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貓教學反思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貓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貓教學反思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貓教學反思1

10月25日,我有幸聘爲20xx年xx縣“國培計劃”示範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實踐性教師培訓觀摩課執教教師,我上的是初中語文《貓》。我因爲公開課的經驗不足,缺乏自信導致緊張過度,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層出不窮。現就自己執教的《貓》這一課做深入剖析。

首先,教學設計的能力弱,教學理念陳舊。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握不準示範課的要點,區分不清該闡述的內容範圍的寬度和廣度。例如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我不知道是爲了考試而介紹簡單要點,還是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詳實闡述,因而在矛盾之中,讓學生拓展了知識,致使實際的教學在此出現了費時過多的情況

其次,教學設計不斷更改,想法太多,導致課堂上的問題的出現。

因爲平時自己極少主動上公開課,但喜歡學習像其他教師學習,也因此否定了自我,只聽從他人的建議而忘記了自己的思想,致使自己上課時是表演別人的東西,而忘記自己思想的存在,讓自己在教學中沒有了自己。《貓》這篇文章的篇幅過長,我的設計是將兩節課的內容緊縮爲一節來展現,但後來採取他人的建議更改分爲兩課時來上,因此導致上課時寫作特點這一重點知識完全可以理清,卻改爲下一節課的內容,導致這節課的重點不突出。

再次,對學生的學情瞭解不到位。

這次執教的班級七(1)班的學生的閱讀水平很高,與我所教班級的閱讀水平相差很多,因此在問題的`設置上偏向簡單,當要求交流的問題,該班學生不用交流、不用閱讀課文就解答出來了,雖然我也極力要求他們先討論,但這個交流的教學環節形同虛設,也失去了語文教學課堂的內涵。

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我感謝這一次的活動,讓我清楚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接下來,我急需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多找機會鍛鍊自己,提高自己上語文公開課的水平;同時加大閱讀先進教育理論書籍的力度,紮實語文的教學功底,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貓教學反思2

老舍的《貓》,突出描寫了貓的性格特點,來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特別是寫貓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對比的方法,充分表現了貓的行爲令人難以捉摸。在作者的心裏和筆下,家中的貓就像既可愛又頑皮的孩子,喜愛之情洋溢在字裏行間。

全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先寫貓的性格古怪,再寫小貓的活潑可愛。構段也很有特點,兩部分均採用先總述後分說的方式。語言樸實無華而又生動鮮明,口語多、短句多,常常帶着語氣詞。形象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態舉止。篇幅短小,結構工整,是學生寫作不可多得的範例。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大家都喜歡抓住貓的古怪性格去體會,分析出貓的古怪表現在“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溫柔可親又一聲不出,既膽小又勇猛。”,然後體會其中“屏息凝視”等詞的精妙。教學的任務似乎就完成了,對於本文在寫作方面的其他獨特之處視而不見。

本單元作文爲寫觀察日記,而本課中作者對貓的細緻觀察以及傳神的描寫,有助於化解作文的難點,充分用好教材,讓教材發揮其最大的效用,也是新課標倡導的方向。

因此,這節課在積累字詞、體會古怪的基礎上,我更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把周而復《貓》的片段和夏沔尊的《貓》進行對比閱讀,通過對比其在寫法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明白三位作家雖然同是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但老舍是突出貓的性格特點,周而復主要抓住貓的外貌神態,夏沔尊則是通過描寫一家人對貓的態度來表現。同樣的感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表達,從而打開寫作的思路,滲透多角度思考的寫作態度。

之後的讓學生選擇一種小動物,選擇一個角度去觀察,寫出一種小動物的特點,爲連續觀察日記打下基礎。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貓教學反思3

前兩天,在中學語文組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和同年級的兩位老師同時上了《貓》這一課。《貓》這篇課文敘述的是作者鄭振鐸三次養貓的故事,三次養貓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斷變化:快樂而辛酸;快樂而憤恨;可憐而悔恨。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

在備課時,考慮到本課內容較爲淺顯,再結合我們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習慣,我決定儘可能多地採用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倡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想法,以實現有效課堂的最大化。我這麼想,就這麼做了。

在我的這節課裏,一共設置了三個板塊的內容:走近貓――製作貓檔案;質疑貓――因何“永不養貓”;品讀貓――審理芙蓉鳥被害案。考慮到一節課的課堂容量有限,“製作貓檔案”這一環節我在課前就佈置各組學生去完成,在本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互爲“小老師”交流並糾正其他組的貓檔案。而在進行第二個板塊內容的教學時,我利用同學們製作的貓檔案,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質疑作者家“因何永不養貓”,作者發誓“永不養貓”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在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之後,自然而然進入到第三環節的學習:品讀貓――審理芙蓉鳥被害案,在這個板塊中,我又設置了讓各組學生扮演小法官,來到“芙蓉鳥被害案”的`庭審現場,對這起案件進行審理和記錄。通過讓學生扮演小法官參與到“芙蓉鳥事件”中,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與思考變得更細緻、更全面了,在理解課文的有效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上完這堂課,我最大的感悟是:千萬別小看了我們的學生,他們的潛能是巨大的。平時我們總是習慣於爲我們的學生設限,覺得他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是不願意留出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徜徉在文本之中,去擁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與思考。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老師常常喜歡過度牽引甚至包辦所有的學習過程,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的學生越來越被動,缺乏自主探究知識的勇氣與決心。隨之而來的,學生的語文素養總也得不到令人滿意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老師切忌不能一直攙着學生朝前走,該放手時就放手。哪怕一開始,我們的學生走得舉步維艱甚至摔得鼻青臉腫,但是摔着摔着學生終歸會成長會長大,而經歷過摔打的學生在今後必定能走得更穩健、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