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初中課外文言文導學案

初中課外文言文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教學目標

初中課外文言文導學案

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

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3、能理解並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教學重點、難點:

1、有針對性地掌握答題技巧

2、瞭解課外文言文題型

  本章知識網絡:

  知識點:

中考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文言材料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麼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同學感到束手無策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學習課外文言文呢?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遇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例如:《教學相長》、《呂蒙正雅量》、《任末好學勤記》等等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同學們要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爲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陶母拒魚”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可以猜想得到此文主要是讚頌陶母對子女有愛心,並且明達事理,對子女要求嚴格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註釋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同學們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跳過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例如:《子罕說寶》中的“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中的“請死”,註釋給出的解釋是“請求免於死難”這樣就使文意順通了

四步:“對症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應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

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爲正確答案

(1)由形猜義:

漢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佔很大比例對很多不認識的字,可以由形推知其義,象形看它像什麼,指事看它指在哪裏,會意看它如何組合,形聲看它是何形旁往往可以看出奧妙如:“冀得一歸覲”,這“覲”字冷僻,但從“見”旁,可推斷與“看”有關,藉助前後文,可知是“拜見父母”之意

(2)考慮活用:

詞類活用是古漢語最常見的語法現象,必須把所學的語法知識靈活運用如《射說》,劈頭一句:“晉侯觴客於柳溪”“晉侯”是名詞,“觴”即酒杯,是名詞,“客”也是名詞,不可能三個名詞排在一起這時必須考慮其中一個是活用果然,“觴”活用爲“宴請”再有“汝父爲吏,常夜燭治官書”,其中“燭”字活用爲“點着燈”活用有大致的規律,如名詞後面跟名詞,名詞後面跟介詞等,要細心體會

(3)循聲得義:

古代字少,常常借用,遇到活用仍不能解的句子,就要考慮是否通假瞭如:“碎首折支也幸矣”句,其中“支”即肢又如“會昭帝崩,亡子”,“亡”通“無”“兩主命縣於足下”,“縣”通“懸”

(4)按位推斷:

古文多排比、對偶、反覆等整句,這些相似的語言結構中處於相應位置的詞,意義常相同、相似或者相反、相對如《屈原列傳》中“忠不必以,賢不必用”,“以”與“用”相同,即“被任用”《雷州盜記》中有一難句:“括其羣之藏若貲而逸”,“若貲”難解,但看上文有“括其藏與羣人之資以逸”,就可以斷定,“若”同“與”,“貲”同“資”句子大意是:“收刮老百姓的珍藏和資產逃走”

(5)瞻前顧後:

古人用詞尚簡,常有同詞異義、異詞同義、詞義擴大、縮小、轉移等現象必須瞻前顧後,方能確定此處確切含義如“仲房喪志歸家”,其中“喪志”便不能望文生義解釋爲“喪失意志”,而應解釋爲“失意、失望”

(6)常理判斷:

常理常識是判斷的基礎,若解釋違反了常理,就應另行考慮如考“投親不值”的“值”字,若釋爲“價值”、“值得”,就違反常理,應譯爲“相遇”方纔穩當、通順

此外,還應死記一些常用詞語(請同學們閱讀附錄中老師歸納總結的初中常用課外文言文實詞、虛詞用法)

  2、句子翻譯題

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紙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曆(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爲: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實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爲:陳勝是陽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爲: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

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爲: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

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4、分析材料題

在答這一類題時,要建立整體的解題審讀觀,材料(文段)、題目要求、尾註三者均不可偏廢閱讀時不要在個別詞語上糾纏,在初步瞭解、整體把握文意後再細讀題目,充分分析題目中關於文段理解的信息,最後細讀材料,從高屋建瓴的角度上認知全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加以概括即可

如2007年浙江溫州中考卷:從這個語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樣的君主?

  唐太宗論弓矢

上①謂太子少師②蕭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④,弓雖勁而發矢不直’朕始悟曏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⑤,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選自《資治通鑑·唐紀》)

【註釋】①上:君主,這裏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師:指教皇太子讀書的官員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書內省:輪流在中書內省值班休息更,輪流中書內省,屬朝廷決策的機構

本題考查整體把握材料內核的能力依方抓藥,知其大意後細加梳理,再化零爲整就不難得出答案:唐太宗是一位關心民間疾苦,善於治理國家,善於自省,善於納諫的君主

5、拓展延伸題

此類題設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對之分析、評價,能夠認同和吸納文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華,進而內化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洞悉這一出發點是解答這一類題目的關鍵

如出自《書林紀事》:從文徵明身上我們應該學習什麼?

  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爲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這段講述文徵明習字的故事,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不怕麻煩,因此他越到老年,書法越發精緻美好所以抓住了這個人身上的閃光點來答就可以瞭如:學習文徵明做事一絲不苟的精神

當然,所有的招數並非是孤立的,應試時如能綜合使用,靈活變通,自可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