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範文(通用20篇)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範文(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範文(通用20篇)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

《海上日出》選自當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上雜記》,是作者1927年1月從上海乘船赴法留學,途徑紅海觀賞海上日出奇景後寫下的觀感。這是一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短小凝鍊、精湛優美的抒情散文。教學時,要抓住課文的特點,通過探“實”、“現”、“形”、“寄”、“情”、“賞”、“奇”,再觀作者的藝術形象,從而淨化字裏的感情,陶冶字裏的情操,美化字裏的心靈。對這篇課文教學的思考是:

一、着眼於“讀”

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和範讀等,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先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指名讀一讀課文……整堂課自讀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學生合作的讀,有老師有層次指導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的有語氣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繁瑣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最後教師或學生邊誦邊背全文邊配放樂曲,使全體學生輕聲跟讀,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導學生對課題和首段的分析之後,可採用“潛底反浮”的散法,直插尾句“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這牽一髮而動全文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這”和“奇觀”各指什麼。接着指出:海上日出究竟有什麼“奇觀”呢?用這個懸念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在“奇觀”上帶回到課文中。

三、再現於“形象”

圍繞“奇觀”引導學生品詞嚼句,再現“奇觀”之形,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中要抓住的一個特點。教學時應把握好幾點:

1、引導學生在“動詞”上着墨,想象太陽上升時形狀及過程。

2、引導學生在“紅”字上着筆,感悟顏色的可愛。

3、引導學生在“亮”字上落筆,體會光亮的變化。

四、昇華於情感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從這幅日出圖得出:太陽都使勁上升”、“衝破”雲彩,突破“黑雲”把光亮送向大地,進而引導學生體會在文章的字裏行間都熔鑄着作者對光明嚮往的濃重思想感情。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2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繪了作者乘船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讚美之情。課文第2-5自然段具體描繪了天氣晴朗時和天空有云時海上日出的景色。課文的重點是學習第2-5自然段,瞭解海上日出過程中景物的變化,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難點是理解課文中的難句,再現作者描繪的畫面,感悟作者的讚美之情。

“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了雲霧,跳出了海面……”。《海上日出》中作家巴金把日出的雄偉壯觀及他對日出美景的讚歎之情都傾注於筆端,融入這段擬人比喻手法的描寫當中了。但我想,學生面對這樣一個句子,要真正讀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壯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透過表面的文字去感受日出的雄壯,體會作者的情感,潛移默化受到感染,並由此產生與作者、作品相一致的情感共鳴,從而真正讀懂課文呢?!想像!只要引領學生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就能走進作者的心裏,就能感受到作品語言文字的魅力!想像,作爲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心裏因素,在語言教學中佔據着極其重要的位置。

本文中的難句主要是那些描寫日出奇麗景色的句子。要處理好理解難句與理解課文的關係。不能忽視難句的理解,但也不能只抓難句的理解而忽視對課文的整體感悟,要把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要採取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日出的景色。可在默讀中想象,也可在朗讀中想象。可啓發學生把文字想象成頭腦中的畫面,可提示學生想象太陽、雲的形狀、色彩、亮度的變化等。還可以適當地讓學生說說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恰當地運用插圖、投影、錄像片等也是幫助學生想象的有效途徑。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3

由於《海上日出》這篇科文是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彼此之間的習慣還不太熟悉,所以總覺得有好多的地方要指導要教。

單說指導朗讀課文,記不清花了多上時間,兩節課基本上都在度,每天得早讀時間也在讀。先是範讀,再是指導重點句子讀法,最後是指導學生背誦……雖說讀書要強調整體理解地讀,這樣才能做到有感情,但我覺得有時候形式也是必要的。

重朗讀重吟誦,是漢語教學的特點決定的。葉聖陶老先生把朗讀稱之爲“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了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能與作者心靈相感通。散文大師朱自清認爲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言裏頭。“先由教師範讀,後由學生跟着讀,再由學生聯繫着讀,有時還需背誦”。不錯,三分文章七分讀,特別是像《海上日出》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

教學《海山日出》,除了讓學生好好地讀,我都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不讀簡直就不算學,不讀就不能領悟文章的要義。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並茂的情感,起到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更能體會到作者當時內心感受。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4

《海上日出》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抒情的優美散文。課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壯麗景色,將日出這一“偉大奇觀”展示在我們眼前。結合時代背景,不難讀出文章字裏行間,作者對的大自然熱愛,以及年少的他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一、選擇上這節課的原因

在第一次看這本教材選課的時候,我就選擇了《海上日出》,因爲就我而言,我非常喜歡寫景的文章,講這樣的文章,自己也會陶醉其中,有一種美的感受。我選擇了第一課時的教學,是因爲以前我一直教低年,這是第一次教高年,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上有時會存在一些疑惑,比如第一課時高年的生詞怎樣講解,課文講到什麼程度等。這回上《海上日出》第一課時就是想和有經驗的老師一起探討,看看我這回安排的第一課時的教學怎麼樣。

二、感受

我的這節課安排主要以讀爲主,因爲現在學文,主要是以讀促思,學生連課文都沒讀通,沒讀懂,我認爲就沒有再繼續教學的必要,再教也只是硬灌而已。所以這節課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多的內容,都是以各種形式的讀來貫穿全課的,爲下節課詳講做鋪墊。但我也瞭解四年教科書上的文章有很多篇幅很長,在課上像我今天這麼練讀可練不完,練不好,我認爲像《海上日出》這種篇幅較小而且比較重要的文章可以像我這樣拿出第一課時的時間來練讀。

這回上課的形式有點特殊,是把老師當成學生來上課,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原先很擔心,但反過來想,我還年輕,這也是我積累經驗的一個機會,所以硬着頭皮上的。我很瞭解我自己,認識我的人也知道,我有時就缺少那麼一些自信和勇氣,但是今天,我能站在講桌前處事不驚,我對自己是非常滿意的。對於課來講,當然還有很多欠缺。比如課堂氣氛的調動還應加強。我想如果是真實的學生在場,效果會好點。但是在這裏我要非常非常感謝在場的老師,是你們的配合給了我勇氣,和一定要把課上好的信心。謝謝大家!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5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以結尾的“這難道不是偉大的奇觀嗎?”作爲切入點,重點品讀第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觀察到的天氣晴朗時的日出景象。把這兩個自然段作爲一個整體,我依然是從整體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時天空的顏色變化和太陽出來時的動態變化來寫的。接下來便沿着這兩條線來讀這個過程。課文中的文字其實是很好懂的,在課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學生關注作者的表達,如,“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一縱一縱的”“衝破”“跳出”等擬人化的寫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從這種帶有感情的文字中體會作者對日出景色的喜愛,乃至聯繫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對光明的嚮往。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有不足的地方。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課後的作業顯示,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在第一課時中,“邊讀第二三自然段,邊在腦海中想象日出的景色”這個環節許多孩子沒話可說,有的只不過是把課文中的句子進行了“改裝”。以前這樣的訓練較多,孩子應該是能有所發揮的,但是今天的課文沒有精彩呈現。課後反思,可能是因爲課堂教學中理性的線條太清晰,卻削弱了課文的整體美感的感受。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6

在本課教學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借鑑的:

1、在教學中採用“課本自學”“質疑提問”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解決問題,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提供合作協助的渠道,實現先後促進共同進步。

2、對於重難點的突破,採用學生髮現問題,自發地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觀察學生學習過程中抓住幾個難點作爲突破口,精講重難點。對於一般性難題,可以採用甄選答案集思廣益的辦法讓學生幫助解決。一來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二來可以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的慾望,還能更好的搭建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

3、評價的方式多樣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作品作出合理評價,評價的語言多樣,學生在不同的評價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4、做到真正的精講多練;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課題設計把大部分的學習時間留給了學生。對於問題,教師採取集中講解,集體羣策羣力一起解決問題的辦法,既節約了時間,效果也很不錯!

不過在整個教學中還有這樣幾個方面需要改進的:

1、對學生情況分析還不足

雖然通過其他班級的試教發現了不少問題,但是對於上課(上課對象)班級的學生基礎估計不足,導致上課進程跟預想有差距。

2、學生評價交流意識還需加強

學生在課堂中對別人的作品關注度不夠高,分析原因:還是教師的引導工作做得不夠,沒有特別的針對學生的共同評價去預留時間和空間環境,致使學生不能合理發揮出交流的能力。

以前在觀看電影《愛在舞動》時看到男主角在演講時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現場表演征服了所有的聽衆(學生)時,我真的非常感動。我想到我如果面對一羣學生無精打采的學生時,如果我也能做到用實際的東西去征服他們,那麼我的課堂也會變得精彩。

在這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準備了一段自己在海邊看日出的影片,很遺憾,由於對學生基礎的估計不足,這段影片沒能完整播放。但是我覺得這只是一個起點,起碼從現在開始,我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和準備。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更多的生活與課堂完美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多彩!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7

《海上的日出》最後一句話說“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我在反覆琢磨怎樣才能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真正感受到這奇異壯觀的景象呢?

“這麼美的文章一定要讀,要用各種方式的讀代替講解,讓學生在讀中領悟。”這是我們集體備課時達成的共識。思路是正確的,那麼到底要怎樣讀呢,僅僅讀就夠了嗎?

讀的設計要有層次,第一遍讀要讀正確,讀後驗收過程中要有指導。本課教學時我把要認的字“霞和範”拿出來,由字形、字音到字義,認識這兩個字,會讀、會寫,然後結合句意進一步理解真正明白“紅霞、雲霞”的意思,並藉助這個生字的識記,指導讀熟文章的二三自然段,也就是晴天日出的情景。第二遍讀是指名按自然段讀,這次讀就是要讀流利。第三遍讀是默讀,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邊讀邊思考文章從哪兒自然段到哪兒自然段寫海上日出過程的。這次讀目的就是要孩子們逐漸學會理清文章層次。如果說前三讀是基礎的話,那麼以後的讀就應該是深化和昇華了。

精讀的設計我重在抓住文章內容教學生去體會感悟。晴天日出部分學生自由讀,默讀,我又進行了範讀,這樣讀過之後,我請孩子們自己談談日出的過程給自己留下怎樣的印象,孩子們抓住“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地,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的可愛。”這兩句話來理解。孫豪基說從“使勁兒向上升”體會到太陽在不斷的努力。王冰玉說從“終於”看出太陽升起的艱難過程,不付出努力是不會有成功的。高夢潔說:“太陽升起好像在催我們進步”。孩子們各抒己見,這時候我及時補充巴金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告訴孩子們,巴金老先生不僅僅在寫太陽升起,一切景語皆情語,它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呢?讀過有云時日出的部分,你會有更多的感悟。於是孩子們立刻進入讀書狀態,陶醉在有云時海上日出的奇異景象之中。薛雅琪說:“連我自己也成光亮的了”,是被日出的美景陶醉了。寧亞茹說:“太陽慢慢透出重圍那一刻,是在告訴我們烏雲遮不住太陽,沙子掩不住金子,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說:“孩子們你們體會的真好,你們真會讀書。是的,海上日出這偉大的奇觀,確實是催人奮進,它似乎在告誡我們每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怕艱難困苦,不懈努力。此時我出示兩個成語“旭日東昇、如日中天”孩子們這兩個帶日字的成語一個是說太陽剛剛升起,就是形容我們孩子們個個如初升的太陽,充滿了希望;一個是形容成年人的事業正在蒸蒸日上。孩子們讓我們在走進美景領略奇觀齊讀晴天日出過程的部分。

這節課結束了,我無意中發現王超磊的語文書上竟然把我講課的要點都仔細地記了下來。我很意外。他最後這樣寫的“讓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總有一天你會放射出自己的光芒。”

看到孩子們的生成後,我又在告誡自己,讀是語文課的血肉,而思考纔是語文課的靈魂。讀重要,想更重要,一定要觸動孩子們的心靈,讓我們和文本更要和孩子們的心靈產生共鳴!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8

《海上日出》是四年級下冊第9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海上日出》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這一偉大奇觀。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熱愛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這篇文章,重點是體會作者在不同時間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語句優美,是學生朗讀、體會、積累的好資料。學習課文時,先安排學生自學(體會、朗讀語句),主要以讀爲主,在讀中悟,感受作者對自然的熱愛。這一學習活動的安排,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品詞品句的能力。語文的學習就是讓學生學習語言,理解運用語言。

學生只有在細細的品味中才能體會出語言的妙處。這節課以學生爲主,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自學、交流,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本課在教學時,雖然注重培養學生感悟語言,但教學方法不夠多樣,可以採用多種方式,讓語文課更有趣些。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9

《海上日出》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寫的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這一自然現象的偉大奇觀。文章筆觸清新,文情並茂,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熱愛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抒寫了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

教學中,爲了完成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做的:

一、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抓住中心句“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麼?”

二、緊扣中心問題“爲什麼說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呢?”展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感受日出雄渾壯觀的生命之美,體驗衝破一切阻礙的追求之美、愉悅之美,懂得烏雲遮不住太陽,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並努力將這些昇華爲一種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偉大精神。

四、利用課件,再現日出的壯麗景象,讓學生感受到日出的確是偉大的奇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領會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五、加強了重點段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注重了課文的拓展延伸。

但是,我在教學本課時,引入課題顯得不夠簡潔,還有就是整體迴歸課文並指導學生全文朗讀的環節沒有時間實施。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0

語文作爲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在語文教學中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還在於教師創造性的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做到創造性的學,才能在創造性的教和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如果教師還採用以往的注入式教學,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那創新素質的培養根本就無從談起。

我以爲,作爲語文教師首先要敢於打破“經典式”的語文講讀法,善於創造新穎、高效的,特別是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讓教學不但成爲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且成爲學生獲得學習語文樂趣的過程;另一方面,教師的這一實踐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示範。試想,一個語文教師經常只用一種模式、套路去教學,又怎麼能要求學生有創新的意識和個性呢?

教學《海上日出》一文時,根據課文的特點,我採用製作連環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把日出的過程畫成一幅幅色彩鮮豔的圖畫,再把相應的介紹畫面的文字端端正正地寫在畫的下方,然後裝訂成一本連環畫,再分小組讀讀、講講、評評、比比。由於把學習語言文字融入了製作連環畫這一新穎的形式中,學生樂學樂做,興趣濃厚。又由於這一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強調了實踐活動,強調了學生間的互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了從語言到畫面再到語言的過程,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從而達到了高效的目的。全班50本各不相同的連環畫不僅是學生自己理解、感悟、運用語言文字的成果,更是他們創造性思維的成果。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1

《海上日出》是一篇經典課文。從課文內容來看,介紹了在天氣晴朗時,海上日出的壯麗奇特和在有云時海上日出的瑰偉壯麗的景象。在課的設計上我重點抓了“讀”這一環節,力求做到以讀代講。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和範讀兩種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朗讀文章的方法。

課堂上,我先指名請學生試着讀一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朗讀相互點評,並推薦其中讀得好的同學範讀,整堂課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學生合作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繁瑣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課上我還設計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以作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在討論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畫出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壯麗奇特和在有云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瑰偉壯麗的景象,並圖上顏色,將各個小組推薦的繪畫作品在同學中展示出來,並寫上一句給你感受最深的話,可以摘抄,可以創作,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一種語言的積累,再創作,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差的很遠,比如由於經驗不足課前準備的一些圖片沒有展示給學生欣賞,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這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準備了一段自己在海邊看日出的影片,很遺憾,由於對學生基礎的估計不足,這段影片沒能完整播放。但是我覺得這只是一個起點,起碼從現在開始,我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和準備。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更多的生活與課堂完美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多彩!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2

由於這是一篇散文,在講授的過程中,我重點通過品讀來代替文章的講解。

自由讀、賽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我先指名試着讀一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朗讀相互找優劣,並推薦其中讀得好的範讀,整堂課學生自讀有自由的讀,有嘗試的讀,有合作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有語氣的讀。

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煩瑣的分析,而是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品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踊躍,每一名學生都搶着讀,學習氛圍既輕鬆又熱烈。以讀代講打破了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陳舊教學思想,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3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寫了作者站在海邊觀看日出的情景和經過。作者用貼切、樸實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擬人手法,,簡捷明快的筆墨,色彩鮮明的描繪,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壯麗畫卷。作者在四周清靜的環境中,獨自觀賞日出美景,更顯悠然盡興。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和情趣中,才能更好地表現出作者與山、水、雲霞相融的情懷,更好地表達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最後一句:“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麼?”更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讚美之情。全文條理清楚、語言流暢、文字優美、動靜相宜,很適合朗讀、背誦,讓我們在自然知識的學習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文是學生積累詞彙、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技能的佳作。學生在朗讀時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視覺變化,要求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我”,身臨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觀,朗讀起來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課文。充分發揮以朗讀、描繪代替煩瑣講解的功能,創造性地把讀、想、看、問、思、說聚合交融,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爲學生景中讀文、讀中看景的主體建構活動。在深情的“美讀”中,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更能體會到作者當時內心感受。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他們可以讀懂文章的基本內容,這爲深入理解文章做好了鋪墊。本班學生學習語文的願望強烈,喜歡質疑問難,喜歡大聲朗讀課文,會與合作伙伴進行交流學習。但如何通過自己的朗讀展示自己對文章內容個性化理解的能力還有待於加強。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4

由於這是一篇看圖學文,首先在課的設計上我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範讀引讀等多種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

課堂中,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老師有層次指導的讀,在層層指導下逐步達到有語氣的讀、有感情的。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其次充分聯繫圖片,運用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直觀形象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思維。再次,我重點引導學生在咬文嚼字中品嚐美,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聯繫前後文、聯繫生活實際分析理解,體會語言背後的東西,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最後,引導學生在延伸拓展中陶醉美,總結寫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緊扣文章設計總結語,以小詩結束全文,深化主題;優化作業,讓自然美繼續延伸。

另外,在課堂中,我還注重引入經典誦讀,厚實學生的積累,讓語言文字美薰陶學生,培養愛國情感。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5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繪了作者乘船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讚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話,具體描述了“無雲時日出”這一動態景觀,是課文的重點。那麼,如何去突破這一難點呢?採取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日出的景色。

能夠透過提示,啓發學生想象,如提示學生把文字想象成頭腦中的畫面,提示學生想象太陽、雲的形狀、色彩、亮度的變化。還能夠讓學生讀文作畫,就是先讓學生讀通這個段落,從整體感知上這一段的語言,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一個小組讀一個句子,並根據所讀的句子資料作畫讀文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即由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的過程。透過這一還原過程,能夠引導學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入地感知課文的語言。藉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忙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範的語言。積累語言還不是我們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變消極的語彙爲用心的語彙。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6

《海上日出》是一篇寫景散文,因此學生需要通過反覆朗讀去感受畫面的美感,本節課我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默讀等多樣化的朗讀指導學生朗讀指導方式,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品味文章意境,實現閱讀課文的“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思所得:

1、品詞析句,緊扣重點,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詞句的賞析,不僅要理解其本身含義,更要讓學生對語言環境有所領悟。本節課中的課內詞語,耿老師選取了日出過程中的關鍵詞句,以點帶面、雙線結合,引導學生想像其動態、樣貌等特點,將詞句的意義具體化,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強化讀文,體會內涵,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讀,始終是這節課的主旋律,課堂上,耿老師給學生留出比較充裕的時間,提出明確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目標、有任務、有空間地讀,理解之前讀,是爲了讀中理解;理解過程中讀,是爲了體會情感;理解之後讀,是爲了強化個性化的感悟。

3、多層面、多形式、互動式地閱讀,在讀中感悟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展示自己對文本的體驗。課堂上,耿老師安排了範讀、學生仿讀,也設計了學生個別讀,其他學生品評。這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賦予課堂生氣,上出語文課的活力。

思所失:

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讓學生去反覆朗讀,但是在感受畫面美的這一方面一些孩子腦海當中還是沒有畫面的,說明孩子們平常很少關注日出帶給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思所疑:

寫景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需要我們去感悟和體會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衝擊力似乎沒有直接的畫面那麼有衝擊力,怎樣讓學生能夠愛上這種文字的表達?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7

《海上日出》這篇文章是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瞭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按遊覽的順序寫景物。

通過對文本的分析,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培養美的意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寫法遷移,片段練習。

巴金先生的這篇文字是寫日出的散文,全文雖然字數不多,但是描繪的海上日出景觀卻讓人震撼。導入環節,爲了讓學生對描繪日出的文字有更多樣的接觸,我出示了兩首描寫日出的古詩,一首是韓偓的《曉日》,另一首是楊萬里的《日出》。

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了“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一時紅”和“一面紅金大圓鏡,盡銷雲霧照乾坤”這四句詩,再通過圖片對學生進行視覺上的刺激,讓學生初步感知到太陽升起時水天一色的景象和太陽出來後光芒四射的情景,同時也爲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備課時,我反覆提醒自己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每一個環節,而不是爲了教案的好看。實際上課時,學生朗讀的很不錯。但是當我說出“是啊,太陽一出來,整個世界都被照亮了——”時,學生並沒有按照我的預設讀出後面的詩句。其實,學生一開始對我的設計是有點模糊的,他們並不能迅速明白我的意圖。

爲了讓學生了解文章是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請兩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二三段,其他同學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完之後讓她們明白一段寫的是日出前的景象,一段寫的是日出時的景象,這樣他們就知道了日出的變化是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課文作爲範文,它承擔了向學生介紹這一方法的任務,而老師就應該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導學生進行發現。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個人比較滿意的一個環節就是先出示五幅打亂順序的日出圖片,隨後讓學生去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併爲圖片重新排序。

這個環節,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課堂,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勾勒日出時的那一幅幅畫面,保證其思想的流動。其次,學生將文字和圖片一一對應的過程也進一步理解了時間不斷變化,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以此,讓學生再次加深對按時間順序來描寫景物這一寫作方法的認識。

不過,學生反饋交流時我還相機出示了每張圖片的名字,如翹首以盼圖,紅霞初現圖,朝陽越海圖,衝出重圍圖,光芒四射圖。

這些圖片的名字是我直接給出的,而不是由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得出來的。我擔心學生在課堂上說不出,同時又會耽誤整個上課的進程。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計肯定不合理。

如果老師不相信學生有學習的潛力,那這種能力有可能就會在一次次的不相信中慢慢萎縮。

我仔細想了想,不敢放手讓學生去發揮,其實還是自身能力不足的表現。身爲一名教師,需要博學多覽,終身學習。

以上這就是我的教學反思。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8

《海上日出》是四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這一偉大奇觀。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熱愛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抓住關鍵詞句,感受日出的壯麗景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隨文入境、以境促讀,以情怡景。

教學難點:體會日出的變化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的方法。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圖片導入,走進文本

在講課之前,我先在課件上顯示了各種風景名勝地的日出美景,激發學生對美景的熱情,然後導入課文,一起看看海上日出是怎樣的景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抓住關鍵詞句,感受日出的壯麗,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

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根據“那時天還沒有大亮——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過了一會兒——到了最後”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的觀察順序是按照時間順序,另外作者還寫出了有云時的日出和有厚雲時的日出,可以看出作者觀察了很多天,幾種日出的情況都觀察細緻了。這樣,先在宏觀上把握了文章的脈絡。

其次,我讓學生找到文中的關鍵詞句,重點是找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日出的壯麗,如“太陽好像負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負着重荷”“努力上升”“衝破了雲霞”“跳出了海面”這些詞語的描寫體現了太陽非常艱難地升上天空的過程。讓學生繼續發現文中的關鍵語句,並分析關鍵語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感受日出的壯麗景色。

(三)做到了讀寫結合,以閱讀促寫作

分析了文章的內容,我又着重從寫法上引導學生,寫景文章要有一定的順序,像這篇文章就採用了時間順序,我給學生8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根據時間順序,練習寫“公園的一角”,以此讓學生學會用時間順序寫景色。

二、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一)整體把握文章內容,讓學生掌握了寫景文章的時間順序,讓學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學習起來思路清晰。

(二)做到了讀寫結合,我認爲這是此次教學的一個亮點。學生練筆寫完了,讓小組推薦優秀作品並在班上朗讀,不僅鼓勵了寫得好的學生,也鞭策了寫得差的學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沒有講解課文的生字詞,應該有所講解;其次,沒有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不夠透徹;再次,個別學生沒有參與小組討論,說明上課沒有照顧到個別學生,以後會多鼓勵這樣的學生。

四、改進措施

下次再上課時,在分析文章之前先要對生字詞講解一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講解文章前先介紹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分析課文深層含義。個別學生在分析關鍵詞句的環節中沒有參與,說明這一部分學生在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有所欠缺,下次我要多關注這些學生並給予幫助。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19

由於這是篇精讀課文,在本課的設計上我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三分文章七分讀月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太陽好像負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巴金先生把日出的雄偉壯觀及他對日出美景的讚歎之情都傾注於筆端,融人這段運用了擬人的描寫當中了。舊我想,學生面對這樣一一個句子,要真正讀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壯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課營上。我先指名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者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篇20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圖學文”。作者是巴金。課文按照看日出的過程敘述的。

其中課文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話,具體描述了“無雲時日出”這一動態景觀,是課文的重點。

教學時,如果教師逐句講解,原本蔚爲壯觀的日出景象會扯得七零八落,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難以調動。那麼,如何去突破這一難點呢?讀文作畫,就是先讓學生讀通這個段落,從整體感知上這一段的語言,然後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讀一個句子,並根據所讀的句子內容作畫。讀文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即由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入地感知課文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