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7篇)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7篇)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 1

活動目的:

1、願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拓展思維,有一定的創新。

2、在探索、發明、製作、操作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對物體彈性的用途。

3、通過幼兒,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彈性玩具若干。

2、有彈性和無彈性的物品若干。

3、幼兒製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談話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好玩的玩具,每樣玩具,都有一個小祕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發現它們的小祕密。比如:用手壓一壓、拉一拉、捏一捏或者用腳跳一跳等等。玩的時候要小心,別把玩具弄壞了。”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3、教師巡迴觀察,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啓發幼兒發現“物體有彈性”的祕密。

4、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及發現,瞭解物體彈性的基本特徵。老師邊操作,邊引導幼兒小結:“我們玩的'東西很有趣,它們都有彈性。我們用力拉它或壓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鬆,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二、再次探索並對物品分類,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分組投放有彈性與無彈性的物品。

2、幼兒自由探索。

3、請幼兒把有彈性的與無彈性的物品分類。

三、遊戲:找一找,想一想。(聯繫生活了解彈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誰身上有彈性的東西最多。

2、找一找,活動室裏哪些東西有彈性,看誰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兒園、家裏及其他地方,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四、引導幼兒討論:

1、如果所有的物體都沒有彈性將會怎麼樣?

2、怎樣利用物體的彈性發明一種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我們也來動動腦筋,想一想,發明一件有彈性的用品或玩具。”給幼兒介紹材料名稱。

2、鼓勵幼兒先想想準備做什麼?用什麼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說說。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紹自己的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談話激發幼兒興趣,然後通過讓幼兒自由探索材料使幼兒發現了物體的彈性,並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總結了物體的彈性,然後讓幼兒進行分類進一步鞏固了對彈性的認識。然後讓幼兒尋找身邊的彈性物品,從而使幼兒瞭解了彈性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最後讓幼兒通過討論、做做、玩玩激發了幼兒進一步發明創造的興趣。整個活動幼兒都積極性很高,他們親自操作,探索、並獲得了感性經驗,又親自發明創造,很有成就感,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積累了探索科學的經驗,同時也激發了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只是在活動中有的幼兒不善於表達自己的發現,這有待老師進一步幫助、引導,讓他們在自己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 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發現物體的彈性,瞭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自主探究發現物體的彈性,理解彈性的特點,運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喜歡探究、發現,積極表達交流,體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

活動重點:

感知彈性的特點

活動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發現身邊的彈性物品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活動前讓幼兒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各種有彈性的物體,初步感知彈性這一科學現象,瞭解彈性的特點。

活動準備:

第一次操作材料:布娃娃、氣球、彈簧玩具、皮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橡皮泥、海綿、手套、拉力器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自制彈簧玩具,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試一試、玩一玩彈性玩具,感知彈性玩具的特點。

1、出示彈性玩具,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彈性玩具的特點。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分享,總結提升。

問題:你玩了什麼玩具,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祕密?

在交流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分享、完整講述,教師及時根據幼兒分享情況提升並小結: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過程中都發生了變化。

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爲什麼這些玩具我們一用力它就發生了變化,不用力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呢?

引導幼兒討論、總結出:籃球用力一拍就會跳起來;氣球用力一吹會變大,拉力器和彈簧玩具用力拉會變長,不用力就彈回去跟原來一樣……

我們把有這種本領的玩具叫做彈性玩具。

4、再次感知彈性玩具的特點

三、探索比較並分類,進一步感知彈性,深化對彈性的認識。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幼兒進行操作探索並分類

2、引導幼兒分享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說出:它們有沒有彈性?爲什麼?

四、聯繫生活,拓展認知,感受彈性物品帶給我們的便利。

提問:

1、你身上有彈性的東西嗎?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便利?

2、生活中,你還看過玩過或用過什麼有彈性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方便?(ppt)

五、延伸活動:繼續尋找身邊或你發現的有彈性的東西與你的小夥伴和老師進行分享。

課後反思:

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的現象、物品有很多,孩子們也對此司空見慣,但孩子們對彈性的特點去深究的很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制要》中指出要讓幼兒親歷科學、體驗科學,在活動中教師更多的去引導孩子自主實我發現,在玩中感知彈性的特點,激發幼兒的探究欲。

在這個大班科學活動中,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過程有清晰、合理的設計,每個環節目標明確,環環相扣。在整個活動中數師運用了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動手操作、實匙,發現彈性玩具的祕密。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能爲這個活動服務,如:第一環節的設計出示自剖彈簧玩具,微發幼兒探究的興趣。第二環節引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彈性玩具祕密,知道彈性的特點並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第三個環節遷移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吏多的瞭解了有彈性的物品。這三個環節以點到面、層層遞進,拓展了孩子的經驗。

在活動中孩子們很感興趣,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得到了發展,知識上有了新的收穫。

通過反思,我覺得整個活動中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活動過程條理清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對於材料的提供也有一定的層次性。

2、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後,引導幼兒自主然究實默,感知彈性的特點。在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感興趣的材料,使幼兒在玩中學、玩中探索。

在活動中不足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語言還需嚴謹。

2、活動中在對物品進行有無彈性分類時,說到橡皮泥的彈性時,本想引起爭議,我覺得這裏教師可用誇張的表情語氣,引起孩子們的爭議,對於大班幼兒,可讓他們對此進行討論。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 3

活動目標

1.幼兒嘗試用細鐵絲環繞成圓柱螺旋彈簧,並製作彈性玩具。

2.幼兒能積極探索、操作,體驗科技小製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細鐵絲、木棍、紙、水彩筆、剪刀、膠帶、油泥。

活動過程

1、欣賞玩具

(1)出示禮盒,引出主題。

師:快過春節了,我收到了一個禮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什麼?(教師將小禮物從盒子裏取出)

幼:哇——!是一個彈簧小豬!

師:玩具有趣嗎?

幼:有趣!

幼:真有意思,好玩!

師:爲什麼有趣?

幼:小豬很可愛。

幼:小豬搖搖晃晃的樣子很好玩!

幼:小豬的脖子是彈簧做的,所以能搖起來!

分析:教師出示小玩具的時候,幼兒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以自己的情緒帶動、感染幼兒的情緒。讓自己感動,才能讓幼兒感動。當然,這種愉快的體驗是發自內心的。由此我們也能看出,教師要對幼兒感興趣的物品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這是開展好製作活動的前提和保證。

(2)發現彈簧,對已有經驗進行回憶。

師:小朋友們發現了,小豬的脖子是彈簧做成的,你們看一看這個彈簧是什麼樣子的?

幼:是一卷一卷的。

幼;是一卷一卷往上去的。

幼:是旋轉上升的。

幼:像一個圓柱。

師:彈簧有很多種,這樣的彈簧叫圓柱螺旋彈簧。(幼兒跟着教師說一遍)

分析:這個環節中,教師對幼兒進一步引導,讓他們觀察圓柱螺旋彈簧的外形。之所以讓幼兒邊觀察邊講述,原因有兩點:一是讓幼兒理解爲什麼叫圓柱螺旋彈簧,幼兒只有自己觀察、講述、相互學習經驗,才能對這個專業術語印象深刻。二是爲下面的製作做好鋪墊。

師: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彈簧?

幼:我在玩遊戲機時見過這種彈簧。

幼:我在玩具槍上見過。

幼:電池連接處也有這樣的彈簧。

師:那我們今天也來製作一個彈簧玩具吧!

幼:好!

分析:幼兒還講了很多,例如,自行車剎把和坐墊、蹦蹦高玩具、打氣筒、電話線、筆、蹦蹦牀、沙發、席夢思、彈力秤……這些都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幼兒對這些很熟悉。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這樣有助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善於觀察和發現。

2、嘗試製作圓柱螺旋彈簧

(1)介紹材料,猜想製作方法。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根木棍,一根細鐵絲,我們怎麼製作呢?

幼:把細鐵絲繞呀繞,繞在木棒上就行了。

幼:把細鐵絲繞在木棒上,再拿下來就行了。

師:等下你們用自己的方法試一試。

師:木棍上有一個小洞,你們知道是幹什麼的嗎?

幼:是用來穿鐵絲的。

師:那你來試試鐵絲能不能穿進去?(請幼兒來試一試)

幼:穿不進去。

師:對,穿不進去,只能戳進去。那你們再想想,爲什麼要把鐵絲戳進去?

幼:這樣就可以繞鐵絲了。

幼:這樣鐵絲就不動了。

師:對,這個小洞是用來固定鐵絲的。

師:細鐵絲一頭是尖的,一頭是圓的,我們應該把哪一頭戳到小木棍裏?

幼:是尖的一頭戳到小木棍裏。

(教師再強調一下安全問題)

分析:在這裏,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而是讓幼兒自己猜想製作的方法。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假設,這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條件。無論他們預想的探究方式和實驗能不能成功,教師都應支持和鼓勵他們進行嘗試。教師要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地思考、分析和探索,瞭解材料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爲幼兒的探索和發現鋪路搭橋,使他們不斷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

(2)第一次製作

幼兒開始了第一次的製作,他們左手拿木棒,右手拿鐵絲,先將鐵絲戳到小洞裏,固定好後,開始纏繞。在繞的過程中,問題出現了:

問題一:在繞的過程中環與環重合了。

問題二:一圈一圈往前繞,環與環之間的距離有疏有密。

問題三:一圈一圈往前繞,由於前半段環與環之間的距離過大,還有一半沒繞完,又往回繞。結果使得鐵絲纏繞在一起。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製作的?

(教師拿兩個彈簧進行比較)

師:你們覺得哪個小朋友的彈簧製作得好?

幼:A小朋友做得好。

師:你們爲什麼都說A小朋友做得好?

幼:因爲他做得很整齊。

幼:因爲他很細心。

幼:B小朋友做得太亂了。A小朋友做得很整齊。

幼:A小朋友做的彈簧中間空的距離一樣大。所以顯得很整齊。

師:那怎樣才能製作得整齊、漂亮呢?

幼:要慢一點繞,要細心一些。

幼:要一圈一圈繞,不能重合在一起。

幼:中間要空一點距離。

教師邊示範邊小結:繞的時候,要用點勁,要把鐵絲緊貼着木棍,按順序一圈一圈往前繞,不能反過來向後繞,繞的時候環與環之間的'距離要差不多,繞完爲止。我們再來試一下。

(3)幼兒進行第二次製作(和第一次製作的彈簧進行比較)

幼兒製作的積極性比前一次更高,因爲他們基本掌握了製作的方法。這次製作,孩子們比前一次顯得更細心、耐心。經驗告訴他們,着急是做不好的。

師:爲什麼這一次比前一次製作得好?

幼:因爲這次我很細心。

幼:我是一圈一圈繞的,不亂。

分析: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孩子們感受到:老師關注的不是活動的成敗。教師要儘可能地使每一個幼兒在每一次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來“失敗”了的幼兒,教師更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培養他們樂於探究、接納和尊重同伴觀點、善於總結經驗的品質。

3、用繞好的彈簧製作玩具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現在我們的彈簧做好了。下面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製作小玩具了。你們想製作什麼玩具?

幼:小豬!(幼兒異口同聲地說)

(1)介紹材料,講解制作方法。

師;這裏有紙、剪刀、彩筆、各種膠帶、油泥。小朋友們可以畫出自己喜愛的小豬形象,畫好剪下來,固定在彈簧上。這樣,可愛的玩具就製作好了。你可以拿在手上玩,也可以固定在油泥上。

(2)討論怎樣固定卡通形象

師:怎樣將小動物形象豎着固定在彈簧上呢?

(先讓幼兒猜想固定方法,然後讓幼兒觀察教師製作的玩具,從中找到答案)

幼:只要把彈簧上鉛絲的一頭翹起來,小動物頭飾圖片就豎着固定在彈簧上了。

(3)幼兒製作彈性玩具

4.交流分享

分析:分享、交流是製作活動的重要一環,突出體現了幼兒和同伴間分享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的過程。要給幼兒充分的利用作品遊戲的時間。幼兒製作物品的內在動機就是爲了玩。當他們製作成功後,除了自己賞玩,互相之間還進行表演遊戲,體驗成功的快樂。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 4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2、發現彈性的用途,並願意表述自己發現的過程。

3、對科學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彈簧、橡皮筋、氣球等有無彈性的物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動手操作實物,激發幼兒好奇心導入語: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的世界。

師:接下來老師讓大家自己動手來感受一下提問:有哪位小朋友願意來摸摸看老師準備的東西(橡皮筋、襪子)?你發現了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小結: 他們在使力的時候都變長了,沒使力的時候都沒有變化。

二、分組自由探索活動材料,讓幼兒感知物體的彈性。

引導語:接下來老師想讓大家一起來試試看你們手中的物品是不是會發生變化。

提問:你玩的物品是什麼?它發生了什麼變化?

小結:氣球用力會變長,木棒用力也不會有變化等。

提問:你是如何做的?怎麼發現他有沒有彈性的?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物品沒有彈性?

總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時它會變形,不用力時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襪子,氣球,橡皮筋有彈性,木棒沒有彈性。

提問:爲什麼有的物品能變長、變大,然後再回復原樣,而有的材料卻不可以呢?

小結:因爲有的物品我們用力了他就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爲它們都有彈性,而有的.物體就算使力沒有發生變化這是因爲它們沒有彈性。

三、瞭解彈性的用途引

導語:我們瞭解了這麼多有彈性的東西,那你們知道他給我們帶了什麼方便嗎?

小結:沙發有彈性我們做起來才能更舒服等。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找找自己身上有彈性的物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爲幼兒創造了條件,引發他們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們平時見過的,玩過的,捏捏海綿,拉拉皮筋,壓壓氣球,通過讓幼兒對這些有彈性物、體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從而獲得了有關彈性的經驗。並結合幼兒已有的探索經驗,提出問題:這些東西它們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祕密?在教師的啓發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現,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活動時,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 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感受物體的彈性。

2、引導幼兒用彈性材料製作簡單的彈性玩具,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造力。

3、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感受成功的愉悅。

活動資源:

1、蹦牀、羊角球、氣球、皮球、彈簧秤、皮筋、海綿、襪子等彈性物品。

2、操作材料:各種型號的彈簧、白紙、膠帶、剪刀、小動物玩具、飲料瓶等。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彈性——請幼兒自選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彈性。

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玩一玩,待會兒來介紹給大家。

幼兒操作:播放輕音樂,幼兒玩操作材料,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分享:說說你玩了什麼?你是怎樣玩的?(請部分幼兒把玩到的玩具介紹給大家)。

歸納:像氣球、皮球、牛皮筋、彈簧這些物品,我們一用力,它們有的會變大,有的'會變長,還有的會凹進去一些,我們不用力了,它們又都回到原來的樣子,這些物品都有彈性。

二、通過錄像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生活環境中物體的彈性——請幼兒討論生活中看到過的彈性物品。

提問:小朋友,除了剛纔我們玩過的這些彈性物品,生活中你們還看到過哪些彈性物品呢?(請幼兒討論交流)如自動傘、打氣筒、牀墊、襪子、彈性纖維、皮膚、頭髮等。

幼兒觀看錄像。

歸納:彈性物品可有用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可真大,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地方用到它了。

三、幼兒利用物體的彈性製作簡單的彈性玩具。

1、提出要求:今天小朋友們玩了許多彈性玩具,也認識了許多生活中的彈性物品。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製作一個有彈性的小玩具呢?

2、核心問題:老師爲大家準備了飲料瓶、小動物和彈簧,請大家開動腦筋,用彈簧讓小動物和飲料瓶跳起來,好嗎?(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3、分享——請幼兒交流自制的玩具的玩法,互相欣賞。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 6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鬆緊帶和麻繩,初步感知物體的彈性,並瞭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夠嘗試利用鉛筆製作簡易彈簧。

3、對彈性感興趣,體驗科學探索和製作彈簧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蒐集若干有彈性的物體,如彈簧及帶彈簧的物品(彈簧秤、拉力器等)鬆緊帶、橡皮球、海綿等,投放在科學區中,供幼兒自由活動時操作。

2、長度相同的鬆緊帶一根和麻繩一條,彈簧一根;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鬆緊帶、麻繩、彈簧、扭扭棒、鉛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鬆緊帶和麻繩,引入主題。

1、老師:你們看,這兩條東西是什麼呀?它們一樣長嗎?

教師手拉長鬆緊帶,提問:它們現在還一樣長嗎?

2、老師:現在每個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一根鬆緊帶和一條麻繩,請你們現在玩一玩。

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物體彈性。

1、幼兒動手操作實驗材料,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多種玩法。

2、提問:剛纔你們是怎麼玩的?

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操作過程中的發現。

3、老師:鬆緊帶一拉就會變得比原來長,手一鬆又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呢?

三、擴展幼兒生活經驗,瞭解彈性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係。

1、提問: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呢?

2、引導幼兒聯繫實際,講述彈性的作用,以及它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提問:“我們說了那麼多有彈性的東西,那這些有彈性的東西在生活中,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四、用扭扭棒製作簡易彈簧。

1、玩彈簧。

老師:現在你們每人有一根彈簧,你們玩一玩這根彈簧,感受一下它的彈性。

2、提問:彈簧是用什麼做的呀?鐵絲是怎麼做成彈簧的呢?

老師:彈簧是用鐵絲做的,一圈圈的,彈簧的用處可大了,做成沙發,坐在上面可舒服了,做成牀,躺着睡覺很舒服,還可以裝在圓珠筆裏(出示圓珠筆)使用起來也很方便。那今天我們自己來做一做彈簧,好不好?

3、製作彈簧。

老師:(出示扭扭棒)桌子上現在有很多直的扭扭棒,還有一根鉛筆,你們覺得怎麼用直的扭扭棒和鉛筆一起做成彈簧呢?(用扭扭棒繞着這根鉛筆一圈一圈的)這個方法可行嗎?請你們自己試一試。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4、老師:都做好了嗎?你們的彈簧有彈性嗎?你們壓一壓試試。爲什麼有的小朋友做的彈簧沒有彈性。因爲一圈一圈做得太密了,我們把它拉一拉,瞧,這樣就有彈性了。你們做的彈簧可真棒!

活動延伸:

將扭扭棒投入科學區,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製作簡易彈簧。

《有趣的彈性》幼兒園大班教案 7

活動目標:

1、對彈性感興趣,樂意探索有彈性的物體,感知彈性的特點。

2、瞭解彈性在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幼兒觀察、發現周圍事物特性的能力。

3、能細心操作,大膽交流,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彈性玩具、彈簧一個, PPT(各種運用彈性的遊戲和實物)

2、學具:幼兒操作材料:記錄表、記號筆、橡皮泥、玻璃球、積木、海綿、橡皮筋、小氣球人手一份;電線、毛根、積木、貼花紙若干。

活動過程:

1、初觀玩具,激發童趣。

(1)師:親愛的小朋友們,馬上要過聖誕節了,小丑娃娃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來過節,小丑娃娃躲在哪裏呢?哦,原來小丑娃娃躲在盒子裏,我們一起喊123、把它請出來。

(2)小丑娃娃是怎麼出來的?

2、由彈簧和實物分析出彈性概念。

(1) 提問:小丑爲什麼會蹦上來?他有什麼祕密武器呢?

師:原來小丑娃娃的祕密武器是彈簧。

(2) 教師出示彈簧,引導幼兒認識彈簧。

(3) 幼兒玩彈簧、探索彈簧的特性。你發現彈簧有什麼厲害的本領嗎?

小結:彈簧在用力拉它、壓它時,他會變形;手一鬆,它又還原到原樣,這就是彈簧的彈性。

3、探索比較、感知彈性。

(1) 出示記錄表,猜想彈性。

師:原來彈簧有這麼有趣的彈性,今天小丑娃娃還帶來了橡皮泥、橡皮筋、積木、海綿、玻璃球、氣球,我們來猜一猜,誰會和彈簧一樣有彈性呢?

(2)實物探索,驗證彈性:幼兒按記錄表上的物品逐一做實驗,在有彈性的物品下打勾。

(3)根據幼兒記錄表小結:橡皮筋、海綿、氣球和彈簧一樣,用力拉、壓時它會變形,手一鬆它會還原,它們都有彈性;橡皮泥能變形,但不能恢復原來的樣子;玻璃球、積木不能變形,所以它們都沒有彈性。

4、聯繫生活,拓展認知。

(1)發散思維,聯繫生活。

師:橡皮泥、海綿、氣球有彈性,其實我們的身上就有許多有彈性的地方,自己摸一摸,找一找。

(2)由近及遠,推升層次。

師:除了剛纔那些有彈性的物品,平時你還看過玩過或用過什麼有彈性的物品嗎?

(3)再入生活,拓展知識。

師:有許多有彈性的朋友一直藏在我們身邊,看看他們藏在哪兒呢?(播放PPT)

5、原來有這麼多東西有彈性,小丑娃娃好不好玩,那你們想不想來做一個彈性玩具呢?

6、幼兒製作,教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