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案

求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教學目標

求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案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學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3、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資料,作者簡介,佈置學生預習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解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童年,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快樂歲月,可是,每個人都必須告別童年,成長爲一個大人,當我們成年後再回顧童年時,心裏會想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此類題材的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整體感知

1、掃清文字障礙

⑴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

確鑿(záo)菜畦(qí)油蛉(líng) 斑蝥(máo)攢湊(cuán)豁亮(huò) 腦髓(suǐ)陌生(mò)竹篩(shāi) 秕穀(bǐ)書塾(shú)拗(ǎo) 珊瑚(shān hú)桑葚(shèn)輕捷(jié) 蟋蟀(xī shuài)臃腫(yōng zhǒng)倜儻(tì tǎng) 盔甲(kuī)錫箔(bó)

⑵詞語解釋:

①博學:學問豐富。

②淵博:(學識)深而且廣。

③人聲鼎沸(dǐng):形容人聲喧鬧。沸,水開。

④斂(liǎn)收攏。

⑤長吟:長聲鳴叫。

⑥人跡罕至(hǎn):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2、題解: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第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爲《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

⑴通讀課文,然後解決下面問題:

①本文題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②快速閱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

(從開始“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三、研讀賞析

1、朗讀第一段,找出關鍵句。

(關鍵句是“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2、作者寫道:“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似乎”表示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確鑿”則是完全肯定的語氣。有矛盾嗎?該怎樣理解作者的用意?

(“似乎”是因爲不相見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確鑿”是因爲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記。)

3、作者描寫了百草園這麼多景物,用了一個怎樣的句式把它們連綴起來?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

4、“不必說”之後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它們的共性是什麼?

(①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②碧綠、光滑、高大、紫紅。③它們的共性都是靜物。)

5、“也不必說”之後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麼行爲,它們的共性是什麼?

(①鳴蟬、叫天子、黃蜂。②長吟、伏在菜花上、直竄向雲霄裏去。③寫的都是動物。)

6、請同學速讀此段下面的內容,然後把課本扣在桌上,憑記憶說一說短短的泥牆根一帶有哪些趣味。(要求用形象化的語言複述這部分內容)

7、作者先描寫的是什麼,後描寫的又是什麼?以你個人的經驗、體會說一說爲什麼會有無限趣味。(①先寫動物,後寫植物。②參考答案: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對自然的觀察,而是自己動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嘗……覺得更加好玩。增長許多知識……)

四、拓展延伸

細讀課文後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1、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2、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爲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爲合理。實際上表現了對文章主題思想的不同理解。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允許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分析三味書屋的生活特點:

1、劃出有關三味書屋的環境描寫和作者感覺的詞:

陳舊、呆板、冷清,與百草園的勃勃生機形成對比。

2、三味書屋的生活與百草園的生活的對比:

⑴學習環境:呆板(黑油竹門,匾,畫)

⑵學習生活:枯燥:(正面描寫)教學內容單調難明,只讀書,習字,對課,古書難明

⑶教學方法死板,發問遭禁止,要打戒尺,罰跪。

(側面描寫)折花、尋蟬蛻,做戲,畫畫兒,喂螞蟻。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爲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研讀賞析

1、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係,但作者卻由此生髮聯想。對於爲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說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說是寄託善良制服邪惡的願望,有的說表現百草園裏存在着惡毒的事物。

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後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2、冬季百草園的特點,“比較的無味”該怎麼理解?

“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有雪則好玩,尤其是捕鳥,相對其它三季,樂趣少些,但還是有的。

3、有哪些趣味?

拍雪人和塑雪羅漢,人跡罕至,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費字不多,寫出兒童愛玩心理。

4、劃出捕鳥動詞,分析作用:

作者對捕鳥經過的記敘,雖然僅僅用了兩個句子共100個字,但寫得很細緻,很有層次:第一句,簡潔交代了冬季捕鳥的條件。第二句,着重寫捕鳥經過。這之中,又是先寫捕前必要的準備,創造招鳥環境和確保來鳥落網的可能,強調要先露出一塊地面再撒些秕穀,支棒要短,竹篩大而多孔,繩長,人遠遠牽着,看鳥雀下來後再猛然一拉。最後說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領,罩住鳥是不成問題的。

這一小段記敘,語序順正而嚴格,絕不能任意調換。“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準確、生動、真切寫出捕鳥地全過程,也從捕鳥活動寫出捕鳥時的興奮驚喜之情,不點樂園,卻樂在其中。對比閏土父親的描寫,則寫出閏土父親的善良,沉靜,捕鳥經驗豐富。

5、過渡段作用:

表達出作者深刻眷戀百草園和被迫離開時勢無奈與依依惜別的深情,加點詞不可刪,否則由猜測變成肯定,不符合文章原意。

總結:通過描寫百草園是一個絢麗明快、充滿生氣的樂園,充分表達了我對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好奇 、求知的性格特點。

三、拓展延伸

讀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三個故事,思考討論:

他曾製作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裏。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大家都仿效起來。

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揹着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爲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着“君子自重”4個字。

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裏做些事,特別是爲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後,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把這些情況和課文作個比照,思考下邊幾個問題。

1、魯迅少年時這樣用功,爲什麼還對他的三味書屋生活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呢?

2、怎樣理解少年魯迅揹着先生畫畫呢?

3、少年魯迅視百草園爲樂園,又是一位用功讀書的學生,兩者有矛盾嗎?

4、你從少年魯迅在書桌的右下角刻個“早”字聯想到什麼?

魯迅還是一位熱愛學習的好學生裝,他只是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不滿而已。

【教學反思】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讓學生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學生的思維,表現在對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讓學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範圍。學生有一個相對寬裕自由空間。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1、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着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爲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簡介作者。

3、釋題:

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瞭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範圍。魯迅用“從……到……”的標題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帶有比照意味。

⑵全文是按空間轉移順序寫的。閱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爲兩部分。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快速閱讀課文,限時7分鐘;合上書,快速回想課文內容。

⑴正確認讀字詞:

確鑿菜畦蟋蟀纏絡竹篩淵博鼎沸繡像

錫箔鑑賞腦髓盔甲蟬銳秕穀錫箔倜儻拗

⑵理解詞語中的黑體字的含義:

人跡罕至(稀少)人聲鼎沸(水開)拗過去(用力彎曲)

斂在盒裏(放)攢成小球(湊在一塊)高枕而臥(睡)

總而言之(說)無處覓食(尋找)

2、本文主要描寫了什麼內容?

這篇文章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兩個片斷,即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不同生活。

三、合作探究

1、百草園的生活具有什麼特點?並簡要分析。

明確:

樂園: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有優美的景物;聽到美女蛇的故事;雪中捕鳥,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2、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一般學生會回答泥牆跟一帶,捕鳥。

3、爲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爲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爲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小結:“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閃爍的星星,雖不十分耀眼,卻透漏着永恆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裏的風箏,整天飛行在嬉笑中。”……所以當魯迅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上學去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上學的情形。他能適應得了學校生活嗎?

4、快速閱讀“我”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思考:

⑴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對於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於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緻的觀察生活,好奇心。

⑵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媽媽的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⑶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成長)

⑷什麼纔是真正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說說你的見解。

5、作者是如何將百草園的生活和三味書屋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作者用自己的不解(“我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向動、植物道別從對百草園的景物的描寫,過渡到對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描述。

6、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7、難點質疑:“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似乎”表示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確鑿”則是完全肯定的語氣。有矛盾嗎?該怎樣理解作者的用意?

扣關鍵句:“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似乎”是因爲不相見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確鑿”是因爲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記。

五、課後作業

熟讀課文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一、重點品析

1、朗讀第二段,劃出能準確表達事物特點的詞語並分析,重點引導學生體例如何描寫景物:

⑴抓住事物特點,符合兒童心理:

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

⑵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齊備: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後才叫,與後文冬季合成四季圖,構思極精巧。

⑶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

⑷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用“單是就”突出後者。

⑸提問:

本段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描寫百草園的事物?表現出了事物的什麼持點?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這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表現出木蓮果實的形態特點。)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表現了覆盆子形狀顏色的美麗。)

擬人句;“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蟋們在這裏彈琴”(表現出這兩種昆蟲鳴聲的悅耳。)

二、指定學生朗讀第9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1、“個“也許是因爲……”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意思?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這三個分句構成一組排比句,其內容都是在百草園中一些不“規範”的行爲,以此來推測離開百草園的原因。表現了兒童覺得被送進書塾是遭到了懲罰的心理。

2、這一段字裏行間流露了一種什麼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這一段用猜測、疑問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達了童年的魯迅告別百草園時既無奈又戀戀不捨的感情。

四、劃出捕鳥動詞,分析作用

作者對捕鳥經過的記敘,雖然僅僅用了兩個句子共100個字,但寫得很細緻,很有層次:

第一句,簡潔交代了冬季捕鳥的條件。第二句,着重寫捕鳥經過。這之中,又是先寫捕前必要的準備,創造招鳥環境和確保來鳥落網的可能,強調要先露出一塊地面再撒些秕穀,支棒要短,竹篩大而多孔,繩長,人遠遠牽着,看鳥雀下來後再猛然一拉。最後說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領,罩住鳥是不成問題的。這一小段記敘,語序順正而嚴格,絕不能任意調換。“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準確、生動、真切寫出捕鳥的全過程,也從捕鳥活動寫出捕鳥時的興奮驚喜之情,不是樂園,卻樂在其中。對比閏土父親的描寫,則寫出閏土父親的善良,沉靜,捕鳥經驗豐富。

五、課外延伸

閱讀下邊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三個故事:

他曾製作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裏。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大家都仿效起來。

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揹着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爲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着“君子自重”4個字。

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裏做些事,特別是爲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後,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把這些情況和課文作個比照,思考下邊幾個問題:

1、魯迅少年時這樣用功,爲什麼還對他的三味書屋生活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呢?

2、怎樣理解少年魯迅揹着先生畫畫呢?

3、少年魯迅視百草園爲樂園,又是一位用功讀書的學生,兩者有矛盾嗎?

4、你從少年魯迅在書桌的右下角刻個“早”字聯想到什麼?

魯迅還是一位熱愛學習的好學生,他只是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不滿而已。我”對三味書屋的主人──壽鏡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下面兩點說明,供教師參考,不一定給學生講)

參考:

方正、質樸,有兩件事可以證明。他的兒子沫鄰做了黑龍江省的一個縣官,差人繪他父親送來銀子,他當着來人大罵兒子是“畜生,不聽話!”因爲他反對清政狩,不叫兒子做這個政府的官。他也很愛國,一生不買洋貨,也不照像,認爲那是洋玩意兒,他就是這樣“方正”而不“圓通”。

博學:在清朝,一個私塾先生能銘不查祕本、空手點完《四書》就算。一位大學者了,而壽鏡吾老先生教《四書》、《五經》是得心應手的事情,要求學生又嚴格,當然是聞名遐邇了。

教師小結:寫出了五個方面的學習生活情況:問“怪哉”蟲──這是不可以的;單調的學習生活,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去被先生批評;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

五、總結本文寫作特點

1、本文采取了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對捕鳥經過的記敘,雖然僅僅用了兩個句子共100個字,但寫得很細緻,很有層次。第一句,簡潔交代了冬季捕鳥的條件。第二句,着重寫捕鳥經過。這之中,又是先寫捕前必要的準備,創造招鳥環境和確保來鳥落網的可能,強調要先露出一塊地面再撒些秕穀,支棒要短,竹篩大而多孔,繩長,人遠遠牽着,看鳥雀下來後再猛然一拉。最後說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領,罩住鳥是不成問題的。這一小段記敘,語序順正而嚴格,絕不能任意調換。

2、全文前寫百草園,後寫三味書屋。就局部而言,寫百草園含三大塊內容:夏天的百草園、美女蛇的傳說、冬天的百草園。寫三味書屋,先寫三味書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陳設,寫第一次行禮、第二次行禮,插敘“怪哉”蟲的傳說,後寫讀書生活(讀書、習字、對課),寫溜到後園裏玩耍,再寫師生朗讀,寫孩子們偷偷在課堂上做戲、描繡像。作者就是這樣,把一幅幅生活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一幅幅畫面,按照作者的思路,是有其內在聯繫排列在一起的。這種聯繫主要表現爲內容上合乎邏輯、順乎情理的承前啓後,同時作爲一篇好文章,在形式上也要求有相應的過渡文字,起到結構全文的粘合作用。

文章第一段,以回憶的口吻,簡潔概括介紹百草園的位置、規模、名稱、變遷、景觀,特別點出“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那麼,“樂”在何處呢?帶出下文。第二段寫樂在夏季。第三段,由“長的草”不去,因爲相傳有“赤練蛇”,爲下段寫美女蛇搭了“橋”。第四、五段正好寫樂在關於美女蛇的奇妙傳說。這傳說寫完,第六段稍加議論,作爲前面的收束。第七段以“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一句起步。關鍵是“比較”二字,跟誰比呢?顯然,是跟剛剛寫完的夏天的百草園比。於是第七、八段寫雪地捕鳥之樂。一直到第九段將被送進書塾而無限留戀地告別百草園一蟲一鳥,一草一木,幾行動人的抒情,完成轉而記敘三味書屋生活的過渡。

六、課外練筆

1、文章描繪百草園,用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把這些詞語去掉讀一讀,跟原文對比,體會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並試着模仿這樣的句式寫一段話。

2、雪地捕鳥這段文字總共不到70個字,連用9個表達動作的詞,把雪地捕鳥的系列活動生動而有層次的表現出來了。每句話都寫得實實在在,沒有可有可無的字句,試寫一個遊戲,描述系列動作,注意用詞準確,不超過100字。

【教學目標】

1、整體感受,先整體把握結構,後整體感受內容,呼應練習一。

2、重點品味、體會景物和行爲描寫準確、真切、生動的表達效果,總結學習借鑑,呼應練習二。

3、引導就感興趣的問題,開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以深化學習,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着力品味準確、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養主體意識、合作與探究精神。

2、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適當感知即可,無須深究。

【教學方法】

採用“活動式”教學法。用重點詞語對應尋找活動,快速把握整體結構;用“聽──讀──思──議”四步活動,整體感受內容;用“做”“演”的體驗活動輔助重點把握與難點化解。

【課前準備】

1、查工具書讀準音

2、讀順文,尤其是引用的古文。

3、讀懂義,指文章大意,圈出感興趣的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1、導語:

⑴檢查預習:

下列加橫線字該怎麼讀?(以多媒體顯示,或用實物投影顯示。學生認讀後配上注音)

確鑿菜畦蟋蟀纏絡覓食竹篩淵博鼎沸倜儻書塾

⑵聽讀活動:

聽的要求與策略:(多媒體顯示)

①文題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哪些是寫“百草園”的?哪些是寫“三味書屋”的?請邊聽邊劃出對應詞語,如“百草園”“三味書屋”,將課文作結構劃分。

②你在預習時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描寫所寄託的思想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請再聽聽老師的誦讀,進一步加深感受。

讀的要求與策略:教師在鑽研教材,把握特點基礎上,爲課文選配適當的背景音樂,範讀力求做到:音(清晰、準確、優美)的示範,韻(白話與文言的不同風格)的呈現,情(歡快與苦悶)的感染,意(天真、雅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的導引,發揮教師範讀的多重隱性教育功能。這種面對面的互動是其他名人的誦讀錄音替代不了的。

2、思考活動:

⑴學生活動要求:

將自己讀的感受與聽老師讀的感受結合起來,思考聽讀前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並備足理由。

⑵教師輔助策略:

啓發學生用視讀法,瀏覽重要段落,然後結合思考練習一,作出選擇。可以贊成其中一說,推翻自己重立一說更爲可貴。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3、交流活動:

⑴關於結構劃分:

明確:第1~8自然段寫百草園的生活,第10~24自然段寫三味書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是兩部分的過渡。因爲第9自然段落筆在對百草園的留念,過渡段放在前部分爲好。

⑵關於“思想感情”的整體感受:

引導:“百草園”裏充滿歡樂,這是出自孩子的天性。

A、 請女同學齊誦第2自然段,男同學齊涌第7自然段,品一品是不是這種感覺。(齊誦)

B、 “三昧書屋”內枯燥乏味,也是孩子自由好動的天性逆反。下面分角色誦讀第17~23自然段,悟一悟是不是這種意味。(一人讀解說性文字,一人讀先生話語,一人讀‘我’的文字,齊讀“大家”的內容;要求讀出個性,讀出情趣。)(誦讀)

C、 有空就溜出去玩,老師發火了,便扯着喉嚨,各讀各的書,雖調皮而可愛,說枯燥也有趣。私塾先生讀書的聲音、模樣,也很有趣。(誦讀)

小結:總體看,樂也好,苦也好,都凝聚着天真調皮的童心稚趣,它們共同組成了魯迅揮之不去的甜美回憶。因而,文章前後兩部分內容貌似對立,實則統一,思考練習一的第三種意見爲好。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對其他見解,有偏執的引導,合理的肯定,有創意的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形成,使課堂出彩。)

第二課時

一、品析活動

1、預習要求:

見練習二、三題的具體內容。

2、活動形式:

合作競爭。

在個體全面預習的基礎上,臨時分成三個學習小組,抽籤選定三個重點段的閱讀。選定學習組長,組長主持組內的交流,集思廣益,形成最佳解讀;然後分組展示解答成果並接受其他組的質疑,看誰完成的又快又好。如何展示,由各小組設計,可選代表用語言彙報,可設計遊戲演示(如捕鳥的過程),但須以美讀爲基礎,使活動中書聲不斷。

3、活動引導:

關於第2自然段的重點品析:

⑴用詞的準確性及其表達效果(學生活動之後多媒體顯示)。

①色彩:碧綠、紫紅、黃。

②形狀:肥胖、高大、臃腫。

③聲音:長吟、彈琴。

④味道:又酸又甜。

⑤動作:伏、竄。

(有色有聲、 有滋有味 、春夏秋冬樂趣無窮。)

⑵仿寫因情而評,把握句子特點,表達效果好,即肯定表揚。

關於第7自然段的重點品析:

⑴用詞的準確性及其表達效果:(學生活動之後,媒體顯示)

①動詞:

掃、支、撒、系、牽、看、走、拉、罩。

②效果:

過程清楚、真切、生動,蘊含喜愛之情與頑皮天性。

⑵遊戲寫作展示:

(可以動作表演的形式,可以語言表達的形式,兩種兼具更好。教師評定宜持欣賞、鼓勵、表揚的態度。)

關於過渡段的重點品析:

⑴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啓下,起過渡作用。

⑵流露的感情:對百草園的喜愛、留戀。

(再次引導全班同學揣讀“不能……了”。兩個“Ade”、兩個歎號內容,加深感悟),對三味書屋的畏懼(再次引導揣讀“最嚴厲”“無從知道”等內容,加深感悟 。)

⑶物名前加“我”的表達效果:表示親密,體現童心童趣。

4、活動總結:

⑴活動方式:教師提出課堂總結的方向,放手讓學生學會總結。

①主題方面:作者通過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生活的回憶,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寫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學習?

⑵規範結論。

主題: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的舉動和歡樂的心理。

技巧:抓住景物特點,從形、聲、色、味、動作等多方面去描寫,用情感去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