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選修《把欄杆拍遍》教案設計

高二選修《把欄杆拍遍》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一、課文導入:要求生結合自己以往讀過的辛棄疾的詞作談談心目中的辛棄疾-作家樑衡是如何評價辛棄疾的?由此導入課文學習。

高二選修《把欄杆拍遍》教案設計

補充材料: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 人。出生時,山東已爲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 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 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 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 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韓□(tuo1)胄當政,一 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 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 而以豪放爲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爲"蘇辛"。《破陣子·爲陳 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 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 《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整體把握。

1.課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麼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爲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這是文章要告訴讀者的主要問題。抓住這個問題,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關鍵。

-2、哪些因素促使辛棄疾成爲一代愛國詞人的?

要求學生在文中畫出關鍵語句並歸納概括。

例:"南歸之後,他手裏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

--"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

--"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屍的。但是南渡後他被迫脫離戰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杆,只能熱淚橫流。""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他只有一塊心病,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一個正當壯年又閱歷豐富、胸懷大志的政治家,卻每天在山坡和水邊踱步,與百姓聊一聊農桑收成之類的閒話,再對着飛鳥游魚自言自語一番,真是"閒愁最苦","脈脈此情誰訴"?"

--"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纔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纔可能成爲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盪下,纔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聵。"

--"歷史的風雲,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盪,如地殼內岩漿的滾動鼓脹,衝擊積聚。""他並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總括起來看,辛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漿汁液",這是由特定的歷史背景和他本人的追求所決定的,也是他的詞不同於他人作品的獨特之處。宋朝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個人特殊的人生歷程,再加上才能和思想,成就了一個千古愛國詞人--辛棄疾。

3、在散文創作中。樑衡提倡“寫大事、大情、大理”。大事多指關乎國計民生的社會性事物;大情一般指憂國憂民的情感;大理則多與民族氣節、倫理道德等相關。本文正是實踐這一精神的代表作。結合課文,談談本文所表現的“大事、大情、大理”是什麼?作者又是如何來表現這些“大事、大情、大理”的?(課後練習一)

--在文中,大事制南宋期間,光復故土的偉業。大情則指詞人一腔憂國憂民、精忠報國的民族氣節。大理,則指詞人一腔愛國正氣和不屈不撓爲民請命的精神。

結合全文,我們可以發現在敘述辛棄疾如何浴血沙場,爲國戰鬥的字裏行間作者所說的大事。而辛棄疾被朝廷廢棄不用,一腔憂憤在身的描寫,可謂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詞人的大情大理。具體段落,可讓學生在文中尋找並畫出。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討。

1.“把欄杆拍遍”出自辛棄疾詞《水龍吟》的.最後一句,它傳神地表現了詞人登高遠眺時的動作,作者在這裏把它用作本文的題目有什麼好處?談談你的看法。

--通過“把欄杆拍遍”這一動作,作品傳神地描述了詞人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並傳達了他如今被迫脫離政治,只許旁觀,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顆愛國心,而無處可使的悲憤之心。

2、本文是一篇以歷史人物爲題材的散文,作者以酣暢的筆墨爲詞人辛棄疾傳形寫神,將其豪邁絕倫的個性抒寫得淋漓盡致。但是作者並沒有按照傳統人物傳記的寫作手法,通過生平事件與時間順序一一寫來。仔細閱讀全文,思考作者這樣構思有什麼特點。作品從哪幾個方面來突出人物最光彩的特點。

--本文中,作者並沒有按照時間的先後將詞人一一道來。而是抓住詞人最爲動人心魄的閃光點進行勾勒。並始終將詞人的詩詞創作的特色,形成過程與其生平交融起來敘寫。作品分別從愛國、憂民、鬱郁不得志以及在歷史激盪、個體遭遇間所形成的詞風等諸方面來突出詞人的個性風采。

3.語言品析(課後練習三)仔細品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排比句和對偶句加以朗讀並體會,並思考這樣遣詞造句在散文寫作中的作用。

如:“南歸之後。他手裏……和無奈的自嘲。”“像屈原……只能熱淚橫流。”“辛棄疾這個人

詞人本色是武人……大進大退。”……

--這些句子,簡潔凝練,文采飛揚,不但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傳神形象地表達了作品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