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王先生散文

王先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W 次

王先生,我們又稱他王善人。其真名王亭安,具體哪裏人氏不祥,也沒人說得清楚。村子裏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說,先生早年討荒要飯流落到此地,日子久了便定居下來。

王先生散文

多年來,老人一直沒娶妻生子,孤寡一人。後來看看先生慢慢老了,無依無靠的,爲了以後的生計,隊裏就照顧他上了“五保”。

在村子裏,先生粗通曆史,略知文墨且溫文爾雅,鄉親們都敬重他,不分長幼都尊稱他爲王先生。又因先生慈眉善目,樂施好善,故又稱先生“王善人”。

記得少時在故鄉,先生已是六十來歲的人了。先生個子不高,微駝着背,喜穿一襲黑長衫。走路時常常倒剪着雙手,說話慢聲細語,柔柔的,讓人有溫暖親近之感。

頗有印象的是,村子裏的小夥伴都樂顛顛地跟着先生,纏着他講歷史故事,儘管聽了很多次。先生呢,也不推託,把盛草的籃子放在一邊,找個高崗地坐下,我們在前邊圍成弧形,靜聽先生娓娓道來。《孟姜女哭長城》、《霸王別姬》、《岳飛抗金》等許多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如叮咚的泉水一樣流入耳鼓。兒時每每聽得入了迷,聽到熱鬧處,常常爲不能幫助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而憋悶,爲壞人不能受到懲處而憤憤不平。那時總覺得先生是聖人,不知道他肚子裏到底裝了多少故事,哪來那麼大學問。

儘管年事已高,先生還是閒不住,自己伺弄着一畝薄田,還要時常去做一些力所能及而又輕易被人忽略的事。先生從不惜力,勞作之餘,常見他肩上扛着一把鐵鍬。鄉村的路很差,羣衆過往不方便。村路被車輾壓和雨水沖刷,有坑有窪的地方隨處可見。先生也不嫌麻煩,耐着性子持杴去墊一墊,去踩一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村路竟順當了許多。

碰到莊稼苗或小樹苗倒了歪了的,先生也會過去扶一扶,用土培一培。只要能方便大夥,有利於集體,先生吃點苦,受點累,心裏樂意。

同是老人,爺爺理解先生的'境遇和心情。逢年過節的我都會陪爺爺一起去看望先生,給他送點餃子和其他東西。先生呢,十分客氣,還一定要拿出自家最好吃的東西送與我。因此先生家我並不陌生。

先生用玉米秸稈夾了個籬笆牆,在自己的小院子養起了雞鴨,房前屋後還栽了樹木。先生想盡辦法弄幾個零花錢,稱鹽罐油的不再作難。平裏自己縫縫補補的,很少求人。

後來,隊裏考慮到先生年事已高,又無子孫在跟前,就勸他不要再耕種了。可先生說啥也不答應。他說自己雖然上了年紀,可這腿腳還能挪動幾年,不願意給集體添負擔。生產隊沒辦法,只好就近給他劃出一畝田地,種時幫種,收則幫收,先生則悉心管理,收成還行。直到先生腿腳不靈便時才放棄了耕種。

村子自東北向西南呈弧形環一小河,蜿蜒數十公里。至於它起源於何處,又流向何方,不得而知。每到夏季,河水清清,兩岸蔥綠疊翠,小夥子伴們在這兒玩耍嬉戲,成了他們的樂園。

然而,村子的土地大部分佈在河對岸,鄉親們幹農活要通過一座簡單的石板橋,這座橋實際上是用水泥預製板簡單搭成,而且水泥板塊之間有縫隙,在橋上能清晰的看到緩緩流動的河水,來往的人們稍不留神,車軲轆便會夾進去,橋兩邊也無護欄,一不留神,人便會跌到河裏。此地時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大夥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一時也沒有好注意,唉!這橋成了鄉親們的心病。

終於有一年,縣水利部門來修橋了。消息不脛而走,頓時,鄉親們奔走相告,人人臉上像過年似的掛着喜悅。整個小村子沸騰了。

修橋款有三個渠道:上級撥一部分,集體出一部分,社員拿一部分。可在那苦澀的歲月裏,鄉親們的一天的工也就值幾角錢,全把雞屁股當銀行了,秤鹽罐油尚且捉襟見肘,集資修橋談何容易?但大夥紛紛表示,勒緊腰帶也要湊齊這筆款子。

就在大家熱情高漲的當兒,王先生來了。帶着一個鼓鼓的布袋子,分分角角的,整整100元整。人羣裏立刻炸了鍋,要知道100元錢在當時可是個天文數字啊!鄉親們很難想像先生是如何節儉積攢這筆“鉅款”的,一個孤獨老人要付出多少心血啊!

老人的這一善舉,引起了很大轟動,修橋款也提前到位。沒多久,一座堅固漂亮的小橋竣工了。

以後我到外地求學,爾後參加工作,再也沒有見過王先生。

一次偶翻縣誌,先生的大名也在其中:“王亭安,XY縣黃樓村人,七六年建橋捐款100元錢”。

前些時候回鄉探親,向鄉親們問及先生,他們告訴我說,先生已去世多年了,無疾而終。鄉親們念及先生的好處,敬仰他的人品,在橋邊立一塊石碑,以此紀念先生。

先生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