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說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小學生閱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瞭解得也不夠透徹,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聯繫,學習“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憑藉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將目標3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4爲是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將採用“質疑讀、合作讀、評價讀”等多個層面的讀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爲學生再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出示課題,在引導學生通過字典來理解“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意思後,以“劉備三顧茅廬是爲了 ”這一填空,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接着,結合初讀檢查,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着”、“塞”兩個多音字,運用多重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詞典來理解“蜿蜒、茅塞頓開”;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輔助、悠然”。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指名讀、小組讀、評讀等多種方式,着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本文的寫作特色。我還爲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堂作業,找到文中三個比喻句抄寫下來,想想句子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爲下節課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以“誠心誠意”爲品讀文本的切入點,通過“複習導入,整體感知”“精讀感悟體會誠意” “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複習導入,尋找切入點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劉備這個人物的印象,在學生的交流中,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鼓勵學生通過自讀、評讀感受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並由這一詞語引發疑問:劉備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劉備爲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讓學生以此爲切入點,隨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線索更清晰,更能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1、抓住人物對話,感悟人物品質

圍繞以上3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畫一畫,分別用_和﹍,找出人物對話及人物的動作,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品一品,體會其中的含義,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後指導學生有層次地進行彙報,教師適時點撥。例如:在學生彙報人物對話一部分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想象對話時的場面

,教師適時範讀,指導學生讀出張飛“嚷”時的語氣和神態,體會他嚷時不耐煩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讀出劉備責備兄弟時的內心的想法,體會出他對諸葛亮的尊重。這時學生再讀時眼前的畫面更加真實,學生也更能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2、抓住人物動作,體會誠心誠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在學生彙報人物動作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句子:“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侯。”中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恭恭敬敬”等詞語體會劉備對諸葛先生的尊重,屆時,我還將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詮釋自己的理解,如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畫面,通過課文的插圖,感受劉備的謙卑。通過表演體現劉備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啓發學生想象:劉備就這樣等啊等啊?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這樣站了多久?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些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這句名言,此時,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這時再次引出課前的問題:劉備爲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並引導學生自讀第四小節,透過“羣雄紛爭”“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結合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不難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指點更是撥開雲霧見青天。這也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

三、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三處比喻句:“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的臥龍。”“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啊!”,指導學生想一想,句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引導學生仿照例子說幾句比喻句。在此處,我還將安排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結合文後第5題的要求,用來到……只見……進行仿寫,使讀寫結合落到了實處。

在課後,我將佈置這樣幾個供學生多項選擇的作業:1、讀讀《三國演義》,將精彩段落摘記下來。2、將《三國演義》的一個小故事改編爲小課本劇,在班會上進行表演。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8.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

劉備 —————→ 諸葛亮

←—————

輔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說說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爲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爲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爲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爲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爲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着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爲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爲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爲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爲基調進行着。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

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

文章開篇並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爲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

洶涌奔流的黃河足以讓作者驚歎不已,然而更使作者驚訝的是在湍急的黃河上還有羊皮筏子貼浪前進,如履平地,而且還載着六七個人,文章到此,場面驚心動魄,行文跌宕起伏,處處充滿驚奇,扣人心絃,易於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談笑風生,勇敢大膽,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與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稱艄公爲“黃河的主人”。

綜觀全文,課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通過對課文的品讀,讀懂課文內容。熟讀成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評價能力。通過觀看錄象,感受黃河的磅礴氣勢。

3、情感態度目標:在朗讀中感受黃河風浪的險惡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進而體會人類征服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本質力量。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難點是對黃河的認識,因爲黃河離孩子很遠很遠,要藉助媒體來突破這一難點,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有機聯繫也是難點。

第一課時

我準備圍繞“介紹黃河,板書揭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鞏固練寫”這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

介紹黃河,板書揭題

讓學生談談心中的黃河,聽老師介紹黃河,出示古人描寫黃河的詩句,讀一讀,初步感受黃河。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在這環節中,讓學生充分的閱讀,在朗讀中自學生字,瞭解大意。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對文中重點字詞進行正音、理解。

四、學習字詞,鞏固練寫

示範“艄、滔、履”的寫法,說說注意點。

第二課時

共分六個模塊。

第一模塊:整體感知,初步感受黃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後用一個詞語(最好是成語)說出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黃河的氣勢之大。播放黃河萬馬奔騰、滾滾東流的錄像,領略黃河的氣勢,感受黃河的磅礴宏偉!在播放錄象的同時教師相機朗誦,激起學生的共鳴。

第二模塊:自讀自悟,感受皮筏的小、輕

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麼感覺呢?讓學生通過讀一讀二至五小節,邊讀邊把有感想的地方劃出來,寫一寫感受。然後交流各自的認識,教師適時點撥,老師點出“作者初見到湍急的黃河,爲一驚,遠望鼓浪的橡皮筏子爲之再驚,細看到筏上有人更驚”的觀察思路、認識思路,並用朗讀展現這種越來越驚的層次。(由遠而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膽、驚訝、激動、興奮、吃驚。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啊”進行多元解讀,讀出其驚訝。“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怎麼讀,如何讓學生讀進去。通過反覆閱讀、評價的方式讓學生明白該怎樣讀好。

第三模塊:交換角色,感受艄公技術高超。

這樣小而輕的羊皮筏子,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漂流,作者不禁提心吊膽,如果讓你坐在上面,你敢嗎?來讀一讀6、7小節,體驗乘客與“我”形成的鮮明對比,反襯出艄公高超的駕筏技術。接着用一組排比句試問: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黃河上貼着水面漂流,那是因爲讀——

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洶涌的黃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爲讀——

之所以乘客能談笑風生,那是因爲——

讓學生連讀三遍“他專心致志地撐着篙……”一段,再現艄公高超的技藝。

第四模塊:抓關鍵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以“皮筏上的乘客憑什麼能談笑風生?”爲切入點,瞭解那艄公憑什麼贏得了乘客的信任?理解中心句“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爲黃河的主人”。能聯繫6—8節,說說對勇敢、智慧、鎮靜、機敏這幾個詞的理解。在理解詞語的同時,引導學生討論艄公會遇到的怎樣的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在此基礎上找尋艄公能克服這些困難的原因,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及他那高超的駕筏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相機理解“如履平地”這一字!領略艄公風采後,齊誦最後一自然段,用作者的話讚美艄公。

第五模塊:讀寫結合,內化精神

剛纔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黃河波濤洶涌、濁浪排空的氣勢,領略了黃河主人勇敢鎮定的風采,此時,再活用語言和語言規律,進行極具個性色彩的言語實踐,用

“艄公,我想對你說——”寫一段話,用自己的話讚美艄公。

交流完畢,播放黃河錄象、歌曲,再次感受黃河的氣勢和黃河主人的風采。

第六模塊:延伸拓展,昇華主旨

黃河上的艄公至今已是罕見,學生由於陌生,往往很難與自己聯繫起來,請學生課外收集一些在外界的挑戰中獲勝的人物,如航天英雄、登山運動員等,這樣進一步落實德育目標,感受人類的偉大和不平凡,激勵學生要向他們一樣勇敢地面對一切,做生活的強者、生活的主人。

板書設計:

黃河的主人

(艄公)

勇敢

智慧

鎮靜

機敏

這就是本堂課的板書設計。以上僅僅是我對本課的認識,望大家批評指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第八冊教材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家袁鷹在文中寫了自己在黃河上所見到的有關景象:艄公在滾滾的黃河上,憑着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鎮靜地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頓生讚美之情,用抒情的筆法着力讚頌了艄公的勇敢、沿着、鎮靜、機敏。作者運用語言老道、氣勢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運用一種反襯烘托的手法,從不同的側面來讚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讚頌艄公的偉大。

根據文章的特點,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體現作者的意思,表達文章的主體意思:

一、 建構聯繫,多角度、多側面來了解說明有關內容。

文章對於黃河的介紹不是很多,但語言精煉,學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學生對黃河的情況也會有許多的疑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調動學生從多角度,從課外去全面地瞭解黃河,建構多學科的課內外相聯繫的一個大課堂,鼓勵學生從社會、地理、文學等方面全面地瞭解黃河,教學時適時引導學生想像,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了自己的滾滾黃河。

二、讀、思相結合,深入地有層次地讀懂文章。

本文文筆優美,以讚頌艄公爲主線,教學中我始終緊扣讚頌艄公這條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從文章的表層逐漸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淺入深,逐層深入,讀是理解內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是最終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終體現在讀的表現上,讀得好了,理解勢必到位,也就是在讀中求感悟。開始從讀通文章開始,到精讀文章的第一段聯繫文章的主線,引導學生思,體會黃河的壯觀,而艄公更偉大,感受深入一層,又細讀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對比、思考,體會艄公更加偉大,又激起一層浪,情到深處。以讀來讓學生展示內心的真情,頌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三、緊扣內在的“語言”,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語言”。

學生學語文學什麼,僅僅是一兩個好詞,兩三句佳句嗎?更重要的作者的語言,作者的文學語言和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些一定要引導學生去仔細品味、領悟,因爲這些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是終生受益的知識,而不僅是一兩個死板的詞條。用語言是學語文的宗旨目的。對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動的文字語言,在寫作上,這篇文章採用對比、反襯的方法來烘托艄公的偉大,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去通過各種方式體會到,也許不需要直接用語言表達叫什麼方法,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方法的好處,有何優點。教學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幾組對比朗讀:

1、黃河的壯觀與讚美艄公。

2、羊皮筏子的輕小與讚美艄公,通過反覆的對比朗讀,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寫黃河的壯觀,羊皮筏子的輕小不是浪費筆墨,不是廢話連篇,而是作者匠心獨運,高明之處。

學生從領會開始,也許就在他的以後的文章中不自覺的運用了進來,這樣不是錦上添花、學以致用,學活語文嗎?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後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着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並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隻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並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麼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並指名交流接着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爲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穀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穀鳥的對話,我準備扶着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穀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穀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瞭解布穀鳥其實不會說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穀布穀”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儘快融入角色。接着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彷彿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穀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爲什麼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爲什麼“我”和布穀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繫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瞭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爲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穀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於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後讓學生以文本爲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於跟着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說些什麼。這個拓展不僅有利於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並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後一句話,並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裏,我認識到 ;從 那裏,我懂得了 ;從 那裏,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啓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涌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麼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爲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板書設計:

鳥語

傾聽 猜想

人類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隻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二、說理念:

1.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 課外延伸,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說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想它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2. 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據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學習有依據地、合理地進行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說教與學活動步驟:

(一)整體把握課文,進入語文實踐

教師出示文中“琥珀”的圖片,學生圍繞這塊琥珀,說一說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

隨着學生的彙報,抓住琥珀的樣子與它的價值這一段落,學生進行朗讀,發現“想象”和“推測”兩個詞語,並理解意思。隨之和科學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

(二)探究學習,在語文實踐中想象

這一環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想象能力的體現。

1. 教師請學生看着這塊琥珀,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科學家,推測琥珀的形成會想到什麼?

2. 學生會想到要有松脂包裹兩個小東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須是在炎熱的夏天從松樹上滲出。這樣學生再來讀課文可以找到許多琥珀形成過程的語句。

3. 學生讀一讀這些句子,說一說它們與琥珀的形成有什麼關係。

4.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這塊琥珀的價值還在於同時有兩個小東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們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教師演示:用一大滴松脂來包裹一隻蒼蠅和蜘蛛,學生髮現這並不能做到。因爲蒼蠅和蜘蛛都會在松脂落下來的一瞬間逃離。此時學生的興趣會很高漲,教師借勢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學生髮現科學家推測蒼蠅輕鬆得意,所以喪失了警惕,沒有注意身邊的危險。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蒼蠅當美餐,就忘記了所處的環境。這爲下文松脂把它們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這樣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推測過程的合理,那一瞬間是在絕對自然的情況下發生的。

5.這時,學生對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嚴謹思考產生佩服之情,教師播放鬆脂球形成的動畫,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再來朗讀這個被推測出來的小故事,情感會自然流露。

6.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松脂球變爲化石的必備條件要經歷滄海桑田的鉅變。

(三)課外延伸,進行綜合性學習

1.學生結合科學家的想象與查找的課外資料,再來想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比較,會感覺很難想象出新的過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2.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教師出示“柏抱槐”圖,學生小組討論它的形成過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課後練習寫出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科學小品文。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造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今天我執教的《蓮葉青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祖母十分喜愛蓮葉,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裏種着一缸荷葉,荷葉長大了,卻把荷葉剪下送給別人的孩子治瘡的事。課文語言生動,簡練,作者由景到人,觸景生情,運用了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

結合我們的研究專題,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抓住課文重點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祖母爲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我設計了以下流程:

  一、情境導入,出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找出祖母精心種養荷花的詞句子

2、學生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3、默讀課文,找出祖母剪荷葉送人治病的詞句子

4、學生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三、簡介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

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我採用圍繞中心問題,揣摩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解決。在理解文章內容的時候,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實際來談體會,尊重學生有個性的見解,不強求統一。

在課堂中,我力圖通過以下方法來體現我們小專題的研究成果

  一、情境引入,滲透寫法

開課伊始,出示荷葉的課件,生談感受,師設計懸念,由物到人,滲透寫法。這篇課文,看似寫景,其實寫人,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學生不容易突破接受。在開課時做這樣的鋪墊,爲結尾講解寫法時奠定基礎,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概括詞組,加強技能訓練

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了聽寫詞組的辦法,再次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引導。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而本課的主要內容並不好概括,所以我採用了這種方法,目的是語文的工具性能得到紮實有效的訓練。

  三、抓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在教學祖母精心種養和送人治病這兩個環節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採用了“生自讀——談體會——師提升——生再感悟——感情朗讀”這樣的方法使學生一步步對課文進行理解。課堂中我採用自讀、默讀、師生對接讀、男女生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我雖然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問題,但我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在讀中實現文道統一的教學理念,使課堂氣氛和諧,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愉快學習。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扁鵲治病》取材於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選編這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二、說目標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有關的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準確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2.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三、說教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並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以成功達成目標。

四、說學法

1、讓學生品讀重點句,感悟人物特徵,體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態度變化。

2、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寓意。

五、說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爲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憶回憶,(課件出示圖片)什麼是寓言呢?

今天,老師帶着你們一起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這則寓言叫《扁鵲治病》(板書:扁鵲治病)

【目的是通過對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做一個複習,引出對寓言的解釋,順勢導出課題。】

2、教師出示課件,介紹扁鵲。

(二)、初讀感知

1、帶着下面的問題第一遍讀課文:

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過渡:課文大意我們已經瞭解了,那文中的這兩個人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印象呢?(出示扁鵲和蔡桓公圖像)

(三)、細讀研討

1、彙報交流。引導分析扁鵲和蔡桓公的特點。

快速默讀課文,誰來說說你眼中的扁鵲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回答。

邊讀邊用曲線畫出能證明他是名醫的句子,並說說你的理解。【這裏我的設計打破常規,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醫”爲線索,讓學生在找句子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扁鵲,能歸納他的特點。】

(板書:扁鵲 醫術高明)形容一個人醫術高明,我們還學過哪些詞?(出示課件)課件顯示:救死扶傷 藥到病除 妙手回春 對症下藥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滿

2、這些成語都是對技術精湛、道德高尚的醫生的高度讚美,而扁鵲恰恰就是這樣一位名醫,請同學們帶着讚美之情一起來讀讀這些成語吧。(齊讀)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記住這些美妙深遠的成語,並把它們運用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3、這麼好的醫生怎麼就沒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課文中扁鵲幾次請求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麼說的?

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根據課件中的表格,小組合作試着表演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同時體會兩個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怒髮衝冠勃然變色 憤憤不平 咬牙切齒 暴跳如雷 怒氣衝衝 怒火沖天 惱羞成怒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火中燒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 氣急敗壞 大發雷霆 )

這裏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目的在於豐富學生的積累,並通過這些詞語形象地體會到人物的心情。

【課文的主要部分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學習,品讀扁鵲和蔡桓公各自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感悟人物的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4.因爲蔡桓公對扁鵲的不信任、不高興、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絕了扁鵲治病的請求,纔是導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後他後悔了嗎?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指名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你從什麼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醫了?(抓住“請”字理解蔡桓公的後悔。)

5.當蔡桓公要去請扁鵲治病的時候,已經過了醫治疾病的最佳時機,扁鵲走了,病入骨髓、渾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時此刻,蔡桓公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6、彙報交流,教師順勢引導提問: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藥了嗎?他的病根到底在哪裏?【這個設計是讓學生理解寓意打基礎。】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鵲,(相機板書:固執己見 諱疾忌醫)可扁鵲爲什麼一次又一次勸說蔡桓公治病呢?說明了什麼?(板書:醫德高尚)【這個問題的討論,是讓學生從扁鵲的堅持和擔心中體會扁鵲高尚的醫德。】

8、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生活中,我們身邊有蔡桓公這樣的人嗎?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麼?

【引導學生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是要進行知識的遷移,將寓意昇華,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作業

1、把《扁鵲治病》這個寓言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2、課外讀《伊索寓言》。【作業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熟悉並掌握課文內容,整合課外資源,開闊眼界。】

六、板書設計

這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扁 鵲 治 病

扁 鵲 醫術高明 醫德高尚

蔡桓公 諱疾忌醫 固執己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爲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詩人杜牧和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每首詩都是七言絕句。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江南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着再學《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全詩一二句寫景:淡雲、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麼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裏,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爲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閒貪玩呢?

  二、說學法教法

  (1)學法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爲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爲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閱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並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爲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爲,最終昇華爲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徵。

  (2)教法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涵也*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啓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

③變教知識爲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閱讀習慣。

(3)手段——以生爲主體,以師爲主導,結合掛圖等輔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