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2016廣州中考語文模擬題?

求2016廣州中考語文模擬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3分)

求2016廣州中考語文模擬題?

A.埋怨(mái) 陰霾密佈(mái) 酷肖(xiāo) 惟妙惟肖(xiào)

B.錦幛(zhànɡ) 重巒疊嶂(zhànɡ) 拮据(jū) 查無實據(jù)

C.緋紅(fēi) 獲益匪淺(fěi) 揣摩(chuǎi) 揣在懷裏(chuāi)

D.箱篋(qiè) 汗流浹背(jiā) 湖泊(pō) 淡泊明志(bó)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3分)

A.言行相顧 一代天驕 繁花似錦 引頸受戮

B.崢嶸歲月 頂禮膜拜 遮天敝日 誠惶誠恐

C.不求甚解 馬革裹屍 潛心貫注 睡眼惺鬆

D.冥思暇想 窮困潦倒 五彩斑斕 婉轉低迴

多選題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媒體普遍認爲,廣東民營劇團境地尷尬,質量良莠不齊,上升空間有限。

B.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效率的提升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C.創意的產生,並非想有就有,而是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漸漸產生的。

D.第十屆校際藝術節上,粵劇、潮劇等地方戲曲無人捧場,令人刮目相看。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隨着社會觀念的進步,讓“學歷不等於能力”的觀念成了人們的共識。

B.回南天溼氣加重、能見度降低,駕駛員開車時應用近光燈,切忌用遠光燈。

C.儘管時代、生活格局發生多大的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教。

D.經營者在通過網絡、電視等方式銷售商品的過程中,應承擔無理由退貨。

多選題

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①齊頭式的教育,將會使許多紅豆杉或榕樹不能長成它們本質的樣子。

②如果教育是使紅豆杉變成榕樹,或使榕樹長得像紅豆杉,那就完全錯了。

③教育,是使紅豆杉長成好的紅豆杉,盡其所用;也使榕樹長成好榕樹,不負本質。

④只有立足平等的教育,使草木自己成長,每個人的本質才能得以發揮。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下面是一則關於廣府廟會的材料,請你寫一段廣告宣傳文字,吸引大家去逛廟會。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50字左右。(5分)

元宵節期間,在廣州市越秀區將舉辦廣府廟會,爲期7天,“吃、喝、玩、樂、遊、購、娛”盡在其中。在廟會上,不僅可以看到踩高蹺、扭秧歌、捏糖人等北方廟會項目,而且還能欣賞到川劇變臉、雜技、硬氣功等中華絕活。期間還有廣式紅木宮燈、佛山彩燈、潮州花燈等元宵燈會,以及各地民間的優秀木偶作品展演。而民俗文化巡遊更吸引人,城隍廟的城隍爺將被“請出”巡遊,其他巡遊項目有舞獅、腰鼓、舞龍等。參加廟會又怎麼少得了吃?不僅有廣州本地特色的老字號,如蓮香樓,也不乏具有外地風味的乾果食品,還有不少來自陽江、化州等地的土特產。

語言表達

古詩文默寫。(10分)

(1)根據課本,下列古詩文默寫有錯誤的兩項是( )(4分)

A.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明月與愁心,隨風直到夜郎西。

D.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E.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F.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沉變古今。

(2)根據課本,補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題只選四題作答)(4分)

①正入萬山圈子裏,____________________。(楊萬里《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③黑雲壓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賀《雁門太守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陰。(歐陽修《醉翁亭記》)

⑤俱懷逸興壯思飛,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蘇軾《浣溪沙》)

(3)根據語境,在橫線上填入最恰當的古詩詞名句。(4分)

[說明:本題有2分附加分,加分後第7小題不超過10分。]

自古以來,詩人以“酒”入詩,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劉禹錫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志;在《漁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軍功未成、歸家不得的惆悵。

默寫

根據課本,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5分)

(1)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3)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4)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魚我所欲也》)

(5)尉果笞廣(《陳涉世家》)

其他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題。(10分)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暮寢而思之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B.能謗譏於市朝 百里奚舉於市

C.王之蔽甚矣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D.鄒忌修八尺有餘 乃重修岳陽樓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11.下列對文段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鄒忌以生活小事喻治國安邦之道,使齊王納諫,終使齊國大治。

B.“戰勝於朝廷”是指內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別的國家畏服。

C.鄒忌敢於直言進諫,這是齊國能“戰勝於朝廷”的根本原因。

D.“王之蔽甚矣”指齊王受“私王”“畏王”“有求於王”者的矇蔽。

文言文閱讀

魯山山行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後回答問題。(5分)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峯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1)詩中的“愜”“何許”分別是什麼意思?(2分)

(2)詩的題目是“魯山山行”,請結合詩句分析,詩中何處可見詩人是在“山行”途中?(3分)

詩歌鑑賞

美與同情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題。(18分)

美與同情

豐子愷

世間的物有各種方面,各人所見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樹,在博物家,在園丁,在木匠,在畫家,所見各人不同。博物家見其性狀,園丁見其生息,木匠見其材料,畫家見其姿態。

但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樹的因果關係,畫家只是欣賞目前的樹的本身的姿態,而別無目的。所以畫家所見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實用的方面。換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價值標準,與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們僅就事物的形狀、色彩、姿態而欣賞,更不顧問其實用方面的價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塊怪石,在實用上全無價值,而在中國畫家是很好的題材。無名的野花,在詩人的眼中異常美麗。故藝術家所見的世界,可說是一視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藝術家的心,對於世間一切事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

故普通世間的價值與階級,入了畫中便全部撤銷了。畫家把自己的心移入於兒童的天真的姿態中而描寫兒童,又同樣地把自己的心移入於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寫乞丐。畫家的心,必常與所描寫的對象相共鳴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備這種深廣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劃,決不能成爲真的畫家。即使他能描畫,所描的至多僅抵一幅照相。

畫家須有這種深廣的同情心,故同時又非有豐富而充實的精神力不可。倘其偉大不足與英雄相共鳴,便不能描寫英雄;倘其柔婉不足與少女相共鳴,便不能描寫少女。故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

藝術家的同情心,不但及於同類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於一切生物、無生物;犬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靈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詩人常常聽見子規的啼血,秋蟲的促織,看見桃花的笑東風,蝴蝶的送春歸;用實用的頭腦看來,這些都是詩人的瘋話。其實我們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廣其同情心,及於萬物,就能切實地感到這些情景了。畫家與詩人是同樣的,不過畫家注重其形式姿態的方面而已。沒有體得龍馬的活力,不能畫龍馬;沒有體得松柏的勁秀,不能畫松柏。中國古來的畫家都有這樣的明訓。西洋畫何獨不然?我們畫家描一個花瓶,必其心移入於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體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現花瓶的精神。我們的心要能與朝陽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寫朝陽;能與海波的曲線一同跳舞,方能描寫海波。這正是“物我一體”的境涯,萬物皆備於藝術家的心中。

爲了要有這點深廣的同情心,故中國畫家作畫時先要焚香默坐,涵養精神,然後和墨伸紙,從事表現。其實西洋畫家也需要這種修養,不過不曾明言這種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對於事物的形色姿態,多少必有一點共鳴共感的天性。房屋的佈置裝飾,器具的形狀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觀者,就是爲了要適應天性的緣故。眼前所見的都是美的形色,我們的心就與之共感而覺得快適;反之,眼前所見的都是醜惡的形色,我們的心也就與之共感而覺得不快。不過共感的程度有深淺高下不同而已。對於形色的世界全無共感的人,世間恐怕沒有;有之,必是天資極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隸,那些真是所謂“無情”的人了。

在這裏我們不得不讚美兒童了。因爲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於人類,又自然地及於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現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換言之,即人類本來是藝術的,本來是富於同情的,只因長大起來受了世智的壓迫,把這點心靈阻礙或消磨了。唯有聰明的人,能不屈不撓,外部即使飽受壓迫,而內部仍舊保藏着這點可貴的心。這種人就是藝術家。

西洋藝術論者論藝術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說。所謂感情移入,就是說我們對於美的自然或藝術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於其中,沒入於其中,與之共鳴共感,這時候就經驗到美的滋味。我們又可知這種自我沒入的行爲,在兒童的生活中爲最多。他們往往把興趣深深地沒入在遊戲中,而忘卻自身的飢寒與疲勞。《聖經》中說:“你們不像小孩子,便不得進入天國。”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可以因了藝術的修養而重新面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

13.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世間的萬物,因觀看者各自觀看的目的不同,各人所見不可能都相同。

B.畫家須有深廣的同情心,這種同情心不僅及於同類的人物,還及於一切他物。

C.中國畫家注重用形式來形成同情心,西洋畫家卻不曾明言這種形式和修養。

D.畫家眼中所見世間的物,不是實用的方面,而是真善美的世界。

14.下列說法,屬於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處在兒童這樣的黃金時代,每一個人都能夠感受到幸福、仁愛、和平的世界。

B.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這樣的人有着深廣的同情心,可能還有豐富而充實的精神力。

C.真正的藝術家能不屈不撓,外界如何壓迫,內心始終自然、真切,富有同情心。

D.就算不是對於世界全無共感的“無情”的人,對事物也不會有一點共鳴共感。

15.請結合文意回答,文中加點的“這種深廣的同情心”指的是什麼?(3分)

16.根據文意,回答下列問題。(5分)

(1)從全文來看,作者認爲畫家能發現美、表現美的原因何在?請至少概括兩點。(3分)

(2)文中說:“詩人常常聽見子規的啼血,秋蟲的促織……用實用的頭腦看來,這些都是詩人的瘋話。”試從李白《月下獨酌》中,找出體現這種“物我一體”的境涯的詩句。(2分)

17.豐子愷曾在菸斗上刻下一首詩,其中有四句:“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可慨年既長,物慾蔽天真。”請結合文本,分析他這樣說的緣由。(4分)

現代文閱讀

鄉關何處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題。(22分)

鄉關何處

餘秋雨

①我到上海是爲了考中學。父親原本一個人在上海工作,我來了之後不久全家都遷移來了,從此回故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已不大,故鄉的意義也隨之越來越淡,有時,淡得幾乎看不見了。

②擺脫故鄉的第一步是擺脫方言。餘姚雖然離上海不遠,但餘姚話和上海話差別極大,我相信一個純粹講餘姚話的人在上海街頭一定是步履維艱的。餘姚話與它的西鄰紹興話、東鄰寧波話也不一樣,記得當時在鄉下,從貨郎、小販那裏聽到幾句帶有紹興口音或寧波口音的話孩子們都笑彎了腰,一遍遍誇張地模仿和嘲笑着,嘲笑天底下怎麼還有這樣不會講話的人。村裏的老年人端然肅然地糾正着外鄉人的發音,過後還邊搖頭邊感嘆,說外鄉人就是笨。這種語言觀念自從我踏上火車就漸漸消解,因爲我驚訝地發現,那些非常和藹地與我交談的大人們聽我的話都很吃力,有時甚至要我在紙上寫下來他們才恍然大悟,哈哈大笑,笑聲中我講話的聲音越來越小,到後來甚至不願意與他們講話了。到了上海,幾乎無法用語言與四周溝通,成天鬱鬱寡歡。有一次大人把我帶到一個親戚家裏去,那是一個擁有鋼琴的富貴家庭,鋼琴邊坐着一個比我小三歲的男孩,照輩分我還該稱呼他表舅舅。我想同樣是孩子,又是親戚,該談得起來了吧,他見到我也很高興,友好地與我握手,但才說了幾句,我能聽懂他的上海話,他卻聽不懂我的餘姚話,彼此掃興,各玩各的了。最傷心的是我上中學的第一天,老師不知怎麼偏偏要我站起來回答問題。我紅着臉憋了好一會兒終於把滿口的餘姚話傾瀉而出,我相信當時一定把老師和全班同學都搞糊塗了,完全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等我說完,憋住的是老師,他不知所措的眼光在厚厚的眼鏡片後一閃,終於轉化出和善的笑意,說了聲“很好,請坐”。這下輪到同學們發傻了,老師說了很好?他們以爲上了中學都該用這種奇怪的語言回答問題,全都慌了神。

③幸虧當時十歲剛出頭的孩子們都非常老實,同學們一下課就與我玩,從不打聽我的語言淵源,我也就在玩耍中快速地學會了他們的口音,僅僅一個月後,當另外一位老師叫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我說出來的已經是一口十分純正的上海話了。短短的語言障礙期跳躍得如此乾脆,以至我的初中同學直到今天還沒有一個人知道我是從餘姚趕到上海來與他們坐在一起的。

④這件事現在回想起來仍感到非常驚訝,我竟然一個月就把上海話學地道了,而上海話又恰恰是特別難學的。上海話的難學不在於語言的複雜而在於上海人心態的怪異,廣東人能容外地人講極不標準的廣東話,北京人能容忍羼雜着各地方言的北京話,但上海人就不允許別人講不倫不類的上海話。有人試着講了,幾乎所有的上海人都會求他“幫幫忙”,別讓他們的耳朵受罪。這一幫不要緊,使得大批在上海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南下幹部”至今不敢講一句上海話。我之所以能快速學會是因爲年紀小,對語言的敏感能力強而在自尊、自羞方面的敏感能力還比較弱,結果反而進入了一種輕鬆狀態,無拘無礙,一學就會。我從上海人自鳴得意的心理防範中一頭竄了過去,一下子也成了上海人。有時也想,上海人憑什麼在語言上自鳴得意呢?他們的前輩幾乎都是從外地闖蕩進來的,到了上海才漸漸甩掉四方鄉音,歸附上海話;而上海話又並不是這塊土地原本的語言,原本的語言是松江話、青浦話、浦東話,卻爲上海人所恥笑。上海話是一種類似於“人造蟹肉”之類的東西,卻能迫使各方來客擠掉本身的鮮活而進入它的盤碟。

⑤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一旦進入上海就等於進入一個魔圈,要小心翼翼地洗刷掉任何一點非上海化的印痕,特別是自己已經學會的上海話中如果還帶着點兒鄉音的遺留,就會像逮蒼蠅、蚊子一樣努力把它們清除乾淨。我剛到上海那會兒,街市間還能經常聽到一些年紀較大的人口中吐出寧波口音或蘇北口音,但這種口音到了他們下一代基本上就不存在了,現在你已經無法從一個年輕的上海人的談吐中判斷他的原籍所在。與口音一樣,這些上海人與故鄉的聯繫也基本消解,但他們在填寫籍貫的時候又不可能把上海寫上去。於是上海人成了無根無基的一羣,不知自己從何而來,不知自己屬於哪塊土地,既得意揚揚又可憐兮兮。由此倒羨慕起那些到老仍不改鄉音的前輩,他們活生生把一個故鄉掛在嘴邊,一張口,就告示出自己的生命定位。

⑥我天天講上海話,後來隨着我生存空間的進一步擴大,則開始把普通話作爲交流的基本語言,餘姚話隱退得越來越遠,最後已經很難從我口中順暢吐出了。我終於成爲一個基本上不大會說餘姚話的人,只有在農曆五月楊梅上市季節,上海的水果攤把一切楊梅都標作餘姚楊梅在出售的時候我會稍稍停步,用內行的眼光打量一下楊梅的成色,腦海中浮現出家鄉上林湖的水光雲影。但一轉眼,我又匯入了街市間雨點般的腳步。

⑦故鄉,就這樣被我丟失了。

⑧故鄉,就這樣把我丟失了。

18.請根據第②③段的內容,圍繞“擺脫方言”的中心,填上恰當的內容。(4分)

①在前往上海的火車上 大人們聽不懂我的餘姚方言並哈哈大笑,讓我不願意與他們講話

②在上海的親戚家

③在上中學的第一天的課堂上 同學和老師都聽不懂我的餘姚方言,老師不知所措,同學無所適從

④一個月後另外一位老師的課堂上

19.閱讀文中畫線的句子,請根據文意回答,爲什麼老師在完全聽不懂“我”的餘姚方言後卻說“很好,請坐”。(4分)

20.結合上下文,分析爲何年輕的上海人“既得意揚揚又可憐兮兮”。(4分)

21.下面的文字是餘秋雨曾對家鄉餘姚楊梅的描述,請你結合這些文字,簡要分析本文中寫楊梅的用意。(4分)

孩子們到哪裏去了?他們都上了山,爬在隨便哪一棵楊梅樹上邊摘邊吃。鮮紅的果實碰也不會去碰,只挑那些紅得發黑但又依然硬扎的果實,往嘴裏一放,清甜微酸、挺韌可嚼,捫嘴啜足一口濃味便把梅核用力吐出,手上的一顆隨即又按脣而入。這些日子他們可以成天在山上逗留,楊梅飽人,家裏藉此省去幾碗飯,家長也認爲是好事。

22.文章末尾兩段“故鄉,就這樣被我丟失了。故鄉,就這樣把我丟失了。”請結合全文,分析其中蘊含的複雜情感。(6分)

現代文閱讀

按要求作文。(60分)

請以“溫暖的笑容”爲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現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學校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