異的學生,到底怎樣去放?加油站設在哪?一次給他們加多少油?怎樣才能讓他們不跑偏,抵達下一個加油站?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霍特教授用了20年,回頭再修訂《孩子爲何會失敗》,我想,我們沒有霍特教授的睿智,或許會花上更多的時間,慢慢摸索前進吧!

孩子讀後感範文5

這本書我是利用睡前的兩個晚上一氣兒讀完的,歐陽寧遠也只用了將近一週的時間就看完了。我是先看的,看完後覺得心裏沉甸甸的,但我什麼都沒有對孩子說,主要是不想給他一個先入爲主的觀念,我想他會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果然,兒子第二天看完幾個章節後就連說了兩三遍:“葉小開太可憐了!”之後,每次看完書掛在兒子嘴邊最多的就是同樣的這麼一句話,隨着情節地發展他會忿忿不平地替葉小開打抱不平:“高潔太可惡了、他的班主任太壞了、高潔的表哥真的很討厭。。。”等等,感覺孩子非常能理解葉小開的心理,覺得他受了很多委屈卻無處“申冤”。特別是作者在最後章節寫了兩種結果---一種是以葉小開跳樓作爲悲劇收場,另一種以葉小開轉學開始全新的生活給讀者留下了希冀。當然,我想每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在合上這本書的時候都希望葉小開會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站在家長的角度上,我首先覺得葉小開的父母太“失敗”了---他們太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回家後情緒表現異常、悶悶不樂的情況下,作爲父母卻沒有及時跟孩子進行溝通,只是一味地指責他,那麼孩子怎麼會有心情跟他們訴說“委屈”呢?合格的父母首先應該從作孩子的朋友開始,要努力成爲孩子最信任和依賴的人,當他在外面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他纔會毫無保留地向家長敞開自己的心扉。

其次,我和歐陽寧遠的觀點比較一致的是葉小開的班主任也不能算是一名稱職的老師。作爲老師肯定喜歡成績好、各方面表現良好的孩子,但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會十全十美,他們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即使大人也是如此的)。好老師就像伯樂一樣,應擅於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發掘他們自己或許尚未意識到的潛能!如果很輕易地就給孩子貼上一個不太好的“標籤”並一直以這樣的眼光看待他,那麼這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和潛能是會被逐漸埋沒的。如果老師能更多地關注到孩子們取得的點滴進步並及時地表揚他們,那麼每個孩子都能樹立“我很棒!”、“我真的很不錯!”等等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意識。

同時,該書的作者引發了我和孩子對很多問題的思考,比如應該結交什麼樣的朋友纔算真朋友?---至少我認爲像劉大威這樣的孩子是讓人不敢作爲好朋友去接納的。歐陽寧遠一度很排斥高潔,我問他:“高潔真的過分嗎?男孩和女孩該如何相處?出現矛盾時該如何化解?”通過這樣的提問,他也意識到同學間的交往也是一門學問。作者在文章最後提到一個人物---王偉,我也曾問過歐陽寧遠:“與葉小開相比,王偉是好孩子嗎?”“他幫助葉小開就是好孩子!”孩子曾如此回“那麼他偷人家的手機呢?他利用葉小開拿他家裏的錢上網呢?”我又問,最終,孩子才意識到書中真正的壞孩子其實是王偉。

最後,感謝吳老師向我們推薦的這本書,它引發了家長和孩子們對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討,我們從中確實獲益良多。謝謝!

孩子讀後感範文6

對孩子來說,在弄明白新事物的過程中都會犯錯的,也會遇到挫折,並因此感到失望、羞愧、甚至會心生憤怒情緒或產生厭惡的感覺。所以讀書、學習需要舒適的環境,陪伴讀書的人需要讓孩子感到安全,感到有自信。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只需要明白,給孩子需要的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其他事情毫無助益而言。幫助並培養孩子獨立閱讀只需要三十小時,孩子就可以完全掌握這項技能,讓我們一起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巴,關注於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感覺好,才能做得好。引導孩子,使他們覺得自己很強壯,有能耐,與成人世界更接近而不是感覺到大人世界的居高臨下。我們需要懷着濃厚的興趣等待孩子學習新東西的成果展示。孩子學習需要樂趣,需要自己摸索方法才更容易掌握。做好讀書的準備,其實就是讓他們接觸大量的印刷品,不是圖畫,而是文字。需要讓他們的眼睛沐浴在文字的海洋中,就像嬰兒時期,讓耳朵沐浴在話語的海洋中一樣。而強化孩子學會的詞語,有效的步驟是當他們閱讀後,又從別人的嘴巴聽到這個詞,就會去理解詞義,記住這個詞。

孩子不做重複的學習而是自發的學習更加難的知識,他們的進步會非常快的.但是學校卻經常毀滅孩子的這種挑戰心理。因爲,一旦出錯會帶來懲罰和屈辱。提高閱讀能力需要堅持讀各類書籍,而不是做練習和查字典。如果學習者沒有主動要求,任何教授都有可能妨礙他們學習。寫字是說的延伸,記單詞更有效的方法是寫字和畫面的聯繫。我們要成爲書籍世界的公民。

我們要清楚孩子的學習過程,他們是在創造知識,而不是獲得知識。孩子要先觀察、再推測、由此創建起理論,然後檢驗和修正這些理論,最終創造出知識。根據孩子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學習。

“對智者進言,只會激怒他們”。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沒有受到邀請,我們主動去指教孩子們,都是不受到歡迎的。身教勝於言傳,孩子的學習需要花時間、努力、專注、有時他們也需要家人的引導才能完成。而家長就是最好的榜樣。當家長專注於完成一項任務時,孩子伴隨其中,通過觀察就會得到自己想要學會的技能。如何教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就是一門科學。家長就像科學家一樣需要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準確的描述能力,加上我們的耐心,可以幫助我們爲孩子提供恰當的建議和合適的經驗。讚揚是毫無意義的,多鼓勵纔會使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內在力量。既要對孩子的要求做出反應,又不能干預孩子學習的界限是依據每個孩子自身的理解來判斷的。但是家長給的建議是孩子可以拒絕的,我們需要明白,任何的情緒反應都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

我們是終生的學員。在生活中,任何我們感興趣的事情,不論在什麼年齡,我們都願意隨時準備着開始學習。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則比我們更強。孩子的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冒險精神會使他們張開雙臂迎接生活的挑戰,不斷前行;成功的學生能夠隨機應變,富有耐心。他們會一種接一種的找尋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要靠學習者自己。“教不能致學”!

孩子讀後感範文7

愛,一個再也熟悉不過的字眼。那麼愛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愛是金錢;也有人說愛是無用之物;還有人認爲愛更像空氣,看不見,摸不着。可我認爲,愛是親情,是友情,是關心,是呵護—愛無 處不在。

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過去了,我即將就要跨入中學門檻做一箇中學生了。在這漫長的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叫作《愛的教育——中國孩子情感日記》〉,這裏面每一篇文章都寫了一種愛,這些愛有: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師生情,友情等等。無論誰看了裏面的文章都會被感動的,因爲裏面描寫的情節不是胡編亂造的,而是作者親身經歷的,是他們發之內心的語言。裏面有一篇文章使我十分記憶憂心,我覺得他寫出了人間真情,寫出了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這篇文章叫作《無言的愛》。他講述的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馮光夫是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長大的,他的爸爸媽媽都是聾啞人,在他不滿週歲的時候,他的媽媽就拋下他 走了,還是由他的爺爺奶奶把他養大的,他感到自己的生活不會有陽光和笑聲了,但是他在學校了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溫暖,他十分感動,可是一回到家裏就很孤獨,他十分羨慕別的同學能得到他們爸媽的關愛,漸漸的他就有一點自卑和壓抑,老師的一番話使他走出了陰影。有一次,晚飯過後他跟他爸爸說他要買幾本課外書,他爸爸就笑了笑也沒多表示,他也沒在要求。可是使人意外的是,馮光夫第二天在桌子上放着兩本書並且是他最想要的,他欣喜若狂,他十分意外,他爸爸怎麼知道的。之後他爸爸找他談了話,他聽了他爸爸的一番話後就把生活看作十分美好,他十分感動,同時他也覺得他爸爸十分的偉大,即使自己身體上有缺陷,仍然沒有向命運低頭,命運如此不公平,還能把生活看作很美好,實在是太偉大了,他被他爸爸那種重如泰山般的父愛而感動了,也被這濃濃的父愛給包圍住了。

連殘疾人都如此,我們這些正常人更應該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了。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能低頭。這篇文章寫的太好了,沒有人不看了不感動。把這濃濃的父子情展現的十分好,父愛不像母愛那樣種流露在表面,但是父愛同樣也是偉大的,父愛是深沉的,是重如泰山的。

希望各位同學不要把爸媽對你的關愛當作是一種嘮叨,你要多去感受感受這份愛。也希望能多獻出一份愛,世界會別的更美好。

愛還分很多種。有純潔的友愛:我的鋼筆忘帶了,同桌遞上一支新買的鋼筆。雖然只是一支小小的筆,但它包含了多少深厚的友愛啊!

愛,有傳遞世界的博愛:路邊蹲着一個乞丐,我拿出一元錢遞進他的盤子,他朝我微笑。頓時,一股暖流從我心底油然而生。

愛,是一顆永放光芒的明珠。我歌頌她,讚揚她,更敬佩這位創造世界的偉大母親!

孩子讀後感範文8

教師工作告訴我:愛學生是每一個老師的天職,是成功的源泉。只要我愛自己的事業,愛每個孩子,智慧的火花就會永遠閃現,熱情就會永駐心間,工作就會回味無窮,師生間就會心心相融。當一個好的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如果你想得到孩子們的愛,你就必須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孩子,孩子纔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只要你能夠發現、挖掘孩子們中瀰漫着的那種美,你就會每天都產生衝動,你就會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1、用真心來關愛每一個孩子

俗話說:“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時刻告誡自己: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總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現在學生的面前,以自然和諧的美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一方面需要在課堂上和課後能以自己的智慧去獲得學生的信任。()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2、 用誠心來感染每一個孩子

在工作中,能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愛優生,不歧視差生;每當成績測驗或每週評比之後,要常找學生談話,對有進步的同學加以鼓勵,對於退步的同學,儘量瞭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及時和他們交談,對於問題較大的學生,在徵得他們同意之後,與家長取得聯繫,及時與家長溝通,尋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這樣做的目的,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真誠的關愛。此在教室裏和他們拉家常、聊天,或者一起進行體育活動……這樣,既瞭解孩子們的一些生活、學習情況,

3、 用善心來體諒每一個孩子

孩子們做了錯事,不大聲批評,不諷刺、挖苦。因爲如果那樣做,他們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即使勉強服從,也是應付,過後仍要犯錯。批評學生採取多肯定、少否定的方式,最好不用或少用“不準”、“不行”、“不能”.據心理學研究,否定式語言不利於保持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不利於培養受教育者的主動精神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好學生是誇出來的” ,“數生十過,不如贊生一長”.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學生來說,讚揚的力量是多麼大。學生多喜歡聽表揚話,不願聽批評話,甚至一聽批評就心理逆反。因此,我們在批評其不足之前,應真誠地讚揚他的進步,或者巧妙地用讚揚其進步代替批評其不足。

教師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事業,擔負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作爲一名教師,我深深知道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感,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歡笑, “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是的,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作爲一名教師,在工作中應該身體力行,用愛心感染每一位學生。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將會達到和諧圓滿,師生之間將會達到互敬互愛。

孩子讀後感範文9

我要做好孩子的主角是金鈴,她生活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他媽媽卉紫,在一家雜誌社工作,爸爸是教授老師,然而金鈴是上六年級即將升初中的小學生。

金鈴是一個活潑可愛,開朗的小女孩,她也自來熟,有一次她跟一對青年搭上了話,青年跟金鈴這個活潑的小女孩聊得很開心,便決定把金鈴送回家,金鈴她同意了,應爲她直腸子,她纔不怕出什麼事呢!回家之後,她把這件事跟她媽媽卉紫說了,卉紫聽完之後,臉色蒼白,生怕金鈴被那一對青年騙走,把金鈴給罵了一頓。 金鈴的學習成績不太好,除了語文,其餘的大概都在八,九十分的樣子徘徊,這讓卉紫很着急,怕金鈴考不上一所好學校,就經常說金鈴,說:“你都上六年級了,馬上就要升初中,想考上好學校,就必須把數學的分數給提上去,,你就是數學最送分,其實你也不笨,就是馬虎,一共有六道題計算題,你能錯個四道,你怎麼考上好學校真是的!”卉紫邊對金鈴說着,邊在心底發火! 有一次,金鈴養了許多的蠶,金鈴一大早起來上廁所的時候發現桑葉都被可愛的小蠶給吃完了,金鈴便對媽媽卉紫說桑葉沒了,叫媽媽給一塊錢到爺爺那邊去買,媽媽同意了,給了金鈴一塊錢,叫她快去快回! 金鈴拿着媽媽給的錢,快快的跑到了學校的門口,卻發現今天那位老爺爺不在,金鈴只好四處尋找桑葉,想讓她的小蠶快快吃到好吃的,不要餓死!正在她着急的時候,她突然看到了一個大園子,,漂亮極了,像一幅畫,金陵突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無比的桑樹,大桑樹的葉子肥壯,水分多,葉子又大,金鈴跨過欄杆採了幾片桑葉正準備走時,一位老奶奶出現了,問:“你來我的園子裏幹嘛?”金鈴說:“來採桑葉,我的蠶快要餓死了!”老奶奶問:“你叫什麼名字,哪個學校的?”金鈴說:“我叫金鈴,新華街小學的,班主任姓邢。” 老奶奶說:“你們的班主任,邢老師是我的學生,我很喜歡你,馬上要期末考試了,我給你複習數學吧,我年輕的時候是數學老師。”金鈴說好的! 自從有了這位老奶奶的幫助,金鈴的數學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的感受就是:我要學習金鈴好的地方,壞的地方要改正。金鈴喜歡幫助別人,尊敬老人,是個好孩子。

我還知道了,學習成績不是靠別人,是自己想不想學,金鈴通過老奶奶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她的數學成績終於提上去了,金鈴也是個有愛心的小女孩,她不想看着蠶活活的餓死,她另願自己跑腿,也要讓蠶吃到桑葉,說明了金鈴的品德很好,愛護小動物!最後我祝金鈴考個好成績!

孩子讀後感範文10

讀完《爲孩子立界線》這本書,非常認同書中的一些理念,這是一本指導我們家長智慧地養育孩子的好書,感謝老師的推薦。

隨着孩子年齡越來越大,想法越來越多,想要的“自由”與日俱增,雖然總想着給孩子一個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面對越來越“狡猾”的孩子,經常覺得無可奈何,耐心也越來越有限,當大吼大叫或威脅均不能解決問題時,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少了一份困惑。

作爲父母,爲了孩子的將來,我們需要趁早行動起來,捲起我們的袖子跟孩子一起實行界線,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自律者方得自由。我們的今天已經由我們過去的每一天決定了,對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一個好性格、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增長見識和樹立責任意識?

本書就如何管教孩子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觀點和做法並舉出了許多的案例,便於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學習借鑑。我認爲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踐行以下兩個方面:

一、父母也要有界線要培養孩子有美好的品格,我們自己必須也是有個好品格的人。要培養孩子有界線,我們自己也要有界線。爲孩子立界線,先要自己立好界線,僅有口頭的教導是不夠的,父母還要做好榜樣,要成爲孩子的界線,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學成個什麼樣的人。孩子看見了你的界線,也感受到了你的界線,他纔會意識到自己應該負的責任並學會承擔。立界線很重要的方面在於堅持執行所立的界線,不能輕易妥協,父母也需要在界線中成長,教孩子之前我們需要自己先學習,先改掉自己身上已存的壞習慣,比如,當孩子面儘量少看手機,不爆粗口,好好說話,少發脾氣,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等,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客觀、理性、不帶情緒地和孩子討論他的行爲以及要承擔的後果,這樣才能更好地去教導孩子。

二、爲孩子立界線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沒有原則的“放養”很有可能培養出一個不守規則、傲慢不講理的孩子,如果沒有大人給他立界線來約束他,孩子就很容易爲所欲爲,孩子必需要有界線,不是很多老人所說“長大了就好了”,孩子不會長大了就會自動變好。四歲多的孩子,說給她聽的道理很多都能明白,但是不一定能聽的進去,父母可以嘗試邀請她一起立界線,讓孩子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破壞了規則要承擔什麼後果,幫助孩子學習成爲自己的小主人,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尊重和接受他們的個性,鼓勵孩子獨立,逐漸放手培養他們獨自料理生活的能力。首先在愛的基礎上管教孩子,多關注關心孩子,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再幫助孩子培養強大的內心,處理跟他人的關係以及掌控自己的人生。書中提到的界線十律:因果律、責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動機律、評估律、積極律、嫉妒律、主動律、顯露律,是孩子需要知道並踐行的。現階段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家長要減少對孩子的溺愛,給孩子訂立界線,跟孩子共同遵守規則,相互監督,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