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教學設計1

一、課文特點

《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寫的。詩不長,僅三節。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及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爲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技能:

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

2、過程和方法:反覆朗讀,在讀中感知詩歌的內容,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在讀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體味詩歌意境美

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難點突破方法:內聯(已知的同類作品),外延(課後“研討與練習”中他人的作品)然後,以此指導對個體的解讀,強化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四、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誦讀法:教會學生如何讀詩,在讀中如何感受語言美;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激發興趣法: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討論質疑法:在合作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

2、學習方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爲他們今後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語文教學的終級目標正如葉聖陶所言:不待老師講解,學生自能讀文;不老師評點,學生自能作文。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爲重要。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讓學生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發揮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情,體會詩歌的情感美。

3、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播放多媒體教學課件。依據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多種感覺,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可以增強直觀性,提高課堂效率。A%.

六、教學程序設計:

爲完成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引秋(2分鐘)

1、圖片展示,你看了有什麼印象?

2、你是否記得寫秋的名句?

3、那詩人筆下的秋是怎樣的?

(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環節: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爲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正音

(積累字詞,豐富語言材料)

3、讀“課前提示”,想一想,我們該以一種怎樣的語氣和情感讀?

“深情絮語”說明節奏不宜強,速度不宜快,做到輕鬆柔和舒緩,懷着對求的熱愛讚美之情

(使學生朗讀找到依據,明確詩歌的朗讀要根據詩歌內容來確定)

4、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5、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第三環節:(品秋)

以第一節爲例,體會詩歌意境,品味詩歌語言(25分鐘)

1、詩人在詩中選取哪些景物來表現鄉村秋景?

露珠、鐮刀、水果、冷霧、網、蘆蓬、白霜、小槳、漁船、草野、蟋蟀、溪水、牧羊女

2、爲何選這些景物?

(寫秋,就是要抓住有秋天特色的代表性事物來寫,以此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

3、但只是羅列有代表性的事物,會有詩情嗎?

(讓學生明白意思沒變,但我們的想象卻沒有了,更別說感受生動鮮明的畫面了。“丁丁”:聽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飄”:山谷很靜,“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飽食”擬人手法“棲息”:先品詞意義;再悟,這裏是秋天給農家帶來了稻滿倉,谷滿地,一派豐收景象。這樣,以學生爲主,教師引導爲輔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方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了詩的意境美,達到教學目的。))

4、給這節詩加一個詩意的名字:農家豐收圖

5、出示和第二、第三節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按第一接的方法小組品味二三節。

(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爲主,教師輔助引導爲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6、比較閱讀《秋景》第四環節:佈置作業:(5分鐘)

1、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的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

2、背誦本詩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教學設計2

《秋天》是第三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看圖學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描繪了秋天美麗的景色和勃勃生機。課文配有一幅生動有趣的插圖。根據看圖學文的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本課可以通過看、讀、說、寫進行教學設計。

一、看了解圖意

看,就是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使學生弄懂圖意。可先讓學生從整體上看圖,說說圖上都有什麼。再按照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的順序指導學生觀察圖上的景物,說說天空、雲朵、稻田、梧桐樹的樣子;燕子、小魚、螞蟻都在幹什麼。這樣教給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有助於提高他們口頭表達的條理性。最後問:這幅圖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秋天?學生答出稻子成熟和樹葉變黃往下落這兩點即可,至於秋天的天空顯得更高更藍一點可在課文中進一步說明。

二、讀弄懂課文

讀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讀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多讀的目的在於將課堂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領會課文。本課可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

1.聽讀。學習課文之前,可安排學生看課文聽錄音或聽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聽力,讓學生受到錄音或教師朗讀的薰陶。

2.自讀。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在學生自由讀前,要提出要求:(1)藉助拼音,仔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2)讀的過程中遇上難讀的句子可作記號或隨時請教老師。(3)讀通課文後,標出自然段序號和劃出生字。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和較長的詞組,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注意。

3.細讀。所謂細讀,就是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邊讀邊進行字、詞、句、段的訓練。這一步是以情貫穿的讀。課文一、二段可讓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藍、白、黃是秋天的色彩,描繪出秋天碧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一望無際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氣爽,豐收在望。這時教師可問:哪些詞應該重讀?爲什麼?這兩段應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去讀?使學生明白麪對秋天這美麗的豐收景色,我們應用高興的、讚美的語氣去讀。

課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個比喻句引導學生朗讀。這三個比喻句都與小動物有關。一是小魚藏在樹葉底下,,二是螞蟻爬到上面,三是稻田那邊飛來兩隻燕子這三句話把動物生動活潑的畫面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爲草枯葉黃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機。讀這一部分時,要讀得親切活潑。遊、藏、爬、跑等幾個動詞要重讀,傘、運動場、電報這幾個喻體前要稍作停頓。

4.賽讀。經過教師的指導,多數學生能讀熟課文。這時,可安排學生分組比賽讀,每組選出最好的同學再比。讀完後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和不足,以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熟、讀出感情後,可再進行背誦的練習。

三、說訓練表達能力

說這個環節可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在看圖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句說圖上有什麼。在講讀課文時,可結合課後習題讓學生比較每一組的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如(1)藍天上飄着白雲和(2)高高的藍天上飄着幾朵白雲這兩句比較時,先讓學生說說這兩句的不同,再說說加上高高的和幾朵有什麼作用。在句子的比較中使學生認識到說話要說得具體生動。課文結束後,可問:除文中所說秋天的特點,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秋天來了?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感受以及課外觀察所獲得的知識來回答,既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寫強化課堂練筆

學完本課,可讓學生模仿《秋天》語句,以《找秋天》爲題,寫出二三種植物秋天的特徵;或者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寫一寫果園裏、莊稼地裏、田野裏、街道上哪些現象表明秋天已經來到。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課堂練筆,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