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作文合集八篇

精選高考作文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高考作文合集八篇

高考作文 篇1

【備考思路】

20xx年高考明天就要開考,高考作文命題一直是廣大備考師生及高考研究者的關注焦點。一直以來,備考者和高考命題人都在博弈,也即是押題與反押題。因此,本質上所謂押題、猜題都只是高考備考者和高考命題研究者的一種努力和企及。遵循命題規律,挖掘命題思路,準確捕捉命題方向對於考生的備考有百利而無一害。

一、形式:任務驅動,引領寫作

高考作文的命題大致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命題形式的變化軌跡,反映命題人防宿構的目的越來越強,以往那些考前突擊背範文,列重點的方法已經無法應對現在的高考命題了。全國卷寫作的方向越來越明確,在“寫什麼”上給出了明確的限制,在“怎麼寫”上自由發揮,在“寫得怎麼樣”上分出考生的高下。因此,當下的高考作文命題不會給學生設置審題的難度,考生不會不知道“寫什麼”,節省了閱讀材料和解讀材料的時間,可以集中精力去構思“寫什麼”。因此,命題人會在作文材料後面給出具體的寫作任務。

二、材料:實與虛的權衡

作文命題材料的選擇不外乎兩種:實與虛。所謂“實”的材料,則是從社會事件的角度選材。在選擇命題材料上,備考者要注意兩點:一是5月份以後的事件不會選,因爲這時候高考作文已經命好了。二是要排查全國卷考區大型質檢的作文題,這些命過的材料一定會被高考命題人規避的,不可能再出現在高考卷上。

所謂“虛”的材料,則是不直接從社會事件選材。有三種方式。一種是雖然材料不直接取自社會事件但一定反映社會現象,比如去年的“打臉”漫畫。一種是命題人抽象出來的或虛擬的情境材料,比如去年的“語文素養”和“花茶工藝推廣”。還有一種是示例類材料,只給例子和思路,讓考生依照這樣的思路,自由選定寫作方向,表達思想。如下面熱題預測例2。

三、角度:辯證、批判與重建

高考作文命題要凸顯公平性和選拔性。考生思想層次高低不齊,但是無論哪類考生,都必須有適合他們的寫作角度。這就要求作文的命題材料一定要有發散性,要能讓不同層次的考生說話,否則,大家都寫不出什麼或者都寫得差不多,這種作文命題就不具有效度和區分度。通常考生在寫作時要具備兩種思維。一是辯證思維。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發展地看問題。既要認識不足又能看到發展前景。二是批判與重建思維。批判是當下考生必須具備的考場作文的基本能力,批判的角度、深度、程度控制、層次設計等等都要把握好。批判的同時要有重建的能力。重建更能看出一個考生的思想境界。

四、思想:文體、觀點與章法

高考作文命題擔負着糾偏的重任。以往各種奇葩文體滿天飛。今天,當新材料作文,尤其是任務驅動型作文成爲高考考場作文的主角之後,命題者已經對文體有了明顯的偏愛――議論文。觀點、方法、結構,要在短暫的時間和狹小的的空間裏展示出來,這是最能體現出考生建構能力的。命題者的這一思路無疑在引導考生熱愛讀書,勤于思考,熟練章法。

全國卷的作文題從整體上注重考查考生思維的深度,引領學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較中說理論證,既讓不同學習風格和思維習慣的考生都有發揮空間,又強化試題的選拔功能。這類思考強度較大的作文題,需要考生調動課內外積累的背景知識,清晰而有條理地組織思想和語言,纔有可能將寫作向深度展開。

【熱題預測】

1.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20xx年3月在韓國首爾舉行的“阿爾法圍棋”與李世石五番棋對決賽落下帷幕,人工智能棋手“阿爾法圍棋”以4比1擊敗韓國九段棋手李世石。賽後李世石認爲自己的極限不是人類的極限,但中國九段棋手聶衛平認爲最好的棋手上場,機會也渺茫。

對人工智能戰勝人腦的這一結果,有人驚喜、有人疑惑、有人恐慌,請選擇一個角度闡述你的觀點。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命題意圖:

引導考生反思科技與生活。這一類的命題非常多,但是命題角度不盡相同,本題要考查考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思考。人工智能技術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前行的夥伴。如何研發、利用、控制值得思索。建議考前要做足相關資料的蒐集與思考。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許多漢字的組合巧妙而睿智,蘊含了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啓示。比如“舒”字,由“舍”“予”構成,人生懂得了捨棄與給予便也收穫了舒心。再如“停”字,中國古代的驛道,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亭子,是爲了讓人們暫時停下疲憊的腳步,在“停”中補充體力、蓄積精神,好讓後面的路走得更輕鬆、更快捷。

請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漢字,從形義結合的角度闡述你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命題意圖:

引導考生關注傳統文化。漢字是最典型而不陌生的傳統文化。在鼠標和鍵盤橫行的當下,有必要回首審視我們的文字。又因爲漢字具有音形義三位一體的這一特點,考生可以自由選取自己喜歡的,可以闡述道理的漢字。本題開合度大、寫作視野開闊,適合所有的考生髮揮。但是本題也最可以見出考生的境界高低。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小目標”當選20xx年度熱詞。網友給出的推薦理由是,“無論是再大、再困難的事情,都能由若干個小目標拼接而成。腳踏實地,做好當下,等到最後,回首再看,已是山巔”。“小目標”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小目標”也會千差萬別。對於如何來看“小目標”,卻非常值得我們探討。

面對材料中的“小目標”你有何思考?請選擇角度闡述你的觀點。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命題意圖:

引導考生思考人生規劃。“立德樹人”是全國卷作文的命題立意之本,即將跨入大學生活的高中生更應該思考未來。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如何設置自己的小目標?如何看待別人的小目標?如何在芸芸衆生中找到自己的堅守和去路?這些都能看出考生的襟懷和眼界。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位媽媽和四五歲的孩子乘車外出,當經過周瑜墓景點時,媽媽想給孩子講講周瑜的故事。說到周瑜,孩子立馬來勁了:“周瑜是好人,我玩過!趙雲、張飛是壞人!”媽媽立即糾正孩子的看法。孩子不樂意了:“《王者榮耀》裏就是這樣的!你沒玩過,還說我錯了。”

騰訊旗下的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在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因爲存在大量戲說歷史的成分,也開始遭到熱議。《南都週刊》《光明日報》等相繼發文炮轟《王者榮耀》。但也有網友認爲:“《王者榮耀》讓孩子對歷史產生了強烈興趣。雖然這款遊戲有些戲說成分,但孩子通過閱讀我推薦的書目,能明白歷史的真相。”

上面材料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根據你的聯想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命題意圖:

引導考生思考真相與娛樂、歷史與當下。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是曲折的,是多變的,甚至是顛覆的。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先祖,去思考自身?類似的例子非常多,除了戲說歷史之外,國民還有很多的娛樂情緒,比如真人秀、比如網絡直播……從思想領域到生活方式,各種解構與建構,碰撞甚至廝殺。表明當下是一個價值觀多元的時代。如何認知?如何對待?如何引領?作爲未來的民族脊樑,這是一個值得他們思考的、嚴肅而沉重的話題。

高考作文 篇2

站在大山之巔,迎着寒風的侵入,伴着大雨的沖刷,遠處,雷聲轟鳴,天地一片灰暗,四處閃爍着耀眼的電光。

風停了,雨歇了,天邊的是一絲紅光撕破層層阻擋,撒向被大水沖刷過的破舊家園,幾聲鳥鳴,打破了寂靜,天地間又慢慢充滿了生機。各色動物出來尋找枝葉,將要打造新的家園,它們沉思着,想要打造一個穩固的新窩,以迎接一次新的洗禮。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鳳凰命將絕滅時,浴火而得重生;鷹乃天空的至獸,年過二十,嘴骨因彎曲過深,而無法進食,必須磨掉原來的利器,忍受三月的痛苦,才得來生命的延續。

秦是我國曆史上強大一時的帝國,秦之初建,無以爲信,商鞅爲取信於民,不惜重金以搬木立信於民,以大代價來換取秦國後來的強大。

沙漠裏的小河,一心希望匯入大江,注入大海,可是,它每一次的努力,最終都被沙漠吞食,在它絕望的時候,風給它出了一個好主意:“你化作雲吧,我把你帶到大海的上空,你再降下來。”故事的結尾都可以想象得到,最終,來自沙漠的小河,以雲朵的方式來到大海上空,再以雨的方式注入大海,實現了它美好的願望。這個故事中,是不是有兩大因素值得我們思考呢?一是它能放棄原因,選擇了先化爲雲,再化爲雨的方式,二是它遇上了助推它實現理想的好心的風。

曾經有位哲人說過:“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必將會爲你打開一扇窗。”沙漠爲河水關上了門,可又在天空的雲朵中給它打開了窗。自然物如此,而人類也不乏這樣的事例。史鐵生是個優秀的作家,但他卻是個殘疾人,他憑着不屈的意志,戰勝了高位截癱的身軀,戰勝了尿毒症的折磨,將生命堅守到最後,用一部部經典的作品,詮釋了他的人生,讓他病殘之軀得以昇華。

當我們走上一條路時,就要想好在下個路口如何抉擇,因爲成功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選對了路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有種雜草,在北方極難存活,而在南方卻長勢很好。只要種上,給它一定的時間,它就可以覆蓋整個山頭。爲何它一到南方就會如此之好的長勢呢?原因是北方缺水,無法供給它因長勢快,需要大量水分的特徵。於是,它正確地將生命紮根於南方。

在人生路上行走,稍不小心,就可能走上絕路。因此,當生命遭遇絕境時,要懂得用其他方法開闢一條新路,新路一定要找準,不然就會走上另一條絕路。事實上,人妖輝煌,多半把自己逼上絕路,纔會激發你的潛能,釋放出新的光芒。正如大豆,在它處於尷尬的境遇時,如果不去接受被磨碎的痛苦只是一味地堅硬下去,它就會永遠被人們所漠視;磨碎了,就是它找對了新的生存方式,更成爲餐桌上人見人愛的美食。

每個人都擁有潛在的不平凡的方面,只要你能做出正確的抉擇,找到一個昇華自己的方式,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高考作文 篇3

懸念,在古典小說裏稱爲“釦子”或“關子”,即設置疑團,不做解答,以喚起讀者“窮根究底”的慾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藉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懸念法一般運用於敘事性作品中,通常在敘事過程中有意結下一個“釦子”,以引起讀者對事件的發展和人物命運的急切關心。這種寫法容易引人入勝,形成波瀾。懸念的設置一般要有三個環節:第一是提出懸而未決的問題,設置謎面,把讀者置於懸念之中;第二是利用“懸”而有“念”的心理因素,使讀者產生急切求解的心理;第三是撥開密佈在讀者心頭的疑雲,即解決矛盾,揭示謎底,讓讀者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藝術上的享受。

設置懸念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標題法

就是利用標題設置疑問,製造懸念。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件事是誰幹的》、《媽媽稱職不稱職》,看了這樣的標題,讀者就會急切地往下閱讀。

二、倒敘法

即把事情的結果或情節中最精彩的部分特意提到文章的開頭,使讀者產生一種追根溯源的慾望,然後再敘述事件的來龍去脈。採用倒敘的方法,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如《背影》一文,讀了開篇,我們不禁要問:父親肯定有許多方面令作者不能忘懷,爲何單單不忘父親的“背影”呢?這就給讀者造成懸念,吸引讀者到文中去找答案。再如《楊修之死》,作者先寫楊修猜解雞肋令,曹操以“亂我軍心”將之斬首,思賢若渴的曹操僅因這一事就會將聰穎過人的楊修處死嗎?還有何因?爲解這一懸念,文章接着敘述了楊修平時的爲人以及他惹來殺身之禍的原因。採用倒敘應從內容和形式的需要出發,千萬不可爲倒敘而倒敘,當倒敘的部分敘述完畢回到順敘時要交代清楚,要有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接,否則,會使文章頭緒不清,脈絡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三、插敘法

即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再接上原來的情節,如魯迅的《故鄉》,當寫到“我”回故鄉準備拜訪親戚本家時,情節突然中斷,插入一大段回憶少年閏土的文字,製造了懸念:“我”拜望親戚本家了嗎?閏土爲什麼很想見“我”一回面?讀完插敘的內容以後,我們不禁又要問:“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閏土現在怎樣了?“我們”見了面,閏土還會口若懸河,無話不談嗎?懸念一個接一個,一環扣一環,這樣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勢曲折變化,跌宕起伏,讀來趣味橫生。

四、誤會法

利用誤會設置懸念,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讀來妙趣橫生。如《山中訪友》,標題就能讓人產生誤會。看過文章的標題,讀者一定以爲作者要到山中訪問自己的好朋友。然而讀罷全文,讀者方纔明白,原來這個“友”指的不是人,而是山中的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和懸崖等,這裏作者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它們當做自己的朋友了。

五、欲揚先抑法

詞典對欲揚先抑的解釋是:要發揚、放開,先控制、壓抑。“揚”和“抑”,都是一種強調手段,指作者本來要大力讚揚的對象,在文章開始的時候卻貶抑他,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頌揚他。運用此法,能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製造懸念,給讀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戰國策》中有一個“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文章開頭先把馮諼貶抑到最低處:他既無愛好,又無能耐,還愛發牢騷,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讀到這裏,讀者不禁要問: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孟嘗君爲什麼還要禮遇他呢?不料接下來作者卻筆鋒一轉,寫他如何爲孟嘗君經營“三窟”,寫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原來作者是想利用開頭的“抑”襯托後面的“揚”。這類例子在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並不少見。

六、設問法

就是運用設問製造懸念。如《羚羊木雕》一文的開頭這樣寫道:“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開頭用媽媽的一句問話造成懸念:什麼“羚羊”?媽媽問這幹什麼?這樣,一下抓住讀者,引出了故事,以下按事件發展變化的先後順序交代了羚羊木雕的來龍去脈。這種寫法,要比直接陳述事件的經過更讓人感覺興味無窮。

七、描寫法

就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和神情描寫造成懸念。如《最後一課》,設置懸念開頭,對韓麥爾先生的外貌描寫:“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還有對鎮上其他人的描寫:“後邊幾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嚴肅。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着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韓麥爾先生穿着只有在督學來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禮服,鎮上的人們個個都顯得嚴肅、憂愁,這種外貌和神情描寫,渲染了一種嚴肅的氣氛,預示着將有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究竟是什麼事?爲解開這個懸念,讀者就會帶着一種探尋的心理,饒有興致地讀下去。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設置懸念要注意兩點:第一,設置懸念貴在巧,巧於藏而不露,即設懸要根據情節的發展和全文的結構要求而定,如果脫離了這些而設懸,就會顯得虛假,不可信,也就失去了設懸的作用。第二,設懸要早,解懸要遲。設懸早,抓住讀者就早;解懸遲,就可以從容地表現人物,敘述事件。

高考作文 篇4

現在,蘭州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房地產廣告,公交車站站牌、出租車頂燈、電視上、廣播裏。

以前,我對於這些房地產廣告是沒有感覺的,就算是城市中各個角落都充斥着房地產廣告的氣息,與我也沒有任何聯繫;自爸爸買了房子之後,這一切都變了。

我開始對房地產廣告產生厭惡的情緒,開始痛恨蘭州的高房價,開始牴觸、拒絕任何房地產消息,比如廣播裏給某某樓盤打廣告時,會毫不猶豫換臺。

人們常說一年有四季,而我的人生彷彿只有兩季:春季和冬季,兩個季節的時間分界點就是爸爸買房子。

作爲家裏的獨生女,爸爸給予我無盡的愛,能滿足任何我的需求,當然這是在沒有房子之前。

小時候,去鄰居家玩耍,看到小朋友的芭比娃娃,非常喜歡,感覺比電視裏面的還要漂亮。回家之後央求爸爸給我買一個,第二天,爸爸就帶我去商場,買了最貴的芭比娃娃給我,滿足我的少女心。

十八歲的女生,逐漸開始追求外表的美麗,我也不例外。週末,和同學一起去逛商場,一條漂亮的裙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但是摸摸兜裏的錢,只能掉頭回家;回家之後我向爸爸表現出我對於那條裙子的喜愛,但是久久沒有得到爸爸的迴應。

我知道家里正在還房貸,非常缺錢,我也理解爸爸默不作聲的行爲,但是願望得不到滿足,心裏還是會有一絲絲失落。

我真切感受到蘭州的高房價,幾十萬的房貸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樣,死死壓在爸爸的肩上,絲毫不給他喘息的機會。

以前,爸爸都是抽十八塊錢的黑蘭州,買房之後爸爸選擇十塊錢的紅塔山;以前,爸爸吃牛肉麪都是加肉加蛋,買房之後爸爸只要一碗牛肉麪,偶爾吃不飽會加一個大餅。

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恰如其分的說明高房價對於爸爸的改變,或者說爸爸是被改變,迫於房貸的壓力。

常常聽大人們聊天:蘭州是個低收入高消費的城市、蘭州的房價在西北五省居首位、蘭州房價又漲了……

時至如今,我仍然不能理解,蘭州新建了許許多多的房子,而且很多都賣不掉,爲什麼房價不降反增,還是這麼高?

假如房子每平米便宜一百元,按我們家一百平米大小的房子算,就可以便宜一萬元。而這一萬元,爸爸不用在香菸上省錢了,吃牛肉麪可以加肉加蛋了,而我的裙子也有了着落。

當我們說“假如”的時候,這件事就不可能發生,只能是臆想一下;迴歸到現實,爸爸還要犧牲很多去還房貸,爲高昂的房價付費;而我,也將成房貸的犧牲品,要放棄很多喜歡的裙子、衣服。

當房貸剝奪我喜歡的東西時,當高房價逼得爸爸在生活中處處節約時,恨意自心中油然而生,無法抑制。

每當放學在車站等公交車時,看到房地產廣告牌,想到爸爸省錢還房貸,心裏的怒火就像火山岩漿一樣要噴發出來,在車站人比較少的時候,過去踹兩腳廣告牌,發泄一下對於蘭州高房價的恨意。

有時候,想站在最高處大喊一聲:蘭州的高房價,我恨你!

高考作文 篇5

最現實房價篇

單位沒有分房子,爸爸媽媽說,我們要腳踏實地自己掙房子。

爸爸,從底層開始幹起,工資也從5000多漲到了8000多。我家頭一次出去到外面吃了年夜飯。那次我好高興。我仰望星空,看見絢麗的煙花,我想好日子真的來了!

春節過後,爸爸媽媽開始準備買房子。我們一家三口每到週末就去各地看房子。可是我們的積蓄離首付還差5萬塊。爸爸說彆着急,我們腳踏實地,再過五個月,我們就能拿下這套房子了。

那五個月,我什麼零花錢都沒要,中午就吃一碗炸醬麪,我多麼期盼五個月後有自己的房子呀。可是五個月過去了,我們有了牙縫裏省下來的5萬塊,當我們再去看房的時候,卻離首付差出10萬了。

我當時委屈地哭了。爸爸說,大小夥子了,還哭。但我分明看見媽媽也在流淚,而他自己也仰望星空,好讓淚水不流下來。那一刻我好傷心。

最有才大滿貫篇

我的幸福是與你爲鄰,可以每天向你道一聲早,可以一起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晚上還有魚吃,偶爾捉捉老鼠。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幻想與現實,還有哲理聯想,就好比點與人生,在角色轉換之間參與其中,這算不算是綠色生活?

最出人意料當明星篇

多年前,爺臨終時問我:你長大了想幹啥?我說:當明星。爺:爲啥?我:當明星能掙錢。爺:掙錢幹啥?我:給爺治病。爺:好孩子多年後,爺在夢裏問我:現在幹啥呢?我:當醫生。爺:爲啥沒當明星?我:醫生能治病。爺:治病爲啥?我:掙錢。爺:好孩子

最山寨像極考生篇

捉老鼠是貓的天職,也是貓生存的必要條件。長期生活在有魚的環境裏,養尊處優,似乎無憂,但是潛在的危機卻是致命的。一旦沒有了魚,又喪失了捉老鼠的本事,將有性命之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個人必須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有魚的時候要考慮到沒魚的日子。

高考作文 篇6

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試題材料由精心選擇的六個中華名句組成,試題命制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試題既讓每個考生有話可寫,又讓優秀考生能夠脫穎而出。六個名句言淺理明,貫穿其中的思想主線清晰,具有很好的親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沒有難度;而在審題立意、文體選擇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便於考生髮揮;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爲命題加大了空間縱深,也爲優秀作文提示了明確指向。

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有詩詞有隨感,或豪邁或溫婉,有的抒懷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強奮發、家國情懷、堅持自我、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提升境界、敢於正視問題、勇於面對困難、勇於實踐、敢於擔當等豐富內涵,涉及個人“小我”與家國、社會“大我”等不同層面;既各自獨立,言簡意賅,又彼此關聯,聲氣相通。將六句並列齊觀,從《周易》到毛澤東,本身就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有自、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

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爲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鑑今,古爲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論述兩三個名句的相通內涵,如以①⑤爲基礎探討自強奮發、敢作敢爲;也可以辯證思考由兩三個名句組合生髮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爲基礎,討論自信與正視問題、開放進取之間的關係;考生還可以深入研析個人、國家、社會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以①③④⑤爲基礎,探究如何全面提升個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爲基礎,表現個人對家國情懷、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索,或以③⑤⑥爲基礎,論說堅持自我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關係,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帶給他的感觸與思考,而由此出發立意行文,對名句作者及其時代進行歷史分析,個性化地闡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或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講述中華名句化育後世的精彩故事,論說名言警句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命題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應了中國詩詞大會引發的詩詞記誦熱,更隱含了“文化傳承不應只是靜態記憶”的認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義的簡單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語言表達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和說服力;將名句自然融入文章、與全文渾然一體,對考生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寫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傳承與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豐富期待。同時,這一任務型材料作文的創新,也爲辨識考生水平高下、強化區分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全國卷III

試題內容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週年。40年來,高考爲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着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着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xx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爲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今年是恢復高考40週年,以此命題顯然着意於引導考生在社會歷史的大背景下審視個人發展,激勵一代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40 年前高考的恢復,是極富象徵意義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對於大到國家社會、小到每位親歷其中的個體來說,其重要性與影響力仍然不言而喻。20xx高考作文直接寫“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無疑是要啓發考生在宏觀語境中聚焦個人經驗,表達對“高考”的獨特體會和理解,呈現他們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學奮進中的豪邁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帶動全社會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性發展等重大問題。

“高考”,人人蔘與其中,但絕大多數考生又未系統地思考與梳理過,所以細想又有些陌生,這在經驗儲備相對公平的基礎上保證了考試的公正,維護了所有考生的話語權,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說不盡,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見仁見智,在較爲寬鬆的空間裏寫作。

試題材料中的內容,意在引導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內在關聯與生長性,如爲國選材與社會進步,時代拐點與國家走勢,個人奮鬥與家庭期許,歷史沉思與當下使命,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今昔對比與感慨生髮……考生更要關注題目的具體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爲副標題,寫一篇文章”。不同於一般的話題作文,聚焦審視與表達的主體——“我”,喚醒考生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爲考生“鎖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對於“我”的構思定位,既可寫實,亦可虛構。可供選擇的兩個副標題,爲考生在不同文體上的選擇預留了寫作空間,這樣的架構利於考生思想的表達、經歷的敘述與情感的抒發,利於考生完成邊界清晰且能自由發揮的理想寫作。

就本題寫作的預估和建議來說,若選擇以“我看高考”爲副標題寫作,寫作相對集中,考生須從標題的擬定開始,就聚焦對於“高考”的看法與評價:既可肯定高考對於國家、社會、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如對於社會進步的推動價值,對於公平社會的建設意義,對於個人提升的引領作用等;也可質疑討論高考考查的科學性、錄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亂象等。

若選擇以“我的高考”爲副標題寫作,可供考生寫作的空間比較大,選擇的文體較多,如記敘類文體,可以圍繞材料的觸發點對自己的高考經歷或憧憬進行篩選整合,傳達出“我”之於“高考”的生活過往與內心期許,甚至通過個人軌跡折射時代變遷。有能力的考生還可以將其虛構爲小說,間接傳達“我”之於“高考”的獨特體驗與個性理解。此題也有散文詩歌等文體的寫作空間。

北京卷

試題內容

26。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等都需要紐帶。

請以“說紐帶”爲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20xx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

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爲你拍照”爲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

[專家解析]

20xx年高考語文(北京卷)的作文題目,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的命題要求;在考查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着重考查認識水平和想象能力。

20xx年,兩道大作文題供考生選擇作答的方式取得了預想的效果,20xx年繼續沿襲這樣的做法,爲考生充分發揮寫作優勢提供平臺。

第一題:“說紐帶”

20xx年的作文命題思路與前兩年有所不同,作文題目不是從大閱讀文本中引出的,而是直接命題的。

以“說紐帶”爲題,意在藉助“紐帶”的比喻意義,聯繫歷史或現實闡述其作用、價值和意義等,以考查考生的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題目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既有歷史感,也有現實感,無論從較爲寬闊的視野,還是從相對微觀的視角,都可以提出觀點、展開論述,有利於那些平時重積累、有思想並在議論文寫作方面有實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與議論的能力。

本題與下面的大作文題,分別限定了文體。其原因一是北京卷考試說明要求能夠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二是限定文體,有利於減少考生選擇題目的時間。

第二題:“共和國,我爲你拍照”

“兩個一百年”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20xx年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時刻。“兩個一百年”的內涵也是考生應知的內容。屆時,今天的考生正值壯年,應是國家骨幹力量。作文題目設計“爲共和國拍照”這樣一個情景,請考生展開想象寫一篇記敘文,既有利於考生展望共和國輝煌前景,增強“四個自信”,也有利於想象力的發揮。

題目在具體要求上注意小切口,大開掘。考生可以就拍攝的一幅畫面展開敘述和描寫,也可以就幾幅畫面展開敘述和描寫。寫作要求上,除了記敘文的一般要求之外,在20xx年基礎上繼續強調“有描寫”,這是針對考生記敘文寫作中常見問題提出的,不僅是閱卷的評分參考點,也對中學記敘文寫作教學具有引導作用。

兩道作文題雖然是各自獨立的,但必須滿足三個要求:1。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有的寫;2。分值相等;3。評分標準基本相同。在此前提下,題目從寫作對象和文體上又各有側重。第一題側重議論能力的考查;第二題側重記敘能力的考查。

20xx年北京卷作文試題的主要特色。

一、秉承一貫的命題立場,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考生深入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關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

二、爲考生髮揮自身學習優勢提供選擇空間。爲了不增加考生選擇題目時付出的時間代價,採用了“給題目”的命題方式,以使指向明確、簡練清晰,且每道題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有話可說。

天津卷

試題內容

22。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60分)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爲了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澱,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專家解析]

20xx年天津高考作文題要求考生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展開寫作。該作文題從考生十八歲步入成人的年齡特點出發,關注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及人文素養的培育提升,引導考生展開聯想與思考,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1。關注傳統文化,飽含人文情懷。人倫關係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命題意在引導考生調動家庭與個人、長與幼的相關經驗,重新理解長輩的深沉情感、豐富智慧及其對於青年成長的寶貴意義,引導考生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當代體現。題目需要考生從凝聚個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閱歷中選材,關注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時代的關係,既喚醒內心的真摯情感,又思考個人精神成長,富有人文情懷。

2。立意角度豐富。“長輩”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長親人或老師等。依據材料,考生可以通過長輩的人生經歷重新思考過去的時代與歷史,思考家族傳統和民族傳統方面的文化積澱,思考長輩的人生智慧和經驗教訓,也可以在長幼互動關係中,以長輩爲鏡鑑重新發現與認識自我,從“我”的視角觀照長輩在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上的進步與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敘可議,便於各層次考生髮揮個性特長。

3。富有思辨性。寫長輩、寫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歲成人”的眼光來重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觸摸靈魂,則需要考生處理好感性生活與理性思考的關係,需要處理好表象與本質的關係,需要思考延續傳統與突破傳統的關係,需要思考傳統中核心價值的恆定與時代變化的關係……要寫出深度與個性,就要具備處理這一系列辨證關係的理性思考能力。

上海卷

試題內容

26。寫作(70分)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爲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試題引導考生結合社會生活背景對長期而廣泛存在的預測行爲進行思考,較有認知意義和實踐意義。預測是人類應對未知的重要行爲,隨着科學水平的提高,預測的工具越來越強,運用的範圍也日益擴大,預測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近年來也備受矚目。因此,如何看待預測行爲,採取何種態度面對與自己有關的預測,成了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不可迴避的問題。

題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爲,也指出社會既有態度的分歧。考生要對題目提供的現象進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聯繫題目中“生活充滿變數”這一背景考察預測行爲出現的原因以及這一背景對預測效果的影響,然後需要聯繫自身個人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思考個人對待預測所應採取的態度。題目內容有一定的歷史感,也關乎生活實際,而思考的方向則指向理性精神。

從呈現方式來看,作文題目語言通俗,表達清晰,且在下達寫作指令前對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導。這樣的呈現方式有利於考生儘快適應題目內容,降低審題難度,避免淺思維習慣下應試作文的模式,從而更好落實作文所要求的測量目標。

從測量目標來看,考查非常明確,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歸納等閱讀能力對考生作文能力測量的干擾。作文題目勾連預測行爲的久遠性和現代生活的新趨勢,一方面既可以讓考生調動積累,又可以讓考生從身邊提煉事例;另一方面,由於內容與考生生活具有一定關聯度,較容易激發考生的思維主動性,讓考生有話可說,使得測量更集中於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平。

從對考生思維品質的測量來看,作文題目爲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邏輯關係與層次。即使當考生在某一觀點上立足站定,對他所選定觀點的思考仍有縱向深入的可能空間,這使得本題目能很好完成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另外,本題貼近考情,與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有較強的契合性。題目表述平白淺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內涵豐富:考生正處在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考題的思考不僅能考查他們的作文水平,而且還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江蘇卷

試題內容

20。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着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着人生的哲理。

[專家解析]

本作文題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從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爲材料作文命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話,“生活中離不開車”,是生活的常識,也是題目的引子,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生活,進而聚焦生活中的車。第二句話,從“種類”和“形態”兩個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導,意在幫助學生展開聯想。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車,如童車、碰碰車、自行車、三輪車、汽車、動車等,又如共享單車、網約車、無人駕駛汽車等,車的速度有快有慢,車的容量有大有小,車的使用方式有新有舊,或是尋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進步之成果,體現不同生活理念,蘊藏各自時代記憶。各種車都能寫,地區發展的差異,個體體驗的獨特,恰恰是寫作的寶貴資源。第三句話,是材料的關鍵所在。“車來車往”既可以是現實中觀察到的車流來往,也可以虛化爲與車有關的記憶、思考和體悟。“車來車往”是本句中四個分句的共同主語,也是不同寫作角度的相同出發點。四個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寫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時代發展,如過去家庭以擁有自行車而自豪,到現在汽車走入千家萬戶;可以小觀大,捕捉人間真情,如父母用車接送孩子發生的親情故事;可觀往知來,討論變遷的生活理念,如從追求快捷到重視環保的轉變;也可由表及裏,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前兩個角度側重感性,後兩個角度側重理性。這幾個角度,既可以單寫,也可以交叉,還可以綜合,給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寫作才華的空間。

材料的三句話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表達凝練,意蘊豐厚。材料立足現實生活,立足學生實際,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採擷生活浪花,選取適當文體,抒寫真摯情懷。尚奇者可追熱點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畫之長,情篤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發獨到之論。人人眼中有車,故上手容易;個個感受不同,故精彩紛呈。本題既有力地彰顯了公平原則,又有效地保證了試題的區分度,對中學作文教學也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浙江卷

試題內容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於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專家解析]

本題命題材料源自作家盧新華《讀三本書,走歸零路》(初發《光明日報》20xx.12.10,《新華文摘》20xx年第5期轉載)。作者認爲,人要讀好“三本大書”,觀點較爲全面,有利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作者不但強調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還強調讀“心靈之書”,提倡認識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於學生精神層面的人格養成。

根據《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能寫三類文體(應用類、論述類、文學類)要求,針對近年來缺乏客觀、冷靜、理性的思考,不具備論證思維的基本範式以及少整體結構感、空疏而有欠嚴謹的“僞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濫,浙江省加強高考作文的命題導向,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特別是思辨能力的培養,所以此次命題仍着重論述類文章,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突出語言、思維與表達品質的提升;對於文體雖無顯性的規定,卻有隱性的指向,在題幹中有“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一段話,引導學生寫成“論述類”文體。這既能檢測考生對文體的審題能力,也體現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題思路的延續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師和學生的心理預期。當然,爲體現高考的公平性原則,考生寫成其他文體,只要能表達自己看法,根據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辦法,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

該作文題貼近時代,立足學生生活,審題難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從“書本知識”(讀萬卷書),“生活,或自然與社會”(行萬里路),“自己的心靈”(三省吾身)三方面展開。當然,也可以從“什麼是三本大書?”“爲什麼要讀三本大書?”“怎麼讀好三本大書?”三個角度展開。如果思考再深點,還可以提出一些新觀點展開論述,如“不同的人會讀不同的大書”“人在不同階段會側重讀不同的大書” 等等。總之,具有可寫性,讓學生有寫作的慾望,能展開論述。

山東卷

試題內容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書店開啓24小時經營模式。兩年來,每到深夜,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他們中有喜歡夜讀的市民,有自習的大學生,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工作人員說:“有些人經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專家解析]

一、材料來源於20xx年12月23日《光明日報》對於安徽合肥一家新華書店24小時營業模式的評論短文,經過修改,把時評型材料處理爲沒有明顯主觀評判的客觀事實材料,把情感價值隱含在對事實現象的客觀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給定的內容及含意的範圍內,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自主選好角度,選擇立意,選擇文體。

二、材料內容貼近考生實際,貼合時代脈搏。

其一,考生對材料中的“書店”“書”“顧客”“讀者”等相關概念非常熟悉,這些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產生關於書店的功能、文化屬性以及人們閱讀意義等方面的感悟和聯想。

其二,材料中關於各類“顧客”的內容,尤其是“夜讀人”元素的加入,表現了人們對於知識、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書店不僅是人們汲取精神營養的場所,更是人們期盼的精神寄託所、心靈棲息地,由此可以引導考生思考閱讀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意義,思考書店的社會價值和象徵意義,思考書店在當今社會中的文化傳播、文化建設的責任擔當問題。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員“不驅趕任何人”的表述,表現了書店的人文態度和經營理念,由此可以引發對書店經營目的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關係問題、社會發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經營模式”和“工作意義”這兩個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問題,探討創新、發展理念,思考書店等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出路問題,思考關於經濟發展與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贏同享的關係問題。

三、材料立意多元,適合個性表達,能給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寫作空間。

其一,從書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來講,書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時代精神的場所,能夠給人們的文化成長提供精神食糧,給社會的進步提供文化滋養;就其經營理念而言,其人文發展理念、創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時代精神;就書店的象徵意義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託、心靈成長、文化滋養的文化空間的意義。

其二,從顧客、讀者角度立意,可以聯繫給定材料,書寫個人對精神食糧的需求與享受,或書店這樣的文化環境對於自己成長的滋養價值意義,也可以緊扣書店文化環境談人際關係問題等。

根據自己的感悟與聯想,考生可以敘寫書店這類文化空間助使心靈成長或提供精神棲息港灣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闡發由這一現實事件引發的理性思辨或問題探究。不管是文學類的小說、散文、戲劇、小品,還是實用類的議論文,都能對考生的感悟能力、聯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並且能較好地考查考生的發現能力、寫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價值判斷和語文素養。

20xx年高考作文試題綜評

20xx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市命制。試題以材料作文爲主,總體上以厚重感與鮮活性兼具的材料、新穎而靈動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一、立德樹人:

立意高遠,春風化雨

20xx年高考作文精準落實“立德樹人”考查重點,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全國Ⅰ卷作文題“中國關鍵詞”,引導考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以正確的立場和方法認清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在此基礎上向外國青年“講好中國故事”,讓考生在寫作中體味“月是故鄉明”“風景這邊獨好”。命題在正面引領價值觀的同時,也爲批判性思維的發揮預留空間,啓發考生直面發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

作文命題春風化雨,引導考生領會命題背後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觀念。全國Ⅱ卷作文題“中華名句用用看”選取了六個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包含自強奮發、家國情懷、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敢於正視、勇於擔當等豐富內涵。北京卷作文題“共和國,我爲你拍照”,以20xx年共和國百年華誕爲情境,要求考生通過拍照來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小切口,大開掘,暗合“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有利於發揮想象,也激發了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0xx高考作文試題立意高遠又力避空泛,積極迴應考生在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的困惑,培養正面的情感態度,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和期待。浙江卷作文題“人要讀三本大書”,強調“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對人成長的意義,契合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這樣的作文命題可以幫助學生自我體認與反思,提升精神境界,獲得全面發展。

二、文化自信:

融通古今,傳承發展

20xx高考作文聚焦中華優秀文化,彰顯文化自信。全國Ⅱ卷作文題“中華名句用用看”,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歷久彌新,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文化傳承不應只是靜態記憶,名句需要在使用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命題要求“合理引用”,引導考生將傳承與發展優秀文化落到實處。

北京卷作文“說紐帶”明確提到“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藉助“紐帶”的比喻意義,意在引導考生深入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天津卷作文題關注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要求考生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展開寫作,讓考生以長輩的人生經歷爲鏡鑑,思考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及其當代體現。

三、時代氣息:

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貼近考生、貼近現實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親切,容易產生思想情感共鳴與交流,是作文試題命制的不懈追求。全國Ⅲ卷“高考作文話高考”對於正在高考現場的考生來說,幾乎是感觸最深、最有話說的題目。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家庭個人,高考的重要性與影響力不言而喻。加之時值恢復高考40週年,20xx高考作文直接寫“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

20xx年高考作文堅持以考生爲本,力求讓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興趣。國家熱點戰略、大衆娛樂活動“廣場舞”、當前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關鍵詞出現在全國Ⅰ卷作文中,讓人耳目一新。江蘇卷作文題由“生活中離不開車”切入,並從車的“種類”和“形態”兩個方面加以提示,幫助考生展開豐富聯想,積極引導考生關注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山東卷作文題取材於真實的新聞,材料涉及的夜讀、24小時模式、書店中的流浪者與拾荒者等都是考生有所感悟、可以發揮的話題。上海卷作文題以“生活充滿變數”爲背景,啓發考生調動積累,展開對“預測”的思考,有助於培養考生的思維品質與理性精神。

四、任務寫作:

指令明確,利於發揮

材料型作文經多年實踐已趨於成熟。今年作文題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寫作要求,指令明確,發展了任務型寫作,更有利於考生髮揮。全國Ⅰ卷作文要求“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考生須通過兩三個關鍵詞形成自己對中國的整體印象;關鍵詞使用要求“形成有機的關聯”,考生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勾連,還可以是主題式關聯,構成有新意、有創造性的組合;“幫助外國青年”則增強了寫作的對象感。全國Ⅱ卷作文要求“合理引用”兩三個名句,意在要求考生在理解與發掘這些名句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引用名句,或簡單借用,或深度化用,使之自然融入全文,對寫作語言的創新性、綜合性運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國Ⅲ卷作文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爲副標題”,意在引導考生立足於“我”,突出思想與情感的表達主體,既可寫實,亦可虛構,爲考生的思想表達、經歷敘述與情感抒發提供了更大空間。北京卷作文“共和國,我爲你拍照”在任務型寫作方面也作出了有益探索。

總體而言,20xx高考作文精準落實“立德樹人”,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關注社會熱點,凸顯時代主題,貼近學生實際,同時發展了任務型寫作,更有利於人才選拔與教學引導。

高考作文 篇7

這事一提,已經過去很久很久很久了。那真是一個任性的年齡段。

高考頭一天下午5點多,我和幾個關係很好的哥們一起在體育場踢球,一直踢到很晚纔回家。

吃完飯,我就一頭鑽進了自己的狗窩。

……

我媽推開門,看我一手鍵盤一手鼠標打着CS說道:你明天考不考了!

我扭過頭看了一眼老媽,然後繼續打CS,邊打邊說:反正都有學校要了,考不考不也有學上。

我媽很生氣:這都幾點了,那你也差不多吧,你看看人家孩子哪兒有像你這樣的,明兒你打這個就能管飽。

我帶上耳機,把聲音調大,不搭理老媽。

不到1分鐘,家裏突然沒電了。我耳朵裏聽到的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主機箱風扇轉動的聲音,慢慢的家裏一片寧靜。這時聽到我爸說:行了,睡覺吧,讓他接着玩。

我躺在牀上,看了看手機,已經凌晨1點了。靜悄悄的夜,耳朵裏似乎還能聽到CS裏面的聲音。一肚子委屈,我還沒有來得及和隊友說再見,就這樣離開了戰場,覺得很對不起大家。懷着一肚子的鬱悶睡着了。

“你起不起啊!晚上不睡白天不起!”老媽一嗓子給我喊醒了。

我腦子裏突然意識到,今天要考試!一下跳起身瘋狂穿衣服,然後滿屋子找准考證。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十分鐘過去了,准考證還是沒找到。這可把我急瘋了,地毯式搜素整個屋子……

天歌(我一個好哥們,那時候因爲《我爲歌狂》所以都這麼叫他)到我家來找我,問我走不走。“趕緊幫我找找准考證”我急忙的邊說邊找。

我們來到考點學校,考點是我們區一重點中學,左瞧瞧右瞧瞧,走進重點中學感覺自己萌萌噠。那是我第一次進入哪所學校,想想這所學校裏的學生個個都是學霸,真是個神聖的地方。

我按照小黑板上寫的信息找到了我的考場,來到了我的座位……坐在座位上,左瞧瞧,右看看,絲毫沒有緊張。又看了看考桌的距離,有點小失落。暗罵道:這要是有把AWP就好了,這麼遠完全看不清啊。

考試開始了,拿到卷子和答題卡後仔仔細細的把名字等個人信息寫了上去,寫完個人信息之後其他的就都不會寫了。每一道題都是我不認識它,而它也不知道認不認識我。

憑藉着我瞎蒙的本領,還有天生與之俱來的推理能力,我開始答題了。

考試時間結束,答題卡反扣所有人離開考場,我早就填完了一直在考場裏睡覺。一覺醒來那個科目就結束了。我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在議論我,說我答題很快。我暗笑道:都是瞎蒙的能不快麼!

一天的考試很快就結束了。

回到家,家人問我考的如何,我說:發揮正常。(呵,能不正常麼,高考前考試也是瞎猜的,高考還都是瞎猜的)。

吃完飯,打開電腦,繼續CS。

拿到分數哪天,我驚奇的發現自己的分數完全在預測內。自己冷笑一下,有些不滿。因爲我預測是500分——-600分之間,結果只拿了508分。

我考上了提招的學校,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我並沒很高興,也沒失落,可能對於提招的學生都這樣吧。我家人也沒有像別的家長那樣高高興興去炫耀自己孩子得多少分,只說考上了哪裏。

一眨眼,自己都已經工作很多年了。

所以大致自己也總結了一下:其實高考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但並非是唯一的轉折點,而是N多轉折點其中的一個。未來的工作和高考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如果真的理性來判斷甚至可以說關係很小。家裏有關係的隨便上一個大學出來後也有工作,家裏有錢有勢的不上大學也能直接當老闆。高考600分又怎樣,全國知名大學出來的學霸也要面臨人才市場的廝殺。大學4年有多少學生不是玩過來的,又有幾個是真正上了大學好好學習學過來的。

但是!既然已經選擇高中的孩子,既然已經上了高中就應該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不考上理想的大學,那何必考高中,不如直接去個X翔學學挖掘機算了。

當初我考大學也是有目標的,並非玩世不恭。我那個年代就流行CS和war3,考上一所NB的高校賽學校就是夢想。

如果你熱愛體育,就應該去考體大。如果你熱愛藝術可以考藝大,如果你熱愛教師行業就要考師範,總要有目標,總要知道自己去往何處。

最後祝最近正努力奮戰的考生們有個理想的成績!加油!

高考作文 篇8

當前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教學、社會生活實踐,我以爲,三者並不衝突。前兩個途徑是爲了更好地讓語文知識內化,更有利於讓語文投入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語文素養培養的生活化需要我們去重視,讓語文更“接地氣”,讓文學素養更加切實、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可是,當前語文教學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爲了語文而語文。語文教學爲了一個標準答案而僵化,甚至扼殺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和想象力,可謂是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初衷。

教育紀錄片《盜火者》對語文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解讀。其中,作家周國平提到了一個令他啼笑皆非的故事:一個朋友家的女孩子在學校做到了一篇以他的改編成的閱讀題。當他親自去做那篇閱讀題時卻驚訝地發現,其中的某些題目自己也無從下手,成績還不如那名女孩。談到這裏,周國平顯得格外無奈和擔憂:難道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成了一門爲了考試的學科?作家情感的表達和烘托僅僅是考卷上固定的答題模式?如果語文只是試卷上的答案,怎麼可能走進學生內心,甚至讓生活更加美好?

這種語文教學的尷尬境地值得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反思。在這個全球化高度發展的時代,一方面是外來文化的強烈衝擊,一方面是我們國民語文素養的滑坡以及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脫節,長此以往下去,我們的文化實力如何和經濟實力同樣強大的發達國家相匹敵?一個國家的精神食糧不夠分量,多少鈔票都拯救不了沒了文化脊樑、文化精神的軟塌塌的國家。所以,讓語文生活化的重任需要得到重視。

從個人層面來講,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在書香中沉浸的過程。享受在浮華塵世難得的安寧之中,在精神的王國裏,自己就是國王。佛曰:一沙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我們是塵世中微小的一粒塵埃,卻可以在精神的王國中唯我獨尊,享受不被人束縛、自由自在思考的快樂。

帕斯卡爾有言:人是會思考的蘆葦。也就是說,人之所以爲人,正是因爲能有着自己獨立的思考。一個在工業化社會被異化了的“流水線上的肥皂”,稱不上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完整的人。語文對於人情感和思維的培養,使人的靈魂和思想更加獨立,完整。

看似是無用之學的語文從功利主義角度來講,確實不會帶來財富的極速膨脹。因爲,語文學習是一種情感的陶冶,類似於修行,對個人心性的修煉更爲重要。當我們把視線放遠就會發現:國民語文素養的成功培養會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語文,讓個人與國家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