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教學反思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教學反思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教學反思1

終於上完《信客》後,略感輕鬆。餘秋雨作品是我非常喜歡的,其歷史的厚重感和語言的凝重感是我以及我的學生所缺乏的,所幸在這節課上同學們與我產生精神上的共鳴,爲餘秋雨喝彩,爲當代中國有如此優秀的散文家喝彩。其後又感困惑,或許這種師生間的良性交流與互動是一種偶然,或許這只是後排坐着的許多領導與老師所營造的壓力氛圍下的一種激情,然而當這一切都過去之後,我們又剩下些什麼呢?

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五年來,頗感語文老師之爲難。語文課似乎人人能聽,人人能評,人人都有想法的課。語文教學也是爲許多教育家、專業或非專業人士詬病最多的。於是從上第一天課起,腦子裏就混沌模糊,既怕誤人子弟,耽誤學生前程,又怕辜負學校厚望,於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此五年,甚爲辛苦。然在與前輩、同行與學生的共同研討與交流中似發現兩點略有點價值的東西,一是語文課必須是基於語言文字的,二是語文課必須要達到師生共鳴的目的。

猶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即是南山區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之時,我抱着極其虔誠的心態去聽各種各樣的課(特別是公開課),突然發現大多數語文課聽不懂了。有在課堂上翩翩起舞者,有在課堂上離題萬里者,有整節課道德者教化者,不一而足。由此深感自我見識之淺陋,於是在課堂上依樣畫瓢,結果有一天一位前輩聽完我課後醍醐灌頂式地問了我一句:“你在上語文課嗎?”我猛然間全身震顫了一下,是啊,我在上語文課嗎?由此發現,其實當語文課離開語文本質的時候已經異化了。

於是在以後的工作中無論上怎樣的課,上哪一篇課文,我都時刻牢記:一定要把這節課上成語文課。語文者,語言文字也。當然這裏特指漢語言文字,語文課不能離開漢語言文字,不能離開文本,否則就是離水之魚,斷翅之鳥。許多老師說《信客》這堂課最成功的一點就是無論對信客辛苦工作的分析還對信客優秀品格的分析都沒有離開過文本,師生不斷地從文本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我認爲無論《紅樓夢》還是《阿Q正傳》,它們是文學名著而不是哲學名著或心理學名著,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作者通過他們高超語言運用技巧表達他們對人、對世界的認識。因此,學生從語文課上要學到的首先應該是語言與文字。雖然,這堂課在語言文字的賞析上還顯得比較粗淺,但是畢竟是自己的一大進步。

第二點深刻感悟是師生共鳴的重要性。一堂課應該是由師與生共同組成的,它不僅屬於老師,也不僅屬於學生。屬於老師變成了一言堂,屬於學生變成了菜市場。師生之間的關係應是和諧的,心靈共通的,能產生共鳴效應的。這種共鳴效應一方面源於教師課堂上良好的提問與引導和學生的回答,但更重要的是師生間長期的交流與溝通。莫說溝通對於班主任是十分重要的,對於任課老師也同樣重要。對於自己所任課的學生沒有了解,沒有信任,就沒有師生的長期的合作,課堂也就失去了活力。常言道:“聽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聽”,纔會“信”,纔會學好。而這個“聽”,源於心靈上的“聽”,而非耳朵之“聽”。這種境界需要的是一種融合。不幸的是,這方面,在這節課上表現得並不太好,課堂雖顯熱鬧但深層次的溝通不足。希望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會越變越好。

教學至今已五年有餘,深感語文教學之艱難。究竟該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尚有許多困惑,還是運用中山先生那句遺囑勉勵自己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信客》教學反思2

做老師已經整整十年了,職業熟悉度麻痹了曾有的熱情。9月22日,一場語文教學比賽激活了從前的教育情結。課後,心中一直承載着重壓,也許到了不吐不快的時候了——

第一份重壓來自課堂。

一直困惑,如何對語文課堂知識進行“分解”,如何對知識進行化難爲易的處理,如何在梳理之後讓學生愛上語文。《信客》教學的第一環節中,我進行了三次知識分解嘗試:第一次是爲文章的四個部分擬小標題,結果失敗;第二次複述文章的主要情節,結果失敗;第三此次歸納文章動人的故事,結果依然失敗!我茫然了,難道課改之後的語文教學已經無需如此的.梳理了嗎?

隨之而來的思索令我更加困惑,如何對語文課堂知識進行“彙總”?依然是《信客》一文,我一直想找到一個能夠以點帶面,貫通全文的切入點,但怎樣的嘗試都無法達成心願。最後,一位恩師指點我,可以從課後的一個問題入手提挈全篇,問題是:年輕信客死後爲什麼留下遺願,要與老信客葬在一起?問題看似簡單,竟把全篇的精華串連。欣喜之餘,我懂得了:原來在語文教學領域,我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第二份重壓來自課後。

一位老師告訴我,每一節課後都問問自己,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說實話,很多時候我不敢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爲無法面對良心的拷問。《信客》之後,我不得不問自己對學生的給予,結果汗顏不已,因爲我無法給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說法。也許除了語言的薰陶、形象的積累之外,那節課我給予學生的真的寥寥!

於是我爲自己追加了一個問題:《信客》的賽課令我學到了什麼?概括說來只消兩個字:震驚!爲了一節比賽課,我會查那麼多資料,進行那麼多的嘗試,不妨回頭看看日常的語文教學,不外乎就是看看文章,讀讀參考,想想技巧,之後便欣然登場了……有多少節課留下過遺憾我已經說不清了,現在想來除了震驚也只有震驚了!

賽課已經告一段落了,但我卻有了終生難忘的收穫:我知道,該怎樣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