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板橋家書文言文翻譯

板橋家書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家書就是指一個遠在他鄉的人與家裏人相互來往的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板橋家書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板橋家書文言文翻譯

原文

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雖嬉戲玩耍,務令忠厚悱惻,毋爲刻急〔刻急:苛刻嚴峻。〕也。

平生最不喜籠中養鳥,我圖娛悅,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適吾性乎!至於發系蜻蜓,線縛螃蟹,爲小兒玩具,不過一時片刻便摺拉〔摺(zhé)拉:摧折、毀損。〕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劬(qú)勞:辛勤勞苦。〕,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絪縕〔絪縕:這裏指天地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狀態。〕而出。上帝亦心心愛念。而萬物之性人爲貴,吾輩竟不能體天之心以爲心,萬物將何所託命乎?蛇蚖〔蚖(yuán):一種毒蛇。〕、蜈蚣、豺狼、虎豹,蟲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殺之?若必欲盡殺,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驅之使遠,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結網,於人何罪,或謂其夜間咒月,令人牆傾壁倒,遂擊殺無遺。此等說話,出於何經何典,而遂以此殘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

我不在家,兒子便是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爲猶子〔猶子:侄子。〕而姑〔姑:姑息。〕縱惜也。家人〔家人:指鄭家的僕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他。凡魚飧〔飧(sūn):熟食品。〕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嬉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脣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剜肉乎!

夫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可將此書讀與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翻譯

我五十二歲時纔得到了個兒子,哪有不愛的道理。但是愛他一定要有道理,即使與他玩耍,一定讓他忠誠厚道,不要急。

平生最不喜歡在籠子中養鳥,我貪圖快樂,它在籠中,有什麼情理,要讓它屈服來適應我的性情。關於用發繫住蜻蜓,用線捆住螃蟹,作爲小孩的玩具,不到一會兒拉扯就死了。天生萬物,父母養育子女很辛勞,一個螞蟻,一個蟲子,都是綿綿不斷,繁衍出生。上天也很愛戀。然而人是萬物之中最珍貴的,我們這一輩竟然不能體諒上天的用心,萬物將怎麼樣託付給我們呢?毒蛇,蜈蚣,狼,虎豹,是最毒的,但是上天已經讓它們生出來,我爲什麼要殺它們?如果一定要趕盡殺絕,天何必要生呢?只要把它們驅趕,讓它們不要互相傷害。蜘蛛織網,和人有什麼關係,有人說它在夜間詛咒月亮,讓牆壁倒下,於是追殺完了。這些言論出自哪部經典之作,而作爲依據殘害生靈的性命,這樣可以嗎?可以嗎?

我不在家,兒子由你管束。要必須使他忠厚的性情增長,驅除他的殘忍的性情,不要以爲他是我的兒子就縱容他,僕人的兒女,是一般的人,應一樣愛惜,不可以讓我的兒子欺負他.凡是有什麼魚,肉,熟食,餅,水果,應均勻地分給大家,讓大家都高興。如果我的兒子坐吃好東西,讓僕人的子女遠遠的望着,不能吃,他的父母看見很心痛,沒有辦法,呼喚讓他走開,難道不是像割心頭的肉一樣嗎!

我讀書做官是小事,第一要明白道理做個好人。可以將此信讀給郭嫂、饒嫂聽,讓兩個女人知道愛兒子的道理在這裏不再她們那裏。

註釋

①悱惻:形容內心悲苦悽切.

②飧:晚飯。

③中舉:中(Zhong)。考取,錄取。舉:指舉人,明清兩代科舉。考試中,稱鄉試考取的人。中舉:考取了舉人。

④逮:趕上,達到。

5忠厚排側:忠誠厚道,感情真摯。

6劬勞:謂勞累,勞苦。後多指父母養育子女的勞苦。

7蚖:一種毒蛇。

8凌虐:欺凌,虐待。

9選自《板橋家書》。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朝書法家、文學家。濰縣署,當時鄭燮供職於此。淮縣,今山東省。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10濟事:能成事。

鑑賞

文選錄的是鄭板橋寫給他堂弟的信的'一部分,從三個方面表達了他的教子思想。第一,尊師敬長。教育兒子學習和尊重老師的長處,不得隨意廢棄承諾老師的待遇;尊重長者,不得直呼其名。第二,平等待人。告誡兒子不可欺侮虐待僕人的孩子,要把文具、水果、點心甚至舊衣物分發施捨給貧家的學生。第三,讀書明理。教育兒子讀書的目的不是爲了做官,而是爲了明白處世做人的道理,做一個忠厚老實有益於人民的人。

鄭板橋的這些教子言論,我們應該認同。因爲他回答瞭如何做人,如何待人這個關係到每個人立足社會參與社會活動的倫理道德,說出了人們的心裏話,表達了千萬家長的心聲,這些見解和主張在讀書做官佔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裏,是十分難得的。他的教子之舉是值得欽佩的,他晚年得子,自然疼愛有加,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對兒子卻不溺愛、不遷就、不縱容,敢於放手讓別人嚴加管理,看上去似不近人情,實際上是一劑有利孩子健康成長的良藥,這也正是人們對他敬佩有加之處。

這是鄭板橋的又一封家書,清晰的地表達了他的教子理念:“雖嬉戲玩耍,務令忠厚排惻”;“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等。這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至今仍具積極借鑑意義。

與第一書相同,語言樸素自然,懇切感人,長者風範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