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通用9篇)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通用9篇)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1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教學本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兒歌,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初步瞭解樹木特點。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圈齣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後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鬆、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學習完課文,我又進行了拓展延伸,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樹木,讓孩子們說說這些樹木的特點,並有意識地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於是我趁機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寫了一個小節的詩,並佈置了當天日記爲仿寫《樹之歌》。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2

《樹之歌》這篇兒歌,讓我們認識了11種樹木,瞭解這些樹木的特點,並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優點:

教學時,我是根據兒童詩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視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說話、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不足之處:

《樹之歌》是一則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我對本課教學設計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效果欠佳。

  改進措施:

識字習慣的養成,藉助情境,立足語境,多元識字。課堂上我應按照課前預設去做,這樣的話,學生識字興趣濃厚,大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緻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瞭解。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是一首兒歌,那麼瞭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的,所以應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瞭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3

這是一首借楊樹之口,抒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的詩歌。本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我注重以讀爲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一、以讀代講,激發想象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預習成果。而後讓學生們暢談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說說從這首詩歌裏知道了什麼。在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中,孩子們瞭解了大葉楊的外形特點,也喜歡上了大葉楊可愛的性格。

在教學第二節詩歌時,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後的思考題:“它在歌中唱了什麼?”我進一步啓發學生:“大葉楊還唱給誰聽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唱給天上的白雲,爲它的舞蹈來伴奏”、“唱給忙碌的爸爸媽媽,消除他們一天的疲勞”、“唱給植樹的小朋友,向他們表示感謝”……我適時地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更使他們喜形於色。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情地飛揚。我順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爲情感朗讀,從而培養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薰陶。

  二、拓展課堂,披文入情

爲了加深對詩歌意境地體會,在課前我組織學生了解自己喜歡的樹。課上通過課件讓學生傾聽楊樹唱歌,觀察大葉楊的樣子。瞭解他們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然後再次讓學生品讀,從而很自然的引出詩歌的中心: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大葉楊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在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在快樂的生活着!讓孩子們帶着對他們的讚美再次深情誦讀詩歌。

《楊樹之歌》這首詩歌意境美,韻律強,適於朗誦,而且要求背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後,在熟讀的基礎上,課後馬上就能將詩歌背誦下來,在背誦過程中還能將詩的韻味讀出;絕大部分的學生在第二天早讀時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可有少部分的學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結結巴巴的半天才背完。這麼大的差異,該怎麼辦呢?對那些掌握得快的學生,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可對那些沒能背出的學生就該指責嗎?指責他們就能背出了嗎?——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們盡力了,可給他們的時間太少了,以至於背不下。所以,我告訴他們:你朗讀這首詩歌時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讀幾遍,你一定能將它背下來的,老師相信你能行,你什麼時候會背了,自己來找老師背誦,好嗎?在接下去的幾天裏,那少部分學生陸續來找我背誦,有些學生的表現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要求,讓他們跳跳、伸伸手就能觸摸到各自的勝利果實。在識字教學中也一樣,要求識的字,有些學生寫一遍就會了,就沒有必要讓他們抄寫好多遍;有些學生寫二遍、三遍還不會,就應要求他們多寫幾遍,直到掌握了爲止。

每位學生都有一件適合自己的“衣裳”,教師應當好“裁縫”,爲他們“量體裁衣”,客觀地量體裁衣對待每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位學生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4

今天的課比較有趣。(我備課的.時候這麼覺得…)整節課上下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教學思路就在課件裏。備課的時候我修改了導入的方法,改成猜謎導入,以熟悉的詩歌《詠柳》複習導入,引出所詠的對象爲柳樹。再揭示課題: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一首兒歌也是介紹各種樹木的,請大家一起讀課題:《樹之歌》。接下來直奔主題。

環節一:識字教學

先自讀課文,邊讀邊思:①兒歌裏有幾句句子?②兒歌中提及了幾種樹木?用橫線畫出。

再歸類這些帶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識字。隨後歸類剩下的生字再認,最後小遊戲撿樹葉,複習鞏固。

環節二:走進課文

出示圖片,隨圖片指認樹木種類並朗讀句子。當說到“梧桐樹葉像手掌”時,相機介紹比喻的修辭手法,再利用“什麼像什麼”句式鍛鍊說話。“松柏四季披綠裝”句,相機介紹擬人。最後齊讀課文,加強記憶。

環節三:細讀課文

1.兒歌從哪幾方面來寫樹的,加點關鍵詞,得出是從樣子(比喻時有提及)、顏色、習性、價值或作用(這個難)這四個方面來寫的。

2.與樹有關名言:逐句出示並請學生自己解釋,交流後糾正答案。補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自己是隨機補充的。)名言要背默。

3.最後課後“讀一讀,記一記”,想特點,編兒歌。(這裏不好,基本我自己說出來。)

反思:①缺少上課的情感帶動,有時候有點面癱。②沒有研究單元目標,到目前這節課爲止,都沒有。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5

《楊樹之歌》是北師大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寫了大西北最常見的一種樹,借楊樹之口,抒發了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讚美了楊樹默默爲人類奉獻的精神。

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詩句,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朗讀指導,並設置梯度讓學生熟讀成誦,尤其對詩文中“嘩啦啦”擬聲詞的感受,老師重點指導“歡快”、“響亮”、“悄悄”語氣不同,讓孩子讀出大葉楊唱歌時聲音的不同。二年級的語文學習重點仍是識字、寫字。我對“喜”這個漢字就進行了深刻講述:“喜”是由“壴”+“口”這兩個字組成,“壴”這個字讀“zhu(念第四聲)”,意爲打鼓做樂、笑口常開,表明有“喜”。

在教學第第二小節時,我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再進行寫作練習,聯繫課後思考題,讓學生想楊樹唱給:老奶奶、老爺爺、小寶寶的時候會唱些什麼,或者它還會把歌聲獻給誰,這樣開闊的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

雖然課程上下來是比較連貫的,但還是有些遺憾,首先整節課的時間上比較滿,分配到後面給學生練習表達的時間比較不充足,很多孩子不能暢所欲言。其次,本次課的設計,比較規矩,創新點不夠,較就課講課,對於學生個人的技能訓練提升不足,應多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最後,在練習表達的時候可以加入預習單的設計,這樣學生能多練習書面表達,鍛鍊寫的能力,即使時間不夠也要多鼓勵學生寫,完不成也可以留到課後,這樣能多多鍛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板書上,我運用簡筆畫導入,可惜板書利用率不高,以後要多加強板書的利用。

每一次課程都是一次成長和收穫,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多構造生本課堂,以生爲主,教師多多引導,這個是我欠缺的。我的課堂太不敢放手給孩子,應該在以後的課程中,開放些,學會慢慢放手,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6

在教學《樹之歌》第一課時的時候,我以朗讀詩歌,識字教學爲主,同時帶着孩子們認識不同樹木的形態。樹木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在羽西的時候就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會主動找我,向我詢問這些書的生長特點。這樣也爲第二課時的教學,瞭解各類樹木的特點作了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基本將課堂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找出各類樹木的特點,同時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學習,說一說,抓住文本的關鍵字詞。另外,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後,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關樹木,收集一些這類樹木的葉子,可以帶來課堂上交流分享。孩子們在完成此項學習任務時相當的積極,收集了不少落葉。有的孩子甚至將這些落葉做成了精美的書籤。他們將樹葉貼在竹板上,塑封起來,相當心靈手巧。

這場交流會上,讓我影響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銀杏葉,在展示的過程中,她發現這片銀杏葉以綠色爲主,黃色爲邊緣。她說:“我看到了季節的變化,由盛夏轉變爲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於發現,敢於表達。這麼一片小小的樹葉,孩子看到的季節的更替,其他孩子聽了她的介紹,個個佩服不已。

最後,既然是歌,也要將它讀美,在熟讀的基礎上,掌握韻律美。文本中“壯,掌,裝,方,疆,香”等字都是韻母ang。讓孩子體會讀一讀。另外,關注課後習題,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三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猜一猜,我再來總結,讓學生理解樹木的生長規律,瞭解“樹”與“人”的聯繫。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7

《楊樹之歌》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植樹”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是一首楊樹的讚歌。課文在這個季節裏安排了這樣一個主題,有很強的時代性和時令性。爲了讓學生了解人類與樹林之間的生生共息的關係,懂得愛護樹木,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

  一、整體把握單元主題,靈活處理單元內的各項學生活動

我先講述《鄧爺爺植樹的故事》,以引起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興趣,知道植樹是造福萬代的事情,再讀詩歌《記住》,讓學生知道樹木和人類共生共息的密切關係,初步懂得要愛護樹木。接着帶領學生觀察校園的大樟樹,讓學生看看樹的外形,摸摸樹的枝幹,聞聞樹的味道,聽聽風吹樹葉的聲音,和樹說說話,從而走進樹,親近樹,由此完成“語文天地”中的“用幾句話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樹。”有了這些近距離的觀察和接觸,學生的日記自然有話可寫。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又對樹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學生日記的交流也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楊樹之歌》的教學情境。

  二、朗讀形式多種多樣,讀中生情,讀中想象

《楊樹之歌》是一首詩歌,這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課堂上,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有學生入情入境的個人讀,集體讀,師生接讀,同桌互讀等等不同讀法,讓學生從讀中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讓學生眼前彷彿有了一幅安寧、美好、幸福祥和的圖畫。畫中還有誰呢?大葉楊會唱歌給誰聽呢?水到渠成,此時學生的思維已被打開,想象的翅膀已經插上,孩子們一個個按耐不住地表達,一句句貼近生活、描述生活的兒歌很快就被孩子們吟誦出來。

  三、自主識字、靈活運用看拼音識字、看上下文猜字,利用聲旁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

我結合上一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當中,引導學生髮現聲旁表音的規律,利用聲旁識字,比如“蝴、蝶、陪、棋”等字,孩子們識字後,還讓他們集體交流識字方法,交流思維的過程既加深了對生字的記憶,又讓他們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努力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開心地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8

《樹之歌》是一首關於樹木的兒歌,兒歌中介紹了各種樹木及其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低段主要以識字、寫字爲主,所以教學時爲了使整個識字過程以及讀書環節有趣,本節課採用抓關鍵詞語整體認讀方法,引導學生在讀背兒歌中學句學詞學字,在學句學詞中認字。

在研討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分析兒歌及兒歌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因爲本單元都是識字,這是本冊唯一的一個集中識字單元,識字、寫字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低段的學習重點。而本單元出現的生字大部分是形聲字,學生之前也初步接觸過形聲字。商討之後,我們決定怎樣在學生初步瞭解的情況下,逐漸瞭解其特點,學習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進行識字,會舉一反三,運用歸類識字,比較識字,字源識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感受識字的樂趣。

而目標的制定,則是參考學習盧老師的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中,目標制定要含有學習後的知識名詞、學習後的技能動詞、運用知識能做什麼事。於是,經過幾次討論,我們把基礎目標、支撐目標和核心目標制定爲:

1.通過讀文、看圖,劃出11種樹的名稱,說出特點。(基礎目標)

2.多種方法,讀準“梧、桐”等15個新字,會寫“楊、桐、楓、鬆、柏”5個生字。歸納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支撐目標)

3.藉助填空、圖片等,背誦兒歌。(核心目標)

但是在上完課的時候,經過校長的講解,意識到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有所偏差,只關注到制定目標中的名詞、能力動詞和技能動詞要匹配。忽略了三個目標的一致性以及相互關聯性。導致三個目標沒有很好的貫連在一起,所以本節課目標也未全部達成。

之前狹隘的認爲語文教學對於低段來說除了常規習慣,就是語文書本上的知識,但是隨着評課、培訓學習及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不單單是教學生一些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時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出方法,運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關注語文素養,有大局意識。從長遠考慮,低段良好的常規習慣很重要,思維能力和掌握學習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講授識字時,學生區分不清楚“桂和掛”時,我的應變能力不夠,導致錯過了很好的課堂生成,對課堂的把控性和知識的生成預測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應該及時對比並講解兩個部件一樣,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聲字又是本節課的重點。識字教學不紮實,直接影響孩子的識字。“疆”字設計通過字源演變講解時,又過快,沒有很好的過渡。學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組詞時出現了“江南、江西”這樣的同音字。應通過字典中的釋義,讓學生能夠明白這個字的意思,這樣在組詞時,孩子就能通過字義理解並組詞。“專題識字”是低年級識字課的一個學習內容,因此,設計要充分發揮按“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優勢,多種形式、在自主學習中,自我獲取知識,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知道識字方面重難點,做到講解透徹。

在誦讀兒歌、韻文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討論,及多種形式的背誦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怎樣把識字課上的有趣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大家共同探討的一節課,給我們一些啓發,課堂有趣,不僅僅是語言上生動有趣,更要把自己當做孩子一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我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引導?這樣的課堂形式及環節我能學到知識嗎?因爲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上課風格,或生動活潑、或有趣好玩、或沉穩內斂而又不失活潑。我希望我的課堂能夠嚴肅又不失活潑,現下能力各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學無止境,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的跟着同組優秀的同事學習。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9

本課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課文每句話的觀察角度各不相同。兒歌篇幅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他們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11種樹木及他們的特點,並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出發點,課件出示各種樹木,讓大家更清晰的瞭解。展示各種大樹的圖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關於樹木的知識,各種樹木的特點。

整體來說,課程環節完整,課堂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較高,踊躍參與。在書寫時,學生容易將“壯”裏的“士”寫成“土”,將“楓”中的“風”的“橫斜鉤”寫成“橫折彎鉤”,這些易錯的字,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適當地讓學生加深記憶,讓其牢牢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