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四年級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範文

四年級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孩子們背誦王維的詩已經不少。如何在學習本詩的同時鞏固加深對其他詩的印象,也是我教學中應該考慮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四年級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借鑑。

四年級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範文

  四年級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爲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而喻。這首詩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以質疑、釋疑爲學習故事的主要方法,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及藉助註釋學習古詩的能力。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學習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了解作者相關資料並收集有關送別詩。

教學流程:

一、導入談話,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能提出那些問題?

(幫助學生理清送的是誰,誰在送,“使”的意思——結合註釋理解“使”的意思。)

3、解釋詩題:王維送自己的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4、對於王維,你瞭解多少?

出示課件:王維: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外號“詩佛”。主要作品是山水詩,人們稱讚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感知,朗誦詩歌。

1、出示古詩: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正音,同時理解難字字義:

朝:早晨。

舍:客舍:客店;另外一個音shě,捨得。

更盡:再飲完。

浥:溼潤。

3、齊讀古詩。

4、配樂範讀。(古琴:陽關三疊)

自由練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師生讀,齊讀(配樂)。

5、試背。

三、感悟古詩,瞭解環境:

1、過渡:聽了同學們的誦讀,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送別圖”,請讀前兩句,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先想一想,同桌說,指名說。

2)什麼樣的一幅畫面?什麼樣的“柳色”是“新”的?(穿插指導朗讀)

3)客舍旁邊還有別的事物,爲什麼單單隻寫柳樹呢?

2、相關古詩鏈接,引出相關的送別詩,來體會其中的送別之意。

1)出示古詩: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2)解析“柳”與“留”諧音,感受其中隱含的挽留之意。(指導朗讀:把對友人的挽留之情融入其中。)

四、感受情感,體會意境:

1、過渡:作者是怎樣送別友人的呢?(讀後兩句)

2、引讀:

作者做了什麼事?(勸酒)勸了一杯嗎?(很多杯)哪個字可以看出來?(更)

3、點撥:

“君”字的理解: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用在這裏表現對友人的尊敬。

王維爲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勸酒呢?(其一,從“酒”和“久”的諧音入手,體會作者的挽留之意,希望相處的再長久一些;其二從“故人”入手,來理解怎樣的朋友,體會知心、摯友、情深意重。)

4、補充:其實,作者如此爲朋友勸酒,還在於他去的地方,(出示課件),瞭解“安西”,體會路途的艱辛。

5、補白:面對此情此景,王維再也忍不住了,他說“元二兄,”進行補充說話練習。

6、品味:“不捨”

多少離別,多少牽掛,都化作了一句話,引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你們已經感受到了什麼?

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板書:依依不捨)

五、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1、指導朗讀:元二就要啓程了,讓我們和王維一起,再送他一程吧。

2、簡介過渡:或許此次一別,還有可能相會;或許此次一別,將成永別,讓我們一起來銘記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齊讀)

3、引入《陽關三疊》,欣賞,再讀,背誦。

4、課外拓展:讀其他離別詩。

  四年級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獨樹一幟。

【設計理念】

語文能力的本質是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的能力,語文課就是要促進學生的言語和精神攜手走向豐妙的境界。

本節課教師引領學生紮紮實實的品析文字,以一首的學習帶動多首詩的學習,以多首詩的補充促進一首詩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情感是詩的生命,沒有情感就沒有詩。本節課,教師引導學生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教學一二句扣住“柳”,體會作者營造的送別環境,感受美麗環境中那份濃濃的離別情;三四句扣住“酒”,體會這杯杯酒中融入的深情。

本節課,既注重學生語言系統的豐富和優化,又注重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着力構建對話的課堂、詩意的課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詞語的情味,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3、感受詩人與好友的深情厚誼;感悟詩人離別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咀嚼和體悟重點字詞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感悟詩人離別的情懷。

【教學準備】

製作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件。

蒐集送別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有一首曲子叫<<陽關三疊>>,也叫<<渭城曲>>,這首曲子是後人根據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詩創作的。

(設計理念:人的情感的產生和發展依賴於一定的情境,兒童更是如此。優美、有些淡淡哀傷的古箏獨奏《陽關三疊》,幫助學生架起想像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理解詩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2、引導學生讀準“朝”“舍”“更”的讀音。

3、引導學生理解“浥”“更盡”等字、詞的意思。

(設計理念:藉助註釋,瞭解詩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爲深入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三、感悟“柳”“酒”中蘊涵的情意。

1、渭城這裏的景色怎樣,你是從哪些字、詞感受到的?

2、指導感情朗讀。

3、體會“柳”的寓意:一個柳字,你能讀懂詩人的情嗎?帶着這種情懷,再來讀詩句。

4、拓展關於“酒”的詩句,理解“酒”中蘊涵的情。

寫話練習:相聚的日子,他們曾————————

5、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6、感情朗讀。

(點評:文中情來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難生成的。“情”要靠“象”去顯。老師緊緊抓住“柳”“酒”這一“詩象”,感悟古詩。將古詩化爲畫面:青青碧柳裏詩人怎樣的難捨難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樣的其樂融融?由此來體會兩人深深的情誼。,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爲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也就品味出了。)

四、互文理解,感情昇華。

1、拓展:“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寒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從這首詩中體會什麼?對比想象安西與渭城的不同。

2、感情朗讀。

3、結合詩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體會別後的思念。

4、背誦古詩。

(設計理念:引入王維《送間司直赴西安》幫助學生感受元二出使安西將要面臨的艱難險阻,感受王維對好友離鄉背井的牽掛、憂慮;引入王維的《山中送別》幫助學生理解王維對好友的無限思念之情。以一首的學習帶動多首詩的學習,以多首詩的補充促進一首詩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五、拓展延伸。

學生背誦課前蒐集的其它送別詩。

  四年級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

3、通過反覆誦讀,多元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試着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師生問好:你們不用站起來,我鞠躬,你點頭。同學們,好!

師: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能談談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覺嗎?

(安慰與關懷,信心與力量,分享你的勝利和喜悅,並且幫你度過最艱難的歲月。)

師: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情投意合就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假如,有一天,由於轉學、升學等原因兩人要分開了,你的心裏會怎麼想?指名回答。

2、師:是啊!我們現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在古時候,由於交通不方便,朋友分離之後就很難有再相見的時候,所以爲了表達深情厚誼,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即將遠行的人。

一、揭示課題,感悟節奏

3、師:這節課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距離咸陽二十里外的渭城。那兒,唐朝詩人王維(板書:王維)正在依依送別他的好友呢!看老師寫課題:《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詩題:“送”和“使”用黃色,區別)

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課題中你知道王維送別誰嗎?

不急,詩的下面有註釋,看註釋①,學會看註釋,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好方法。

①使:出使。可見送別的是誰?——元二(元二是王維的老朋友。姓元,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稱元二,這也是好朋友之間的一種稱呼。)

使——看註釋①使:出使。能不能用“去”代替?使是奉命而去。當時的唐朝正是盛世,國力強盛,疆域遼闊,邊關延綿數萬裏,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員去戍守邊關,保衛國家。元二正是擔負着保家衛國的光榮使命,奉命出使安西的,他是去守衛國家,是去建功立業的。不能不去,不去就是抗旨……

你還從課題中知道了什麼?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

帶着我們的理解,能來讀讀課題嗎?注意讀出它的節奏,爭取讀得有板有眼。

節奏聽出來了嗎?聽出他哪裏停頓了嗎?——劃出停頓符號,這就叫有板有眼。(如學生讀不好,就聽老師讀課題。送/元二/使/安西:“使”停頓不需太長)

再試着讀一讀,讀出古詩的節奏,齊讀2遍。不錯,讀出古詩的節奏了。

二、巧讀古詩,讀出韻味

小詩人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讀整首詩了吧,那就請你拿起課文紙,仔仔細細地讀上兩遍,讀準字詞,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明白嗎?開始吧!

指2生讀,其他同學仔細聽。(如果讀對了,評價:你太了不起了,讀得字正腔

圓,這首詩中的2個多音字都讀對了,老師想請教你:爲什麼這樣讀?);(如果讀錯了,就問:你們對他每個字的讀音有意見嗎?你認爲該怎麼讀?誰還有補充?)

(伺機糾正:舍、朝、)“舍”的讀音(客舍就是客棧,在字典中當它表示房屋的時候讀第四聲,齊讀2遍)“舍“不僅是多音字,還是要求會寫的字,伸出手跟老師書空,並把生字在田字格里寫2個。

(評價: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書寫端正,有好多的小書法家呢!)

你們認真的態度,給了老師自信和勇氣,老師很想和你們一起讀詩!既然是合作,就要學會互相學習。師生讀2遍。(不僅聲音悅耳,停頓也很自然,這就叫有節奏)

瞧,在我們的合作下,一遍比一遍有進步了,慢慢的有點小詩人的樣子了,連起來再讀一遍肯定能讀出古詩的韻味,試試吧。

真好,同學們,聽你們讀古詩真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讀出了它的味道。掌聲送給自己。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情。

古人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讀了這麼多遍了,你從詩中讀出了什麼?

(一)感知“景”

預設:送別的時間,地點,天氣,環境……

評價:你真會讀書,你已經大概知道整首詩的意思了。

你讀出了送別的方式是備酒餞行,那你能讀出送別的地點嗎?

從第一、二句中,你還讀出了什麼?

渭城這裏的空氣——微雨潤溼了那飛揚的塵土,空氣是那樣的清新香甜。

渭城這裏的旅舍——青青的屋瓦,溫暖的客舍。

渭城這裏的柳色——碧綠、青翠欲滴

眼前飄灑着綿綿細雨,雨中是隨風擺動的楊柳,王維爲什麼單單選了它們呢?他想通過“雨”和“柳”向我們傳遞他送別好友時怎樣的情緒啊?

說得多好呀,雨帶給人惆悵,淒涼,壓抑,正像這2首詩中所寫的:(屏幕顯示):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淒涼、孤單

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細雨籠罩的壓抑場面。)

而“柳”呢,在古人眼裏那就更有含義了。課件出示:古有折柳送行的習俗。來到送別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給行人,表示折柳贈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會產生離別之意。“柳”與“留”音相近。贈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表達留戀和不捨之情。

謝謝大家聽得這麼專心,你們都是好學的孩子。

所以看到那綿綿春雨和隨風擺動的楊柳,王維想表達怎樣的情緒呢?——留戀和不捨,此時,他多麼想把元二——挽留好友(板書:挽留)

用你的朗讀來挽留他;誰更能讀出王維的挽留之情?讓我們一起挽留挽留元二吧!

師:一“雨”一“柳”,悄然傳遞了挽留之意,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離別情愁。

(二)感悟“情”

師:而這份離別情愁在喝餞行酒的時候表現得更爲濃烈

(1)請你讀讀並用心體會三、四兩句。你感受到這份深情了嗎?

指名1生讀,伺機指導:更盡的意思

好一個“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味道。誰還想來讀?孩子,請你來讀,再請

來,我們一起讀,讀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覺來。

(2)爲什麼王維的這種離別情會表現得這樣強烈呢?同學們,元二這次可不是一般的遠行啊。你看——這就是渭城,出了渭城一直往西走就到了陽關,西出陽關就意味着元二要擔負起光榮的使命,去戍守邊關、保家衛國、建功立業了。此時王維的心中除了挽留,對好友更多的是——祝福(板書:祝福)

帶着深深的祝福來讀讀這兩句吧!

這深深的祝福都化作了手中這一杯酒,舉起手中的酒杯,王維會對元二說些什麼祝福的話呢?

第一杯:預設:出使安西,路途遙遠,吉凶難料,還請你再幹了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第二杯:評價:好朋友,多關心啊;照顧得無微不至;

(3)第三杯,四目相對,無言沉默,王維的心情難以名狀。因爲出了渭城,西出陽關到打安西要走3000多公里,即使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馬,也要走半年多時間,一路的風塵,一路的坎坷,才能到達安西。

A、安西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請同學們想象一下。

B、課件播放——這就是安西。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啊?(指名3——5位)

是的,這就是安西,黃沙滿天,人跡罕至,大風吹過,飛沙走石,滿眼的荒漠,滿目的淒涼,有的只是荒山野嶺,這裏的百姓,出行都要用紗布遮擋風沙。

C、而他們現在喝酒的地方——渭城,卻是一派處處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此時王維心裏感慨萬千,走進王維的內心,把他所想的寫下來:

如今,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卻(黃沙滿天)。

如今,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卻(滿目荒涼)。

如今,渭城這兒有難捨難分的故人,安西那兒卻(舉目無親,鄉音不再有)

評價:說得多貼切啊,你已經讀懂了這首詩,走進了王維的心裏。

D、王翰的《涼州詞》中有這樣的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讀2遍)

讀着這樣的詩句,你有什麼感受嗎?

評價:你想的,正是王維所想的,你就是王維的知己啊!

是啊,元二是去戍守邊關的,難免會遇上戰亂,生命安全根本無法保證。

面對此情此景,遙想前途莫測,王維對元二的這份情怎能不濃烈呢?所以,這第三杯酒中,除了挽留、祝福,還會有怎樣的滋味呢?——擔憂,不安(板書:擔憂)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幾多擔憂,幾多不安,擔憂的是什麼?不安的是什麼?於是,王維把這些擔憂、這些不安都化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預設一:更多了一杯離別的酒勸君更盡一杯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連心的酒,“爲此春酒,以介眉壽”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勸君更盡一杯酒”的酒中,除了挽留、祝福、擔憂,你還品出了哪些滋味啊?請你邊讀邊品三、四兩句。

1、(傷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腳步,朋友終將遠走他鄉,怎不傷感別離?──邊吟誦邊紀念這份友誼吧!“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壯行的酒)祝願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邊關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來年凱旋而歸。──讓我們一起來給元二壯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預設二:多一份“無故人”的淒涼與關切

生吟誦完後,師:是啊,無故人

1、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來陪你──(喝酒,吟詩……)

2、西出陽關又豈止是沒有朋友呢?西出陽關也沒有──父母、兄弟、妻兒……

3、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這種難分難捨的情緒和所有擔憂都化作一句話─

師:數不清這是第幾杯酒了,可喝下最後一杯酒元二就要啓程了,讓我們舉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師生舉杯共飲,深情共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濃濃的離情,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這樣一首纏綿悱惻的詩──(配樂齊讀)。

四、情感昇華(配樂)

就這樣,在王維的挽留,祝福和擔憂下,元二踏上了他出使安西的征途。正如王維所祝福和期盼的那樣,6年後,元二從安西凱旋而歸。一回到故鄉,元二最想見的故人是誰?——王維,可他卻再也見不到了,因爲王維已經去世了。曾經這樣送別自己的真摯好友既然去世了,元二會有怎樣的感受啊?——傷痛欲絕……此時,你覺得這還僅僅只是象徵他們深厚友誼的送別詩嗎?這還是一首怎樣的詩啊!(3——5人說)——生離死別……

對好友的思念讓元二再次來到了渭城,眼前楊柳依舊依依,春雨依舊綿綿,美酒依舊醇香,可他的好友王維卻再也不在了。(預設:爲什麼你的眼眶紅了,這是一個多麼細膩、多麼會讀書的孩子啊!)當他來到王維的墳前,回想起渭城送別的一幕幕,老淚縱橫,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此時此刻,你就是元二,邊背邊吟誦吧!

①默寫全詩

這樣一首感人至深,動人心絃的千古絕句,我們該把它寫下來。請試着默寫三、四句。

②這節課我們走進了詩人的離別世界,見證到詩人與朋友的那份真摯友誼,感受到他替朋友擔憂、爲朋友祝福的那顆真誠的心,確實是感同身受。課後我們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別詩,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離別情懷。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