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談尊重議論文

談尊重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相信大家在學習、工作中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特別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議論文,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這種類型的作文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尊重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談尊重議論文

談尊重議論文1

在生活中,往往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就一定會被別人尊重,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啦!

當你把別人伴倒時,不好意思的對他連忙說一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想當他聽到你這句真心實意的歉意時,一定會對你說一句:“沒有關係”。

當我們要借別人東西時,一定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行,不然,你這麼自作主張的把別人東西拿走了,一定會把人家急得焦頭爛耳,所以,無論要借別人的什麼東西,一定要經過別人的同意,因爲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當你掉東西時,一雙陌生的手出現在你的眼前時,幫你撿東西時,當他遞過來給你時,你千萬不要忘記說聲:“謝謝你”。再簡單不過的三個字,從嘴中說出來毫不費力的三個字,當是你真心實意的說這句話時,你心中就會很快樂,感覺到一個人在真心實意的幫助你。

當我們在公交車上看見老爺爺,老奶奶或者孕婦時,我們是否做到叫一聲:“老爺爺,老奶奶,阿姨,到我這來坐”。當他們聽到這句話時,心裏很高興,並會說:“小妹妹,小弟弟,謝謝你”。是啊,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裏甜滋滋的,想着:原來幫助別人是這麼快樂啊!是啊,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尊重和他人就是尊重和自己。

當我們在做什麼時,如果有老人在你身旁,一定不要忘了讓老人先去,因爲我們要懂得尊老愛幼。當你讓了老人時,他肯定會對你說:“謝謝你,小朋友”。看吧,你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可以得到這麼多人的尊重,多好啊!

生活中,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要做到:“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道理。記住: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談尊重議論文2

看了題目,你是否會問:“你幹了什麼事呢?”請不要着急,慢慢聽我說。

一次數學測試,教室裏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聽得見。我做到“是軸對稱圖形的畫“√”,並畫出它的軸對稱;不是的畫“×”。”這一題時,一共有十個圖形。最後一個圖形是奧運五環,我起初畫了“√”,檢查後才發現奧運五環右上角的圓圈比左上角的圓圈高一點,所以不是軸對稱圖形。我把“√”劃掉,寫上“×”。但我心裏還是不安寧,這個圖形是印錯了呢?還是故意這樣印的呢?我反覆看了看,又用尺子量了量,感覺像是又像不是。但最後我還是畫了個“×”。

做完試卷後,老師說:“第一組的試卷和第二組的試卷對調,第三組的試卷和第四組的試卷對調。”我們對調完畢後,老師就拿數學課代表(我最好的朋友)來評講。老師評獎到奧運五環那個圖形時,有個同學大聲喊:“這個不是軸對稱的圖形!”然後又有幾個同學喊:“是的!”教室裏亂哄哄一片,老師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說:“五環是軸對稱圖形的!”便在數學課代表的那題畫了個“√”。(數學課代表是畫“√”的)

評獎完畢後,我就去收試卷。交試卷給老師時,我用尺子量給老師看,老師說:“可能是印錯的,我跟其他老師討論一下。”最後得到的結果是:那題應該畫“×”。

對不起了,親愛的朋友,我不該告訴老師,害得你不得100分,但你請尊重我的選擇。

談尊重議論文3

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神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悄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別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應有的尊重。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情、平靜的心境,去面對所有事業上的強者與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運者與不幸者。

尊重,是一縷春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溫暖的舒心丸、一劑催人奮進的強心劑。它常常與真誠、謙遜、寬容、讚賞、善於良、友愛相得益彰,與虛僞、狂妄、苛刻、嘲諷、兇惡、勢利水火不容。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成功的敬佩、讚美與追求;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失敗後的同情、安慰與鼓勵。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間的真情在,就有未來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後的繼續奮進,就有失敗後的東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沒有原則的謙價奉迎,更不是沒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別人的重要,並不等於學會了如何尊重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重也是一門學問。學會了尊重別人,就學會了尊重自己,也就學會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義。

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體味和摸索吧!

談尊重議論文4

尊重,一個普遍的詞。有誰不想得到應有的尊重呢?可得到尊重,最重要的當然是你先尊重別人。可,得到尊重難嗎?

進入初三的我們,面臨的是一次次的競爭,考試的分數決定着自己的路到底該通向哪裏,尊重難到只有別人擁有的嗎?我們的尊嚴到底去了哪裏。面對尊嚴,我們措手不及。一次次考試,一次次名次,難道我們擁有的只有分數嗎?說到尊嚴,家長和老師們誰不比我們懂的多,可是他們又給予了我們多少。家長對我們的期望,老師的欣賞,誰心裏不清楚呢!?可誰又能真正尊重我們,給予我們的青春留下一絲快樂和無憂。面對無情的分數,個個刺進心頭肉。我們的痛,有誰看到了,每當分數,名次一個個脫口而出,被那些“冷酷”的耳朵所知曉,我們的尊嚴已一掃而光,對於彼此之間擁有的尊重,又談何而起。

對於分數,老師說的好:“分數可以讓成績平平的學生進步,可以讓優異的學生永遠直前。”家長們說的也不差:“分數就是你們的道路基石。”可對我們來說這是異同的,分數可以讓成績平平的學生尊嚴掃地,讓高高在上的學生“光彩奪目”一次次的名次會讓我們對自己的目標有所放棄。這!又有誰明白?

我們到底是否擁有尊重,到底誰纔是擁有尊重的使者。我們開始失望,開始泄氣,甚至開始放棄。這難免讓那些“光彩奪”的人有些“陽光四溢”。

難道學習,考試就是要註定被搏走我們應有的尊嚴嗎?那麼,我們到底還會擁有什麼,自由的快樂,未有的拘束,這些還有什麼用呢?

“到底誰能擁有尊重”我在呼喊着,可是誰能聽到!誰能把尊重還予我們,到底是誰!

談尊重議論文5

尊重是建起友誼之橋的木頭,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前提。

一弦明月掛在梢頭,迷茫的月色透過樹葉兒,灑在地上斑斑駁駁的,窄窄悠悠的小巷,長長的,青青的石板小路,一直延伸到城外的林間小路,有如飄動着的少女的衣襟,拖着修長的影子。鉤起了我腦海中的魚,那就是“尊重”。

尋思着如何去尊重,纔會被他人尊重。那一輪明月依舊掛在天上,有星星的陪伴,似乎在告訴我答案。水中在盪漾的清波,時不時將月亮變成波浪,倒影在水中。然而這個答案始終沒得出。

在別人危難之時伸手援助是尊重?朋友之間講文明的語言是尊重?我想:在別人道謝時的一聲“不用謝”是對他人的尊重,用文明輕快的語言對他人講話,是尊重。也許就是那樣,我所理解的尊重,在生活中終於有人告訴了我這個答案。“如何學會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答案”

依舊是月夜,我和爸爸在院中欣賞那一輪明月,我無意間問了這個問題,爸爸猶豫了,過了一會兒,他說:“尊重是每個人都必須有的,因爲在這世界上人和人之間的橋樑就是尊重,你應該細細去體會,“尊重”是一個抽象的詞,它包含了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只要你去體會”。

爸爸的話是對的,他的一言一語都讓我銘記於心,尊重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東西,和愛一樣,爸爸的回答是對的“尊重”這個詞的最佳理解。

的確,尊重是建起友誼之橋的木頭,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前提。

談尊重議論文6

在中韓端午節相爭韓國最終申遺成功後,舉國感到忿忿不平,國人們紛紛指責韓國卑鄙,一,無恥,抄襲中國申遺項目的人各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國人能夠反思自身呢?與其說是韓國搶走中國的端午節,不如說是國人自己扔掉它罷了。

其實,韓國申報成功並非是壞事,恰恰相反,還是件好事。何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爲不是一件壞事。”是的,正是因爲這次事件,讓那些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國人們打響了警鐘;給以那在背後罵罵咧咧,指責韓國過錯的無知國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件事件進行深刻反思。

時常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看見被歲月給塵封,被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所掩蓋的傳統建築,傳統文藝,甚至傳統習俗。面對燈紅酒綠,層樓疊榭的摩天大樓,誰會甘願住在那破舊,老土的四合院,窯洞,吊腳樓,過着原始土着民般的生活呢?誰還會對那傳統的造物技術——簡單粗糙的物件和純手工高強度勞力而放棄學習更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從而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在眼球經濟,泡沫經濟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保留住中國的國粹——京劇……少之又少罷了。

今天,大多數80後,90後,00後不過傳統節日而喜歡過洋節。在一次小學生問卷調查中,有專門“按重視程度,給傳統節日”排序的題目,結果幾乎所有學生都填寫了“春節、中秋、清明、端午”的順序,端午竟成爲孩子們眼裏最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相比,學生們更願意過聖誕節等洋節。“我最喜歡過聖誕節了,能收禮物和賀卡,大家還能一起玩,很開心。端午節就很平淡了,唯一盼頭就是放假,就連吃糉子也是平時就能吃到。”某小學生回答說。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過聖誕節,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過於單調和嚴肅,都不如聖誕節般輕鬆有趣、充滿幻想。

而當問到屈原是哪國人,是幹什麼的,學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門,離奇搞怪。而在幾十年前,即使目不識丁的老人們都能謹記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對國家君王的忠貞,還有每年的划龍舟是爲了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包糉子扔進河裏這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爲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爲吃糉子了。

何其悲哀,端午節竟成爲學生眼裏最不重視的傳統節日,而吃糉子竟是大多數學生們的唯一項目,端午節難道就將成爲糉子節了嗎?最後只能用吃糉子來苟且地維持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嗎?

爲何我們就不能夠直視韓國申遺成功背後的默默付出呢?其實韓國端午節跟我國的端午節大相徑庭,甚至起源和各種項目都無一相同。我們輸就輸在沒有象韓國一樣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形式主義的東西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重形式輕內容,重口號輕行動,重數量輕質量,重眼前輕長遠。何其相似,與當今被我們罵罵咧咧的政府官員那樣只注重面子工程,表面說的冠冕堂皇,而實際做的卻不盡如人意,其實我們又好到哪兒去呢?

不要讓眼淚成爲地球的最後一滴水。同樣,不要讓傳統文化過了許多年後只能成爲我們腦海裏僅存的模糊的記憶啊。韓國申遺端午節成功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在我們罵罵咧咧之後逐漸淡忘,消失。我們應該進行深刻反思,畢竟這件事不僅折射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忽視,還反映深藏在我們骨子裏對自身文化的傲慢和不屑及崇洋一的劣根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