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5篇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5篇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

一年級下冊《畫家鄉》一課,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課文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迷人的畫卷。蔚藍的大海,蘊藏着豐富的寶藏,羣山碧水,是多麼的清秀,遼闊的平原,是綠色的海洋……課文較長,2—6自然段結構形式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文。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重點指導學習第2自然段,爲以後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做好鋪墊,然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3—6自然段。同時在熟讀的基礎下進行背誦。

背誦方法提示:

1、看圖背誦

2、按課文敘述思路背誦,如誰的家鄉在哪裏————畫了什麼————畫畫的孩子是誰。有些孩子挺怕背誦,但是背誦是幫助孩子積累語言、訓練語感的重要途徑。沒有任何指導讓孩子背誦會比較吃力,但教師給予一定的背誦方法提示就能促使學生變機械記憶爲理解記

在上這篇課文時,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課件,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羣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2

一、注重方法,培養學生主識字的能力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識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如何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和無趣。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把面向全體學生,發揚孩子個性放在第一位。在識字環節中,我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識字本領,孩子們說得像模像樣,如講到“匹”和“四”、“樓”和“數”長得差不多,“撿”要用手來撿,所以是提手旁,而“臉”是身體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還有很多同學自己編了很多順口溜進行識字,每個同學都有着很高的識字慾望。

二、圖文結合,喚起學生的體驗

根據低段孩子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特點,在課上運用了形象的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說話,這樣就降低了說話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說話中來。比如在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學着"那麼......那麼......"的句式說話,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就利用課本中出現的圖片,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說話情境,使得孩子們也有話可說,使學生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次昇華,這樣即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又積累語言。

三、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注重學生的朗讀,在讀中悟其理,悟其情。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對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但是在本堂課教學中,由於自己評價語的匱乏與不準確性,使得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情感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例如在觀察濤濤撿貝殼時,我只是問“撿到這麼多的貝殼,如果你是濤濤,心情如何?”學生回答“高興”“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再來讀這句話。”引導孩子讀出高興的心情。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過於簡單,沒有引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這裏如果我這樣處理,問: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他撿的貝殼有什麼樣的呢?學生可能會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蝸牛的殼……接着問: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學生可能會回答: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麼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濤濤撿到貝殼時的高興心情,這種高興是發自內心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善於挖掘教材,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一堂課上完,有了很多的收穫,但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1.課堂上應關注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比如在讓學生整體感知五位小朋友的家鄉在哪裏的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邊讀邊畫,這樣會更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

2.識字教學時應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通過從文到句,從句到詞,從詞到字的不斷復現,提高識字效率。在學生積累了多樣化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鼓勵學生採用歸類的方法識字,提高課堂效率。

3.在朗讀領悟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圖片,指導學生說話練習,積累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大海的美,在讀的時候可以讀得更豐滿。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3

案例:

指導平原這一段

師:“你能說說,我們的家鄉在哪兒嗎?”

生:陳家堡

生:三石橋

……

(學生的回答範圍過於狹小,只說了個小地名。)

師:我們的家鄉跟課文中平平的家鄉一樣,也在平原。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平原的特點,如:

金黃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我們這兒還有什麼?

生:春天有桃花。

生:春天有竹筍。

生:夏天有荷花、西瓜……

反思:

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課文,能讓學生在直觀、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的認識,能更全

面、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能更好地記住課文內容,理解平坦、寬廣的意思,想想我們平時能看到

家鄉的邊嗎?讓學生通過實際和課文的對比,瞭解到其實我們的家鄉比書上寫得更美,物產更豐富

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4

今天上的是《畫家鄉》的第一課時,記得一年前我也上過這課,當時的情景依然清晰地在我的眼前閃現,雖然當時上得並不理想,但是一拿到這篇課文就感覺特別親切,我想這樣的親切感給了勇氣和力量再次嘗試。經過反反覆覆地研讀課文,查閱了許多相關的資料,我才動手重新備課,在我備課的時候我發現以前一些想不通的問題現在一下子就想通了,也能找到應對的策略,總得來說,當時覺得自己備得還是比較合理的。經過與孩子們一起學習課文,有一些想法現總結如下:

一、面向全體,發揚個性

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把面向全體學生,發揚孩子個性放在第一位。在識字環節中,我讓孩子們在自由讀,小老師帶讀詞語過後就發揮自己的識字本領,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大聲地說出來,孩子們做得很棒,有好多孩子都能發揮平時的水平,說得像模像樣,如講到了“市”是翹舌音,還說到了“寬”“奔”是前鼻音,說到了“密”與“蜜”要區分開來,“匹”和“四”、“樓”和“數”長得差不多,“撿”要用手來撿,所以是提手旁,而“臉”是身體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在幾處語言訓練中,孩子能積極動腦,說出自己的風格,說得與其它人不一樣,這一點值得表揚。在用“那麼……那麼……”說話時,孩子們就說到“山那麼遠,那麼高。”“花那麼美,那麼香。”“小草那麼綠,那麼密。”“學校那麼大,那麼漂亮。”等好句子。

二、精心設計,促進表達

近期我們一直都努力地在把作業揉進課堂,這篇課文作業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作業,最多的就是說話訓練,所以我結合課文後面的“讀讀說說”設計了多處語言訓練點。第一自然段有用“愛……也愛……”來說,第二自然段有用“那麼……那麼……”來說,最後還有一個仿照課文來說的練習“我的家鄉在……。這裏的…那麼……那麼……”。孩子們說下來以後,我思考着,其實我有時確實小看他們了,原本以爲他們說不出第三個練習,還準備了許多照片想給他們提示,但其實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把提示給他們看了,他們也許倒說不出來,因爲我給的是一些有名的地方,但這些地方對於他們來說特別陌生。而他們說的都是身邊的事物,如“我的家鄉在農村。這裏的學校那麼大,那麼漂亮。”“我的家鄉在海鹽。這裏的樓房那麼多,那麼新。”“我的家鄉在平原。這裏的花那麼香,那麼美。”從這裏我深深地懂得了語文是生活的提煉,生活是語文的外延,只有引導孩子們認真生活,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細小事物,才能促進他們說出生動活潑的句子。

三、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低年級孩子重朗讀,當孩子有了自己的理解就能讀出不同的韻味來。在這一點上,我也努力着使孩子們能更自然地更輕鬆地培養語感。

這節課中,我主要引導孩子讀懂讀好濤濤家鄉的這一段。經過自由讀,孩子們能夠知道濤濤家鄉的海很藍很寬,再讓孩子讀出很藍很寬的感覺,他們就一個比一個讀得好,當然必要的評價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們表現的慾望。我在評價時用到了“我的眼前好象就有這麼一個很藍很寬的大海。”“你讀得更藍更寬了。”“你的大海真美呀!”等。

在感受魚蝦和船多時他們都能找到關鍵詞,特別是一個男孩能說出“一艘艘”和“一艘”的區別,“一艘艘有兩個艘,表示船很多,而一艘只表示一隻船”經過引導,孩子們也能說較多這樣的詞,如“一片片落葉”“一朵朵花兒”“一棵棵大樹”等。孩子們理解了課文,讀起來自然就更有感覺了。

四、細數不足,努力完善

一堂課下來,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討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細細琢磨,努力完善。在朗讀感悟時,我發現孩子們個別讀時大部分能有一定的感情和個性,而齊讀時效果就沒那麼好,顯然班中一些孩子的語感還需要好好培養。在體會魚蝦多的時候,一個孩子能找到裝滿,但是當我想讓孩子們說說滿到什麼程度時,一些孩子就想偏了,說船上裝了許多貝殼,裝了許多海鮮,這主要還是引導時的語言準確度不夠。在孩子說到一艘艘表示船多後,我馬上再請其它小朋友來說一個表示數量多的詞,站起來的孩子沒說對,其實像這樣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我應該讓剛纔理解這個詞的孩子先說一個,再請其它小朋友去說。遇到一些需要我思考一下再給出評價的回答時,我缺少了明確的反饋,這種模棱兩可的評價會給孩子造成困惑,而我的遲疑也可能會帶給學生不好的影響,讓他們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改掉。我覺得各個環節之間連接得比較緊湊,但在某些環節中,我的節奏稍微慢了點,所以縮短了孩子們寫字的時間,留給孩子們寫字的時間太短,這是需要改進的。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5

本課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每一段都有一幅與課文內容相應的插圖。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以插圖設計教學爲主線,體現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創造性。以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爲主導,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爲歸宿。導入課題後,我是這樣來做的:

出示第一幅圖,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有什麼景物?小朋友在做什麼?你喜歡嗎?然後讓學生欣賞,老師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語言的美。學生讀書,找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語言。最後,讓學生當小導遊,帶領同學們到濤濤的家鄉參觀,學生的興致很高。因爲這樣設計,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習語言轉化成了當小導遊、參觀,由單純的學習變成了在玩中學,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語言,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爲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6

《畫家鄉》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學習慾望的課文,浩瀚的大海,美麗的山裏,寬廣的平原,遼闊的草原,繁華的城市,這一處處風景給了我們美的感受。

“畫家鄉”是本課的課題,雖然課題比較簡單明瞭,但存在着一個難點:什麼叫做“家鄉”?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模糊,一年級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安排了一個對話:什麼是家鄉?從而讓學生明白,“家鄉”就是這個概念,並通過師生談話,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家鄉在哪兒,有些什麼東西,爲第2課時的拓展學習做一個鋪墊。

作爲第一課時,字詞句教學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初讀課文後,反覆多次的讀生字、讀詞語。由於課文中出現了許多長句子,我把這些難讀的句子出示,安排了一些時間讓學生來讀句子,希望爲後面的課文教學做一個鋪墊。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但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文,所以在學習時,我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但是遺憾的事,由於時間安排的不是很恰當,“那麼……那麼……”的句式訓練和生字鞏固認讀環節未能完成。另一個遺憾之處就是沒有課件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等這些生動的畫面。如果有這些畫面,學生一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

一年級的學生的特點是不穩定的,集中注意的時間短,持久性較差,注意範圍也有侷限性。在課堂進行到快要結束時,有些學生開始注意力分散,學習狀態不佳。爲了抓緊時間,我沒有很好地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這樣的學習效果反而不理想。在今後我一定注意這一點,及時關注學生學習情緒,及時調整。我覺得遊戲教學應該是最有效的方式,能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激發學生人人想參與,人人想表現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越有效。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7

《畫家鄉》一課在新課標語文第二冊的第六組課文中的第三篇課文,讀着《畫家鄉》,好像置身在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裏旅遊觀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傾波濤,海底蘊藏着豐富的寶藏。你看,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別有風光。你看,連綿羣山,威武雄壯;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你將再次感受到我們祖國是那麼偉大,它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東方,像一隻高昂着頭的雄雞在放聲歌唱。歌唱壯麗的河山,秀美的風光,歌唱富饒的土地,豐富的寶藏;歌唱勤勞智慧的各族兒女,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這難得的閱讀材料,應該讓學生好好感悟,讓孩子們好好欣賞,使他們從小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讓他們提起畫筆,用絢麗的色彩,把祖國大花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更加妖嬈。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五個孩子畫的家鄉的美麗圖景。這一幅幅優美的畫面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讀着課文,我們彷彿置身與美麗祖國的大花園中。

教學時,我利用插圖,創設情境,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先讓同學們觀察圖畫,作者在描寫圖畫時都是按照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進行描寫的,先寫遠處的景再寫近處的人,課文也是這樣對照圖畫來表現的。讓同學們先觀察圖畫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很容易讓同學們走進課文。課文的語言比較淺顯,同學們能夠流利地朗讀。

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寫字教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因此要採取多種識字的方法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男”這個字時,可以編口訣“田力男”;在教授“原”這個字時,給學生猜字謎:小白進工廠;在教授“跑”這個字時,讓學生與“泡”、“炮”、“苞”“飽”這些形近字相區別。用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法總結這一環節,同學們尚不能自己有效地總結學習的方法,所以這一方法在後來的運用中並不是很好。再接來的仿寫過程中,同學們只能寫一、兩句話,不能完全仿照課文來寫。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加訓練。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9

《畫家鄉》一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讀着《畫家鄉》,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裏旅遊觀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傾波濤,海底蘊藏着豐富的寶藏。你看,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別有風光。你看,連綿羣山,威武雄壯;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你將再次感受到我們祖國是那麼偉大,它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東方,像一隻高昂着頭的雄雞在放聲歌唱。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

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興趣在低年級教學中是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結合課文插圖,向孩子們展示了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爲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遊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遊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遊。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上這篇課文時,沒有用課件,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羣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0

‘孩子們愛家鄉,也愛畫家鄉’。孩子們,你們想畫畫自己的家鄉嗎?”“想——”孩子們拖長聲音興奮地說。

爲了喚起孩子們對家鄉重慶的印象,我開始給孩子們看收集到的圖片。首先我讓孩子們看了解放碑。雖然這張圖片流光溢彩,可是由於解放碑和周圍的高大建築比起來實在過於渺小,孩子們對它都沒有什麼記憶。以前沒有印象沒關係,我相信通過這次圖片刺激,下次孩子們去解放碑的時候一定會留意它了。

接着,我又給孩子們看了重慶的大橋。一座座雄偉的大橋橫跨江面,每閃過一座橋總能聽到孩子的驚呼“哇——”,孩子們饒有興趣地

讀着橋的名字:“重慶朝天門大橋!大佛寺長江大橋!……”一年級下冊了,孩子們認識了不少字,一個個搖頭晃腦,小眼睛熠熠生輝,稚氣中透着自信、快樂。

“咱們重慶不僅是橋都、江城,還是山城!”輕點鼠標,歌樂山健康大道的雄壯風姿在我話音剛落的一瞬出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雪山——”依然稚氣的童音瞬間把我凍僵了。我使勁往自己的心底加了一把柴,融掉滿身的冰雪,仔細看了看我選擇的圖片,整個歌樂山鬱鬱蔥蔥,哪兒有半點雪山的`樣子?“孩子們,你們再仔細瞧瞧,這是哪兒?”歌樂山的健康大道早已是市民鍛鍊身體的熱土,我相信,作爲歌樂山的孩子,雖然不是人人都爬過健康大道,但過半應該沒有問題。即使沒有走過,但健康大道的起點是上歌樂山的必經之地,孩子們至少也應該看見過呀?但遺憾的是,孩子們全都茫然地看着我,怎麼也搜索不出這張圖片的出處。沒辦法,我只好把答案告訴了孩子們。孩子們一個個恍然大悟,“我前兩天才去過!”“我去爬過好多次呢!”……

舒緩的下課樂曲響起來,上課的情形怎麼也從腦海揮不走。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們這樣的熟視無睹?難道正如詩人汪國真所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即使沒有風景,也不應該看着繁茂的綠色海洋說雪山呀?這樣的麻木,這樣的想當然,我們教師還遭遇得少嗎?孩子寫做好事就是撿錢包,寫友誼就是好朋友不拿作業給自己抄,然後自己認識到錯誤,承認錯誤,和好如初。

當語文課遭遇生活,似乎孩子們的生活就沒了色彩,沒了雨,沒了風,沒了陽光。生活只是一個個凝凍的模型,冰冰涼涼地矗立在孩子們的心頭。怎樣才能用陽光融掉那冰封的綠色,還孩子一個鮮活的世界呢?其實蘇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訴過我們,《語文課程標準》多次提到:要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語文。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語文呢?作爲語文教師,或許在識字教學上下的功夫要多一些,如讓孩子通過看廣告識字,看商標識字……但深入地觀察生活呢?深度地積累生活呢?或許就做得少得多。孩子們這樣麻木着自己,用別人的生活來取代自己的生活,用別人的眼睛來指揮自己的眼睛……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把別人的思想當成自己的思想?如果那樣,被凍僵的就不僅僅是孩子的春天,而是孩子們的整個人生!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1

《畫家鄉》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寫的是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五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課文第2—6自然段具體描述了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個孩子所畫的家鄉。濤濤的家鄉在海邊,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頃波濤,海底蘊藏着豐富的寶藏。山山的家鄉是山裏,那裏山峯高,瀑布美,屋前屋後都是高大的樹。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青青的家鄉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那裏草綠,牛羊多。京京的家鄉在城市,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他們的畫畫出了各自家鄉的特點,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家鄉的真摯熱愛,進而反襯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篇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通俗詩和風景畫。畫面的圖景和描寫的語句,很容易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達成契合,引起共鳴。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將課文配以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孩子們展示了自己和文中孩子家鄉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爲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遊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遊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遊。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找找、讀讀等多種方式,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由讀、齊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裏。

我用圖片來介紹我們自己的家鄉桐鄉的風景,讓學生髮現,原來自己身邊就有這樣的美景,激發對家鄉的熱愛。再出示課文中的五幅圖,談話揭題。

在初讀感知時,重點放在檢查生字上,安排了小老師帶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最後採用“撿貝殼”遊戲,既鞏固了生字,又活躍了氣氛。

精講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帶着“你覺得濤濤的家鄉美在哪”這一問題自己讀這一段,交流出美在大海,美在魚蝦,美在貝殼。聯繫到可能孩子們都沒見過這些東西這一實際情況,所以在每一句關鍵句出示時都附帶了圖片,希望能幫助他們理解。在教學美在大海這一部分時,我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好兩個“那麼”,以朗讀促感悟,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藍和寬,並穿插了說話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那麼……那麼……”這一表達方式的理解。學生基本上都能說出來。在教學美在魚蝦這一部分時,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一艘艘”和“裝滿了”這兩個詞,以此來感受魚蝦的多。而在教學美在貝殼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想象,看到濤濤撿了那麼多美麗的貝殼,你想做什麼?這麼一來,學生應該就能想到也想要貝殼或是想和他一起去海邊撿貝殼等等,來感受濤濤生活得多麼快樂,他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了熱愛之情。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2

文中通過小朋友畫家鄉體現出小朋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小朋友畫的家鄉是美麗的,同學們在讀的時候能讀出來,但是還沒有完全投入,特別是在讀“那麼……那麼……”句子的時候,經過反覆朗讀之後纔有所體會。最後讓孩子們也畫自己的家鄉,可是實實在在帶着美好的熱愛家鄉的心情去畫的寥寥無幾。難道我們的家鄉不美嗎?畫不好,怎麼會寫好呢?反思我們是否缺乏對孩子家鄉美的教育,在閒暇的時候,我們帶孩子走近大自然,讓孩子感受家鄉的美,有嗎?在十五年前,我曾經多次帶着孩子們走進自然,他們感受到了家鄉的美,也感受到了接觸大自然的快樂,而今天我們缺少的教育太多太多了,只是課堂上的感受而無生活實踐中的感受同樣是缺憾的教育。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3

《畫家鄉》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寫的是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五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課文第2—6自然段具體描述了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個孩子所畫的家鄉。濤濤的家鄉在海邊,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頃波濤,海底蘊藏着豐富的寶藏。山山的家鄉在山裏,那裏山峯高,水清,屋前屋後都是高大的樹。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青青的家鄉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那裏草綠,牛羊多。京京的家鄉在城市,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他們的畫畫出了各自家鄉的特點,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家鄉的真摯熱愛,進而反襯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篇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通俗詩和風景畫。畫面的圖景和描寫的語句,很容易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達成契合,引起共鳴。因此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讀文感悟,並激發學生髮揮想象,畫出自己的家鄉,讓愛家鄉、贊家鄉的情感在課堂中迴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讀課文,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根據課文段落的特點,我選擇精讀第二段,讓學生明白學習方法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找找、讀讀等多種方式,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由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裏。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在觀察大海時,引導學生通過讀“……那麼……那麼……”,體會出海更藍,更寬。接下來,讓學生學着“那麼……那麼……”的句式說話,學生們說的不夠理想,我覺得可能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還有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覺得沒指導到位。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4

《畫家鄉》一文以五個孩子畫自己的家鄉爲內容,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幾處小亮點:

一、閱讀方法的指導

本課重點內容有五個自然段,我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濤濤的家鄉。1、自讀課文,把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2、輕聲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告訴我們濤濤在畫上畫了哪些景物?用圈圈把景物詞畫下來。3、這些景物美在哪兒,讀重點句子。4、指導背誦。抓住關鍵詞語,練習背誦。照這樣的教學程序教學完第二自然段後。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1、把句子讀通順。2、找出景物詞。3、用聲音讀出景物的美。4、抓景物詞練習背誦。採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就自學了第三自然段。

二、學習能力的培養

1、遣詞造句的訓練。課文中“……那麼…..那麼…..”這個關聯詞語,多處出現。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練習說話,要求學生能說出一種景物的兩個特點。如:“花兒那麼香,那麼美。”教學第二自段時,通過比較,讓學生髮現“山那麼高,水那麼清。”與第二自然段不同在於,只寫一種景物的一個特點。然後,讓學生練說。此外,課文的第二幅圖中,還有一些景物沒有描寫,我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又__又___”和“那麼”等詞語說說圖中的其它景物。有學生說:“村外的小河,那麼長,那麼清。”也有學生說:“河裏的小鴨,又多又可愛。”

2、積累語言的能力。文中的好詞佳句很多,在學完每一段時,我讓學生說說:最想寫下來的詞和句子。如“金黃的、雪白的、碧綠的”等等,又如“寬寬的、高高的”等等。我還讓學生說說同類型的詞語。

3、模仿寫話。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家鄉。課後佈置學生畫家鄉,並學着課文第二到第六自段其中一自然段的樣子,給自己的畫配上一兩句話,要求能用上本課中學到的詞語。

一年級語文《畫家鄉》教學反思15

《畫家鄉》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這篇課文篇幅很長,但有一個特點,每段描寫一個小朋友的家鄉。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結合課文插圖,先教學一個小朋友的家鄉,再總結學習方法,再用這個學習的方法帶學生學習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家鄉,讓學生再次熟悉這種學習方法,最後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剩下的小朋友的家鄉。這樣,不但讓孩子能學習課文,最重要的是學習運用一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進行討論,學生獲益不少,作爲老師的我也獲益不少。在上這篇課文時,最大的遺憾是電腦不能用了,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羣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在這節課上我有一個延伸過程,我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家鄉,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的家鄉。但學生交上來的作品,語言上還是太蒼白了點,也沒有什麼內容,看來以後要多讓學生多寫寫話,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

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美麗的山河。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這篇課文篇幅很長,但有一個特點,每段描寫一個小朋友的家鄉,結構相似。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結合課文插圖,教學一個小朋友的家鄉,再總結學習的方法,再用這個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家鄉,讓學生再次熟悉這種學習方法,最後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剩下的小朋友的家鄉。這樣,不但讓孩子學習課文,最重要的是學習運用一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進行討論,學生獲益不少,作爲老師的我同樣也獲益不少。在上這篇課文時,最大的遺憾是電腦不能用,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羣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在這節課上我有一個延伸過程,就是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家鄉,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的家鄉。但學生交上來的作品,語言上還是太貧乏了,也沒有什麼內容,看來以後要讓學生多寫寫話,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