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七年級下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優秀教案

求七年級下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教學目的】

求七年級下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優秀教案

1、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同時巧妙地運用對比突出主題。

2、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探求各種知識;也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縛了兒童身心健康。

【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

2、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百草園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寫得具體、生動,是教學重點,應當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反覆朗讀成誦。對非重點內容,例如“美女蛇”的故事,只需略講,至於私塾先生所念的書的內容,艱深難懂,要求學生讀時分清句逗就行,不必多作解釋。

3、文章詞彙豐富、篇幅較長,要佈置課前預習。詞語教學可以分散在兩教時內完成。

4、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一項體育活動,課後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簡介作者和《朝花夕拾》。

2、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6小節)並掌握這部分課文中的詞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作者簡介作者和題解

在紀念魯迅先生(板書有着重號詞語,下同,排列格式見板書設計總表)誕生一百週年的日子裏,同學們都從報紙、電視、電影中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偉大形象。請同學們參照課文注①,具體瞭解一下魯迅的生平。(學生讀註釋①)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爲《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瞭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範圍。

二、檢查預習,給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後釋詞

確鑿 菜畦 桑椹 輕捷油蛉斑蝥纏絡攢

珊瑚人跡罕至臃腫豁斂腦髓陌生

三、學習新課

1、啓發學生分段,理清文章思路:

這篇文章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兩個片斷,即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不同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地分成兩部分,怎樣分?

(第一部分是第1~9節。寫“我”在百草園中的無窮樂趣;第二部分是第10~24節。寫“我”在三味書屋的枯燥的讀書生活。)

2、集體朗讀課文第1節。提問:

⑴文章一開頭介紹了什麼情況?

(文章一開始就扣住題意,介紹了百草園的位置、來歷以及現在的歸屬。)

⑵怎樣理解“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一句?

(“似乎”、“確鑿”兩個詞用在一起,好像是矛盾的,實際上精確地表達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對百草園懷戀的深情。百草園確實只有一些野草,因此用“確鑿”,但這個百草園只是童年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也許還不那麼確實,因此,“確鑿”前面又用了“似乎”。“只有一些野草”儘管可能有不確鑿的地方,那是“我的樂園”倒是確鑿的,“但……卻……”表示語氣的急轉。)

小結:第1節是課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層,寫百草園是“我”童年時代的樂園。

3、默讀課文第2節(或聽錄音),思考:

⑴百草園裏有哪些景物?

⑵作者是怎樣寫這些景物的?

⑶爲什麼作者能把這些景物寫得具體、真切、生動?

⑷讀了這段文章,你對百草園有怎樣的印象?

(學生可在書上劃線作記號,準備回答。)

4、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⑴提問:百草園裏有哪些景物?

(有“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木蓮”、“覆盆子”。)

⑵提問:作者用了哪些確切的詞語來描寫這些景物的?

(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上黑板在括號裏填上確切的詞語。)

補問:

①百草園裏有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春季)作者描寫春季百花園景物的方位是由低處到高處,寫的是靜物。

②在百草園裏聽到鳴蟬長吟聲,這是什麼季節?

(夏季)作者描寫夏季百草園寫的是動景,方位是由高處寫到低處。

③在百草園裏能聽到蟋蟀彈琴,該是什麼季節了?

(秋季)

小結:記敘百草園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條,但又錯綜交織,渾然一體。作者是用什麼句式把它們聯繫起來的?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的句式,勾畫園中景色。用了兩個“不必說”,這撇開的說法已經勾畫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生趣盎然的百草園景物圖。緊接着用“單是”一詞提起,強調了泥牆根一帶的無限趣味:那兒還有驚險的蜈蚣,有趣的斑蝥,(動物)還有何首烏、木蓮、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植物)。

⑶提問:在描寫百草園景色時,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齊讀擬人句:“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齊讀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⑷提問:作者爲什麼能把百草園寫得有聲有色、親切感人?

小結:這是作者對百草園景物作過細緻的觀察,熟悉並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在描寫中又傾注了自己對百草園──這個童年樂園的熱愛之情。

⑸齊讀課文第2節,讀後說說你對百草園有怎樣的印象。

(百草園有美好的景色,無窮的樂趣。)

⑹教師小結:第2節裏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層,描寫百草園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章處處表現出兒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5、指導學生朗讀第2節。(朗讀時要注意語調,要能表現兒童的情趣。)

學生輕聲讀課文第2節,加深印象,迅速記憶,爭取背誦。

6、學生自讀默記課文第3~6節並思考:

這兒寫了什麼事?

(寫了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

小結: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三層。這故事是帶有神怪色彩的民間傳說,結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聽講這個故事,符合兒童喜愛驚險故事的心理,是兒時的一種樂趣。也是百草園是“樂園”的一個原因。(另一說法可供參考:作者寫美女蛇的故事是要人們理解“我覺得做人之險”的道理。處在1926年的黑暗時代,要時時防備暗中有人算計;更要善於識破“美女蛇”那樣僞善狡猾的敵人。這裏作者橫刺一槍,以“舊事”諷刺“時事”。)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2、預習課後讀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繼續學習課文(第7~24節)

2、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二、檢查複習

(給小黑板上加黑的詞注音,正音,然後釋義)

鑑賞人跡罕至覓食竹篩秕穀系傳授書塾

淵博消釋 宿儒蟬蛻人聲鼎沸竇厥土

倜儻金叵羅盔甲繡像

三、指導學生學習新課

1、齊讀課文第7~8節,提問:

這幾節主要寫了些什麼?

回答:寫雪天捕鳥,

(這是百草園冬天的樂趣。)

2、默讀課文第7節,劃出生動形象寫出捕鳥方法的一連串動詞:

(作者用“掃開……露出……支起……撒些……系……牽……看……走……拉……罩住”一連串動詞,清晰準確地記下捕鳥的全過程,可見“我”的童年時代,對捕鳥十分愛好,這也反映了魯迅小時的廣泛興趣。)

3、教師講解過渡:

文章第8節又描繪了一位善良、沉靜、有豐富捕鳥經驗的農民──閏土的父親。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童年時代對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欽佩的心情。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四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用哪段話過渡的?

4、輕聲齊讀課文第9節:

提問:這段話表達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這兒用了三個“也許是因爲……”的排比句,對離開百草園的原因進行推測,補敘園中孩子氣的`活動——毀泥牆,拋磚頭等等,同時表現了“我”對百草園的深刻眷戀和被迫離開它時依依惜別的心情。)

小結: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五層,寫離別百草園。由這段文章過渡,轉入描寫三味書屋的生活。“我”離別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兒的生活情形是怎樣的呢?第二部分寫的就是我在三味書屋的生活。

5、指導學習第二部分,思考:

⑴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怎樣的?

⑵“我”對先生的印象又怎樣?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10~14節)後回答:

⑴三味書屋的環境陳設:“一扇黑油的竹門”,書房中間掛着一塊扁道:“三味書屋”,下面有“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這些呆板的陳設給人以單調、沉悶的感覺。這種環境正好與百草園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⑵我對先生的印象:“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白了,還戴着大眼境”。先生態度“和藹”,且又聽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因此,“我”對先生的態度“很恭敬”。

小結:課文(第10~11節)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層,寫三味書屋的陳設和“我”對先生的印象。

6、分角色朗讀課文(第12~24節)(一人當“我”,一人當“先生”,一人讀敘述部分。)朗讀第2節時要注意引號裏句子的句逗應該是這樣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潛龍,勿用。”“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請同學們加上標點)

提問:⑴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

⑵“我”在三味書屋的學習是怎樣的?

(在三味書屋,學生正常的發問和遊戲遭到禁止,因此他們只能偷偷地到後面一個園中去自尋樂趣──“折臘梅花”,“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是單調的:“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的教學方法:有“戒尺”,“也有罰跪的規則”。教學內容:“有念……”“有念……”,“有念……”,是封建陳腐,艱深難懂、不適合兒童讀的書籍。這裏作者如實地描繪了一幅私塾生活的風俗畫,一幅生動活潑的“鬧學圖”:“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當先生搖頭晃腦讀得入神時,學生做戲、畫圖,從中自找樂趣。這反映了孩子們的愛好同封建教育內容、方式不相容,表達了作者對束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封建教育的厭惡和反抗。)

小結:這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層,寫了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

7、小結提問:你讀了文章的第二部分(第10~24節)對三味書屋有怎樣的印象?

(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是枯燥無味的。文章第二部分寫的是“我”在三味書屋枯燥的讀書生活。)

四、總結歸納主題

作者把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同歡樂有趣的百草園對比着寫,突出了怎樣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作者通過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兒童時代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寫,表現了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探求各種知識的廣泛的生活興趣,並揭露、批判了束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封建教育。

五、歸納寫作特點

1、運用對比方法,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2、用詞準確、鮮明、生動,抓住並突出了景物的特點。(以課文第2自然段爲例)

六、佈置作業

1、做“研討練習三”。

2、抄寫課文詞語。

3、命題作文《童年趣事》。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兒時遊戲與學習生活的一段經歷。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理解對比與過渡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體會課文表現出的童真與童趣。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

閱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瞭解課文大意,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

準備錄音磁帶,製作教學投影儀。有條件的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掌握全文內容,把握結構,瞭解大意;重點研讀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1、導入: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和莊重,但我們也深知,他曾因兒時阻止弟弟遊戲,自認爲犯下不可饒恕的過失,併爲此抱恨終生。那麼魯迅先生的童年時代是怎樣渡過的呢?讓我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裏,追蹤一下他的成長足跡吧。

(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2、範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可選取重點章節,播放錄音磁帶或由教師範讀。教師不必急於提出問題,重點引導學生認真聽讀,注意朗讀的節奏、速度與情感,從而提高聽受能力,感知內容。)

3、檢查預習,識記字詞:

攢拗確鑿菜畦桑葚輕捷蟋蟀臃腫

腦髓相宜書塾方正博學蟬蛻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斑蝥斂秕穀無從宿儒 同窗

(字詞比較多,教師可在預習的基礎上,有重點的進行指導,不要耗時太多。)

4、默讀思考,自主學習。

出示思考題:

A、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B、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爲兩部分。

C、對百草園的描寫,重點突出了哪些內容?

D、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怎樣的?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注意圈點、標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讀能力。)

5、課堂討論,培養說話能力和合作意識。

(採用自由發言的形式,知道什麼說什麼,知道多少說多少。互相補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單單能說出結論,要儘量說出是怎樣得出結論的。)明確:

A、題目提示:文章內容表現一段經歷(從……至……),兩個過程(百草園、三味書屋);結構大致可以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①~⑧段,第二部分⑨~篇末。

C、景物描寫、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鳥。

D、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樂的(樂園)。

二、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通過閱讀與討論,我們大致瞭解了全文內容。對百草園,作者的感受也許會引起我們的共鳴。請大家進一步討論思考,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表現百草園生活的。

出示思考題:A、第一段重點寫了什麼?作用是什麼?

B、你認爲描寫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裏?有什麼特點?

C、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鳥的情節,你更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2、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3、集體討論、交流,課堂發言,明確:

(教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瞭解作者的表現手法。學生的討論可能衆說紛紜,教師要給予恰當地指導,逐漸集中、歸納。)

A、第一部分突出了“樂園”,是百草園生活的總起。

B、最精彩的描寫當屬景物描寫。其特點是:

一是層次分明、詳略得當:“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前兩個“不必說”略寫百草園景物的概貌;“單是……”則抓住“短短的泥牆根一帶”,詳寫百草園的內容。二是動靜交替、各具特色:“不必說……”寫靜物,“也不必說……”寫動物,“單是……”亦動亦靜,且分別從形態、色彩、聲音、動作等方面進行描寫,形象生動,用詞準確。三是虛實結合、趣味橫生:多數景物是實寫,“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是虛寫,通過聯想和想像,使事物更加生動形象。四是多角度觀察、感受:眼觀色,耳聞聲,手觸物,舌品味……

C、美女蛇的故事爲百草園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冬天捕鳥則抓住動作描寫,引人入勝,使平時無味的百草園也顯得生機盎然,令人歡快。

(其中同學們更喜歡哪個情節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說明白爲什麼喜歡,與大家共同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有關片斷多朗讀、多品味、多體會。景物描寫一段最好讓學生背過。)

三、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共同瞭解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歷,它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美好願望。同時我們還領略了作者獨具特色的景物描寫。同學們也應熱愛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薰陶,以成就自己健全的人格。在描寫方面要觀察仔細,描寫具體、形象、生動。

四、作業

1、抄寫,積累字詞。

2、背誦課文第二段。

3、在上學途中,也許會有你喜歡的自然景物。請你抓住其特點,進行描寫訓練。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第二部分。體會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理解對比和過渡的作用。

〖教學設計〗

一、檢查作業

(教師可從讀、說、背、寫不同角度檢查上一節課的教學重點。)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把握了全文內容,領略了作者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歷,這節課讓我們再次同作者一同走進三味書屋。

三、整體感知

1、默讀理解:

A、課文兩部分內容是怎樣銜接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B、第二部分是從哪些方面寫三味書屋的?

C、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在內容上是什麼關係?

(教師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搜索信息,客觀地理解作者的本意。)

2、討論明確:

A、兩部分內容是通過第九段巧妙地過渡的,這一段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既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眷戀之情,同時也暗示對去三味書屋讀書的不情願。

B、介紹三味書屋的環境和入學時的禮節,着墨不多卻令人生畏;寫教書先生,他知識淵博,教學認真,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旁門左道”的問題。態度嚴厲,也不乏和藹,基本不體罰學生;寫教學內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使人感到枯燥;寫學生,敬慕先生,好奇多問,又尋機玩耍取樂。

C、這部分與第一部分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形成對比。

二、問題探究

1、質疑:

(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可能感到陌生,甚至產生疑惑。例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學生的貪玩逃學等。解決這些問題可能不是重點,但卻是難點。教師要正確地加以引導,要從兒童的視角,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讓同學們提出質疑,然後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重點問題(教師備案):

A、怎樣理解學生的提問和先生的態度?

B、作者爲什麼要寫學生貪玩逃學的情節?

C、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是什麼?

D、本文對比的作用是什麼?

2、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學生提問說明好奇,有求知慾望,應予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絕回答,這是因爲學生在不合適的時間提出了不相干的問題,違犯了教學秩序和師道尊嚴。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應予否定。

B、遊戲是孩子的本性,總是要表現出來的,但在課堂上貪玩甚至逃學,一般地說來是不允許的。但課文旨在從側面表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陳舊,學生對此不感興趣。

C、與百草園的自由快樂相比,三味書屋顯然是太受約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應看到,孩子們也能隨先生有板有眼地學習,並不牴觸,況且也有遊戲的樂趣。

D、對比的作用主要是爲了突出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表現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也應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三、體驗與反思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學習生活的認識。)

1、你喜歡怎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2、你喜歡什麼樣老師?與“先生”相比,你更喜歡自己身邊的哪一位老師?

3、你認爲遊戲與學習之間是矛盾的嗎?你是怎樣認識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討論,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三、教師小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毫無疑問,這裏有他的喜怒哀樂,有他成長的足跡。這段生活經歷對魯迅先生的人生髮展產生過巨大影響。我們要像魯迅先生一樣,保持兒童純真活潑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慾望和進取心。今天,時代變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也變了,我們的思想行爲也應當爲之一變。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把自己培養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四、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寫一段對自己的發展產生過影響的生活經歷。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