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詠華山》教學設計「附點評」

《詠華山》教學設計「附點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教材解讀:

《詠華山》教學設計「附點評」

《詠華山》是一種新的課型——“文包詩”,課文敘述了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讚華山的事,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也讚揚了寇準的聰明才華。“文包詩”分“文”和“詩”兩部分,編者旨在讓學生借文悟詩,詩文聯繫,讓學生在輕鬆自主的環境下學習古詩,理解詩意。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詩,並提供了與詩緊密相關的背景知識、創作本詩時的具體情境和作者情況。課文還配有情境圖,再現了華山的壯麗景色。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

3、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價值上指明航向。古詩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中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讀不寫。認識2個偏旁。聯繫上下文理解本課新詞。

3、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

《山高水流》古箏磁帶、圖片、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本課共分2課時,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欣賞感悟;巧設關卡,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第二課時配樂範讀,進入情境;朗讀交流,感悟課文;背誦表演,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五嶽”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嗎?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華山的美景。

2、出示華山風景圖片,讓學生欣賞華山美景,初步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

3、暢所欲言,說說看了圖片後的感受。

4、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詠華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想通過談話、圖片、創設情景,讓學生初步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二、巧設關卡,學習生字詞。

想去華山細細遊覽嗎?你們還必須闖過三關:第一字音關,第二字形關,第三寫字關。咱們比比看誰最先通過三關。

1、字音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自學生字。

⑶小組內過關,由小組長帶領組員一一認讀過關。

⑷集體朗讀、正音。

2、字形關

⑴說說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

⑵同桌交流學習方法。

⑶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3、寫字關

⑴交流怎樣才能寫好這7個生字。

⑵老師友情幫助,在田字方格中範寫、指導。

⑶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先通過“闖關”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再闖關使學生品嚐到成功的樂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咱們現在就走進課文,去領略華山的美景吧!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準,初步領略華山的雄偉。

2、指名朗讀課文,及時糾正朗讀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3、小結:今天許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聰明與努力來到了華山。

(設計意圖:我們知道課文不讀熟不開講.這個環節讓學生充分地讀,做到把課文讀通讀順。)

 四、朗讀交流,感悟課文。

1、師在《高山流水》的古箏樂曲中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領獻給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領就是美美地朗讀課文,請小朋友們來當小評委,好嗎?

2、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麼樣?

3、學着教師的樣兒也美美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讀懂的告訴給同桌的小朋友。教師邊巡視,邊與學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邊說邊讀、貼、找,來體會語言文字的優美。

預設一:我讀懂了華山真高哇!

⑴你真聰明,這麼重要的內容一下子就讀懂了。

⑵出示:啊!華山真高哇!

⑶華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⑷出示圖片,瞧!這就是華山,他有五座山峯,其中南峯最高,大約2000 多米,相當於700多層的樓房高。

⑸誰來讀好這一句,讓我們感受到華山很高很高。

⑹指名讀,師生點評。

預設二:登上這麼高的華山,看看周圍的風景,一定很迷人。咱們跟隨他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華山的風景吧!

⑴出示“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⑵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想像:你們看到了什麼?

⑶師生共同創作美麗的華山風景圖。

教師先貼出“華山主峯”圖,請學生貼出“太陽”、“白雲”以及“遠遠近近的山”。邊貼邊討論“太陽、白雲、遠遠近近的山”應該貼在哪裏最適當。教師引導學生邊貼邊讀課文中相應的語句,以便來確定圖所貼的位置。

⑷感情朗讀這兩句,讀出華山的美與高。

預設三:我讀懂了是寇準寫的這首詩。

1、你從哪兒讀懂的,讀給大家聽聽。

2、還有誰想讀好這句話?有感情朗讀。

預設四:寇準寫的這首詩,你們喜歡嗎?

1、出示古詩《詠華山》。

2、指名朗讀。

3、發現祕密,理解詩意。

小朋友們,這篇課文中藏着一個祕密呢?想發現它嗎?讀讀這首詩,再讀讀這兩句。(除了藍天,……)你發現了什麼?

4、同桌交流。

5、指名說說自己的發現。

這兩句話說的內容就是這首詩的意思。

6、師生接對朗讀,教師讀描述的語言,學生接對古詩中的有關詩句。

(設計意圖:首先與學生拉近乎,這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最簡潔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既能縮短與學生的距離,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着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既感染了學生,也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同時,學生們也受到了美的薰陶。優美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文本,感受到華山的高與美,也感受到寇準的聰明與才智。然後,讓學生交流“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既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這樣的設計,看似散,實質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不是旁觀者,他是引領者,一步一步引領學生在讀中悟,貼中悟,並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過朗讀、交流表達出來。用發現祕密引領學生體會古詩的意思,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背誦表演,樹立志向。

1、寇準寫的這首詩好嗎?先生是怎樣誇獎他的?練習背誦課文,準備表演。

2、一生當先生,一生當小寇準,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

3、評議演得怎麼樣?

4、寇準寫這首詩時多大呀?喲,比你們還小,想對他說點什麼嗎?

5、教師小結:如果我們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時寫下來,你也會成爲出色的小作家的。

(設計意圖:“表演”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通過表演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寇準的聰明、有才華,激發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課外。

小朋友們這麼聰明,我還帶來了一件禮物送給大家。

1、到抽屜裏找一找。

2、這是我喜歡的四首關於山的古詩,推薦給大家,挑一挑,選自己喜歡的讀讀。

3、關於山的`古詩還有許多,課後你們也可以去搜集。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使學生知道還可以從其他渠道學到古詩,語文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

  自我點評:

古詩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難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詩意更是難上加難,“文包詩”這種新的課型解決了這一難點。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引領學生理解文包詩的特點,是本課設計的重點。

爲突破這個重點,在設計中我盡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零距離的交流

營造師生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針對低年級的學生,這一點尤爲重要。因此在設計中,我利用語言、動作、神態,與學生盡情交流,有時甚至跟他們故意拉近乎。努力實現與學生零距離的交流。

二、情境中的對話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因此,我努力創設各種情境,與學生在情境中對話。首先利用圖片把學生帶入華山的美景中。接着讓學生跟着寇準登上華山,感受華山的高與美。最後又讓學生在優美的圖畫、動聽的樂曲聲中朗讀課文,學生彷彿身臨其境。

三、激情下的樂學

爲了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我通過有感染力的語言、優美的畫面、歡樂的活動、精彩的表演,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位學生在激情下學習,學得輕鬆、愉快,學得投入、專心。尤其是字詞學習這個環節,讓學生闖關、競賽,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爲了提高學習的實效性,讓學生分組過關,由組長把關。這樣學生既學得輕鬆,又學得踏實,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