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8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語文說課稿8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我所講授的課文《揠苗助長》是蘇教版三年級第二十四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裏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根據文本內容以及學生學情沃特確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七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理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爲:理解《揠苗助長》蘊含的道理。這節課中我設計的教法有情感朗讀法、以讀促解法、合作討論法,學法爲:感情朗讀―—理解內容——感悟道理。

教學時,在導入環節中,我先採取講故事、設懸念的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探索新知的環節中,我主要從三方面落實: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我採取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分析、識記字形的方式進行教學。在理解寓言內容的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初步自讀課文,感知內容;然後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揭示寓意的環節中,我出示思考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並讓學生自由發表感悟,我適時引導,幫學生明確寓言所揭示的道理,隨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學習本課後的啓發和感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力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主體,我適時地點撥引導,努力體現“以學定教”,幫學生理解文本,感悟道理,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受到啓發。在作業佈置環節中,我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本課故事一題,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看菊花》是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它記敘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讚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體現出新教材新、實、簡、美的特點,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7個生字,會寫8個,學會1個偏旁部首;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

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菊花的熱愛,對秋天和大自然的讚美。

根據以上目標,將課文分爲兩課時,第二課時重難點確定爲: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多媒體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讓學生感興趣來學習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導入語“讓我們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園看菊花好嗎?”再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讓學生彷彿置身於菊花盛開的秋天的公園內,營造了較爲真實的氛圍,把孩子的心靈帶到廣闊而繽紛無限的大自然裏,儘管學習在課堂裏,但是學生的思緒已飛翔於菊花叢中;並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多角度感受菊花的美,在此過程中,教師的相機指導,也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培養。

2、拓展視眼,勤于思考。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是重點句,描寫了菊花的顏色多,“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朗讀時,注意不頓讀,“的”字要讀輕聲,讀時要輕快,語速稍快。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其說說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菊花?那菊花顏色那麼多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表示嗎?“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等詞語又豐富了學生的視眼。

3、感情朗讀,整體感知。

語文注重朗讀,有感情的朗讀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我讓學生反覆的朗讀,通過“你讀的菊花真美!你讀得菊花開的可真多!”這樣的話來激勵學生不斷的投入感情來感知這段文字。另外,理解“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也是課文的重點,“一朵朵”不能理解爲“一朵”,“一叢叢”是指許多聚到一起的意思,“一片片”是面積很大連成片的意思。這裏從菊花開放數量由少到多,範圍由小到大,寫出了公園裏菊花盛開的景象,在指導朗讀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彷彿公園裏的菊花就展現在眼前。我還設計了“一XX,一XX”的疊詞訓練練習,訓練其會說,能簡單地寫下來。

4、深化課文,演一演。

第二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說前來看菊花的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捨不得離去。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人們還會說些什麼?”小組討論後,指名演一演。通過說說,演演的形式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菊花的美。

5、聯繫前文,加深理解。

在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說的一句話“天冷了,許多花謝了,可菊花一點兒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愛它。”知道菊花不怕冷,而在前文中也有描寫菊花不怕冷的一句話“它們正迎着深秋的寒風開放呢!”我讓他們找一找,讀一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回顧全文,進行說話。

學完課文,總要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些東西,我設計了用“因爲——,所以我喜歡菊花。”和“我喜歡菊花,是因爲——。”這樣的句式來回顧全文,回顧整堂課。

7、寫字教學

重點強調“放”“許”的讀音,可採用學過的偏旁和字組合的方法識記字形。要通過指導學生做好課文後的描紅練習,幫助學生揣摩如何把字寫得端正、勻稱,如“點”下面四個點的異同和擺佈,“放”左右結構、左右均等,以及“開”與“升”的比較異同。

  四、教學總結

語文教學應成爲教師與學生交流分享的過程。在這份教案設計裏,我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中蘊含着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說,使他們有機會充分展示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彰顯。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說明

《金色的腳印》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文章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讚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的道理。學生很喜愛這類的文章,而且學習過不少類似的課文如《灰雀》、《小獅子愛爾莎》等,也有過觀察和飼養小動物的經歷,在這一點上,課文和學生的生活貼近。但是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人應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諧相處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了教學重點難點,利用學生的已知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讀書感受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並捕捉學生情感思想上的變化,使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二、教學設計思路和特點

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倡導自主、自讀、自悟的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我力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實現個性化的閱讀教學。

  本課有四個教學步驟:

第一:信息交流,導入新課。課前我佈置了作業,讓學生蒐集有關狐狸的資料,課上通過交流使學生產生興趣。在學生興趣盎然之時,引出課題讓學生充分質疑,猜一猜課文中的狐狸是什麼樣的?既滿足了學生表達學習動機的願望,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裏我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去讀文探究,獲取對課文的感悟。儘管學生的感悟是零碎的,也是值得珍視的。

第三:精讀體會,自主彙報。初讀課文之後,我引導學生用心用情在讀課文,細細體味課文中哪些使人感動的地方,並想想爲什麼感動。這個環節設計我注重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溝通。並讓他們通過自主的交流、彙報、朗讀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從而體現“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第四:課外拓展。課前學生已經閱讀了大量有關動物的資料,所以我鼓勵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人與動物的故事。這一設計是爲了有效的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不但擴大閱讀量,還豐富了知識的積累。同時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語文教學與生態教育聯繫起來。最後我讓學生用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內心感受,從而將課文和資料進行有機的整合,既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又再次引發學生大膽說話的慾望。

總之我力求做到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和諧統一,堅持以“讀”爲主線,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秋天專題”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訓練重點是邊讀邊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秋天的`雨》是一篇詩情畫意的散文,全文以秋雨爲線索,穿針引線,縱情勾連,帶領我們投入了秋天的懷抱:飽攬秋天的色彩,驚喜秋天的收穫,吮吸秋天的氣息,感受秋天的繁忙,享受秋天的快樂。全文5個自然段,按照不同方面寫秋天的雨。課標明確提出:中年級應以段落教學爲重點,因此,教學時,我會根據課文按照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特點,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三年級第一學期的語文學習是由低年級的詞句學習向中年級的段落學習過渡的階段,此時的學生好奇心強,形象思維發展趨於成熟,但抽象思維卻處於起步階段。

本班學生喜歡閱讀,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樂此不疲。進入三年級,部分學生表現出比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這對於學習《秋天的雨》這樣的寫景文章有很大幫助。另外,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描寫季節景色的文章,如:《春雨的色彩》,《秋天的圖畫》等,加之他們的生活實踐,對於文章中描寫的秋天的各種情景應該是熟知的。不過,準確地運用詞語,恰到好處地表達對於剛入三年級不久的學生來說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前面提到的“按照不同方面寫秋天的雨”是學生首次接觸,是學習的重點。這篇課文中使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文章中這些被藝術化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它將成爲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

通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文章是從幾個不同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的寫作方法。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句,豐富積累並嘗試運用。

3.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喜愛秋天讚美秋天的感情,激發學生對秋景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文章是從幾個不同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涵義深刻的句子及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環節:

本節課將從以下三個環節繼續學習課文:

整體瀏覽,回顧內容

潛心品讀,賞景悟情

迴歸全文,梳理結構

其中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整體瀏覽,回顧內容

通讀全文,回憶課文寫了哪些內容?教師隨着學生回答復現文章內容:

是 鑰匙

有 顏料

藏 氣味

吹 喇叭

  二、潛心品讀,賞景悟情

此環節從抓“鑰匙”,知秋意;抓“五彩繽紛”,賞秋色;抓“氣味”,品秋香;抓“小喇叭”,悟秋趣入手學習。

1.抓“鑰匙”,知秋意

第一自然段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這是比喻中的暗喻,沒有比喻詞,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爲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呢?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你用鑰匙打開過你家的大門嗎?你用鑰匙輕輕地打開過你家大門嗎?那麼秋雨就像你一樣,也是這樣輕輕地輕輕地打開了秋天的大門。也許夜裏在你熟睡之時,一場秋雨就悄然而至,當你早上醒來,揹着書包走出家門,迎面已經吹來習習的涼風。也許凌晨,在你不知曉的時候,一場秋霜靜靜地覆蓋了大地,驀然遠眺,滿山的秋葉已經一片殷紅。秋雨就是這樣輕輕地輕輕地,打開了秋天的大門,讓我們欣然感到秋天已經走近了我們。通過這樣的引導再加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這句話的涵義就迎刃而解了。

2.抓“五彩繽紛”,賞秋色。(這是重點,將分四層賞景悟情)

首先:問學生:秋天的雨都把顏色送給誰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在書上。

學生交流彙報時,朗讀相關詞句。教師隨機引導:秋天的雨只把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這幾種顏色送給菊花了嗎?(帶領學生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接着問學生:這麼多的顏色,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學生會找到“五彩繽紛”一詞)。教師追問:還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學生就會說出五顏六色;五彩斑斕等詞語,藉此豐富語言的積累。

  其次:品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讓學生再讀這段話,邊讀邊把喜歡的句子畫下來,讀給大家聽。

教師重點指導本段中出現的兩個結構相同的比喻句

a.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b.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因爲第二句中提到的“郵票”,對於現在很少寄信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同時“一枚枚”這個數量詞又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抓住“一枚枚郵票”這個短語讓學生通過看郵票和楓葉的圖片,找到它們的相似點,感受、想像楓葉像郵票一樣帶着秋天的涼意傳遞給人們秋的消息。接着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品讀另一個比喻句,感受銀杏樹葉的美,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指導。

讀好之後,讓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一句進行積累。接着教師改變句子的呈現方式,將兩句話變成詩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

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借我們學科組五環跟進之機,白樹常老師和趙玉玲老師爲我們展示了兩節精彩的同課異構課堂教學。這兩位老師風格不同,白老師沉穩老練,屬於內熱型,趙老師生動活潑,屬於外熱型。他們課前精心準備,課上引導深入淺出,學生學得入情入境,課堂上異彩紛呈。

白老師的課:

1、對文本解讀深入,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感情隨着語調的變化而變化,或激昂,或低沉,學生隨着老師的引導漸入佳境。

2、凸顯了語用教學。學習了新詞新語法等,老師引導學生練習運用。比如“善”字教學,引導學生說喜歡唱歌的叫“善歌”,喜歡跳舞的叫“善舞”。“峨峨兮若泰山”,引導生練習說句子“皎皎兮若明月”,“依依兮若楊柳”等。

3、課堂節奏張弛有度,動靜搭配。課堂上,有自學,有互動,有寫話,有朗讀,這種有動有靜的節奏感很強,效果也很好。

趙老師的課:

1、層次性體現好,循序漸進,深入淺出。這種層次性體現在教學的每個環節當中。比如在善鼓善聽的句子中,先引導學生想象景物,練習表達,補充資料,體會知音難覓,再次感受相聚的歡樂,再去讀,就有了提升。

2、語文味道濃烈。趙老師引導學生抓漢字特點,體會語言之美,感受藝術之美,這也是本單元的重點。“琴”字處理,抓字形特點去理解絕弦的意思;“善”字的引導時,也是從字形特點出發,張大嘴巴,美極了,妙計了。這些話說的合情合理,毫不矯揉造作,很自然得體。

3、整堂課淡化講解,突出朗讀,課堂上始終洋溢着朗朗的讀書聲。

兩位老師共同的問題是“兮”字的朗讀,這就是難點,是學生易犯錯的地方,但老師沒抓住,是不是應該在範讀基礎上讓學生體會老師是怎麼讀的,然後老師引導爲了突出感情,要拖長音,放慢速度。這樣學生就知道怎麼去讀了。

語文說課稿 篇6

孔老師執教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讓我認識了兩個美麗的女人:一個是爲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課文主人公——居里夫人;另一個是讓學生徜徉在優雅課堂的引領者——孔老師。我不敢說這節課的美麗能跨越百年,但我相信在今天,在以後相當長時間裏,這節課所散發的魅力一定會留在各位聽課老師的記憶中。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讚譽居里夫人科學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爲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精神和人格。她爲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孔老師很好地關注了學生、關注了課堂。無論是課堂的導入、提問、生成、拓展,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都步步爲營、絲絲入扣。尤爲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一、課堂設計巧妙精當。

對於居里夫人容貌的美麗,學生是很容易體會的,但是要深刻體會到她深一層的內在美就比較難了。這裏老師就充分關注了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先出示一副年輕時居里夫人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居里美麗的外貌,然後在體會她爲人類做出的貢獻時,出示了另一副居里的圖片,而此時的她容顏蒼老憔悴不堪。兩幅圖片進行比較,學生們的心被震撼了:僅僅幾年時間,一個年輕女子就失去了她美麗的容顏,但是,她卻給我們留下了一種崇高的精神品質,這是一種永不磨滅的美!

這樣的設計,很自然的讓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的精神內涵,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學習方法潛移滲透。

教師在課堂中非常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孔老師在教學中不斷的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例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朗讀文章時,孔老師告訴學生要“抓關鍵詞”;在體會如何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時,孔老師要學生學會“體現特點”。除此之外,孔老師還指導學生及時把自己的閱讀感悟寫在語文書上。我想: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將會讓學生終生受益。

三、評價語言有指導性。

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恰到好處的評價,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在本堂課中,唐老師尊重每一個學生,不管是有精彩表現的“好生”,還是表現欠佳的“劣生”,她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中肯的評價。例如:有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有點緊張,既沒有站的很直,普通話也不是很好。而孔老師卻一直耐心的聽他把話講完,並且不斷的鼓勵他,要他站直,不要緊張,慢慢說。最後還告訴他:“你的普通話有了很大進步。”這樣的鼓勵,化解了孩子緊張的情緒。

四、通過朗讀深刻感悟。

在品讀文章時,孔老師展開了紮實有效的朗讀訓練。例如:體會由四個“變成”組成的排比句,唐老師通過引讀,學生接讀,以及外部顯現的聲音的漸強,讓學生體會排比句內在的邏輯關係,從而體現出科學道路之艱辛,也體會到了居里夫人執着追求的科學精神。這些朗讀訓練不是爲了訓練而訓練,而是爲更好地體現居里夫人高尚品質而服務的。

這一堂《跨越百年的美麗》向我們展示的精彩還有很多,每一個閃光點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最後,我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堂課:文美,人美,精神美!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雲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敘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後,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爲內容組成。

(2)單元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3)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於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①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爲主;

③不要把閱讀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④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⑤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

⑥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美的詞、句、段。

2、《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爲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並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麼文體,顯然課文作爲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三、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並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複習說明方法,瞭解本文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四、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說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五、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部分

(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圖表:提高效率。)

教學環節設計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播放錄像片段《天氣預報》。

2、談談天氣。(收聽或收看)

3、出示《蘇軾避雨》,引出課題。

4、明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概括內容要點。

(2)快速閱讀,理清文章思路。

(3)豐富科學知識,提高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設計意圖:由《天氣預報》和《辛棄疾避雨》視頻和動畫片段,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發佈“張掖天氣預報”這一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情境獲得切實的感受。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信息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短信、經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蒐集信息,最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學習《看雲識天氣》,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注音:峯巒 一霎間 預兆 徵兆 瀰漫 輕盈 月暈

2、抽查朗讀:(2)(5)(7)。

3、範讀,練習朗讀:指名1人朗讀。

(設計意圖: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通過抽查片段朗讀和練習片段朗讀,把學生迅速帶入課文閱讀當中,爲進入下一個環節作準備。)

(三)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問題: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點明瞭“看雲可以識天氣”?

(2)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3)哪些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哪些雲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4)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什麼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5)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看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方法和侷限性。

(設計意圖:限識5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

四、探究質疑,學習看雲識天氣,瞭解雲和天氣的關係

過渡:經驗告訴我們,什麼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什麼雲常常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1、出示圖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晴天雲簡表。

2、自主學習,完成雨雪冰雹雲層變化簡表。

3、討論: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這8種雲的?

(從高層雲依次說到低層雲,從象徵晴朗天氣的雲,依次說到陰雨冰雹的雲。)小結:這部分作者把雲分爲八類,來說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樣根據事物的

特點,把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的方法叫分類說明。這樣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瞭解事物的特徵。

4、機動部分:自學完成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完成圖表的過程,瞭解各種雲的特徵,重點訓練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的能力。分爲三大板塊:“晴天雲”部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後明確,,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瞭解雲的特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摘錄關鍵詞語,二是根據具體描述進行概括,三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歸納;在掌握了這一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學完成“雨天雲”部分,進一步訓練這種閱讀能力。這兩部分教學在學法指導方面體現了教 扶、放的一個過程。通過對8種雲介紹順序的討論,學習分類說明這一顯著的寫作特點。“雲的光彩”部分作爲機動內容處理。)

五、課堂練習:選詞填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說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後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爲下節課領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做好準備。) 9)

六、作業:

1、摘錄課文中用詞準確和生動形象的句子。

2、練習看雲識天氣,輪流發佈天氣預報。

3、以小組爲單位,用分類說明的方法,積累有關天氣的諺語。

(整體思路:從課前預習,到課堂學習及課後作業,緊緊圍繞“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這一主線展開。)

教學啓示

得:創設了學習情境,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面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較爲紮實。

失:理清課文思路這一環節,用時較多(一班7分鐘,二班12分鐘),學生閱讀勾畫的學習過程也有些慢,後面“雨天雲”部分學習沒有全部完成,課堂練習部分有些匆忙,由於時間關係沒有佈置作業。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估計有些高,學情分析做的不夠深入;二是說明學生在把握文章整體的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欠缺,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差別。這也啓示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8

抓住特點說教材

《小英雄雨來》是本冊第四單元一篇略讀課文,第四單元圍繞“戰爭與和平”這一專題取材,教材內容直面驚心動魄的戰爭年代,傾吐了孩子們對和平的呼喚。課文節選自作家管樺寫的同名中篇小說,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聰明勇敢,游泳本領高強,爲了掩護革命幹部,機智地同敵人作鬥爭的故事。我在解讀本文時特別關注了三點:一是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將一位熱愛祖國、不畏強敵的少年英雄塑造的活靈活現。二是文章中有些語句含義比較深刻,三是課文分六部分,每部分用空行隔開,便於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瞭解雨來爲掩護革命幹部和日寇英勇鬥爭的故事,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3、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練習給每一部分課文加小標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難點是文章篇幅較長,要訓練學生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根據實際說教法

葉老說: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課文的教學在於提綱挈領,使其自得。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引讀法,引導學生抓住要點閱讀,實現長文短教,也爲高年級學習瀏覽做準備。

依據課標說學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尤其是略讀課文,更應體現以讀爲本,所以本課重點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法學習,學生通過“讀畫思議”感知文本。

情感互動說流程

閱讀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藉助文本學習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我把這一過程概括爲12個字:讀進去、悟出來、記得住、用得上。我追求的課堂理想效果是:書聲琅琅、議論紛紛、筆尖沙沙、情意濃濃。依照這樣的教學理念本科教學我設計四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抗日戰爭時期,曾涌現出許許多多的小英雄。其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誰?

交流後教師導入: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北部的蘆花村有一個十二歲的小英雄。他被迫給敵人帶路,卻把鬼子帶進了我們設計的地雷陣,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以後,他和其他的孩子們一起站崗放哨,送雞毛信,配合八路軍與鬼子周旋……你們知道這位年僅十二歲的小英雄是誰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小英雄雨來》。本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情感興奮。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學生字、新詞,掃清閱讀障礙。指導讀準多音字“還(huán)、彈(dàn)、扎(zā)、擰(二聲)”的音。2.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雨來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給課文加小標題。這一點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師應該有梯度地幫助學生順利達成這個目標,真正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小標題的概括沒有標準答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煉板書:游泳 讀書 掩護 鬥爭 槍聲 脫險

三、重點品讀,體會感情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想真正長文短教,必須抓住文本特點,以點帶面。 在這個環節中, 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哪些段落表現雨來的機智勇敢?重點閱讀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現雨來機智勇敢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談談體會。

第二步:教師引導學生全班彙報,交流,對重點語句,指導朗讀、體會。

如抓住三次“我沒看見” 品讀、交流進入人物內心,感悟雨來的英勇無畏的品質。具體設計如下:

1)師出示以下句子,生自由朗讀三個“沒看見”所在的句子:

雨來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說:“我在屋裏,什麼也沒看見。”

雨來搖搖頭,說:“我在屋裏,什麼也沒看見。”

雨來還是咬着牙,說:“沒看見!”

2)師引導學生體會三次“沒看見”的不同點與共同點。(從標點、字數上等觀察)通過交流,感受雨來的堅強與勇敢。

3)師運用提示語分別引讀上面三個句子。

這樣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感悟雨來的品質,真正發揮了“讀”的作用,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昇華情感。讀到最後學生就深深體會到了雨來的那句“沒看見”的背後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板書:機智勇敢 熱愛祖國)

第三步,這兩段足以表現雨來雨來機智勇敢,爲什麼還要寫討論,爲什麼還要寫其他內容。略讀其他段落,體會關係。環境描寫部分,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初步感受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襯托作用;夜校生活使雨來受到教育;人們對於來的評價襯托雨來的可愛。

四 、鞏固延伸、積累語言

爲了進一步昇華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對雨來英雄行爲的認識,課後佈置學生熟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景物描寫的詞句或其他好詞句,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利用課外時間閱讀管樺的小說《小英雄雨來》。

突出教路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是一個微型教案,本課的板書力求簡潔精煉:

小英雄雨來

游泳 讀書 掩護 鬥爭 槍聲 脫險

機智勇敢 熱愛祖國

這樣的設計,抓住了課文主線,理清了課文的思路脈絡,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有序性、直觀性, 實現了文路、教路、學路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