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上冊語文樹之歌的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語文樹之歌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教學反思促進我成長作者:未知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種自我反思的過程,那麼,樹之歌的教學反思怎樣寫?下面給大家分享語文樹之歌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上冊語文樹之歌的教學反思

  樹之歌教學反思1

《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

這首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而且洋溢着濃濃的情趣。所選的樹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較貼近兒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學習題材。

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熟讀兒歌后,讓孩子們圈齣兒歌中的樹木名稱,然後與插圖進行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梧、桐、楓、鬆、柏、樺、杉、桂”,再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並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樹之歌》說一說。比如“楊樹直,榕樹茂,柳葉彎彎像眉毛。”“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石榴開花紅似火,桂樹花開十里香。”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最後指導學生寫小詩,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人人成爲小詩人。再重點指導朗讀,達到熟讀成誦。所以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瞭解漢字。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在教學中,我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和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還沒有達到預期的識字效果,這有待於我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樹之歌教學反思2

識字2《樹之歌》是一首兒歌,以識字寫字教學爲重點。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緻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瞭解。

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既然是一首兒歌,那麼瞭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的,所以我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瞭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樹之歌教學反思3

《樹之歌》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兒歌。這一單元是本冊的一個識字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識字學詞。本課要求認識15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怎麼才能在一節課內教會孩子們識記這麼多生字呢?我仔細地研讀了教材,發現本課的生字是有規律可循的,會認的生字中有8個都是與樹木名稱有關,而且都是形聲字。會寫的10個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而且都要寫得左窄右寬。我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點,以發現形聲字的規律爲突破口,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1、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低年級識字教學應通過各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和途徑,把快樂引進課堂,引進識字教學,充分激發學生識字的主動意識和願望。

在學生藉助拼音初讀兒歌后,爲了檢查學生認識生字的情況,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請同學們爲樹木點點名。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課堂上能自己爲樹木點名,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他們很認真地讀着每一種樹木的名稱。他們識字的興趣濃,主動性高,識字效果好。

2、創新識字教學的方法。

遊戲活動識字。低年級教學主要任務是識字,識字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新教材的特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在教學中宜採用生動活潑的遊戲教學形式。

當學生藉助拼音認識了各種樹木的名稱後,我獎勵同學們玩一個小遊戲,我讀樹木名稱,同學們快速從生字卡片中找到對應的生字。學生在遊戲中享受“玩”的樂趣,在有意識的玩耍過程中調動了記憶的熱情,識字教學充滿趣味,教學效果好。

運用漢字構字規律識字。有人說漢字最難學,是因爲漢字是方塊字,構件比較複雜,其實學漢字有訣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學起來並不難,識字教學主要就是要教給學生一種識字規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漢字的規律,感知漢字文化,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本課會認的生字中有8個與樹木名稱有關,我將它們集中在一起學習。首先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生字的共同點,同學們發現它們字形的祕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導他們讀一讀這些生字,他們又有新發現,這些字的讀音就是木字旁旁邊的字。於是我們發現了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並教會他們運用這種規律自主識字。在教學第二組生字時,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新字。有的同學運用生活實際識記“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這些動作進行識記。還有的同學列舉相關聯的詞語“銀行”“服裝”來識記“銀”和“掌”。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活動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增加學生的獲得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