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初中語文《臺階》精簡導學案

初中語文《臺階》精簡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學習目標

初中語文《臺階》精簡導學案

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③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誦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一、導入

誰能介紹一下作者?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一)速讀一下這篇小說。

1、你認爲那些字詞需要我們注意?

2、請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故事情節。

(1)注意在概括時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語言要簡潔,概括的內容儘量完善。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要明確主人公,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請同學們按這樣的要求再思考一下。)

(2)學生概括故事情節。

(二)分析人物的初步印象:

把握了故事情節,我們就會對小說中“父親”這個主人公有個初步印象。

接下來,請大家交流一下你對“父親”的印象。用一句話表達,如:“父親是個……的人”。

三、小組研讀,合作探究

1、問題研討——讀懂人物

通過複述,我們再次熟悉了課文,同時也對文中的主人公父親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來的問題研討環節中,希望同學們能從中讓父親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

臺階在父親心中意味着什麼?能從文中找到一句話來回答嗎?

延展:爲什麼父親造的臺階是九級,而不是其他數字呢?

明確了這個問題,我們也就抓住了本文的“文眼”,這對我們理解文章內容和任務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爲了讓大家對抓關鍵句理解全文這個方法有更深的體會,我們將全文化成幾個小研討問題,來細心體會一下。

1)、父親爲什麼覺得我家的臺階低?

從這一點,你能勾勒出父親的什麼形象?

2)、爲了實現這個願望,父親付出了哪些努力來準備?請找到文中具體句子流暢的讀出來,如果可能,請同時談談由此感知的父親形象。以下幾個問題要求相同。

3)、艱苦的準備後,新屋開工了,父親無疑是興奮的、幸福的,尤其對於造臺階,文中如何描寫的?父親是什麼形象?

4)、造好高臺階,父親心願達成,父親坐在上面什麼感受?爲什麼?

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梳理,相信剛纔模糊的父親形象在你心目中,應該已經是清晰、生動、立體了起來,誰能用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來總結一下父親的形象?

小結:看來,要想很好的閱讀一篇文章,先抓住關鍵句,然後再細細感知,會比較順利。

2、讀懂作者

這樣一位父親,作者在他身上傾注了什麼樣的情感?

(學會閱讀的具體思路,方法要具體)

3、交流——讀懂自己

這正是讀書之境界:讀懂人物、讀懂作者,當然,還應該讀出自己。那麼,誰能聊一聊你自己的父親,或你知道的父親的品格或胸懷?

(回憶講述自己的父親或所知道的父親,要求抓住父親的特點,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

4、讀出學問

讀書還有一境界:讀出學問。我們就從中借鑑本文寫作技巧的幾個方面,爲了便於大家體會,我們通過分析幾個問題來學習。

1、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青石臺階上費了大段筆墨?

2、爲什麼造新屋的主體工程寫的簡略,造臺階反而寫的詳細?

3、父親的腳的細節描寫與主題有關嗎?文章較詳細的寫了父親的腳板的泥沙以及洗腳一節,似乎與文章的中心無關,可以刪除嗎?

主要技巧:

 四、結束語

 閱讀鑑賞:

 爭吵也是一種緣分

在大多數人看來,母女之間應該是一種很親密很貼心的關係。可我這個做女兒的跟自己的母親卻總是爭爭吵吵。也許是我跟母親的性格都比較“硬”的緣故吧,母女兩人總是互不相讓,就像針尖對麥芒。

我和剛剛讀初中的小弟都不喜歡回家,不喜歡過寒暑假,不喜歡像別的孩子一樣受了委屈往家裏跑;我把這一切歸咎於母親,就因爲她敏感、嘮叨,而且言語又尖酸刻薄。

總覺得母親還是個沒長大的小女孩,心裏有了話,總憋不住,老想着找個人一吐爲快。若是對方沒有反應,則會賭氣好幾天不理人家。非得等着那人過來道歉,說上一大堆的好話,她纔會不情不願地原諒別人。

偏偏她的女兒是個不識相的傢伙,活了二十多年,還沒學會恭維人,一張口就氣勢洶洶一副要得罪人的模樣,老是針鋒相對地和她鬥嘴皮子。

譬如母親老喜歡在人前抖摟我兒時那些陳穀子爛芝麻的無聊小事。說我欺負了誰家的小孩子,把人家臭罵了一通不說,卻還反咬一口跑到人家門口,把人家父母在大庭廣衆之下教訓了一頓。又說我小心眼,會爲了一個玩具,拼命似地跟鄰居小妹妹搶,搶不過,就任性地邊哭邊圍着村子轉圈,非得等到人家小妹妹心甘情願地主動讓了步,才肯善罷甘休。

我聽了,要麼怒氣衝衝地跑到書房裏去“砰”一下關上門;要麼當着人的面讓她下不來臺:說有這樣霸道蠻橫的女兒,你不嫌丟人我還嫌呢!母親不甘示弱,反而變本加厲地對我進行聲淚俱下地控訴:說我自己生的孩子我當然不嫌,要真嫌,你兩歲的時候,掉進水坑裏去,頭朝下差點嗆死;四歲半的時候,兩次得腦膜炎,半夜裏一口氣喘不上來,暈死在牀上,我會發了瘋似地鞋也不穿抱你去醫院?!沒我疼你這忘恩負義的傢伙,你能長這麼大嗎你?!嚷完這些,照例是甩掉所有的家務,躺到牀上,一矇頭,流着淚生悶氣去了。不等着我和老爸做完了飯,千呼萬喚地喊她出來,絕對不會拋頭露面。

有時侯,做的飯不好吃,我們抱怨,她便會把筷子一摔,給我們上一次思想教育課,說怎麼就沒有個人體諒她,她辛辛苦苦每天干這些雜七雜八的活,供我們吃供我們穿,累得腰痠背疼,最後反而招來一身不是。

時間長了,知道母親那一套不厭其煩的道德說教,家人便也不再吱聲。只是我,飯菜不好吃,照例會齜牙咧嘴地做痛苦狀,而後扔下一通惡評,逃之夭夭。

後來終於上了大學,可以有理由大大方方地不用週末完成任務似地回家,不用聽母親一大籮筐的嘮叨,互不相讓地和她你一句我一句地爭來爭去。可惜,漫長的寒暑假,照例是逃不過的。

母親是個愛湊熱鬧的人,好不容易盼到我和弟弟都放假在家,便沒完沒了地問東問西。晚上聽見我和小弟在屋裏嘰嘰咕咕,就忍不住尋了理由跑到我們屋裏來邊翻箱倒櫃地瞎收拾,邊努力地插上幾句話,看我們笑得花枝亂顫,她也扭過頭去,衝着一大堆雜物,偷偷地笑。

因爲不喜歡呆在家裏,我便跑出去這個同學家住幾天,那個同學家待一陣。算下來,一個月的假期倒有半個多月是在外面度過的。母親心裏不舒服,嘴上更刻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用不着在家了;好不容易給你安了新牀,套了新被,又怕你寫文章嫌吵,單獨收拾好一間小屋給你用,你卻還是不領情,沒回數地往別人家跑,有本事你以後就別回這個家!

當我慣性似地又想反駁她時,一擡頭,看見坐在對面的母親小孩子似的氣嘟嘟地噘着嘴,又吧嗒吧嗒地落着淚,只是她再也沒有了小女孩的光潔飽滿的額頭、烏黑柔美的頭髮和明淨閃亮的雙眸——她已經完全地老了。

一種深深的自責就這樣在瞬間佔據了我的心。不管怎麼說,這是生我養我的母親啊,她敏感、嘮叨、言語刻薄,那也許是她與生俱來的缺點,時間長了,已經成了一種改不掉的習慣了。就像她的女兒得理不饒人一樣,是性格使然。但這並不妨礙她爲兒女操勞、爲生活忙碌、爲家人掛牽,就因爲她是一位母親啊!

突然地一陣心疼,對一輩子都不肯在我和別人面前認輸的母親。也突然地明白,母親的一切抱怨,只是因爲,她害怕某一天我們遠走高飛了,再也不回來,陪着蒼老寂寞的她,哪怕只是惹她生氣的“鬥嘴”。

現在的我,仍喜歡在回家的時候跟母親鬥上幾句嘴,但心裏不再認真,全當是哄母親開心。因爲我心裏清楚,任我再怎麼與母親爭吵,她心裏其實也是滿足的。

唉,我們這對母女啊,大概今生就是有一種“爭吵”的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