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八年級試題 > 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第六單元)

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第六單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一 基礎知識(32分)

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測試題(第六單元)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音義標註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念無與樂者(lè) 亦未寢(qĭn)  藻荇(xīng)

B.縈迴(yíng)   朔方(sù)  穹碑(qióng)

C.脫籠之鵠(gào)  茗(míng)   汗出浹背(jiá)

D.塘坳(áo)    布衾(qīn)   大庇天下寒士(bì)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8分)

(1)循崖乘峭而上(      ) (2)臺中像羣仙(      )

(3)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 (4)隸而從者(      )

(5)波色乍明(      )    (6)汗出浹背(      )

(7)青山郭外斜(     )  (8)燕然未勒歸無計(      )

3、下列句子與原文完全符合的一句是(  )。(2分)

A.潭西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B.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蔽天下寒士俱歡顏。

D.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盡無泥。

4、下列詞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聞:隔篁竹,聞水聲  餘聞之久矣 B. 差:參差披拂  犬牙差互

C.其:以其境過清  不可知其源 D. 許: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潭中魚可百許頭

5、下列句子、出處、朝代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2分)

A.柳暗花明  《遊山西村》  陸 遊  宋朝

B.清澈見底  《滿井遊記》  袁宏道  清朝

C.蒜葉草莖  《遊恆山記》  徐霞客  明朝

D.明滅可見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唐朝

6、下列有關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記承天寺夜遊》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寫的一篇描述承天寺月夜美景的散文。

B.《遊恆山記》的作者是明代地理學家酈道元,我們曾學過他的另一篇散文《三峽》。

C.《滿井遊記》選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學家。本文描述了作者早春遊滿井所見的景色。

D.《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佳作。結尾句“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現了詩人爲理想而獻身的偉大情懷。

7、填空。(8分)

(1)《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表明作者急切實現願望並非爲了一己私利的句子是:

(2)《過故人莊》中描寫農村風光的句子是:

(3)《遊山西村》中有兩句詩比喻人們在無路可走的時候,經過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這兩句詩是:

(4)《漁家傲》描寫邊塞特有的聲音的句子是: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風翳盡淨,澄碧如洗。

(2) 山巒爲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

9、請用行楷抄寫:(2分)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二 閱讀題(68分)

(一)(24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乙)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甲文出自       課文,乙文出自       課文。(2分)

2、解釋加點的詞。(6分)

欣然起行(     )  相與步於中庭(     )  蓋竹柏影也(      )

以其境過清(     )  乃記之而去(      )  悄愴幽邃(      )

3、甲文中的作者去找張懷民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3分)

4、乙文中描繪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你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5、甲文結尾處說“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交代了同遊者,這與乙文結尾處交代同遊者的目的一樣嗎?(3分)

6、下列針對甲文說法一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篇幅短小,看似單純寫景,實則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B、寫月下庭中景物,用筆極爲精煉。可見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入微,善於抓住事物特徵進行描繪。

C、文章開筆交代夜遊的時間和原因,再寫庭中景物,最後寫作者的情懷。全文線索清楚,層次分明。

D、文章語言清新樸素又活潑自然,簡練而又含意深遠,極具浪漫主義特色。

7、對乙文理解一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選文中渲染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氣氛,抒發了自己悲涼悽愴的心緒。

B、同一種景物,心情不同所獲得的感覺自然也就不同。柳宗元因爲變法失敗而被貶到永州,所以有悲涼的心情。

C、“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中“以”是“因爲”的意思,寫出了不可久居的原因。

D、選文中未寫魚在潭中游動的樣子,是因爲此時作者目的是在表現潭水的清澈、潔淨。

(二)(28分)

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又一里,則土石皆赤。有虯鬆離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裏,有傑坊曰“朔方第一山”,內則官廨( )廚井皆備。坊右東向拾( )級上,崖半爲寢宮,宮北爲飛石窟,再上則北嶽殿也。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雲級插天,廡( )門上下, 穹碑森立。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會仙台。臺中像羣仙,環列無隙。餘時欲躋危崖、登絕頂。還過嶽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爲登頂間( )道,遂解衣攀躡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而滿山短樹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不能出。餘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

1、給文中加點字標上拼音。(4分)

2、解釋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6分)

有虯鬆離立道旁(     ) 於是石路縈迴(      ) 汩汩不能出(     )

有傑坊曰“朔方第一山”(     ) 還過嶽殿東(     ) 穹碑森立(     )

3、下面對句子朗讀停頓標示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始/循崖/乘峭而上 B、坊/右東向/拾級上

C、因/覆上其處/問之 D、先/從頂上望/松柏蔥青

4、本文段是按    順序寫的。作者上山經過了望仙亭、    、   、寢宮、    、    、    等地方。(6分)

5、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登山的艱難?在文中用“  ”劃出。(3分)

6、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又三裏,則崖石漸起,鬆影篩陰,是名虎風口。

譯:又走了三里路,則崖石漸漸地高起來了,鬆影像篩子一樣,是虎風口。

B、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會仙台。

譯:從北嶽殿的右邊往上走,有一個石窟,就着改成一間屋子,叫會仙台。

C、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

譯:擡頭仰望極頂,仍然在傑出的半天裏。

7、最後作者還是登上了頂峯,從中我們體會到作者具有怎樣的精神?(3分)

(三)(16分)

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爲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流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

(1)波色乍明,鱗浪層層(        )  呷浪之鱗(         )

(2)波色乍明(         )  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

2、對“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亦時時有”這句話理解不正確的是(  )(2分)

A、“泉”“茗”“罍”“蹇”這幾個詞都是名詞活用爲動詞。

B、這句話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C、文中的“而”表示並列關係。

D、這句話描寫出春光中人物的活動。

3、“山巒爲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4分)

4、翻譯: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3分)

5、本段主要是寫城郊之春景,以寫景爲主,兼有議論抒情,作者抒發的是(  )(3分)

A、歌贊春光明媚之情         B、讚美滿井山清水秀人美之情

C、春遊的感慨            D、春遊時悠然輕鬆的喜悅之情

  第六單元

 一、(32分)

1、(2分)D

2、(8分)(1)順着,沿着  (2)塑造  (3)騎驢  (4)隨從

(5)始、初  (6)溼透  (7)古代外城牆  (8)刻

3、(2分)B  4、(2分)D  5、(2分)B  6、(2分)B

7、(8分)(1)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四面邊聲連角起

8、(4分)(1)天空無雲,風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過的一樣。

(2)山巒被晴後的雪水刷洗,秀麗如擦一遍,鮮豔明媚。

9、(2分)略

 二、(68分)

(一)(24分)

1、(2分)《記承天寺夜遊》  《小石潭記》

2、(6分)欣然:高興的樣子。  相與:一同,共同。  蓋:表示推測。

以:因爲。      去:離開。      邃:深。

3、(3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

4、(4分)小石潭四周圍的景色  被貶後淒涼、失落的心境

5、(3分)不一樣。甲文是抒發作者的情感;乙文是一篇遊記文的格式。

6、(3分)D   7、(3分)D

(二)(28分)

1、(4分)xiè shè wŭ jiàn

2、(6分)並立       從此     形容水流急的樣子

高大的樣子   寫作“環”,轉、繞   密集的樣子

3、(3分)B

4、(6分)空間(移步換景)  虎風口、“朔方第一山”、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

5、(3分)“望兩崖斷處”到“汩汩不能出”

6、(3分)B

7、(3分)不畏艱險,勇於實踐的精神。

(三)(16分)

1、(4分)(1)像魚鱗一樣  指代魚   (2)初始  忽然

2、(2分)C

3、(4分)比喻。把鮮豔明媚的春光比作剛梳洗過的美麗的少女,顯得更形象、更生動。

4、(3分)亮晶晶的,好象剛打開鏡子,浮光突然從匣子裏閃射出來一樣。

5、(3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