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範文10篇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範文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範文10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爲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詩人杜牧和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每首詩都是七言絕句。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江南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着再學《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全詩一二句寫景:淡雲、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麼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裏,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爲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閒貪玩呢?

  二、說學法教法

  (1)學法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爲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爲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閱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並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爲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爲,最終昇華爲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徵。

  (2)教法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涵也*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啓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

③變教知識爲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閱讀習慣。

(3)手段——以生爲主體,以師爲主導,結合掛圖等輔助教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教材簡析】

語文園地二圍繞“觀察與發現”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等五塊內容。口語交際趣味性較強,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觀察帶來的樂趣。

本組習作的內容和要求與剛剛學過的課文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寫下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有兩種習作的形式供學生選擇,一是自己擬題目,寫一篇記敘文;二是用《觀察日記×則》爲題,把自己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觀察的情況以日記的形式整理出來。

【教學目標】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並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2、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4、能發現細心、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

5、能背誦“日積月累”部分。

【教學建議】

1、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是: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並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教學時,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驟安排交際活動,重點放在交流“想到的內容”和“觀察的感受”。教材中的左圖,可以從樹上找到隱藏着的10個頭像。右上圖,從黑白兩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間白色的部分是一個杯子,兩邊黑色的部分是兩個側面頭像。右下圖,通過對畫面進行不同的組合,可以看出兩個頭像:一個是小女孩,另一個是老婦人。

可以採取在小組內開展競賽的方法進行教學,看誰發現得快,發現得多,然後在班上交流各自的發現。在交流時,要引導學生說一說:一開始看到的是什麼?後來又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並由此說出觀察的感受。最後,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觀察的方法和習慣:觀察要仔細,要反覆地看,多個角度看。

2、習作對學生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對本次習作的指導,可以按以下的步驟進行。

(1)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最近你觀察過什麼事物?是在哪裏觀察,怎麼觀察的?觀察的時候你發現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有興趣?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捕捉習作的內容,激起習作的慾望。

(2)教師交代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學生交流各自打算寫的內容,教師作適當的點評,引導全班學生相互啓發。

(3)教師對觀察日記的寫法和格式稍作指點。

(4)學生試寫。

(5)?選典型的習作進行作中講解。

(6)繼續修改完稿。

教師對習作進行批改後,要認真進行講評,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作品,還可讓學生談談這次習作的體會。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口語交際教學建議:

1、事先佈置學生觀察自然景觀,並通過多渠道蒐集有關自然景觀的資料。讓學生從中感受美、熱愛美,從而學會捕捉美。

2、教師啓發談話,鼓勵學生把自己瞭解的自然景觀介紹給學生。 (師:有人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淵、怪石雲海當然神奇,風雨雷電、花鳥蟲魚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稱奇的地方。讓我們交流一下我們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觀吧。大家都瞭解了什麼了呢?這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3、教師合理分組。

4、引導學生文明對話,耐心傾聽對方的說話。

5、引導學生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瞭解的自然奇觀,要突出景觀的奇特之處

要求:介紹一處美麗的,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驟把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讓大家隨着你的視線去觀察,講清楚景觀的奇特之處,還可以說說這樣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還要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讓大家在你的語言中感受景觀之美。要言之有序。

6、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複說。

7、總結

【通過學生交流、及體會,讓學生從實踐中擴大知識面,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有效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在體會進一步明確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爲後面的習作打基礎,並達到知識的綜合。】

習作建議:

一、選好素材,明確寫什麼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風景區,如:杭州西湖、安徽黃山。

2、也可以是身邊的微型景觀, 如:校園(公園)一角、鄉村的田野。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邊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二、運用技巧 ,指導怎樣寫

1、觀察描寫要有順序

⑴可以按照空間順序,以觀察點的轉移爲線索描寫。

⑵也可以按照時間順序。

2、要突出景物的奇特之處。

⑴抓住景物在不同時間的特點。

⑵調動各種藝術手段,活化景物。

①使用恰當的比喻、擬人等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

②運用多種感官去感觸景色的多姿多彩。

③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寫景和抒情結合起來。

三、明確要求,動筆寫作

1、要圍繞自己旅遊過或瞭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來寫,可以寫旅遊景點,也可以寫自己身邊的景物。

2、寫時一定要想一想這一景物有什麼特點,要突出它的奇特之處。

3、要按一定的順序寫,做到語言通順、流暢。

4、字數不少於300字。

四、引導學生用修改符號自己修改習作

五、合理分配習作時間,向80分鐘要質量

20分鐘教師指導;

40分鐘構思、交流、寫作;

20分鐘修改。

六、打分激勵,賞識評價,培養興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各方面。

一、說教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並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樸,採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把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爲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目標:學習作者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方法。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情感,發揮想象,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村生活的美。

二、說教法:

朱熹《孟子集註》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因此我選擇了導讀法、圖示法、情景教學法等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鄉下人家自然、質樸的美,從而激發他們對鄉村生活的熱愛。

三、說學法

終身教育的理念並非要求教育爲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而是讓學習者更多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真正使他們學會學習。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學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讀說結合法、讀寫結合法。

四、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指教學體現務實態度,紮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爲“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學。

學習寫景的文章,直觀的視覺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對文本的感受。上課伊始,我創設了一個鄉下游的情境,用多媒體展示鄉村生活畫面,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鄉下美景,爲後面想象畫面做好了鋪墊。

(二)默讀課文,整體把握。

本課分爲兩課時,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本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我圍繞“課文向我們描繪了哪些鄉村美景?”這一問題提出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默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悟美景。

1、讀文想像畫面

“讀一讀,說一說”,感受文中的畫面美。

(1)採取多形式朗讀,如學生自由讀、教師示範讀、個別展示讀、小組比賽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讀中品味,從讀中感悟。

(2)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做到讀說結合。

2、凝練概括畫面

(1)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示範爲畫面取名。

(2)生生互動,合作取畫名。

3、動情欣賞畫面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欣賞畫面。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句中哪個字用的好,爲什麼?學生通過讀,可以體會到“探”字用的好,因爲“探”字讓人感到嫩筍的長勢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機。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體會。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引導學生將鄉下人家房前屋後的瓜藤與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作對比,通過具體事物的想象,一動一靜,鄉下人家瓜藤的可愛與獨特便留在了學生的腦海裏。

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情境體驗法”進行體會。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說課內容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爲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爲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裏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小學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啓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爲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爲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裏的“我問燕子你爲啥來,燕子說,這裏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裏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爲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爲通讀課文能爲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爲感情朗讀打基礎,爲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並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後由學生們自己查字典正音,糾偏,以鍛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然後,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能簡要複述課文。

2、體會抓住人物言行,環境烘托以及通過人物間的彼此襯托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3、初步學習根據範例合作編寫課本劇,並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設計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對於歷史故事我們一貫沿襲着“情節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教師細膩入微的講解,學生有本有綱的分析作答,從而提示中心。這樣的學習過程,我們說學生只滯留在淺層的語文知識上,至於學生的語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合作探究的意識、創新精神等等,關注甚少。爲此,就對於本課我的設計理念是:

(一)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語文課程是開放的,有活力的課程,它的開放要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向學生的情感開放,向學生的未來開放。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爲此,爲學生創設探究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新精神。

(1)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啓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我在《三顧茅廬》中開門設疑:誰三顧茅廬?爲什麼?結果怎麼樣?等等疑問,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教材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

(2)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式的,在《三顧茅廬》的教學中,課始情境設計,教師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當學生就“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二)感悟運用,突出個性。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綜合訓練,注重實踐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所以不必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如,本文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深受學生喜愛。因此,適於將課文編寫課本劇進行表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四、設計思路

根據文本的特點,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爲:

(1)創設情境,質疑探究。

(2)編寫劇本,重組信息。

(3)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探究。

1、揭題質疑,初知大意。

(利用多媒體放錄像,學生思考提出問題,而後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誰三顧茅廬?爲什麼三顧茅廬?結果怎麼樣?

誰能用一句話說完整、具體?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個性有豐滿的瞭解,又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爲編寫劇本、表演埋下伏筆,提供給學生創作的素材。

2、重點質疑,探究交流。

引出探究重點: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

(自由讀課文,用符號劃出表現“劉備”的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從語言方面探究

從行動方面探究(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從環境描寫方面(數九寒天)

從張飛態度方面(訓斥張飛的魯莽)

3、賞讀複述,內化語言。

(1)自由組合,再次感受劉備邀請的誠意。

(2)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複述故事。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自由質疑的提高和情境中探究,爲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循環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同時賞讀、複述,層層深入,讓學生積累語言,感悟語言,爲今後的編寫、表演服務。

(二)編寫劇本,重組信息。

(1)出示範文,瞭解寫法。

教師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簡單課本劇流程發給學生,教師可以從場景的設計、語言的形式(獨白、對白、話外音)、人物的動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導。

(2)分工合作,編寫劇本。

以課文爲素材,根據課堂探究所得,展開合理想象,編寫劇本。

設計意圖:學生編寫劇本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有意識地將課外信息引入課內,將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拓寬語文學習的內涵和渠道,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設計意圖:課本劇的表演將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爲形象的表情姿態。它可以啓發學生潛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維發展,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發生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XXX中心小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作爲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爲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爲自主、更爲開放。

三、說教學教學流程。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着“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着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本,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麼,爲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爲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cn—teacher。com)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彆着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爲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爲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準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神奇的機器人是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文,他說明的對象是現代社會高科技背景下的各種新型的神奇的機器人。採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學習本文,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對神奇的機器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現代科技的進展有所瞭解,對科學奧祕產生探索的慾望。

課文主要介紹了“能追捕罪犯的機器人”、“寵物機器人”、“音樂機器人”、“足球比賽機器人”、“仿真機器人”等數種機器人的神奇功能,說明了現代機器人能幫助人們工作,完成許多人們做不了的事,還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課文緊緊圍繞“神奇”二字,按照先總後分的結構介紹各種機器人的神奇之處。

1、說教學目標

1)會認9個字,能用“日新月異”、“大顯身手”寫句子。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抓住關鍵的詞句,通過讀、說活動,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說明事物的方法,瞭解常用的基本的說明方法。

4)通過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2、說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說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瞭解舉例子、作比較這些常用的基本的說明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1、以情激情,使文本煥發生命力

2、創設情景,給課堂注入活力

3、面向全體,讓學生自由表達

  三、說教學時間

兩教時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學習生字,感受課文第2、3自然段介紹的機器人的神奇。

第二教時:

  一、回顧上文,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咱們一齊到機器人博覽會上的一號展廳遊覽了一次,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機器人。(板書:千奇百怪)

還記得他們嗎?

2、師:遇到危險的情況,這些機器人就能大顯身手;一些人們做不了的事,他們做起來卻得心應手。(板書:日新月異)

  二、抓住詞句,感受神奇

1、師:那,除此以外,二號展廳裏又會有哪些神奇的機器人,想不想去看一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4-8自然段,你發現二號展廳裏又有哪些機器人呢?

2、生交流(教師板書名稱)

3、師:看來這次博覽會真是羣英薈萃呀,光瀏覽一遍怎麼行呢,趕快靜心下來,認真地默讀每種機器人的介紹詞,把能讓你感受到神奇的詞句勾畫下來。

同桌小夥伴把你勾畫的詞句讀一讀,把你感受到神奇的地方說一說。

4、全班反饋交流:看來大家都被機器人的神奇給吸引住了,選一種你最感興趣的給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句子,強調“惟妙惟肖”、“以假亂真”。是呀,模仿的幾乎一摸一樣,都可以以假亂真了!指導學生讀出“神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說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小學生閱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瞭解得也不夠透徹,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聯繫,學習“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憑藉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將目標3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4爲是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將採用“質疑讀、合作讀、評價讀”等多個層面的讀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爲學生再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出示課題,在引導學生通過字典來理解“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意思後,以“劉備三顧茅廬是爲了 ”這一填空,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接着,結合初讀檢查,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着”、“塞”兩個多音字,運用多重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詞典來理解“蜿蜒、茅塞頓開”;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輔助、悠然”。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指名讀、小組讀、評讀等多種方式,着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本文的寫作特色。我還爲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堂作業,找到文中三個比喻句抄寫下來,想想句子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爲下節課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以“誠心誠意”爲品讀文本的切入點,通過“複習導入,整體感知”“精讀感悟體會誠意” “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複習導入,尋找切入點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劉備這個人物的印象,在學生的交流中,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鼓勵學生通過自讀、評讀感受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並由這一詞語引發疑問:劉備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劉備爲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讓學生以此爲切入點,隨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線索更清晰,更能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1、抓住人物對話,感悟人物品質

圍繞以上3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畫一畫,分別用_和﹍,找出人物對話及人物的動作,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品一品,體會其中的含義,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後指導學生有層次地進行彙報,教師適時點撥。例如:在學生彙報人物對話一部分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想象對話時的場面

,教師適時範讀,指導學生讀出張飛“嚷”時的語氣和神態,體會他嚷時不耐煩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讀出劉備責備兄弟時的內心的想法,體會出他對諸葛亮的尊重。這時學生再讀時眼前的畫面更加真實,學生也更能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2、抓住人物動作,體會誠心誠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在學生彙報人物動作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句子:“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侯。”中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恭恭敬敬”等詞語體會劉備對諸葛先生的尊重,屆時,我還將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詮釋自己的理解,如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畫面,通過課文的插圖,感受劉備的謙卑。通過表演體現劉備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啓發學生想象:劉備就這樣等啊等啊?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這樣站了多久?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些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這句名言,此時,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這時再次引出課前的問題:劉備爲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並引導學生自讀第四小節,透過“羣雄紛爭”“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結合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不難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指點更是撥開雲霧見青天。這也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

三、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三處比喻句:“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的臥龍。”“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啊!”,指導學生想一想,句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引導學生仿照例子說幾句比喻句。在此處,我還將安排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結合文後第5題的要求,用來到……只見……進行仿寫,使讀寫結合落到了實處。

在課後,我將佈置這樣幾個供學生多項選擇的作業:1、讀讀《三國演義》,將精彩段落摘記下來。2、將《三國演義》的一個小故事改編爲小課本劇,在班會上進行表演。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8.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

劉備 —————→ 諸葛亮

←—————

輔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說說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爲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爲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爲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爲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爲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着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爲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爲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爲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爲基調進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