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語文《小石潭記》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小石潭記》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一、教學目標

八年級上冊語文《小石潭記》教案

(一)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彙。

(二)學習抓住特徵,鮮明生動地寫景狀物的寫法。

(三)體會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現代的遊記,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的遊記《小石潭記》(板書課題、作者及朝代)。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跟韓愈齊名,並稱“韓柳”。初一的時候我們學習過他的一篇寓言,大家還記得篇名嗎?相信他筆下的那隻外強中乾、虛張聲勢的驢的形象大家還是記憶猶新的。那麼,今天在他的筆下,“小石潭”又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呢?是否能勾起同學們前往一遊的雅興呢?

(二)自主學習。

以學習小組爲單位(每組不超過四人),憑藉工具書、註釋自讀課文,通過師生、生生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巡視,主動參與。自讀任務可用幻燈展示)

1、順暢地朗讀課文(字音準確,停頓恰當)。

2、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三)自讀反饋。

1、學生提出自讀過程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合作答疑。

2、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判。在點評的基礎上,師生齊讀課文。

3、口頭完成一詞多義的練習。(可用幻燈展示)

①以:全石以爲底(用)。

卷石底以出(相當於“而”)。

以其境過清(因爲)。

②爲:全石以爲底(作爲)。

爲坻,爲嶼……(成爲)。

③清: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過清(冷清)。

④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不可知其源(能夠)。

4、翻譯接龍。(學生每人翻譯一句,依次下傳,要求前後文銜接自然,意思正確,教師適當點撥)

(四)探究深化。

1、《小石潭記》是柳宗元參與政治革新活動失敗,遭到權貴排擠,被貶至永州擔任司馬期間所作。當時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鬱,因而借遊山玩水來排遣愁懷。遊歷中,他發現了永州奇特的風景,於是記下來,成爲文學史上頗爲有名氣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第四篇。在閱讀了這篇遊記後,你認爲小石潭的風景奇特在什麼地方呢?(學生用文中原句回答,師生共同歸結出小石潭的特點,教師配以板書)

(1)潭石奇——異石紛呈。

①“全石以爲底”,寫出了小石潭最獨特之處——石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爲巖”,寫出了小石潭的石底,翻卷出水面時,呈現出的種種形態。

(2)潭水奇——聲悅水澈。

①“如鳴佩環”,寫水聲奇美,突出了水聲的悅耳動聽。

②“水尤清冽”、“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寫水質奇清。前句正面描寫水之清,後句側面烘托水之清。正是因爲潭水的清,才使人一眼看到魚的大致數量,纔會給人以“皆若空遊”的感覺,陽光纔有可能直射水底,人才能夠對水中魚的一舉一動,種種變化一目瞭然。也正是因爲水清得似乎在人與魚之間沒有了阻隔,纔會產生魚“似與遊者相樂”的感受。所以說第2段名爲寫潭中游魚,實爲突出潭水清得出奇。

(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祕。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寫源流奇,奇在曲折有致。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寫源流的岸勢奇,奇在峭拔多姿。

③“不可知其源”,寫源頭奇,奇在神祕莫測,撲朔迷離。

(4)潭境奇——清幽淒涼。

①“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寫石潭周圍環境之奇,奇在異常清幽。

②“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寫石潭氛圍之奇,奇在淒涼冷落。

2、柳宗元真不愧爲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筆生花,以高超的手法,爲我們勾畫出四幅風景奇特的畫面,精細、準確而又生動,令人讚歎。如此奇麗的景緻,我們怎能不爲之心動,不爲之傾倒呢?可是柳宗元並沒有在奇麗的小石潭面前流連忘返,僅是“記之而去”,這是爲什麼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學生個性化的、合理的回答要予以肯定)

參考點撥:作者這樣寫固然是由於環境過於寂靜淒涼的緣故,更是因爲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內心無限憂傷悽苦的緣故。小石潭雖然景緻奇特,但四周竹樹圍抱,無人知曉,少人問津,其寂靜與寥落跟作者此時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靜與作者心境的悽清互相比襯,表現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是作者內心憤懣的抒發。

(五)誦讀玩賞。

1、體味柳宗元寫作本文時的心境,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參考提示:作者既有發現小石潭美景的欣喜,又有對自身境遇的感傷)

2、讓學生圈點出自己欣賞的優美語句,說出喜歡的理由。(提示:可以讓學生從修辭、表達、寫法等方面入手,說出一點即可,不必求全,要尊重學生個體的體驗)

(六)佈置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三。

2、背誦課文,試用行楷默寫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