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上冊《陽光》說課稿

一年級上冊《陽光》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一、把握教材

一年級上冊《陽光》說課稿

1、教材分析

《陽光》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話,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話,最後一自然段點明文章的主題: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課文插圖色彩明麗,文本部分語言流暢,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能引起孩子們感受陽光的強烈願望,生髮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和珍惜的思想感情。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課的教材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也、長、山、出”4個字;認識兩個筆畫“豎提、豎折”和1個偏旁“雙耳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技能目標:

(1)學生結合課文裏的注音和老師的指導認識生字;

(2)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以各種方式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加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理解“河面閃着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4、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認識生字,朗讀課文,學習一、二自然段,嘗試背誦,指導書寫。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鞏固完成課後練習。本說課爲第一課時。

 二、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是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緊緊圍繞“陽光的美好與寶貴”這一主線展開教學,本課時主要體會“陽光的美好”。“遵循四個原則”是:1、“三爲主”的原則,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2、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啓發探討。3、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熱愛大自然。4、課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把學習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教法是啓發式、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主讀書,讀中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三、設計思想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課前做的踩影子游戲,並告訴他們,小朋友們能這麼快樂地做遊戲,是因爲有了燦爛的陽光的緣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溫暖的陽光吧!隨着課件中的配樂朗誦,欣賞着陽光下小樹、禾苗和小河的變化,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讓學生通過讀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交流之中讓學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這樣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交流互補。學生說到哪,教師就教到哪,這遵循了學生的意願。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小樹、禾苗、小河變化過程的情境,又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彌補了有些學生由於經驗缺乏而可能造成的想像的缺憾,讓學生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這樣,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做學習主人翁的意識。

(二)自讀自悟,引導探究

一年級還處於朗讀的起步階段,對朗讀的感受往往只是聲音是否響亮,停頓是否得當。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語調、語氣、表情等方面去讀句子,感悟句意。這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學生自己讀通課文,認識生字。

採用自讀自認、小組合作學習、“摘水果”遊戲等多種方式復現生字,進行趣味性的複習鞏固。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讓學生自由選讀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學生的讀必定是從自己的內心體驗和情感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課前蒐集資料,深入去讀書,去思考感受學習的樂趣。

3、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教師根據學生彙報交流情況進行引導。

(1)學生直觀感受陽光像金子的意思,用手指課件上的田野,想象,陽光還會照在什麼地方,這樣通過看圖、想象促進學生對語言理解和感悟更細膩具體。

(2)交流讀書情況,師隨機指導感情朗讀,第二段前兩個句子,學生讀後,再去掉句子中的“更”字讀一讀,體會書中句子怎麼讀。這樣以讀爲主,讀中感悟,讀中傳情,提高語感能力。

(3)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和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閱讀,在朗讀中悟情,從想象中創新,於實踐中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全面提高,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三、善用文本,激活思維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在閱讀實踐中,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讓課文學習成爲探究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實驗教材給老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讓學生理解陽光與世間萬物間的關係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先讓學生讀中進行想象,通過想象,打開學生思維的閥門,如對“錦緞”的理解。再讓學生看動畫感受陽光給小樹、禾苗、小河帶來的變化,教給了學生思考了這個問題的方法和方式。接着放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用“( ),因爲有了陽光,更( )了。”仿說句子,說說陽光還使哪些東西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渠道理解陽光的重要作用。由於學生的經驗不同,因而產生的答案也是不一樣的。在這裏,沒有強求一律和苛刻的規訓,建設性、創造性得到認可與欣賞,解放的旨趣得到最佳的凸顯和弘揚。在這裏,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智成長的愉悅。它們源於文本卻又有別於文本,學生由以往的被動和依賴,變爲主動地學習,正是這樣的創造,才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啓迪了學生各自獨特的想象,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創新的火花不斷閃現,從而經歷一個感悟事理、發展語言的過程。由此可見,教師愛護學生的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

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源於教材,不囿於教材,開發課程資源,讓課堂迴歸孩子的世界,讓周圍世界、自然界不斷以鮮明的形象、畫面、知覺和表象來滋養學生的意識,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和探索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總之,要激活學生的心,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纔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