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集合6篇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集合6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當作爲一名普通讀者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對故事都會有不同的獨特感悟;當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更會有一個個知識點的在我們眼前涌動。我認爲語文教師此時面對文本,應該考慮的是預測學生閱讀這個文本時,會對什麼最感興趣;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後,給學生最終留下點什麼?下面我就我上的這堂課說一說我的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夸父追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集體備課時,我在閱讀文本後產生以下兩種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願“希望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至死也未能如願。讀後讓人有一種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遺憾。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這不禁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荊軻可謂英雄也!項羽自刎烏江,壯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梟雄。真是成亦英雄,敗也英雄。

觀點二: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進海,令人非常羨慕;女媧用泥土捏出個泥人,仙氣一吹便成了真人,這是神奇。課文《夸父追日》也是一個這麼神奇的神話故事,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應該不會在於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裏?

根據本單元課文都是神話故事的特點,我確定了第二種思路。根據本文的重點是

難點是,根據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有所感受。

2、細讀課文,從讀夸父的神奇到感受夸父爲追求光明,實現願望的決心和意志。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意圖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並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種以學生的求知慾望和閱讀的興趣點爲基點組織課堂,又不失教師的引領,如此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力圖在知識環境中尋求人的“適意安居”。淡化了教學行爲,淡化了僵硬的學習,讓學生卻學得那樣輕鬆自然,愉快充實。讓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課堂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通過幾個重點句子:

①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夸父的手杖變成的。”們

2“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一眨眼跑了兩千裏。感受速度快得神奇,並明白爲什麼要奔跑得如此快。引出句子:“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3“夸父伏下身子……可是還沒止住口渴。”感受喝水速度快得神奇,肚量大。

4(重點處理)“他還沒大澤就像……閉上眼睛長眠了。”(拋)

的指導, 讓學生通過讀、辨、悟,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美的願望。尊重學生經歷了可貴的情感體驗。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展示了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是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課上,我始終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國家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主戰場,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注重朗讀、默讀等綜合感知的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

1.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生觀,本堂課的教學過程是抓住一條主線輻射全程:你從哪裏感受到神奇?讓學生自己去找有關句子,去讀去理解,去感悟。

2.樹立大語文觀,通過課前談話,引導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古老和厚重,神話故事的神奇。課後拓展:引用〈山海經〉中的原文,讓學生初步感受古文,感受這個故事的悠久歷史。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愛丁堡的故事:賣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爲了歸還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被一輛馬車軋斷了雙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館給先生還錢,臨時前掛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後的生活。那位買火柴的先生被感動了,答應小珊迪永遠照顧他的弟弟。小珊迪懷着感激死了。

全文語言平實,卻閃現着作者對小珊迪的無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誠信的精神光輝。《小珊迪》一課講述的故事年代久遠,並且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人教社選擇這一課大概並不是想通過它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畢竟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那麼它的現實意義何在?我想,這篇課文打動我們的不是文章的語言和寫法,而是小珊迪貧困的處境、是小珊迪爲生計而乞求叫賣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窮志不窮的骨氣、是小珊迪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而這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質,也正是本文獨特的人文價值之所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和交流,培養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帶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悟情。重點落實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繼續學習課文,瞭解敘述順序,並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變化深入到語言文字中去研讀,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本設計爲第一課時教案)

3、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從中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

創新點:在小珊迪受傷,七個便士不知去向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

二、說教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爲四部分“談話導入____整體感知____研讀悟情____小結全文”

(具體見教案)

三、說教法和學法

遵循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即“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協商、交流評價”,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以讀爲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怡情。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琅琅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書聲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

在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中有一條是“主動探究”。具有探究品質,是創新型人才的本質特徵之一。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是教育創新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語文,作爲中華民族的母語,其學習有着深厚的探究基礎和廣闊的實踐空間。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同。在語文教學中,一句話該怎麼讀,一個詞語是什麼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內。現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課爲例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嘗試。

探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師生之間形成這樣一種特定關係: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並由此誘導學生做出探究的反應,發展有益於探究活動進行的情感氛圍,爲學生提供契機。學生通過探究性思考,達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的目的。

本課的教學以“你彷彿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小珊迪?”爲探究點,以這一個大問題板塊的學習直接而高效地與文本對話,落實探究過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課文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探究活動,學生在這一探究活動中,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激發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內核。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體驗作者的情感,品賞、運用作者表情達意的語言,是提高學生言語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課的教學中,緊緊抓住情感這條主線,通過動情的朗讀,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語對象轉換成鮮活的形象。採用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各種形式,以期引起認知的共識、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共振。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想通過紮紮實實的讀書,深深切切的感受,讓可憐、善良、誠實、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學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輔相成,相映生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的確,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爲基礎,它才能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發揮語文育人的個性特色。探究性學習畢竟是一種學習方式,然而,語文課畢竟姓“語”,我們語文老師應把培養學生豐富的語感,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爲己任。

語文教學中提倡學生探究性學習,我認爲聽說讀寫還應該有機結合,紮實訓練。

四、說媒體運用:

本節課採用電教手段,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自學生字情況,用幻燈的形式導入新課,配上音樂,以起到渲染氣氛、創設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小珊迪》一課的設想及探究性學習的一點粗淺的認識,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翠鳥》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思維的啓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所以本課以摒棄瑣碎的分析講解,引領孩子入情入趣朗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輕鬆、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作爲本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讓學生在這種活潑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求,培養語文情趣,讓學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裏,“趣”在何處。 我準備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本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翠鳥》是六年制第六冊第四單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要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點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編排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二是體會課文中關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從新課程目標建構的三個維度出發,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爲: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聯繫語境理解“清脆、疾飛、銳利”等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靜心涵詠,讀中悟情,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表達對翠鳥的喜愛!

以上目標着力反映了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也注重了文本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寫翠鳥外形特點和對捉魚的動作描寫。難點是以以便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可以預見對學習本文將會有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活潑好動,精神不易集中,對單純的解讀文本有一定困難,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

三、說教法

1、 創設情境法

情境應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本課順應學生心理,創設情境,建立課文的內含情感與學生情趣的聯繫,激發學生情感。如,通過播放翠鳥捉魚的教學錄像,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直觀感受翠鳥捉魚的動作敏捷,調動學習積極性,這樣能比校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變抽象爲具體,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後,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 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課中,把朗讀貫穿在整節課的始終,運用多種方式的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師生賽讀、引讀、評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課文意境,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積累語言。

此外,還採用了遊戲激趣等方法。

四、說學法

1 培養自學能力 學會藉助拼音讀通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根據課文內容疑問難,讀活課文。

2 訓練觀察方法 學習抓住事物人特點進行觀察,以畫促悟,培養學生按順序觀察的能力

3 掌握讀段方法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學生要學會讀懂一個自然段,在詞句的基礎上,理解整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五、說教學過程

爲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安排兩課時來組織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大意,並學習翠鳥的外形特點。

第二課時:深入探究、深受翠鳥的可愛,體會獨特的表達方法。

(一)、賞圖激趣,引出課題,探究“翠”之所在。

教學伊始,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那斑斕的色彩,那俏麗的體態,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接着我以這一“翠”字做探究點,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翠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弄懂這個字的意思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是通過看圖弄懂的,也可能是通過讀課文弄懂的,或者是通過問別人弄懂的,無論作何回答,我都會加以肯定,讓學生懂得這些就是獲取知識的好途徑、好辦法。

(二)、熟讀文本,感受鳥美、文美。

1、錄音範讀:

本班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課文有困難,故我決定利用錄音範讀,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同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並讓學生先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自讀課文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的作用。

3、細讀課文,感悟鳥美、文美。

自學生字後,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讀上兩三遍,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並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寫上批註。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與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後,我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後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與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在學生彙報學習成果時,我引導學生尋找支持自己意見的依據,並引入到相應的段落或句子,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可靈活切換的課件,以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鳥之美、文之美。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臨下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

(三)、競讀、展示讀。

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於展示自我、樂於與他人分享成功快樂的品質。

(四)、角色體會,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學生扮演翠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對翠鳥們進行採訪。我設計了下面的採訪問題:

(1)、翠鳥們,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啊?

(2)、你們叼魚的本領很高,誰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叼魚的?

(3)、你們還想向我介紹些什麼呢?

(4)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麼要求嗎?

前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於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並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說說課本中沒講到的,自己懂得的有關翠鳥的知識,讓學生感受課外學習與積累帶來的好處。

第四個問題通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翠鳥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係,內化地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五)、換位研討,領會寫法。

本文的寫作特點十分鮮明,但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寫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採取與學生換位的辦法,把學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設計了這樣的請求:我要寫一篇介紹鸚鵡的文章投到報社發表,我的文章該怎麼寫才寫得生動吸引人呢?請大家一翠鳥爲例幫幫我好嗎?

(六)、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慾和創造欲。

課內的學習是有限的,而課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在學完本課後,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廣袤的課外領域。設計下面的作業。

作業:

1、把你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2、回家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把你對它的認識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

六、說板書設計

翠鳥

外形——動作

抓住特點寫具體

本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提綱挈領,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一目瞭然。

總評: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以人爲本。

(1)按照“讀書內化”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翠鳥叫,學翠鳥說話,畫翠鳥,讓翠鳥唱人類的歌曲,讀他們的文章,所有這些萬變不離其“讀”,以讀爲本,以畫、說、演等促讀。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讀促問,以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教學策略。

(2)真正將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質疑問難的安排,採訪練說的訓練,各個教學都是以人爲本的。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21課《荷花》(點)。下面我從教材和學生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後小結等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點)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着教學過程的推 進,入情、動情、抒情、移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爲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點)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於生活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慮到這個特殊原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點)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後自主探究合作。(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準備: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 。(點)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爲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爲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爲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點)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後,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於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着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後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裏,能講出理由更好。(點)藉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 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後,我將採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 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 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七顆鑽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門爲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裏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裏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爲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

根據新課改理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認7個生字,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語句,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啓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愛的博大。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由寬鬆,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後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

2、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感受。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說教學設計。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以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導入感受神話的美麗。導入課題:今天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爲這節課奠定了一個好的基調。

2、初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檢查詞語認讀,爲學好課文奠定基礎。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能在最短的時間裏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說說課文大意,引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一設計意在訓練學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再讀課文,體驗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畫出讓你覺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彙報:讓你覺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引導讀出神奇的味道。

(4)讀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

(學貴有疑,有疑點有問題,纔能有思考有創新。此時鼓勵學生質疑,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4、品讀重點,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讀全文,尋找愛的足跡。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着重順學而導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裏倒了一點水,小狗把它舔淨了,變得歡喜起來。

母親說:“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①反覆讀一讀四個句子,從哪些詞語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給了誰?從中你感悟到什麼?

③從母親身上你又見到了什麼?

④選擇最讓你感動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學習的性質要求我們既要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有要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設計從課文整體入手,品析文本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明其義,品其味,悟其情,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5、引伸拓展,讓愛層層遞進。

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瞭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向學生提出疑問:

(1)爲什麼不把鑽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學生明白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蹟,由愛而生的七顆鑽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爲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麼呢?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蹟。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蹟發生。)

四、說板書設計。

七顆鑽石

愛心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刻畫了一個“景緻奇怪,物產富厚”的海底天下,文章以流通自然語言爲基調,沒有富麗的詞采,不見雕琢的陳跡,但是給人密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天下的刻畫,可以感覺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講義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緻奇怪、物產富厚的海底天下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計劃了一個“研究”的時機,使學生進一步相識博識的海底天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啓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裏生活繁衍着無數的生物,神祕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爲之傾倒,爲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本產生衝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本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着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爲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絡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爲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爲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爲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繫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彙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路

根據文本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爲: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觀察,交流對話

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導表達讀說寫評

引導拓展蒐集、處理信息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

1、假期裏,有些同學跟着爸爸媽媽遊覽過大海,欣賞了美麗的海水,海灘,不過,你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現在,讓老師帶着你們一起乘潛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兒的奇異景色。(出示錄像,並配樂朗讀)

2、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主要特徵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

情境的實質是人爲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生共鳴而契合。它所關注的是兒童內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追求的是兒童在課堂中的快樂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點

1、自由讀課文第2~6自然段,填寫表格。

2、小組交流,師巡迴指導。

3、呈現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學生的填寫表格)

體味句子。(隨機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近義詞表示,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③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光點”的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接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a、什麼是“竊竊私語”?

b、聽錄音,聽一聽海底世界動物的竊竊私語。

c、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d、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

e、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裏表示什麼?

f、“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⑤“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a、“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

b、出示填空練習。

________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________每小時能________,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動,能________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c、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⑥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接詞語。

⑦“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爲什麼只寫這幾種?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提問和情境中探究,爲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循環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

隨機點評:

你是怎麼理解的?能說一說嗎?

你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能幹!

你和作者一樣會觀察、會分析!

他是讀中有所發現的,你也能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你認爲奇異在哪裏?他提供的材料有什麼不足?

鼓勵多種表達:

還有與這份不一樣的嗎?再交流。

疏理學法:

引導學生歸納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1)思——問題。

(2)畫——重點句。

(3)找——重點詞語。

(4)說——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

(設計意圖:自由寬鬆的語文課堂纔會激起學生智慧的波瀾。我們老師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獲得自我滿足。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縱橫,充分展示了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在這兒,老師再也不是傳統定義中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了,更像一個專業的主持人。)

三、引導表達

1、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2、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寫話。

(1)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或“有……有……還有”來說一說嗎?

(2)仿寫一段話: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3)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瞭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麗多彩,景色如此奇異,物產如此豐富。想象一下,假如你來到海底,你要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活動是學生的潛能得以生髮、表現的基礎。學生有活動的時空、有選擇的權利、有展示的舞臺、就有了更多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遇,就有了更多表達情感的平臺。在這兒,通過展開讀、說、寫、評等活動,充分地表達了學生從文本中體驗到的情感。)

四、拓展整合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請你來寫一寫《海底世界》。

(設計意圖:聯合學生從探究學習中得到的情緒體驗的水平,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延伸,使學生的情緒體驗延伸整合,引領其向更遠更遼闊的地步提拔,爲學生打開更多實際生存天下的窗戶,拓寬學生髮揮各自才氣的天地。課外閱讀、社會觀察、民間採風,便是對社會、對人生舉行深入的體驗感悟,從而建構起良好的語文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