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教學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一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教學反思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刻畫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了淒冷幽深的環境,借景來表達自己在貶官生涯中孤寂淒涼的心境。我認爲像這樣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可以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因此我決定在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重點領會文章的借景抒情的寫法。我以嚮導的身份,以課後訓練一"發現石潭——潭中風物——潭水來源——潭上氛圍"爲線索,引導學生和我一起遊覽小石潭。

課堂上我豪情滿懷,由介紹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談憂和喜的心態變更,引導學生從"動靜結合","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借景抒情"等角度解讀課文,一路領着學生欣賞作者的寫景藝術。講的時候自我感覺入情入理,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非常投進。我還精心設計了拓展延伸訓練:外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開發成遊覽景區,假如請您作爲設計者去設計景點,你會怎麼設計學生也設計了不少貼切的景點名稱:"聽水徑","幽竹閣","玉佩泉","翠蔓廊","觀魚臺","看溪亭"……

可是第二天上課時我卻發現同學們朗讀不過關,有讀破句子的現象,對一些字詞的理解也有錯誤。雖然後來進行了補救,但我覺得效果不是那麼理想。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發現主要問題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疏忽了文言文教學誦讀這個根本環節。他們畢竟只是八年級的學生,接觸文言文還不多,再加上我所教兩個班的學生有85%以上都是外來民工子女,不僅語文根底單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學習慣,所以他們的文言文語感很差。

第二,基礎知識落實的還不到位,這對課文的朗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文言文的閱讀要建立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只有弄懂了課文意思,讀起來纔會連貫,流暢。否則的話,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都將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三,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部分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查閱資料,自學課文的能力,在經驗中也具備了寫作方面的一些知識,例如"動態描寫,靜態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借景抒情"等。但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始終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和概括,包辦代替。儘管我講得很到位,但學生還是簡單的接受而沒有自己的內化,吸收過程。

以後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注重朗讀和字詞的教學,不能忽視這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落實。另外,文言文儘管不如現代文那麼明白曉暢,但學生仍然應該作爲學習的主體,給他們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機會。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二

《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一篇。作者通過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石潭淒寒幽邃的氣氛,借景來抒發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悽苦的情感。我認爲像這樣語言優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除了讓學生讀懂文章本身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從中,從這些名篇名家名作中,學到寫景狀物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路,使自身作文得以改進。於是我在疏通文意後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領略小石潭的山水美,體會作者抓住特徵細緻描摹景物、有順序的寫景、並能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上。這節課我就試圖進行這方面的引導,灌輸學生“學文章的最終目的是爲作文服務”的觀念。

帶領學生對文章的段落、詞句進行解讀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小石潭清幽的環境、清澈的潭水、形態各異的石頭及充滿蓬勃生機之美。在作爲旁觀者欣賞小石潭的美麗之後,請學生以思考者的角度來想想作者是如何將小石潭描繪的'如此美麗的。就此歸納總結出作者寫景的特色、方法,適時的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寫作中進行嘗試。

雖說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在實踐操作中我卻碰壁了:學生較爲被動,課堂氛圍較爲沉悶。課後反思,老師規規矩矩的提問引導,學生自然正正經經的小心答題。這種一問一答的缺乏創新的形式,怎麼能激發學生活躍課堂呢?事後,我不禁問自己,這個教學目標難道沒有其他的教學形式可以更好的讓學生主動學習嗎。回答當然是否,只要我多花點時間去“備學生”,這種局面應該可以改變。比如說,在帶領學生透過字詞理解作者筆下的小石潭美景之後,完全可以給學生多點時間讓他們去“畫一畫”,畫出他們眼中的小石潭,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纔會在腦海裏呈現山水的本真性靈,纔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祕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再給點時間給學生展示,並讓他們簡單說說原因。然後再在此基礎上,讓他們想想作者的寫作技巧並加以學習練習。我想如果加入這一環節,課堂氛圍會活躍不少。

總而言之,上課之前不僅要備課充分還要在教學形式上適當創新,對學生的反應也要有充分的準備,營造出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