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永遠懷念敬愛的父親日誌

永遠懷念敬愛的父親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時,想起與我陰陽相隔的父親,父親的音容笑貌縈繞眼前,不禁讓我淆然淚下。再過四個多月,敬愛的父親離開我們整整十年了。

永遠懷念敬愛的父親日誌

擦拭朦朧熱淚,往事歷歷在目。記得那是在20xx年上半年,我敬愛的父親因突發腦溢血而昏迷不醒,在經過醫生三個多小時的及時搶救,總算保住了性命,但神志一直不算清醒,每當這個時候,父親對時刻陪伴左右的子女和孫子們的反應還是相當聽話、相當配合的。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子女們細心的調養和父親剛毅的堅持下,父親以好於醫生的期望而奇蹟般康復了,且生活能正常自理。

可就在子女們沉浸於對父親樂觀的態度時,2003年9月,一直剛毅的父親又被查出晚期肺癌。病重期間,父親每當病魔纏身、疼痛難受的時候,展現在兒女們、孫子們面前總是笑容可掬,從不呻吟,這就是我敬愛的父親的形象,始終爲子女們着想,而從不想爲子女們增添任何心理壓力,不想讓子孫們爲他而難過。

20xx年8月1日(農曆六月十六日),這是讓我們全家所有人感到如同天塌般、傷心悲痛的日子,這一天,我敬愛的父親因晚期肺癌而導致身體機能衰竭,永遠地閉上了因病痛折磨而疲憊的雙眼,離開了一直敬佩他、愛戴他的子女們。父親那慈祥的面容,好像沉睡的樣子,可能是父親溺愛他的子女,甚至連最後的一刻都沒有絲毫的痛苦表情,父親對我們的愛是全面的,是無微不至的。但他那勤勞儉樸、謙虛禮讓、忠厚老實的美德,卻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照耀着我們成長的道路,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精神財富。

1935年農曆五月十五日,父親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兒時,父親因家境貧寒,加之又是家中的長子,父親一直沒有進過學堂門。從七歲開始起,他就跟着隔壁灣的人一起去學賣犁彎;十二歲時就學會了犁田打耙等全套種田農活,從此家中的重擔就壓在了父親身上。解放後,國家組織了“掃盲”學習班,父親在勞作之餘每天晚上去參加學習,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學會了部分簡單的漢字,並能正確地書寫自己的`名字。從1956年開始,雖然識字不多的父親在灣裏一直擔任村小組記工員、會計、財經保管和貧協組長等職,併成爲我灣第一批加入黨組織的共產黨員。父親一生對本職工作認真負責、秉公辦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以他自身的過硬贏得了本灣的支持和信任。

父親一生是勤勞儉樸的。自幼生長在艱苦的環境裏,因家庭底子薄,父親成家後,家裏的責任、重擔更加重了。母親體弱多病,身患類風溼,長期不能幹重農活、更不能沾冷水,家中裏裏外外的大部分事就由父親一個人承擔起來了。白天外出忙完生產後,晚上回到家裏還要負責記載本灣所有人的勞動力工分或開會,到深夜還要清洗全家人的衣服,並且總是不忘寬慰有病的母親。父母一生養育了我們兄妹六人,在那個靠掙工分吃飯的年代裏,全家八口人全靠父母親一個半人的工分過日子,家中成了遠近聞名的大“缺糧戶”。

記得在我很小、不懂事的時候,我放學回家看見灣裏公用倉庫在分從灣前池塘打撈上來過年用的魚,看到其他的鄉親分到過年用的魚格外欣喜,心裏都蠻高興的。因爲那個時候物資緊缺,大部分人家過年能吃上魚真是開暈,我也興高采烈地拿着簍子跑到灣子公用倉庫準備分過年的魚,遺憾的是輪到我準備稱魚時小隊隊長叫我拿錢來才能稱。

當時因“餘糧戶”在小組裏年終有結餘,分糧食、年貨等物品可以抵帳,“缺糧戶”在小組年終沒有結餘,所以就不能分到年貨。本身家裏就是“缺糧戶”,哪裏有錢買魚啊!年幼無知的我在別人的鄙視中頓感委屈而嚎啕大哭,父親聞聲悄悄地來到我身邊,經着臉一邊替我擦眼淚,一邊拉着我的小手向隊長求情,最後在本灣幾個年長的老者的幫忙勸說下才將年魚賖回,至今讓我記憶憂新、倍感內疚。後來分田到戶時,因子女們都在上學讀書,家裏八口人的口糧田、地,也都是父親一個人打理,田地雖然多,但這時的父親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之中。

每當看到兒女們從學校回來,臉上洋溢着自豪感和幸福感。從此,每當逢年過節時,雖然家裏的客人多、子女多,但父親總會想方設法到外面去弄回來一些魚和肉等,招待客人、同時也是爲了自己的兒女們不再受委屈。特別是每年的春節期間,再困難父親也要買幾張年畫回家張貼,主要是爲了讓兒女們感受一下“過新年”的氣氛,充滿新的希望。儘管家境貧窮,父母親卻一直主張兒女們認真讀書,家中的農活不讓我們操心。

至於上學的學費問題,總是父親向左右鄰居或親朋戚友東拼西湊,供我們完成學業。經過十幾年的艱辛,大字不識幾個的父母親,硬是把我們兄妹六人培養出了一名研究生、一名高中生和四名大學生,其中還有五人光榮地加入了中共黨員。到兒女都長大成人、家庭條件好轉後,父親依然節儉,捨不得吃、捨不得花,每當有好吃好喝的,也要留到兒女和孫子們假期回來後一起分享。

父親一生是謙虛禮讓的。他總以寬容、大度之心來待人接物,處理親戚朋友的關係。在灣裏和周圍的村莊裏,他遇到任何事情都讓着別人,哪怕是自己有理的事總是剋制自己和家人,一忍了之,認爲那是“和氣生財”、保持着“鄰里和諧”的關係。那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一個夏天,同灣的一個晚輩後生,爲了田間的一點小事,來到我家門口氣勢洶洶、罵罵咧咧的,甚至衝到我父親面前打了他一拳,父親忍氣吞聲也不還手,還一直說着是自己的錯,在鄉親們的努力勸解下,才得以平息。

對待與他同輩份的近親兄妹,只要有一點好的東西,他都會拿出來分享。在衆多與他同輩份的近親家屬中,有一個遠房的伯父,自年輕時就一直身居異鄉,孤身一人。到了年老體弱時,父親擔心他流落在外鄉無人照料,便做通母親和兒女們的工作,將他接到家裏,讓他安亨晚年,直至養老送終。

“想見音容雲萬里,深思教訓月三更。”慈祥、偉大的父親離我們而去,但他是我們人生中的導師,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他那一生中保持的勤勞儉樸、謙虛禮讓、忠厚老實的優良品德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我們的傳家寶,他的言傳身教將始終影響和指引我們做人、做事。

我們會永遠把父親對我們兄妹所講的話,作爲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會永遠懷念他。我們將始終把對父親的懷念化作力量,像父親那樣永葆革命青春、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的事業;像父親那樣正直地做人、實在地辦事、勤儉地持家;像父親那樣以仁愛和寬容之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告慰您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深夜的窗外,回憶是陳舊的憂傷,想念的淚,想念的痛,在午夜夢迴,父親音容笑貌依然如昔,深深根植於我們的腦海之中,敬愛的父親,您感覺到了嗎,我們想您!

您安息吧!敬愛的父親!

思念您的兒女們。

2014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