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一、注重方法,培養學生主識字的能力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的教學反思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識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如何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和無趣。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把面向全體學生,發揚孩子個性放在第一位。在識字環節中,我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識字本領,孩子們說得像模像樣,如講到“匹”和“四”、“樓”和“數”長得差不多,“撿”要用手來撿,所以是提手旁,而“臉”是身體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還有很多同學自己編了很多順口溜進行識字,每個同學都有着很高的識字慾望。

二、圖文結合,喚起學生的體驗

根據低段孩子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特點,在課上運用了形象的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說話,這樣就降低了說話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說話中來。比如在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學着"那麼......那麼......"的句式說話,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就利用課本中出現的圖片,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說話情境,使得孩子們也有話可說,使學生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次昇華,這樣即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又積累語言。

三、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注重學生的朗讀,在讀中悟其理,悟其情。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對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但是在本堂課教學中,由於自己評價語的匱乏與不準確性,使得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情感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例如在觀察濤濤撿貝殼時,我只是問“撿到這麼多的貝殼,如果你是濤濤,心情如何?”學生回答“高興”“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再來讀這句話。”引導孩子讀出高興的心情。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過於簡單,沒有引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這裏如果我這樣處理,問: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他撿的貝殼有什麼樣的呢?學生可能會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蝸牛的殼……接着問: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學生可能會回答: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麼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濤濤撿到貝殼時的高興心情,這種高興是發自內心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善於挖掘教材,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一堂課上完,有了很多的收穫,但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1.課堂上應關注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比如在讓學生整體感知五位小朋友的家鄉在哪裏的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邊讀邊畫,這樣會更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

2.識字教學時應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通過從文到句,從句到詞,從詞到字的不斷復現,提高識字效率。在學生積累了多樣化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鼓勵學生採用歸類的方法識字,提高課堂效率。

3.在朗讀領悟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圖片,指導學生說話練習,積累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大海的美,在讀的時候可以讀得更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