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孔孟論學習》優質教案(第一課時)大綱

《孔孟論學習》優質教案(第一課時)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教學目標

《孔孟論學習》優質教案(第一課時)

1、瞭解作者、作品資料;疏通文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理解運用課文中關於學習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輝人格魅力,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內容豐富內涵,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領會讀書學習的道理。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導入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入手:

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孔廟的風景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爲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然後,我通過這樣一段話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文:“同學們,聖人在時下似乎成了一個諷刺的稱呼,但在古時候卻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美稱,我們老師的鼻祖孔子,就被後人尊稱爲“聖人”,他的學生“孟子”被稱爲“亞聖”,這兩位古代先賢對於學習等問題都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千百年來倍受後人的敬仰。那他們究竟說了些什麼呢?學習了我們今天這一課,大家就不難找到答案了。今天我們學習第7課《孔孟論學習》(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同上教學目標)。

 三、解題:認識孔子和孟子(多媒體顯示頭像)、《論語》和他們的個人資料: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爲“四書”,成爲儒家的重要經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爲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現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孟子(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孟子》現僅存“內書”七篇。《孟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四、檢查預習情況:(多媒體出示)。

給帶下劃線的字注音:

論語 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不悱不發 舉一隅 奕之爲數

闢若掘井 流杵也

1.指名兩位學生到黑板上注音,其他的在課堂練習上做,然後同桌二位同學相互檢查、做題情況。

2.讓學生針對做題情況進行批改,錯的及時更正過來。 (多媒體顯示正確答案)

3.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五、讀一讀--朗讀課文:

(1)、多媒體顯示文言文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2、讀清停頓3、讀準重音4、讀準語調

(2)、教師讀前三則,男生讀四-六則,女生讀七-九則,全班齊讀剩餘部分。教師針對朗讀情況進行點評,總結好的地方,對讀得不太到位的地方進行點撥糾正,學生再自由朗讀一邊。

 六、疏通文意:

1)多媒體出示:

翻譯文言文遵循的原則:

“信”:忠實於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疏通文言文文意的方法:

1、直譯:偏重於原文字句進行翻譯:a.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b. 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c 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d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 e 調(調整倒裝句句序) f選(根據上下文,選用恰當的詞義) g 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通假字) h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2、意譯:根據原文大意來翻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把學生分成兩組,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己翻譯全文,不懂的地方圈點勾畫出來,提交小組討論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提交班裏,師生共同解決。

2)教師出示全文翻譯,學生校對:

參考譯文:

第一則: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愉快嗎?

第二則: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藉這一點做老師了。”

第三則: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第四則:知道這個知識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辱。

第六則:懂得學問的人不如熱愛它的人,熱愛它的人不如以學問爲快樂的人。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啓發他。教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麼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造就很深的學問,就是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麼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左右逢源。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天曬它,十天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現在,下圍棋作爲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裏卻總是想着天鵝將要飛來,想着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爲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做學問就譬如去挖井,即使井挖得有九軔那麼深了,只要還沒有挖到泉水,還是一口廢井。

第十三則:完全相信《尚書》上所說的道理,還不如沒有讀過《尚書》這本書。我讀《武成》,只是選擇性地讀了其中的二三根竹簡罷了。仁道之君會無敵手,以周武王這樣極爲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爲不仁的人,怎麼會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來了呢?

3)讓學生品一品,總結出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七、做課堂練習: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之:

a.不亦說乎 b.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c.今夫奕之爲數 d.掘九軔而不及泉

e.是知也 f.一日暴之

g.闢若掘井1)多媒體顯示習題:

2、說出加下劃線詞語的古今不同的含義:

a.思援弓繳 而射之 b.二三策 而已矣

c.今夫奕之爲數 d.非然

e.不憤不啓

3、解釋加下劃線的詞語:(一詞多義)

得道多助 君子深造之以道

與古人居 則居之安

溫故而知新 知之爲知之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人雖聽之

4、解釋加下劃線的詞語(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不恥下問

5、判斷:

A《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 )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戰國時期魯國人( )

6、翻譯下列句子:

C孟子被後世尊稱爲“亞聖”( )

D. 《論語》中的“子”和“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教師公佈答案,讓學生改一改,評一評

3)多媒體顯示答案如下: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之:

a. “說”通“ 悅” ,高興,愉快 ;b.“原”通“源”,水源;c.“奕”通“弈”,圍棋;d.“軔”通“仞”,古代長度單位;e.“知”通“智”,聰明;f.“暴”通“曝”,曬;g.“闢”通“譬”,譬如

2、說出加下劃線詞語的古今含義:

a.繳 (古:指箭;今:交納,交出)b.策 (古:指寫字用的竹片或木片;今:謀略或策略)c.數(古:指技藝,技能;今:數量) d. 然(古:指如此;今:無實在意義)e.憤 (古:指苦思苦想仍不能領會的樣子;今:憤怒)

3. 解釋加下劃線的詞語:(一詞多義)

a. 道:道義 ;道 :名詞,正確的方法; b.居 :動詞,生活在一起 ; 居:動詞,保有;c.知 :動詞,得到 ;知:動詞,明白 ;d.雖:即使 ;雖:雖然

4、解釋加下劃線的詞語(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溫故而知新 :形容詞作名詞,舊知識,新知識 ;不恥下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爲恥

5、判斷:A: 對;B:錯;C:對

6、翻譯下列句子:

a: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里糊塗無所得,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聰敏靈活,愛好學習,不以向低位低於自己的人請教爲恥

 八、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讓學生講一個自己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說明端正學習態度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採用搶答題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發言。

 九.課外作業:

1、朗讀並默寫全文

2、思考:文章從哪幾個方面談了讀書之道?哪些道理和我們今天提倡的主動學習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觸最深的一則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業的設置,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爲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作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