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1

教材說明中,告訴我們《日月明》是一篇根據會意字構字規律編排的識字課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塵……”,通過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學生在誦讀中可以感受到漢字構字的有趣,進而激發起更大的識字熱情。另外課文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易於誦讀記憶。前四句採用三字一頓的形式,後兩句是五字句式,進一步詮釋“衆、林”等字的構字含義,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主題。

依據以上教材說明,我在教學過程中,爲了便於學生識字記憶,我採用了比較傳統的識字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先認字,不會的就拼讀音節,這樣學生很快就認識了所有的生字。我再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以加深記憶。等學生們都認識了這些字以後,我讓學生找找這些字有什麼特點,有的小朋友很聰明的,很快就發現了很多字都是由兩個簡單的字合起來的,或有三個簡單的字合起來的。那我爲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問他們你也能試着編一編新的字嗎?這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你一言我一語地就說開了。於是我趁熱打鐵讓他們小組交流看誰說的字多?孩子們交流的熱烈愉快。然後我提問,學生回答,組成了很多的字,看來孩子們的組字、識字能力很強啊。有的說我看見飯店的牌子上也有這樣的字:三個羊,三個牛,等等。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見的會意字也都說了出來。如,品字形結構的“鑫、淼、晶、磊”。還有的說字謎讓大家猜字,真是一堂生動有趣、又無拘無束的識字課啊。

  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2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愉悅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看圖、遊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以讀爲本讀中感悟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以達到在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中認識漢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已經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四)提煉生活仿作創新提煉生活,想象模仿,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

教學《日月明》之前,我引導學生當一回“小小調查員”,通過電腦、電視、畫報、兒歌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漢字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課文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巧妙地架設起文本與生活的橋樑。在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爲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啓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3

《日月明》這一課,節奏明快,音韻和諧,這篇短短的韻文,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隱約感受到中國人造字的智慧。本節課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比較多,但是這些生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屬於會意字。因此,在教學時我也緊扣這一主題,捨棄了以往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力求在一系列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到會意字的特點,進而識記生字,提高識字效率

一、“明”字鋪路,引領學生初感知會意字特點

教學片斷:

師:(課件出示發光的日、月圖片)這是什麼?

生:太陽和月亮。

師:也就是“日”和“月”。同學們,你們能不能說說,你們看到的日和月都是怎麼樣的呀?可以看着圖片說說。

生:很亮,會發光的。

師:真會觀察!是呀,太陽給大地帶來光明,晚上,月亮反射太陽的光亮也給大地帶來了光明。那日和月在一起會怎麼樣呀?

生:更加明亮了!

師:是呀,他們倆在一起就更明亮了!所以“日”和“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新字,那就是“明”,誰能猜猜這是什麼意思?

生:應該是明亮、光明的意思吧。

師:你很會思考,看到了光明的日和月,我們馬上就能聯想到“明”的意思。

在我們學過的漢字中,有許多字是由兩個或幾個漢字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由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這樣的漢字有個名字——會意字。今天我們就要去學習許多這樣的字。現在請你打開書自己讀讀。注意讀準字音!

在本節課中,1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屬於會意字,而如果單純的對孩子講述什麼是會意字,相信不少學生會存在理解與認知上的困難,因此本節課,我打算先進行“明”字的教學,“扶”着學生在引導中逐漸發現和感受到“明”字會意的特點,由此來引路。

在導入時,我先出示“日”“月”的圖畫,並伴隨發光的效果,使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讓他們直觀的感受到這兩物會發亮發光,帶給大地光明,然後順勢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特點,有了前面的圖片感知,學生一下子就能說出。而後,我出示“明”這個字,學生也馬上能將他們的發現表達出來,他們有的說“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感知到了“明”的意思,初步領略到了此類漢字表意的特點,然後我順勢告訴孩子們,這樣的字就稱爲會意字。因爲有了前面對“明”字的感知作鋪墊,孩子們對“會意字”的理解有了共同的起點,理解起來應該也不至於那麼抽象。這樣,我想比一上課就跟孩子們說,“今天要學習會意字”的方式更加自然。

二、字謎遊戲,鼓勵學生自主中識記生字

教學片斷:

師:在讀課文時,你發現了什麼?先在小組裏說一說。

小結:是呀,大家看,這篇課文很有意思,在你讀課文的同時,其實裏面一些字的字形你就記住了,現在請你再認真的讀一遍課文,等下我們進行“猜字謎”的遊戲。

生:自讀課文。

師:看看圖,猜猜這是什麼字,並且請你告訴大家,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1、識記“鮮”:

師:點擊出示魚和羊的圖片,學生猜猜是什麼字。

生:這個是“鮮”字,這個字裏面有一個魚字和一個羊字,因爲魚(肉)和羊(肉)味道都很鮮美,所以我猜它念“鮮”。

師:(激動)你根據鮮字的組成來記住這個字的,這真是一個記住會意字的好辦法!

2、識記本課其餘的會意字

……

無論是何種教學,對學生的教育都應該是一個“扶”到“放”的過程。通過一個會意字“明”的學習,預計孩子們對會意字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受,緊接着,我利用一個“猜字謎”的環節,通過遊戲這種新穎有趣的載體,放手讓孩子們去學習,鼓勵他們自主思考,自主發現,進一步感知會意字的特點,同時記住這些生字。

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的.表現也讓我欣喜,我發現,很多孩子會主動去思考了。比如,教學“鮮”時,我出示了一條魚和一頭羊,讓學生猜字,同時說說字的意思,一個孩子立馬說出了:“這個字裏面有一個魚字和一個羊字,因爲魚(肉)和羊(肉)味道都很鮮美,所以我猜它念“鮮”。”表述的具體而完整,措辭恰當,並且富有邏輯性。我對孩子的的發言讚揚了一番,也以此鼓勵其他孩子也能學着他的樣子說一說。再如教到“田力男”時,我告訴孩子們:“古時候一般男人們都在田裏耕種,你們知道是爲什麼嗎?”很多男孩子驕傲地說:“男人力氣比女人大,所以男人就在田裏幹活。”學生聯繫他們已有的生活體驗,說的頭頭是道、不亦樂乎,在融洽的對話中,也達到了識記生字的目的。

不足:“扶”和“放”梯度性體現的不夠明顯,放手的不夠,遊戲環節還是有較爲明顯的牽引性。遊戲環節,讓孩子猜字謎,都是先出示圖片,如上面一個滅火器,下面一團火,讓學生猜猜是什麼字,並說說理由。其實,這樣的方式還是從會意字的構成方面給了學生太多提示,學生說原因,也很容易能夠說出來,“放”得不明顯。

其實,我想猜字謎環節是否可以作爲“扶”和“放”的過渡階段。字謎可以猜,但不用全猜,適當的猜幾個,起到提點學生去關注字的構成的作用,接着,可以適當總結學法,並以此激發學生去學習其他生字,如:“剛剛的遊戲中,同學們通過觀察生字的構成,聯想到這個字的意思,接着猜出這個生字,這是一個好方法。如果我們反一反,老師直接把字告訴你,你能不能用剛剛的方法,說一說它的意思呢?”

直接出示生字,再說說意思,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從字的構成上感知字義,如果沒有前面遊戲環節做鋪墊,學生也許不會主動去觀察字的構成。這樣,遊戲環節的設置也就起到了作用,成爲了“扶”和“放”的過渡橋樑,而且學生識字的自主能動性也能體現的更加明顯。

  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4

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課文沒有情節,不知學生會不會感到枯燥?雖然課文短小、琅琅上口,但是學生會不會掌握後就對他不感興趣了?要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課文感興趣,並能主動地學習,更能以課文爲“磚”,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喜歡識字,在課外更主動地學習漢字。

於是我設計了教學過程:

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後,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說:“我能把這兩個字合成一個字……。”我故意拖長聲音,靈活的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麼意思呢?”“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並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的內容。於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彙報時,鈺欣搶先舉手:“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他還運用了消防知識。有的說:“手放在眼上就是看。”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說邊比劃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把自己想到地說出來,唯獨沒人說“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幹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哲宇舉手說:“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祕密。明是左右結構,塵是上下結構。”我乘機表揚了他:“哲宇真聰明,能積極動腦筋,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祕密。”並擁抱了他,學生們羨慕不已,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創新意識、認真觀察品質的教育。

這節課上得很輕鬆,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鬆愉快、自主探知。

  一年級語文《日月明》教學反思5

《日月明》一課共有13個生字,其中11個生字是會意字,所編排的韻文也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所以在備課時我個人認爲學習會很容易的。但在實際上課時,學生的表現距離我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距。細分析,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首先,因爲本課都是一些會意字,在備課時認爲學生藉助韻文在讀書過程中就能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所以對於本課的生字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高估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其次,在處理本課生字上與以往相比過於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形式單一,以至於拿出某個生字,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鑑於以上不足,再來教學這樣的會意字,我會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結合韻文讓學生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以“明”爲例,先引導學生了解“日”、“月”所表達的事物,再進一步引導太陽也好,月亮也好,它們都會發光,給人帶來光明,所以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結合漢字字形“表意”的特點進行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意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樹上歇歇腳,就是“休”字。聯繫字義識記和分辨字形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示範引導,學生就能基本掌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就能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3、拓展延伸。漢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將抽象的字符變得有意思起來,在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基本規律的同時,增強識記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這一課,學完文中的會意字,還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認識的、熟悉的還有哪些類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識字教學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不容易,對老師來說更是一個挑戰,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找準突破口,帶領學生紮紮實實識字,掌握有效的識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