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18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18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爲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爲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爲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爲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難點:理解、體會爲什麼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說學情

1、我們班共有45個孩子,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長輩都圍着自己轉,孩子們在那麼多人的關注下似乎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爲中心的習慣,不太會去關愛父母,回報別人。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會讓我們班的孩子從文中學生的改變受到啓發,進而也學會關心父母,回報別人的教育。

2、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難點,更好地把握課文,提高其閱讀能力。它還是學生以後讀文章、寫作文的一個扶手,是日後學習其他方法的臺階。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先以故事《媽媽的禮物》開頭,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再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故事導入——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故事導入)老師配樂講述《媽媽的禮物》,聽後讓學生說說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那種深沉、無私的愛,便於引入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也是跟爸爸媽媽的愛有關的文章。

2、(質疑導向)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出示題目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爲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3、(探究體驗)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就爲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通過比較課本上的兩幅圖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自己說、找文中句子讀一讀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氣氛爲什麼由“熱鬧——沉默——熱鬧”發生變化。

當然,學生在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通過一個問題:“不說話不代表孩子們此時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麼?說話練習:教室裏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

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爲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一向覺得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4、(學習昇華)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說法。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孩子們在沉默後行動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2)“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5、(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從課文聯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現更好,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課文中的孩子會回報父母的愛了,那我們小朋友們呢?你會回報父母的愛了嗎?快跟你的夥伴們討論一下,說說以後你打算怎麼樣回報父母的愛?”以此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五、說教學預計

1、相信通過學習課文,班上的孩子們能受到啓發,感悟到父母的愛是那麼無價、無私和偉大,我們也應該學會關心父母,感恩典別人的對我們的愛。

2、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這種方法,對以後讀文章、寫作文時有一定的幫助。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觀潮》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裏,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說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說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說教法】

“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說學法】

根據材特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學也是如,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2.觀看畫面,啓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二、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我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學,抓住重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裏採用情景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出示自學提示

(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爲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後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3.爲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爲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爲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三、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爲天下奇觀。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爲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將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以“將心比心”爲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據文章的特點,我爲本課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的意思,懂得人與人之間應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根據教材編排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根據課文的兩件典型事例,體會“將心比心”的意思。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爲:

1、抓住重點語句進行朗讀、體會,組織學生討論。

2、結合典型事例,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學法指導爲:

通過閱讀思考、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及擴展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我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特點,爲了突出“聽說讀”的訓練,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劃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我以身邊的小事引出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緊扣課題的意思,以引出今天的課文。

(二)檢查預習,鞏固基礎知識。

檢查預習的方式由小老師抽查,可以鍛鍊學生的能力,也可以初步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歸納事例時,我相機板書重點內容。

(三)合作探究,體會事例,理解“將心比心”。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設計了兩個探究點和一個課堂延伸訓練點。爲了讓學生在理解事例中體會“將心比心”的含義,我又在前兩個探究點中分別安排了兩個小點和一個補充訓練,補充訓練是針對全班同學而設計,由點評學生引導解答,以幫助學生理解,也達到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培養“小老師”的講解能力。

此外,爲了讓學生進一步對課題的理解,我小結了全文,點明瞭中心。爲了鞏固學生的理解,我安排了分享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

(四)當堂訓練

這個環節重點安排了理解課題的練習和寫話練習。模仿課文的語言描寫,寫幾句人物的對話,選用第二題中的短語,注意對話語中提示語的位置。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解說教材:

《浣溪沙》是人教版七年級下/上冊中的課外古詩詞背誦中的第七篇課文,它是《課程標準》中推薦的關於7—9年級優秀詩文的50篇中的一篇!這可以說主要是爲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量,開闊視野的目標這個主題而展開的!這也可以說是,作爲一個初中生,對於瞭解悠久五千年文化中的宋詞所必不可少的!

《浣溪沙》是宋詞中婉約詞的一首經典之作!主要寫了身爲宰相詞人的晏殊傷春感時,從那逝去的美好的春光中體會人生的哲理,思考永恆與短暫這個主題!全詞傳達了詞人一種淡淡的閒愁,意蘊幽深,溫厚而又淡雅!可以說其流暢的語言和意蘊深廣的哲理成爲該詞的兩大亮點,也使其成爲宋詞中的經典!廣爲人所流傳!

根據宋詞的有關特點,以及學生現有散文知識水平、接受能力,這幾個因素的作用下,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①、瞭解有關晏殊的生平以及其創作的基本情況!

②、對詞中一些有分歧的字、詞,進行詳細的講解,以掃除進一步理解的障礙!

③、能有感情的吟詠,並且能夠背誦這首詞。

④、用優美的散文話語疏通詞義,整體的感知改詞的情和美。

⑤、從作者的傷春情懷中體會人生哲理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在解決以上五個教學目標的同時,將對詞中那句千古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的詳解作爲教學的重點!將對此人所代表的婉約詞派做初步的瞭解,以及詞人的人生宇宙觀作爲教學的難點!

二、解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老師如何教,對於學生學習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是讓其事半功倍,還是讓其事倍功半,這就取決於我們是否採取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否把教和學完美的結合!基於此,我將主要採用點撥法、教授法這兩種方法!講授法,可以比較系統的傳授學生一些關於本課的一些知識,點撥法,則又可以發揮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對於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我將堅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於學生”的這一策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的那種將教師居於主導地位的格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至於具體的學法,我將採用: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在此基礎上,我將利用PPT、音頻等現代的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增加學生的興趣!

三、解說教學過程:

爲了,解決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我準備將課堂教學設爲以下十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在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四大無窮的寶藏,它們似天上那發出耀 眼光芒的流星!不過他們的光芒是永恆的!給無數代代的華夏子孫帶來無限的光和熱!他們分別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四大寶藏之一——宋詞!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宋詞那冰山一角的婉約詞,她似一位婀娜而又多姿的仙子,給人一種無限的情感體驗,同時其中又略帶一點無名的憂傷!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他有兩句傳誦頗廣的詞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晏殊。 現在我們就乘着時光機,穿越時空,回到北宋某一年的春天,去領略婉約詞派的代表之一額晏殊的《浣溪沙》,去領略其中的那段淡淡的美、憂、傷、豁、達!

(二)、介紹詞人,瞭解詞人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臨川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爲進士。之後到祕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樑陳以下名臣述作爲《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三)、檢測字詞,掃通障礙

1、找一位學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

2、必要時點出一些詞語,由學生造句:要集中注意力。 (如:回:追回 香徑:花園裏的小路 徘徊:來回的走)

(四)、通讀全詞,整體感知。

1.選取一篇朗讀比較好的音頻,讓學生先聽一面!

2.全體齊讀:先叫男生讀,再叫女生讀,最後叫男女齊讀!整體感知該詞的感情基調,語言風格!

3.可問學生覺得誰的朗讀比較動聽——女生:符合化簡詞派的那種感傷基調!

(五)、詳解該詞,領略意蘊。

1.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舊亭臺。

(1).問題:美酒、新詞”象徵什麼?

答案:美好的事物!

(2).問題:舊、去年”有一種什麼樣的作用?

答案:襯托永恆! 夕陽西下幾時回?

(3).問題:這句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河上句呈現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答案:淡淡的憂傷,無形的悲哀! 對比、發差的關係。

2.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1).問題:“花落”象徵什麼?

答案:消逝的年華。

(2).問題:“歸”體現了作者一種怎樣的宇宙觀、人生觀?

答案:通融。 小園香徑獨徘徊。

(3).問題:該句的詞眼是什麼?

答案:“徘徊”,無名的憂傷,思考:永恆與短暫。 (對學生的回答:做一種鼓勵行的點評)

(六)、分析意象,歸納主題:

問題:哪些意象體現這個主題?

答案:舊亭臺、夕陽、落花、歸燕。

問題:那個動作最能體現作者惆悵?

答案:“徘徊” 歸納主題:通過寫遊園的經歷,憶昔懷舊,體現以下主題: 抒發一種時光流逝,春光難留的惆悵;體現了詞人一種通融的宇宙觀、人生觀! 詞人對“永恆”與“短暫”的一種全新的思考!

(七)、體會詞的語言風格:

圓轉流利 通俗曉暢 清麗自然 意蘊深沉

(八)、道名句淵源,增生興趣:

關於“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來歷趣聞(王琦和晏殊共作)

(九)、蘊含哲理,人生啓示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必須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味道,活出自己的價值!

(十)、課後小結,佈置作業:

反覆的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詞,最好是能夠背誦!

用這首詞作爲歌詞,找一首喜歡的曲子,自己配合曲子歌唱!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說明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這個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瞭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認識月球,瞭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設計思路

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變,體現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傳統的教學設計中,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受到一定束縛,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總體設計思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分組卡片、主題網站、月光奏鳴曲、春江花月夜

學生準備:概念圖作品、站、幻想畫、神話傳說

教學時間:

5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月亮自古以來,就於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師生背誦有關月亮的詩詞)

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的美好,課前大家針對自己不同的特長和興趣分小組展開的對月球的探索,現在就來看看我們的成果。(分別展示概念圖、站、幻想畫和神話傳說)我真爲大家的聰明智慧所歎服!

二、學習課文,解疑問答

1、自讀課文

現在就讓我們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個怎樣的世界!打開課本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惑?

4、小組活動:寫出人類探索月球未解之謎。教師準備紅、黃、綠、藍、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別寫有1、2、3、4、5、6。由學生隨機抽取,按照數字相同的規律做在一組,每組發給1張白紙,然後按照順時針依次傳給其他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儘量多的問題,最後一名同學彙報,比賽哪個小組獲勝。

4、總結表達,讀懂了什麼,講述疑惑,

三、網絡探究,自主學習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裏。人類選擇走出地球,那麼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離我們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許多年後回首人類登月的歷史,我們會覺得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績很微薄,但是對人類進步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講:“雖然這只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讓我們一起登入主題網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特別關注人們探索月球之謎的歷程。

四、高智慧學習,小組討論

結合實例,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奧祕,不僅僅是月球,還有火星,銀河系等等,爲什麼會出現哥倫比亞事件?爲什麼今年美國對於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難的新聞牽動了全世界的關注?我們知道就是因爲這樣一種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學技術不斷髮展和進步,那麼科學進步的含義僅此而已嗎?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學進步=探索+…+…+…+…啓發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填寫不等式。說出相應的理由

小組活動:按照形狀相同的規律劃分小組,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按照顏色分組到別的小組討論,瞭解別人的想法,最後回到自己的小組,修改本組的觀點,紅色留下負責解釋本組的想法,全班彙報交流。

五、課堂小結

假如xx年後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麼?

六、教後反思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係,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爲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爲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爲最有力的說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後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怎樣的雪景?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裏釣魚的情景嗎?詩人柳宗元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出示雪景圖)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儘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像畫面。

3、指生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麼,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着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隻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裏,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2)剛纔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麼補充的?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1)抽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抽生背誦。

課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後同學們從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歡的詩,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雨後的森林》是一年級實驗班教材第4課,在語文課本的60。61頁,雨後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雨後的森林是一首清涼精美的兒歌。

二、說教學目標

我制定了4個教學目標:

①會認本課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③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④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從而樹立環保意識。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是:

①瞭解雨後森林的樣子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說教法:

因爲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難集中,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多種遊戲形式,寓教於樂;因爲低年級的學生應多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低年級的課堂應是一個書聲琅琅的課堂,因此,在講解課文是,我採取了講爲輔,讀爲主的形式。

五、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我是這樣實施我的教學的:

首先,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親愛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到樂園一樣的學校中游覽了一番,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自然去採摘知識的果實吧!只有認識這些漢字寶寶,我們才能到達,然後出示蘋果形狀的的字卡,採取了開火車讀,指名讀,男女生互讀的形式複習鞏固上節課的生字,採得了知識的果實,我們就去大森林吧!

接着,我範讀了課文,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瞭解內容,標畫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把書上要求會認的字寫在花朵形狀的卡紙上,它們的拼音寫在綠草形狀的卡紙上,不僅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也給黑板上整體圖案增添了幾分色彩。

然後,理解課文,課文的前兩句我指導學生體會雨後的心情如何,從而引導他們用愉快輕鬆的語氣來朗讀這兩句,緊接着組織討論:

①想想雨後的森林有什麼?

②作者是指名介紹它們的?

在講解這個環節中,以貼圖畫的形式展示這四句話,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加以有趣生動的動作,幫助學生記憶課文;接下來,拓展思考:雨後的森林裏或草地上還有什麼?要相信孩子,因爲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畫面,比詩更豐富,更美麗更多彩;最後,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重點強調要讀出自豪與讚美的語氣。

在講解課文結束後,讓學生試背課文,男女生比賽背。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寫一個特點鮮明的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人物描寫”單元的習作內容。本次習作要求和單元目標均提到 “運用課文寫人的方法,寫出人物鮮明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爲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寫作空間”。因此,本次習作教學,我以教學目標爲導向,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構思,合作學習。通過方法指導,從身邊熟悉的老師、同學等出發,小組合作討論與習作,激發學生的習作慾望;在提煉寫法、選材訓練等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寫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富有技巧性,充滿樂趣,變“要我寫”爲“我要寫”;通過欣賞、評改習作,提高學生的評賞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享受到修改習作的樂趣,和看到習作越來越充實、精美的成就感。

二、說學情:

學生在習作前雖然只是大概預習了一下《人物描寫一組》課文內容,沒有進行過隨文練筆,但他們已經有了從三年級以來積累的一些習作方法和技巧,並非從“零起點”開始學習。基於學生起點和現狀,我們發現學生對人物特點內涵理解比較淺顯,對人物細節描寫掌握不到位。因此,本次習作教學的指導課我採用了“四部曲”方式進行教學:第一部激趣解題,第二部方法指引,第三部片段習作,第四部評賞修改。即先讓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一個人物的特點,接着結合課文精彩片段進行方法指導,然後出示更多的寫作素材,拓寬學生思路,讓生在小組內確定一個人物和他的一個最鮮明的特點,運用合適的人物描寫方法,共同完成一個習作片段,最後依託學生優秀作品,以小組爲單位,全班欣賞、點評習作片段。

三、說教學目標:

1、複習人物描寫方法,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抓住人物的特點。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合適的人物描寫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完成一則習作片段。

3、通過互動賞評,培養學生欣賞、評價、修改習作的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依據不同的寫作對象,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所以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爲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合適的人物描寫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完成一則習作片段。教學難點爲通過互動賞評,培養學生欣賞、評價、修改習作的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按照規定的教學內容,發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所以教師應重視學法指導,積極地把“教”的過程轉化爲“學”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教材讓學生審讀,規律讓學生尋找,疑問讓學生議論,錯誤讓學生辨析,知識讓學生梳理。大綱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合作教學,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和學生關係,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學法:

教法:引導法、合作法、拓展法、實踐法。

學法:激發興趣法、討論法、評議法、舉例法、探究法。

偉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是教人發現真理。”這就告誡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激活學生思維的“深”度和調動學習主動性的“廣”度上下真功夫,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自始至終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爲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前三分鐘熱身>

(二)方法指導:

1、師課件出示課文精彩片段,進行方法指導。

(1)、師提出任務:讀一讀,聯繫上下文,思考這個片段表現了嚴監生什麼樣的特點?用了什麼人物描寫方法?請找出相應的字或詞。

(2)、師提問回顧所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

(3)、師提問質疑,引導生結合課文上下文,學會選擇合適的描寫方法。(師板書“合適”)

(4)、師繼續質疑,引導生學會用一件事例來表現人物鮮明的特點。課件出示《臨死前的嚴監生》節選。(動作詞紅色字體顯示)

文摘:嚴監生喉嚨裏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着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裏,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

(三)片段習作:

1、師課件出示其餘素材照片(周勇、彭老師、TF boys、同學等),生以小組爲單位,每組選擇一個人物,抓住一個鮮明特點,舉例描述。師播放圖片。

2、小組內討論,確定一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他最鮮明的特點。

3、小組內合作,結合一件事例,選擇合適的描寫方法,完成一個人物特點描寫片段。(師課件逐步出示要求。)

4、師巡視,相機指導。(師提示:可以像課文中的片段一樣,抓住細節來描寫。)

(四)展示賞評:

1、以小組爲單位上臺展示,師生共同欣賞、點評。

a)、先請一個小組上臺,展示小組的習作。其餘學生自由點評。課堂如果生成好的點評句式,師相機抓出來,黑板上板書,後面小組效仿。

b)、如果課堂生成不夠理想,師相機出示溫馨提示,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賞評習作。

師課件出示賞評句式溫馨提示:

你用了( )描寫方法,表現了XXX( )的特點。我建議( )

2、教師相機點撥。

3、師相機課件出示自己的下水片段,請生賞評、修改。

(五) 繼續習作:

師小結本課,佈置作業。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堂課是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春天中的一篇課文。

這首兒歌,通過想像和比喻,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詩化了農民伯伯艱苦的農業勞動,詩化了農民伯伯們辛勤勞動的勞作場面。

這裏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和諧,富有詩情畫意。讀了這首詩,要讓學生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之中是美的,人的勞動是美的!

二.學生的分析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對於感性的知識接受的很快,思維活躍、想象力強、知識面廣及有初步的空間概念,喜歡動手動腦,並有個別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和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見解。

讓學生通過對兒歌的學習,來感受春天,感受自然,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兒歌,認讀學習生字,能流利正確的朗讀、背誦課文,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理解課文的內容,以及內涵。

2.能力目標:

朗讀、背誦、獨立識字、想像力及看圖說話能力的培養。

3.德育目標:

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來來感受春天,感受自然,並能體會到勞動的創造力和勞動創造美這一道理。結合學校進行的小種植活動,來教育學生對勞動的正確理解和認識。

四.教學過程

(一)看圖

1.看圖觀察,說一說圖上的內容,引導學生結合圖來記憶課文。

2.出示課題,動態的表現出“插秧”。

(二)課文

1.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配樂聽教師範讀,標記出不認識的生詞。

2.自由讀課文,學習字詞。

(三)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選擇要學習的字詞,並能根據提示拼讀,組詞,理解。

2.學習完生字後,進行詞語的抽讀鞏固複習。

(四)在課文中識字

1.學完字詞後,返回到課文中,在文中通過朗讀來加深記憶。

2.請學生朗讀課文,並進行全班評議。

3.對於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教師板書到黑板上。

(五)難點理解

“插秧”怎麼會插到藍天上、白雲上、青山上、綠樹上?

通過演示課件演示來解釋現象,並請學生上來嘗試。

(六)色彩的內涵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色彩,並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春天的顏色

(七)有感情的讀課文

回到課文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色彩和美麗的境界。

(八)課文的引申

1.再學生充分領會到課文(包括圖、音、語句和韻律)的美之後。進行德育教育,出示學生的美術畫、長高了的水稻等圖片來發現人們生活中創造的美。

2.出示學校小種植活動的圖片,讓學生們體會到,“人們在勞動中創造了美,在勞動中的人才是最美的。”這也是本堂課的主旨所在。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 教材分析

《稱讚》是一遍有趣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讚,相互肯定帶來的愉快感受,小獾說;“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小刺蝟說;“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從這兩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上,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與肯定,那麼,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何嘗不希望得到老師同學之間的稱讚呢,在他取得一點點進步的時候,給他稱讚給他肯定,也會增強他的自信心,爭對二年級的學生,由於受年齡制約的特點,他們還缺少去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也不會懂得怎樣才能真誠的去讚美、稱讚別人,所以,通過這篇課文,我準備採用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的神奇效果與學會真誠的去稱讚別人

二、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會認10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稱讚帶來的愉快

感受,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識字

2、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 教法與學法

在本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法,情感朗讀法,直觀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爲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民主,活躍的學習氣氛,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的學習局面。

四,教學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第一、 創設情景,激情導入(3分鐘)

首先,我會隨機表揚(你們坐得真端正),在此基礎上我在以提問的方式,你們聽了老師的稱讚是什麼感受呢?導入課題,(板書;稱讚)看到這個題目 你們想問點什麼呢?

1、小學生的天性是好奇,在這裏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將以圖片的形式讓學生先認識“刺蝟”“小獾”把他們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

第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首先,我會出示課件,明確具體要求,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去識字,結合課文初步瞭解生字的大意。

第三、遊戲識字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了利用卡片生字隨機抽取認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賽讀等形式進行認讀,這樣既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也能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另外,我在出示課件的形式來鞏固學生對生字詞的識記。

第四、 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所以,我採用了多種方式讀,聽錄音範讀,自讀,分角色讀,讀中初步體會,初步感悟。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1

今日我說課的資料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7冊的課文《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學習課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本事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本事。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經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

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發全腦爲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到達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經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後教師就問:你們明白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經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僅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資料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並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我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當怎樣改。最終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經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並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當具備的素質。所以,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當是課外閱讀的開始。佈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的祕密》寫片段。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2

一、說理念

有創造地運作“整體 ——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以“讀說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邊讀邊想邊感悟,引導學生置身文本之中。

二、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

《荔枝》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回憶作者與母親之間發生的幾件小事,反應了母親與兒孫之間的愛,同時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無限的思念。

2、制定目標:

(1)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會寫含生字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的愛,喚起關愛父母之心。

3、確定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深厚感情,受到關愛親人的教育。

三、說教學策略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和主體作用,採取講學結合,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自讀自悟,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堅持以生爲本,注意落實語言訓練點、朗讀訓練點、思維訓練點、延伸練筆點,大膽讓學生自讀自悟。

四、說教學流程

(一)猜讀導入,營造一種氛圍;

教師出示新鮮的荔枝,讓學生說說荔枝的外形,說說吃起來的味道。如果讓你寫關於荔枝的文章,你會寫些什麼?那麼課文是不是這樣呢?作者的想法與你們是否相同呢?(有人說,閱讀是一種猜測的遊戲,是讀者的經驗在文本中的再驗證,是讀者人生經歷走向作者人生經歷的過程。而閱讀教學應引導通過大膽想像猜測,產生強烈的期待視野,從而與文本零距離接觸。)

(二)整體感知,升騰一種感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時想想課文主要寫一件什麼事?(初讀是是閱讀教學的開始,學在解讀中的第一感覺很重要,原生態的感悟是後面教學的基礎,應讓學生直面文本。)

2、再讀課文,理清文脈。邊讀邊思考問題:課文圍繞荔枝寫了我與母親之間發生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後,給學生提供一個感興趣的,寬泛的閱讀對話話題,爲下一環節的精讀感悟做好鋪墊。)

(三)潛心會文,感悟一種情味;

1、批註課文,與文本對話

母親的愛是那樣無私與偉大,那麼課文哪些地方的描寫令你感動,請你多讀幾遍,並在文中旁註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批註文本是落實學生與廣文本對話的有效形式,也是有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整體素養的一部分,當然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又要注意教師的適時點撥。)

2、批註交流,師生對話

彙報學生的感受,教師主要預設以下內容:

(1)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着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託着荔枝,像是託着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着捨不得吞下。

(先指名讀句子,找出描寫母親動作的詞語,然後說說從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最後指導學生朗讀)(母親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歡荔枝,這樣細緻的動作描寫,可以體會到荔枝在母親的眼裏是格外的珍貴,她像對待一個小生命一樣認真細緻地剝開,仔仔細細地欣賞,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也可以說體會到了母親對荔枝的一種無比的喜愛,母親彷彿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裏面是特別的高興。)

(2)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着疤,有的還爛了皮,只是讓母親一一剜去了疤,洗得乾乾淨淨。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着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幾遍才洗成這般模樣。

(讓學生想想母親爲什麼買這些處理水果?重點抓住小果子的特點描寫,從中體會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及對我的關懷。)

(3)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來對客人說:“快嚐嚐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利用上茶端下沙果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處處爲兒子着想,儘管那盤沙果是她買的,她就勢端了下去,留給兒子買的荔枝,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這兒也可以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

(4)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母親臨終前未能吃上荔枝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把捨不得吃的、最愛吃的荔枝都給了兒子和孫子,那種殷殷的舔犢深情,還可以體會到作者因母親臨終前不能吃上荔枝,而產生的深深的遺憾和無法彌補的痛楚。)

(5)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想想活到 28 歲,居然沒有嘗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 70 歲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出錢買上一斤。

(對比我們現在吃荔枝是家常便飯,而他們卻那麼艱難,表達作者對年近70 歲的老母親的拳拳孝心)

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順序適時點撥。

(這一環節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交流碰撞,教師巧妙點撥,精要總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當演員,當課堂主角,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說出獨立的見解和感受,促進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的人文內涵。)

真情訴說,與自己內心對話。

同學們,面對這對母子,他們互相關愛,母親爲了照顧小的把自己鍾愛的荔枝讓給子孫,而孩子熱愛母親,年年都給母親買荔枝,讀了他們的故事,你結合自己的實際,一定有許多話想說,想想,告訴你的同桌,然後再全班交流。

(“隔岸觀火”是語文學習的一大弊端,學生融不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便很難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中讓學生改變角色,走進教材,從讀者變爲當事者,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總結提升,學習一種表達;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簡短的一句話飽含着作者多少複雜的情感與心中訴說不盡的話語,根據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未說完的話會是什麼?(注意要與原文的基調一致。)

(兒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合程中走橋樑作用的一種手段。讓學生仿寫,把學到的知識點向課外延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3

教學內容:

《浪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大海特有的景緻:沙灘、浪花、貝殼、小蝦。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來,像一羣淘氣的娃娃。課文語言優美,音律和諧,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兒童的口吻,描述海邊的景物,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邁着”“搔癢”“捧來”“輕輕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標: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感悟理解“邁着”“搔癢”“捧着”等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

爲擴大課堂容量,拓寬學生的視野,我準備了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教材持點、學生的年齡持點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變式教學法、動作演示及激勵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讀中感悟,實現與文本對話。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請學生趴在桌面上,閉上眼晴仔細傾聽,感受一下,我們現在來到了什麼地方?(放海浪聲)

2、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大海風光。

小朋友,海美嗎?(美)沙灘美嗎?(美)浪花美嗎?(美)想到海邊去嗎?(想)那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課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灘和美的浪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誘發興趣,這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

“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想,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之前,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海浪聲”“海”“浪花”引入教室,讓“海浪聲”“海”“浪花”直接訴諸於兒童的感官,使學生對教材由“遠”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親”,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其如臨其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裏。

(二)品讀感悟,細細體味。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2、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並通過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模仿浪花的動作、用詞說話、找關鍵字等方法,讓學生理解“邁着”“搔癢”“捧着”“又”等詞語,體會文中“我”和“浪花”的快樂。並讓學生把自己的體會用讀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這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關鍵。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級的學生要達到這理想目標並不容易。因而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顯得更爲重要。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於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通過做動作學習詞語,讓學生模仿“浪花邁着輕輕的步子走來”,還讓學生“悄悄地搔癢同桌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等做法,讓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摸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並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我認爲,這一過程實質是學生由對語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對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學生內心與文本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也就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與文本對話。

(三)拓展視野,情感昇華。

播放《海底世界》動畫,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表達自己對海、或浪花、或沙灘、或海底世界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組合和調整,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感性的材料。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動畫,把學生的視野及情感向縱深拓展,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把情感釋放出來。

(四)課堂小結,分享快樂。

小結:師生共同小結本課的收穫,讓學生體驗收穫,分享快樂,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設計意圖:

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教學評價:

評價方式採用“觀察法”“隨機點評法”及“激勵”等方法。

“觀察法”是在學習探索過程中,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在充分暴露思維的過程中,積極肯定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探究精神。

“隨機點評”“激勵”包括師生間和生生間的點評和激勵,這些評價方法能及時溝通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提高信息反饋的頻率,調控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4

【說教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應該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下面我就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的這堂課的設計意圖。

【說過程】

(一)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在矛盾處置疑,激活學生的思維。

於無疑處設疑,於矛盾處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幾隻大貓?”原是無疑之處;而“面對這樣性格古怪的大貓,老舍先生一定很頭疼了?”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文中找理由、擺事實,忙得不亦樂乎。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爲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

(三)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我今天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爲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對於《新課標》精神的理解,我也是處於學習的階段,談不上深刻地領會,今天和大家交流,也僅僅是一種探討,但願我拋出磚能引來更多的玉,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5

【說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後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爲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通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藉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爲本課擬訂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2.隨文識字5個,會寫4個字。

3.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通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5個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通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教師策略】

1.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啓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讓學生通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通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後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藉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並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願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註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通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遊戲方法鞏固生字。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願意寫好詩中的字。

【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爲主要教學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範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爲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6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後的閱讀中不單是從的內容去理解,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的結構,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地進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爲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重點的語段作爲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爲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啓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爲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着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實際上是爲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高貴品質。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由題入文,設置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後,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麼?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着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麼的?這爲體現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於是我又問道: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置麼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的內容。

(二)剖析課文,理解中心。

讚揚的是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爲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自然段讓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並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後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爲什麼軍需處長穿得這麼單薄?”這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我緊接着說:“這麼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着這麼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爲什麼這麼鎮定,這麼安詳呢?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爲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爲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並進行配樂範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爲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後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爲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爲什麼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爲什麼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爲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士發棉衣,以至凍死。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爲下文體現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爲什麼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複雜的感情。他爲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疚。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麼區別;“抽動”和“抖動”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後,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爲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着問道:“課文爲什麼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衣着和詳寫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爲了突出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中心思想關係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爲學生今後習作作鋪墊。

五、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說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捨己爲人、一心爲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裏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在講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爲什麼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爲樹立了軍需處長那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爲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士們一定能經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六、總結課文,薰陶情感。

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說:“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七、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爲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

(1)用“溼潤”“晶瑩”造句;

(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它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寫景遊記。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 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本課的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四、說學法

爲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達到目標,我主要讓學生採用朗讀法、對話法、想象法、圈劃法、背誦法、摘抄法等,來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流程

(一) 導入,整體感知

1、 板書課題(“頤”的左邊用紅粉筆寫,落實它的字形),讀好課題。

2、 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介紹頤和園的一句話。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把頤和園的特點濃縮成兩個字,隨機板書:大、美。

(二) 品讀,觸摸語言

這是課堂的重難點所在,將文路、教路和學路結合起來。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讀中,明白作者記敘的順序

1、生初讀,主要自學有關生字詞。

2、我問學生:作者給我們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麼順序的?(板書:遊覽順序)生讀二到五自然段,我再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請用波浪線劃出來。

3、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習交流:

(1)句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我最後問:你讀完這些詞句,發現什麼?(作者的觀察很有順序——言之有序;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根據這些詞句,你能猜到作者着重要介紹的景物嗎?請把它們圈出來。(板書:長廊、佛香閣、昆明湖)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細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

1、學習“長廊句子”

(1)找到相關句子。

(2)感受怎麼表達?你發現什麼?(板書:顏色、長度、美麗)

(3)體會語言:“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着問:文中像這樣的表達的句子還有嗎?找出來讀一讀!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2、學習“佛香閣”句子

(1)生讀三四段;

(2)作者先後怎樣觀察?請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觀察的詞語。 反饋:板書:擡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3)怎麼介紹“佛香閣”?出示句子研讀——你能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也能將將它介紹清楚嗎?——比較一下,哪一句更順口?

(4)怎麼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寫出了什麼?讓你

想起怎樣的詞句?(水平如鏡、優美畫卷)——你能給“滑”字換一個字嗎?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水靜、水平、水美)

3、學習“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觀察到什麼?讀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書: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3)重點介紹什麼?怎麼介紹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總結中,回顧作者的觀察的方法

1、討論:作者是怎樣介紹清楚的?

2、梳理歸納:準確選擇觀察點——有順序介紹——多角度觀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積累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句話,背一背,抄一抄。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顏色、長度、美麗 遊覽順序 頤和園{ 佛香閣:擡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置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七、教學反思

因爲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爲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鬆,所以許多的亮點都捨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和昆明湖爲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和昆明湖的特點。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十七孔橋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朗讀指導上:這節課因爲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朗讀上指導不到位。

(2)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設計得比較死板,

(3)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都不樂於動腦筋,不善於表現自己。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8

一、說教材

《寫人要凸顯個性》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的表達交流中的一篇作文訓練。本單元寫人。寫人的什麼呢?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便各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特點,這就是個性。寫人一定要寫出人的個性,所以,本單元在寫法上要注意凸顯人物的個性。寫人在記敘文的寫作訓練中至關重要。

二、說學情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寫人的幾種基本寫作手法,在上一次課《園丁讚歌 記敘要選好角度的記敘文》的記敘文寫作中,也穿插了刻畫園丁形象特徵的練習,因此,對於寫人,學生是有一定的基礎的。但是由於我們學校是農村高中,學生的基礎及素質都不盡人意。學生在描寫美女的時候,都會說是“櫻桃小嘴,柳葉眉,曼妙的身姿”。在他們的筆下,美女都是一個樣,毫無個性所言。所以在高一記敘文訓練階段,我們必須加強對人物個性的塑造。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知識目標:

①學習寫作中選材應運用典型事例。

②學習用多種方法刻畫生動形象的人物,凸顯個性.

二)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凸顯個性。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有困難的地方。根據以上這些,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爲:

①、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的個性

②、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新課標要求“要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因此,針對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學情,我確立本課的教學方法如下: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文字片段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人物的個性,通過討論交流,協助學習,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 佈置任務講練結合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1、展示習作,導入課文。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習作,讓學生猜猜他是誰?來導入課堂學習內容;

2、討論交流,明確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課本中最具個性的人物,由學生分析出描寫方法 。

3、各個擊破,解決重點。

首先是如見其人,分析肖像描寫。在肖像描寫分析中,着重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經典的肖像描寫片段,來讓學生直觀的體會肖像描寫,然後是如聞其聲,分析語言描寫。用多媒體展示經典語言描寫片段,師生一起品味片段,歸納出寫人物的語言,表現人物個性,應該緊扣人物的哪些方面?第三分析動作描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片段,突出一些動詞運用進行,再通過兩個學生上臺完成老師所說的任務,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發現其性格,並進行片段訓練,描寫其中一生的動作。

4、講練結合,佈置作業。請以“校園裏的——(人)”爲題,寫一個片段。

五、教學反思

在本堂課中,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加大了的課堂的容量,也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如何進行人物描寫。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自主探索意識 。講練結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我總覺得在多媒體的課堂上,學生過分重視多媒體,而忽略了老師的講解,就感覺在看熱鬧一樣,一下課,我就有點擔心學生在課堂中什麼都沒有學到。所以,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