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1

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在人教版和蘇教版中都是佈置在四下上這個內容,在現在的蘇教國標版教材也是佈置在四年級。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是屬於第二學段中的數的運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在同學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學習加法的運算律。同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在加法的計算中和演算中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

新教材佈置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同學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同學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一起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後讓同學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並先後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動身現的規律,籠統、概括出運算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同學運用已有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同學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新教材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使同學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同學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身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籠統思維能力。

  2、過程方法目標:

使同學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同學在數學活動中獲得勝利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考慮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使同學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同學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舊教材教學目標:

1、使同學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使同學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與加法結合律的異、同點,和其特點。

3、能利用加法的交換律進行加法的驗算。

4、培養同學觀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同學概括、總結加法的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用字母表示。

  教學難點:

在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並能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從新舊教材的目標比較以和例題設計中可以看出兩者的目標定位是不一樣的。

1.舊教材的目標比較單一,主要的目標是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如能口頭表達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意義,能用字母去表示,並會運用於驗算。新教材的目標設定不只僅體現了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更多的體現了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以和對於數學思想方法(不完全歸納法,符號感)的滲透。目標的設定是使各項目標與具體的學習相結合起來,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2.舊教材的目標體現不出教學的方法和同學的學法,而新教材的教學目標中能體現出一些具體的做法,如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的解決,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數學活動過程始終作爲重點貫穿與教學中。

韓玲老師在上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這課時,也充沛考慮到了新舊教材目標定位的不同。從課堂的引入韓老師就以最貼近生活的實際體育要聞十運會金牌數爲題,一下子激起了同學學習的“興奮點”,很自然的進入了後面的學習。在同學提出一些列的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之後,教師開始引導同學比較和分析這兩道算式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可以用等號連接嗎?問:觀察黑板上的這三道等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問:是不是其他的數之間也存在這種規律呢?請你再舉一個這樣的例子驗證驗證。舉了這麼多的例子,你找到規律了嗎?這個規律用語言敘述比較長,你能夠用自身喜歡的方式把這個規律簡單明瞭地表達出來嗎?(生口述,教師板書)在這樣一個教師引導,同學進行比較、分析、舉例、驗證,表達的過程中,充沛發揮了同學主體的作用,也讓同學感受到了發現規律的一般過程,從而達到經歷過程,討論提升,歸納概括的目的。結合律的教學過程則更多的體現了同學自主探索,推導,驗證的一個完整過程。

新教材的目標設定和教學過程,更多的體現了動態生成,寓數學考慮,探究,發現於一體的數學活動過程,教師只有掌握住了這個精髓才幹去上好課,發展同學的綜合能力。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是國標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7單元中的內容。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運算中進行簡便計算的兩種必要的理論依據,他們是學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思維素質,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後的簡便計算和計算速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加法計算和驗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內容。教材安排兩個運算定律教學時,採用了不完全的歸納推理,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新課,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組成等式,再例舉類似的等式進行分析、比較、找到共同點,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的構建知識。然後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的理解,接着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爲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和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定律。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播放《朝三暮四》視頻)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麼?猴子很笨,同學們很聰明,栗子的總顆數有沒有變化呢?什麼發生變化?

引入: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數學中也有類似《朝三暮四》故事裏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研究一下?

設計意圖: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初步體驗加法交換律,喚起求知慾。

(二)創設情境,聯繫生活

談話:天氣漸漸轉涼,學校要組織大家參加冬季比賽了,看,四年級同學正在操場上開展體育活動。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說一說)

提問: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學生提到的問題可能有:跳繩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爲後繼探究的學習材料,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三)探索加法交換律,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問題(1)要求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

提問:應該怎樣列式?

指名口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提問:還可怎麼列式?板書:17+28=45(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麼的人數?(跳繩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

談話:既然得數相同,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連接起來。改寫成28+17=17+28

板書:28+17=17+28(學生齊讀這個等式)

提問:比較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說出: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提問:你能照樣子再寫出幾個像這樣的等式嗎?試試看。(學生動筆寫,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說的等式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板書三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你能寫得完嗎?

談話:既然寫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板書省略號)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都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提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像這樣的等式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試試看。

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是用字母a、b來表示兩個加數,說來說說怎麼表示?

生:a+b=b+a

提問:a和b分別代表什麼?

小結:兩個數相加,交換這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是加法運算律中的一條很重要的規律加法交換律。

設計意圖:本環節能緊密圍繞並運用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感知規律,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整個過程,學生在觀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發現,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括能力。

師: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

考考你

(1)您能在()裏填上合適的數字嗎?

96+35=35+()204+57=()+204

指名回答,爲什麼?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換律嗎?爲什麼?

75+25=25+75

46+59=46+59

90+10=5+95

(沒有交換加數的位置;等號兩邊的加數不同。)

(3)同學們學的真不錯,接下來我們來玩個遊戲,看看同

學們的反應快不快。遊戲:對口令

師:83+17=生:17+83=

97+44=35+65=

88+75=300+600=

a+b=785+68=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知道加法交換律只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其餘的不變。

(4)提問:同學們,想一想:過去我們學過的計算中,哪些地方應用過加法交換律?

下面一道題357+218,請同學們計算並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四)探索加法結合律,自主合作

談話:同學們,剛纔我們通過解決“跳繩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同學提到的問題,看看有什麼發現。

出示問題(2):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你會列綜合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23

提問:如果老師想突出強調先算跳繩的人數,可以怎麼做?

生:添上小括號

教師給28+17加上小括號。

提問:還是這個式子28+17+23,如果要先算參加活動的女生人數,應該怎麼辦?

學生同桌交流,指名說說。

教師添上括號:28+(17+23)。

提問:比較這兩道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數學符號相同,得數相同,但運算順序不同)

師:既然得數相同,我們可以寫成等式:

板書:(28+17)+23=28+(17+23)

課件出示:算一算,下面的○裏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指名學生口答。

歸納加法結合律:

提問:觀察這三個等式,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等式中能發現怎樣的規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提問:你能用字母a、b、c代表這三個加數,把上面的規律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寫一寫)教師板書:(a+b)+c=a+(b+c)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加法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考考你:運用加法結合律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數字

(45+36)+64=45+(□+□)

560+(140+70)=(560+□)+□

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知道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還知道了三個數連加,改變運算順序和不變。

設計意圖:圍繞“變與不變”這一關鍵點,通過比較每組的兩個算式,初步感受規律。接着再經過學生個性化的驗證及交流,從而確認加法結合律並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這樣發展了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五)鞏固應用,擴展提高

同學們剛纔的表現真棒!那現在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闖關呀。我們的闖關開始啦!

1、第一關:火眼金睛

下面的等式各運用了加法的什麼運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8)+48

2、第二關:大顯身手

在途中,小熊遇到了麻煩,它想把樹上的蘋果摘下來,可是它必須答對問題,才能拿到蘋果,你能幫助它嗎?

相加等於100?

3、第三關:勇奪第一,想想做做4

38+76+2438+(76+24)

全班男生完成第1題,女生完成第2題。

提問:爲什麼每組兩道題的得數相同?哪種方法簡便,爲什麼?

觀察(88+45)+1245+(88+12),哪題運算簡便。

小結:可見,合理地運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爲學生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思維含量,學生在觀察辨析中比較,在思考對比中昇華,促進學生靈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六)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有時可以使計算簡便。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及時總結、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同時爲學生以後的學習作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