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海上日出》這篇課文結構很清晰,第1自然段開門見山點出"爲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第2至第5自然段寫海上日出過程及景象的不同。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海上日出》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

由於這是一篇散文,在講授的過程中,我重點通過品讀來代替文章的講解。

自由讀、賽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我先指名試着讀一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朗讀相互找優劣,並推薦其中讀得好的範讀,整堂課學生自讀有自由的讀,有嘗試的讀,有合作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有語氣的讀。

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煩瑣的分析,而是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品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踊躍,每一名學生都搶着讀,學習氛圍既輕鬆又熱烈。以讀代講打破了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陳舊教學思想,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2

到一所新學校執教,新班新學生,新老師,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全新的開始就從這篇《海上日出》開始,當我講解到黑雲擋不住光明、新中國必將如旭日一樣迎來新的發展時,孩子們的眼睛裏閃着亮光,讀出的聲音是那麼鏗鏘有力,不自覺地把激情融入課文後,我知道,我已通過課文走到他們心裏了!

重朗讀重吟誦,是漢語教學的特點決定的。葉聖陶老先生把朗讀稱之爲“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了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能與作者心靈相感通了。”散文大師朱自清認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言裏頭。“先由教師泛讀,後由學生跟着讀,再由學生練習着讀,有時還須背誦”。不錯,三分文章七分讀,特別是像《海上日出》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

除了讓學生好好地讀,我都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不讀簡直就不算學,不讀就不能領悟文章的要義。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並茂的情感,起到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

從教室裏出來,我是微笑着的,學生們是激動着的,我知道,這節課,我以我的聲音打動了他們,藉助巴金先生的文章,我與他們的距離拉近了。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3

由於這是一篇看圖學文,首先在課的設計上我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範讀引讀等多種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

課堂中,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老師有層次指導的讀,在層層指導下逐步達到有語氣的讀、有感情的。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其次充分聯繫圖片,運用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直觀形象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思維。再次,我重點引導學生在咬文嚼字中品嚐美,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聯繫前後文、聯繫生活實際分析理解,體會語言背後的東西,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最後,引導學生在延伸拓展中陶醉美,總結寫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緊扣文章設計總結語,以小詩結束全文,深化主題;優化作業,讓自然美繼續延伸。

另外,在課堂中,我還注重引入經典誦讀,厚實學生的積累,讓語言文字美薰陶學生,培養愛國情感。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4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繪了作者乘船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讚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話,具體描述了“無雲時日出”這一動態景觀,是課文的重點。那麼,如何去突破這一難點呢?採取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日出的景色。能夠透過提示,啓發學生想象,如提示學生把文字想象成頭腦中的畫面,提示學生想象太陽、雲的形狀、色彩、亮度的變化。還能夠讓學生讀文作畫,就是先讓學生讀通這個段落,從整體感知上這一段的語言,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一個小組讀一個句子,並根據所讀的句子資料作畫讀文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即由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的過程。透過這一還原過程,能夠引導學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入地感知課文的語言。藉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忙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範的語言。積累語言還不是我們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變消極的語彙爲用心的語彙。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5

《海上日出》是一篇經典的寫景文章,記敘了巴金先生在海上觀看日出的情景,對於某一景象在一段時間內發生的變化,對其細緻入微的刻畫,不僅對學生的啓發很大,我每一次研讀,也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瞭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教學中我充分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了解太陽變化的順序,圍繞順序,理清日出時的主要畫面,並按此順序複述海上日出的景象,從而讓學生知道如果景物發生了變化,可以按照變化的順序來寫。

我的這節課安排主要以讀爲主,因爲現在學課文,主要是以讀促思,學生連課文都沒讀通,沒讀懂,我認爲就沒有再繼續教學的必要,再教也只是硬灌而已。所以這節課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多的內容,都是以各種形式的讀來貫穿全課的,爲下節課詳講做鋪墊。但我也瞭解四年教科書上的文章有很多篇幅很長,在課上像我今天這麼練讀可練不完,練不好,我認爲像《海上日出》這種篇幅較小而且比較重要的文章可以像我這樣拿出第一課時的時間來練讀。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6

這是1927年1月,巴金從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學,在途中寫下的和篇雜記。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抓住景物的特點勾畫出了一幅朝陽初升,瞬息萬變的奇妙景象。

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以結尾的“這難道不是偉大的奇觀嗎?”作爲切入,重點品讀第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觀察到的天氣晴朗時的日出景象。把這兩個自然段作爲一個整體,我依然是從整體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時天空的顏色變化和太陽出來時的動態變化來寫的。接下來便沿着這兩條線來讀這個過程。課文中的文字其實是很好懂的,在課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學生關注作者的表達,如,“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一縱一縱的”“衝破”、“跳出”等擬人化的寫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從這種帶有感情的文字中體會作者對日出景色的喜愛,乃至聯繫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對光明的嚮往。

課後的作業顯示,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在第一課時中,“邊讀第二三自然段,邊在腦海中想像日出的景色”這個環節許多孩子沒話可說,有的只但是是把課文中的句子進行了“改裝”。以前這樣的訓練較多,孩子就應是能有所發揮的,但是這天的課文沒有精彩呈現。課後反思,可能是因爲課堂教學中理性的線條太清晰,卻削弱了課文的整體美感的感受。那麼在思路清晰與體會美、感受美這兩個同樣重要的因素中,怎樣才能找到最佳的結合點?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7

由於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在課的設計上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有學生自由讀,有學生嘗試讀,有學生合作讀,讀完之後再讓學生說說感受。三分文章七分讀,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課文描繪了作者乘船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讚美之情,全文采用了大量比喻、對比、擬人、反問等說明方法,如何讓學生真正讀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偉大、壯觀,體會作者的情感?我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去自讀,接着創設情境,有時候學生想像興趣的激發,需要一定的情境。如:我播放了一段海上日出的視頻,讓學生去感受海上日出的雄偉、壯闊,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過程。最後讓學生體驗想像,想像後讓學生積極地描述着自己的想像。這樣做,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都能走進作者的心裏,能感受到作品語言文字的魅力!可見,想像作爲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心裏因素,在語言教學中佔據着極其重要的位置。

但本課教學,我發現自己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如:讓學生髮言的時間沒有控制好,影響了教學的時效。對個別重點詞語的解釋不夠透徹等。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8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繪了作者乘船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讚美之情。課文第2-5自然段具體描繪了天氣晴朗時和天空有云時海上日出的景色。課文的重點是學習第2-5自然段,瞭解海上日出過程中景物的變化,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難點是理解課文中的難句,再現作者描繪的畫面,感悟作者的讚美之情。

“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了雲霧,跳出了海面……”。《海上日出》中作家巴金把日出的雄偉壯觀及他對日出美景的讚歎之情都傾注於筆端,融入這段擬人比喻手法的描寫當中了。但我想,學生面對這樣一個句子,要真正讀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壯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透過表面的文字去感受日出的雄壯,體會作者的情感,潛移默化受到感染,並由此產生與作者、作品相一致的情感共鳴,從而真正讀懂課文呢?!想像!只要引領學生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就能走進作者的心裏,就能感受到作品語言文字的魅力!想像,作爲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心裏因素,在語言教學中佔據着極其重要的位置。

本文中的難句主要是那些描寫日出奇麗景色的句子。要處理好理解難句與理解課文的關係。不能忽視難句的理解,但也不能只抓難句的理解而忽視對課文的整體感悟,要把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要採取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日出的景色。可在默讀中想象,也可在朗讀中想象。可啓發學生把文字想象成頭腦中的畫面,可提示學生想象太陽、雲的形狀、色彩、亮度的變化等。還可以適當地讓學生說說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恰當地運用插圖、投影、錄像片等也是幫助學生想象的有效途徑。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9

《海上日出》是一篇寫景散文,因此學生需要通過反覆朗讀去感受畫面的美感,本節課我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默讀等多樣化的朗讀指導學生朗讀指導方式,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品味文章意境,實現閱讀課文的“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思所得:

1、品詞析句,緊扣重點,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詞句的賞析,不僅要理解其本身含義,更要讓學生對語言環境有所領悟。本節課中的課內詞語,耿老師選取了日出過程中的關鍵詞句,以點帶面、雙線結合,引導學生想像其動態、樣貌等特點,將詞句的意義具體化,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強化讀文,體會內涵,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讀,始終是這節課的主旋律,課堂上,耿老師給學生留出比較充裕的時間,提出明確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目標、有任務、有空間地讀,理解之前讀,是爲了讀中理解;理解過程中讀,是爲了體會情感;理解之後讀,是爲了強化個性化的感悟。

3、多層面、多形式、互動式地閱讀,在讀中感悟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展示自己對文本的體驗。課堂上,耿老師安排了範讀、學生仿讀,也設計了學生個別讀,其他學生品評。這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賦予課堂生氣,上出語文課的活力。

思所失:

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讓學生去反覆朗讀,但是在感受畫面美的這一方面一些孩子腦海當中還是沒有畫面的,說明孩子們平常很少關注日出帶給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思所疑:

寫景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需要我們去感悟和體會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衝擊力似乎沒有直接的畫面那麼有衝擊力,怎樣讓學生能夠愛上這種文字的表達?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0

語文作爲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在語文教學中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還在於教師創造性的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做到創造性的學,才能在創造性的教和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如果教師還採用以往的注入式教學,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那創新素質的培養根本就無從談起。

我以爲,作爲語文教師首先要敢於打破“經典式”的語文講讀法,善於創造新穎、高效的,特別是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讓教學不但成爲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且成爲學生獲得學習語文樂趣的過程;另一方面,教師的這一實踐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示範。試想,一個語文教師經常只用一種模式、套路去教學,又怎麼能要求學生有創新的意識和個性呢?

教學《海上日出》一文時,根據課文的特點,我採用製作連環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把日出的過程畫成一幅幅色彩鮮豔的圖畫,再把相應的介紹畫面的文字端端正正地寫在畫的下方,然後裝訂成一本連環畫,再分小組讀讀、講講、評評、比比。由於把學習語言文字融入了製作連環畫這一新穎的形式中,學生樂學樂做,興趣濃厚。又由於這一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強調了實踐活動,強調了學生間的互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了從語言到畫面再到語言的過程,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從而達到了高效的目的。全班50本各不相同的連環畫不僅是學生自己理解、感悟、運用語言文字的成果,更是他們創造性思維的成果。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1

“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它最後衝破了雲霧,跳出了海面……”《海上日出》中作家巴金把日出的雄偉壯觀及他對日出美景的讚歎之情都傾注於筆端,融入這段擬人比喻手法的描述當中了。但我想,學生應對這樣一個句子,要真正讀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壯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透過表面的文字去感受日出的雄壯,體會作者的情感,潛移默化受到感染,並由此產生與作者、作品相一致的情感共鳴,從而真正讀懂課文呢?!想像!只要引領學生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就能走進作者的心裏,就能感受到作品語言文字的魅力!

我這樣做了,果然成功了!這次成功,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想像,作爲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心裏因素,在語言教學中佔據着極其重要的位置。這次成功,也使我進一步反思:爲什麼有的時候,我們也引導學生去想像,但他們卻“啓而不發,想而不像”呢?

反思之後,我得到幾點啓發:

一、要選取時機。學生自讀此段後,我並不急於引導學生去想像,因爲此時他們的思維尚未啓動。我問:“這段話,你能讀懂哪些地方?有疑問嗎?”經過反覆交流,句子意思都能理解了,但有人問:“負着……一跳一跳……都是用來形容人的,爲什麼用在那裏,太陽出來這麼難呢?”此時,纔是啓發想像的時機!有疑纔有悟,學生有了疑問,才能觸發他們去思考,探求研究的願望,才能展開用心的思維活動。

二、要創設情境,有時候學生想像興趣的激發,需要必須的情境。在這一段的教學中,情境創設也是不可缺少的。那天隨着老師深情覺悟地過渡,我播放了一段精心挑選的音樂,學生邊聽邊閉着眼睛,感受在時而舒緩、時而雄壯的樂曲中,我充滿感情地朗讀着,陶醉在自己的想像之中,音樂停了,學生慢慢地睜開眼睛,他們眼裏充滿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亮光,爲此教師情感的調動也很重要,自己不入情入境,學生怎樣會進入情境呢?

三、要體驗想像。想像後,學生用心地描述着自己的想像“我看到了太陽像一個健壯的青年,使勁向上挺……”“我看到了太陽先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向上,到了最後,紅了臉,使勁一下子上來了,那力量是無法抗拒的……”“這就是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學生興奮地描述,沒有相同的答案,老師仔細地聽着,充分地給予肯定和讚美,這種肯定和讚美,更激發了學生的想像,使學生處於用心的興奮狀態。我與學生一齊想像着、體驗着、享受着、沉浸在想像的美妙境界裏。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透過語言文字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觀點的過程。而無論是把握思路、線索、還是理解資料,都需要豐富的想像,我體會到:語文教學中一旦有豐富的想像用心參與,語文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有聲有色!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2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以結尾的“這難道不是偉大的奇觀嗎?”作爲切入點,重點品讀第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觀察到的天氣晴朗時的日出景象。把這兩個自然段作爲一個整體,我依然是從整體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時天空的顏色變化和太陽出來時的動態變化來寫的。接下來便沿着這兩條線來讀這個過程。課文中的文字其實是很好懂的,在課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學生關注作者的表達,如,“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一縱一縱的”“衝破”“跳出”等擬人化的寫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從這種帶有感情的文字中體會作者對日出景色的喜愛,乃至聯繫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對光明的嚮往。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有不足的地方。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課後的作業顯示,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在第一課時中,“邊讀第二三自然段,邊在腦海中想象日出的景色”這個環節許多孩子沒話可說,有的只不過是把課文中的句子進行了“改裝”。以前這樣的訓練較多,孩子應該是能有所發揮的,但是今天的課文沒有精彩呈現。課後反思,可能是因爲課堂教學中理性的線條太清晰,卻削弱了課文的整體美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