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重理輕文”議論文

“重理輕文”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別是作爲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議論文,議論文的語言講究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性,表達要求準確、鮮明。那麼應當如何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重理輕文”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理輕文”議論文

  “重理輕文”議論文1

現在社會上流行着一股“重理輕文”的不好風氣,認爲中國人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和歷史是不需要多下功夫的,只要數理化學得好,走遍天下,都沒問題的。

近代法國著名的法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規律,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但是因爲他不能用最科學最嚴謹的語言表達出來,不被其他科學家所理解,因此一直沒有得到科學界的承認,直到麥克斯韋完整的的表達了這一規律,纔得到人們的正式承認。可憐見語文這門學科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擺設”。

蘇步青教授講:“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建議第一堂先考語文,考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他在《語文和數學》一文中,用他親身的經歷證明了深厚的語文修養對日後的數學研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時下,相當一部分青年知識分子存在“偏科”問題,不具備多方面的文化修養。學文的是“科盲”,學理的是“文盲”。文科生對自然科學不通的有之,是爲“科盲”,理科生對社會生活知識孤陋寡聞者亦有之,是爲“文盲”,有的已接近木訥。而美術、音樂、戲劇這些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對我們不論文科、理工科的青年知識分子來說近乎陌生,一旦問起,大多數表現相當幼稚和淺薄。

爲了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中學開始打好文理兩方面的基礎,做到“兩手抓”,非學好文理兩類基礎知識不可。青年人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學習知識點要全面,切不可從興趣出發,偏廢哪一科,而應該文理並重,以期更好的跟上時代的發展和對人才的要求。

  “重理輕文”議論文2

一提到各行的“家”,比如文學家、數學家、電子學家等,你會以爲,他們大概是各專一行,別的什麼都不管的。不對,不是這樣。任何一個稱得上“家”的人,他不但專精於一樣,而且一定有廣博的知識基礎。沒有一個不懂物理的化學家;沒有一個不懂物理、化學的醫學家;沒有一個對科學一竅不通的文學家。你看過電影《李時珍》、話劇《伽利略傳》嗎?如果編劇、導演、演員對科學一竅不通,這些電影、話劇能夠編得好、演得好嗎?

普通教育階段,屬於基礎知識的功課一般區分爲文科和理科兩大類。語文、外語、歷史,這些是文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生理衛生,這些是理科;地理課裏邊有所謂人文地理的內容屬於文科性質,自然地理的內容屬於理科性質,所以這門課可以說是文、理兼而有之。此外,還有政治、體育、音樂、圖畫課,也都是基礎課程。所有這些功課,統統是打基礎的,都不是專門性的。做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公民,應當具備這些基礎知識;不論日後進一步學什麼、研究什麼、幹什麼工作,這些基礎知識都是有用的,並且都是必要的。每個人往往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各方面的才能也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兩門功課學得特別好,其餘學得一般,這種情形是不少見的。有的人對數、理、化有興趣,有的人對文學、歷史有興趣,這也是許可的,應該鼓勵的。如果有人在某方面顯示出較高的才能,我們還應當珍視它,爲它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把基礎打好了,個人的愛好和特長才能得到發展。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這些基礎課程有一門共同的基礎課,那就是語文課。語文是學習任何文化科學知識的基礎。不論是社會科學的文、史、哲、政、經、法,還是自然科學的數、理、化、生,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語文這個工具。語文不學好,不善於說,不善於讀,不善於寫,無論學什麼,研究什麼,做什麼,都會受到影響,效率都不會很高。人們都知道,學不好數學會影響學物理;那就更應當知道,學不好語文還會影響到學數、理、化。因爲數、理、化的敘述、論證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過精練、嚴密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如果不掌握好語文這個基礎工具,你怎麼能很好理解這些東西呢?比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兩個不同的數學概念,“兩數的平方和”和“兩數和的平方”,意義完全不同,解題時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謬以千里。語文課是基礎課的'基礎,基礎不好,就會影響其他課程。等到以後參加了工作,無論從事哪個部門的科學技術業務,總需要經常看些技術資料,如果閱讀能力不高,那對工作將會有多大的影響!當技術員寫不好實驗報告,當醫生寫不好病歷,有了發明創造,寫不好科學論文,有了經驗,寫不好總結,那對工作又會有多大的影響!

當前,在青少年學生中間有一股“重理輕文”的風氣,就是重視學習數學、物理、化學,不重視學習歷史、地理,尤其不重視學習語文。其實,照這樣的“重”法,這個“理”就恰恰學不好。忽視了文必將影響他學理,影響他日後幹理科的工作。真正重理的人,決不應輕文;同樣,真正重文的人,也決不應輕理。由於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認真學習,而在另一方面特別多下工夫學習,這種情形是自然的現象。但是,“重”一樣,“輕”一樣,卻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普通教育階段是打基礎的,樣樣都不過是學點起碼的知識、技能,這些起碼的知識、技能對學生心智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輕”了一樣,最終必然會影響到主觀上覺得該“重”的那一樣,從長遠來看,這後果是很壞的。

愛吃蔬菜的可以多吃點蔬菜,愛吃肉的可以多吃點肉,但是隻吃一樣,別的不吃,那可不行。食譜廣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健康。學習也是一樣。

  “重理輕文”議論文3

王大伯是我最崇敬的長者,他數理化門門精通,當我遇到束手無策的難題時,經他一點即破,迎刃而解。左鄰右舍要是電視冰箱出了故障,他手到病除,因此他撈到不少外快。他常說:學好數理化,不怕沒錢花。我早先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後來有一件事使我改變了看法。

有一天,鄰居李大媽突然收到一封電報,上面寫着李昌病篤速回。李大媽不識字,拿着電報請教五大伯。五大伯琢磨了半天,說:李昌病死了,叫他們趕快回去!噩耗猶如晴天霹靂,李大媽帶着兒孫哭哭啼啼、日夜兼程,趕回老家料理後事。誰知到家一看,李大伯還安然坐在門口。原因何在?問題就在於五大伯對電文篤字理解的差錯上。病篤是病重的意思,而王大伯卻解釋成病死。一字之差,鬧出如此笑話,害得李大媽一家勞命傷財。王大伯這樣學多識廣的數理化權威竟會栽倒在篤字上,其中很多教訓值得總結。

像王大伯那樣,重理雖可貴,但輕文萬萬要不得。文作爲人們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不論何時何地都是非常重要的。輕文就是不重視這個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結果就會導致思想交流的阻塞,生活溝通的差誤,輕則影響人際關係,重則誤國誤民。普通公民因生活需要對文都輕視不得,更何況是精通數理化的知識分子!我們是中學生,正處在緊張的學習階段,爲了將來適應社會,開拓事業,我們不僅要重理,也應當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