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看浪花》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看浪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二年級語文《看浪花》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看浪花》教學反思

《看浪花》一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語言清新、活潑,琅琅上口,配圖色彩明麗,內容上充分體現了人文性,讓學生關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增進了學生與自然的親和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說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好文章。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以理解詩歌內涵、欣賞美畫意境爲載體,領悟語文教學特點的精髓。

在教學前,我設計了三大版塊:

  (一)創設情境,激活興趣:

通過播放錄音,聆聽海浪的聲音,感受海的美麗壯觀,激發學生對大海的嚮往,對浪花的喜愛,自然就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二)精讀感悟,發展語言:

首先通過揭示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讀:自由讀、評讀、指名讀、齊讀等,並且每一步讀的訓練都要明確目的,如:“詩歌這麼動聽,想不想讀讀呢?讓我們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順,你能做到嗎?”,通過獨立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三個孩子看到的浪花是什麼樣子?小朋友看到浪花想到了什麼?”;接下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文中小朋友想到的你理解嗎?”,這樣可以讓學生把文中感悟到的內化成學生需要的,進而積累成自身的語文素養,發展語言能力;最後我設計了“你看到浪花又會想到什麼?”,這一實踐活動的方式我沒有固定,採取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動筆畫一畫,仿照詩歌的形式寫段小詩,或是其他,目的是爲了拓展學生的思維,全面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三)深化主題,提升內涵:

這個版塊主要是採用配樂讀文的方式,讓學生置身於大海的環境中,感受浪花的可愛,主題再次深化。

語文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因此,作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活動領域,引導和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開放學生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反思(二)

《看浪花》一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全詩共分五節。第一節講三個孩子坐在海灘看浪花。第二、三、四節分別講三個孩子看着浪花展開各自的想象:讓海水變淡水;去海底打獵;到海底去採礦。第五節講孩子們沉浸在想象當中,說說笑笑忘了回家。語言清新、活潑,琅琅上口。內容上充分體現了人文性,讓學生關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增進了學生與自然的親和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好文章。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以讀爲載體,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昇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在這一課中,我設計了三大版塊:

  (一)粗讀課文,感知語言

這一課有些詞語學生難以理解,我就採用圖片欣賞讓學生直觀瞭解感知。在學生初讀詩歌后,我讓學生說說浪花像__________________。在拎出五個比喻句後,我又組織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去感受浪花的美麗,語言的美麗。

  (二)精讀感悟,學習語言:

在這一板塊我先通過範讀2、3、4小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優美,然後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去美美地讀一讀。然後結合學生的回答深入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比如第四小節,在學生讀完之後,我問學生:你在讀的時候想到了什麼?結合學生的回答點撥什麼是“金疙瘩”、“採礦”,在學生理解之後又隨即指導朗讀。浪花的“譁——譁——”聲是朗讀的一個重點,爲了讓學生讀好浪花的聲音,我先讓學生聽浪花的聲音,然後認識了“——”後再指導讀,學生自然就能夠讀好了。又如詩歌每節的最後兩行,學生難以理解,我就引導學生去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各種形式,每讀一遍,我就設計精美的過渡語,激發學生積極去讀,喜歡去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這節課讓我對這一句話有了新的體會。在課堂上,我們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賞地讀,陶醉地讀,美美地讀,自由自在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精彩,最終達到語言的內化、語感的培養、情感的昇華、審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飛躍。

  (三)深化主題,發展語言:

這個版塊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當小詩人,模仿課文寫一節小詩,再次感受浪花的可愛,也會去表達心中美好的理想,主題再次深化。

語文教學以讀爲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學生從“讀會”到“會讀”的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自主讀書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尊重學生對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的選擇權。根據學生提到的內容,老師進行相應的引導。語文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因此,作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活動領域,引導和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開放學生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這一節課,我進行了多次的試教,也得到了潘校長、黃老師、蔣老師的悉心指導,在此我先向三位領導表示感謝。正是他們的指導,讓我看到了自己課堂中的很多不足之處。如在最後上這一節課中,在教學2、3、4小節中有些章節顯得比較囉嗦,有些內容還是對學生做了限制,沒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這一次上課,讓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個合作者,引導者,要把閱讀課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書,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讀中感悟,才能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地獲取知識,增長能力。

  二年級語文《看浪花》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全詩共分五節。詩歌語言清新、活潑,琅琅上口。 本文在描寫浪花時用了許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問號、稻穗、馬鬃等,對於不是生長在海邊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導入的時候就調動學生平時聽說的或者在電視上書上對大海的瞭解,提問:你知道的大海是怎樣的?然後播放大海上浪花不同姿態的幻燈片,由此讓學生心中自然升騰起強烈的親近慾望。

在教學的過程中抓住“孩子想什麼”這個問題切入,由此理解詩歌每段的前兩句,難點理解海水爲什麼要變淡水,在其中穿插海水淡水知識的瞭解,並用圖片展示讓學生體會淡水的重要,然後用“嘩嘩”一詞引入後兩句的學習,學習本詩歌的重難點,浪花像什麼?爲什麼說像稻穗?是作者的一種想象,感受稻田裏的稻穗如大海中的浪花那麼的無邊無際,並且讀出這樣的感覺。在這樣形式的教學實踐中,確實我自己也感覺到了內容的零碎,問題的瑣碎,缺少一根主線把它串起來,散散的感覺,整首詩歌學起來就少了那樣整體的美了。

  二年級語文《看浪花》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全詩共分五節。第一節講三個孩子坐在海灘看浪花。第二、三、四節分別講三個孩子看着浪花展開各自的想象:讓海水變淡水;去海底打獵;到海底去採礦。第五節講孩子們沉浸在想象當中,說說笑笑忘了回家。詩歌語言清新、活潑,琅琅上口。 本文在描寫浪花時用了許多比喻句,把浪花比作問號、稻穗、馬鬃等,對於不是生長在海邊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導入的時候就調動學生平時聽說的或者在電視上書上對大海的瞭解,提問:你知道的大海是怎樣的?然後播放大海上浪花不同姿態的幻燈片,由此讓學生心中自然升騰起強烈的親近慾望。

在教學的過程中抓住“孩子想什麼”這個問題切入,由此理解詩歌每段的前兩句,難點理解海水爲什麼要變淡水,在其中穿插海水淡水知識的瞭解,並用圖片展示讓學生體會淡水的重要,然後用“嘩嘩”一詞引入後兩句的學習,學習本詩歌的重難點,浪花像什麼?爲什麼說像稻穗?是作者的一種想象,感受稻田裏的稻穗如大海中的浪花那麼的無邊無際,並且讀出這樣的感覺。在這樣形式的教學實踐中,確實我自己也感覺到了內容的零碎,問題的瑣碎,缺少一根主線把它串起來,散散的感覺,整首詩歌學起來就少了那樣整體的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