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說課稿彙總7篇

【實用】說課稿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實用】說課稿彙總7篇

【實用】說課稿彙總7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報考小學美術老師的05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魚兒遊遊》。今天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魚兒遊遊》是選自人教版小學美術課本第一冊第8課的內容,屬於設計·應用及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通過對魚兒特點的學習,能採用不同的材料製作美麗的魚兒。鼓勵學生大膽表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根據教學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魚兒特徵,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製作魚兒表現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動畫片的觀看及課堂上的遊戲互動,培養學生的造型、色彩能力,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感情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自然之美,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學生的生態環境保意識。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他們對不同的美術工具和材料有了初步的瞭解和運用,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畫面。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因此本節課着重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三、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以情境法爲主,演示法、呈示法、練習法等爲輔的多法教學。通過欣賞圖片、觀察範作、自主表現、展示評價等方法,讓他們比較自然界中的魚,感受魚的美,提高審美能力,分析美的同時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四、說學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針對《美術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心理特徵,我對學生進行以下學法的指導:

以觀察法爲主,討論法、發現法、嘗試法等爲輔的多法學習。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初步讓學生了解自主學習的方法,學會自主學習。通過創設情境和遊戲等活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改變學生的“要我學”爲“我要學”,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本課的學習活動中來。

五、說教學過程

1、課程導入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欣賞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的片段,然後提出問題:

小丑魚尼莫被抓走了,它感到非常的孤單和害怕,同學們,你願意做一條小魚去陪陪尼莫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徵,以此來引出課題,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變學生的“要我學”爲“我要學”,活躍課堂氣氛,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基礎,爲教學的展開作鋪墊,引導學生思維輕鬆進入學習內容。)

2、觀察感知,體驗審美

我首先讓學生回憶見過的魚,說說它們的形狀,顏色和花紋,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走進魚的世界,以此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曾強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多欣賞,多感受,多交流,在分析美,感受美的同時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鑑賞能力。並對魚的形狀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以此來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

3、教師示範

第一步:引導學生構思海底世界的畫面

第二步:通過討論分析魚的結構特點教師演示畫小魚的方法及步驟,並繪畫出一幅海底世界的作品

第三步:共同製作畫

通過我的示範,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自由地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作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學生在創作時,可選擇多種不同的材料來分組製作。製作過程中我會巡迴指導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以此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5、作品展示評價

將學生製作好的魚兒貼到黑板上。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魚的上面貼泡泡,看誰得的泡泡最多。讓學生評出最好看的作品,並說明原因。再說一說你還喜歡哪條魚,喜歡它什麼地方?

這樣在遊戲中評價,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最後我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評價,以鼓勵的方式爲主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教師小結

在本課的結束部分,我掌握時機,滲透德育,對學生提出希望和要求:小丑魚尼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爸爸,它非常高興,同學們幫助了小丑魚找到了爸爸,你們高興嗎?看來同學們都是喜歡助人爲樂的好孩子。魚兒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同學們應該怎樣做呢?

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六、說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平二四年級的武術。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學情和教學過程三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武術運動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運動項目,有着強身健體,強國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學體育的教學內容之一。

本次課以武術基本動作組合爲主要教學內容,採用遊戲、自編的武術操以及武術的基本動作,結合示範等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進入躍躍欲試的狀態,再通過分組自主創編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展示自我、自主學習、團結合作、注重創新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中國功夫有極大的好奇心,對武術的學習充滿了強烈的願望和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簡單動作的組合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

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採用了講解示範法、重複練習法、對比練習法、相互評價等教學方法,爲學生掌握基本的武術動作提供了保證。

根據以上的教材與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爲:

1、在水平二學生對武術的認知基礎上,能自由組合三到五個武術動作;

2、通過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

3、在集體創編活動中能與他人合作完成體育任務。

本節課的重點是弄清動作方向和動作的銜接.

難點是動作準確,做到有力、有神。

三、本次課的教學過程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興趣導入、活躍身心。

首先通過課堂常規的練習,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

接下來,充分利用學生喜愛而且熟悉的遊戲進入主要學習內容。第一個遊戲爲:“超級棒棒狼”。遊戲的方法是:教師扮演“棒棒狼”,學生做小羊。“小羊”齊叫“老狼老狼幾點了?”老師報一個數字(比如五點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組拉成圈,“離羣小羊”要被“狼”吃掉了(過來拍拍老師的手)。通過遊戲,不僅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提高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進行友伴型分組。在分組的基礎上,兩人一組進行第二個遊戲:“石頭、剪刀、布”。在進行遊戲時,要求學生將“石頭、剪刀、布”的動作按武術要求做出來。如:“石頭”爲“歇步”、“剪刀”爲“弓步”、“布”爲“馬步”。遊戲動作自然過渡到武術的基本步型與手型練習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創新:

首先通過教師的語言與示範讓學生學會武術基本手形,瞭解三到五個步形動作。並帶領學生做模仿練習,讓學生體會動作的精氣神。

然後在練習中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合作探究和自主練習的方法。讓學生在練習中適時的配合聲音來提升信心與氣勢。在互練過程中能夠互相發現其錯誤並改正。

最後動作串連,加深印象。教師通過講解示範、帶領練習,將基本手形與步型結合到一起,形成串聯動作,讓學生體會武術動作的流暢與美觀。

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探討、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聯動作。此時,教師適時的配樂展示《中國功夫》,將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大大調動學生的學武積極性。這時,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進行組合學習的練習,就能滿足學生自我展示、自我創新的心理需求。

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1)、分成五組自己進行基本動作組合練習。

(2)、小組爲單位展示自編動作。

(3)、由教師評價選擇出每組做的最好的一名學生委認爲小組長。

(4)、由選出的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進行練習。

(5)、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武術動作。

(6)選擇出創編動作做的好的一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展示。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既給學生創設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時間和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與自信,自練與自評以及組合與創新的能力。

第三部 調整身心、課後延伸:

通過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評教師等多元化評價方法對課進行總結;利用教師的展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我的說課完畢,有不足之處懇請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整體感知

(一)談話引入

在20xx年的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上,有這樣一組表演,希臘神話中的神由演員扮演出現在觀衆面前,這個場景向全世界人民詮釋了希臘神話是歐洲文化的根基,更是世界文明的發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希臘神話中的一個故事,初識幾位神。

(二)把握主要內容

1、在預習的基礎上再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故事中的幾位神的姓名,劃一劃。

2、讀好這些神的名字。

3、能否試着把這些神的名字連起來把故事的梗概說一說。

4、出示主要內容讀一讀: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沒有火,一個叫普羅米修斯的神爲了把火種傳播給人類,不顧宙斯的阻撓,從阿波羅駕駛的太陽車上偷取了火種。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山上忍受着幾個世紀的可怕刑罰,終於被海格立斯搭救,獲得了自由。

整體感知部分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初步感受希臘神話在歐洲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瞭解《天上偷來的火種》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初步嘗試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基於閱讀拓展的基礎,學生基本講清幾位神之間的關係。在概括主要內容的時候還不能一下就做到明確、完整、簡潔。由於剛剛開始概括主要內容的訓練,還是有一個訓練過程的。

二、瞭解人物形象特點

1、普羅米修斯爲了把火種傳播給人類忍受了幾個世紀的酷刑,那他爲什麼要把火種傳播給人類呢?從文章中找一找相關的內容。

2、讀文章第二節

神話是人類在自己還比較幼稚的時候創造的一種文化,但它卻在有些內容上與科學考證不謀而合。確實,在人類歷史上有過這樣一段無火的日子。它有多長,至今科學界仍有爭議。但那一定是一段極其漫長的歲月,或許是幾個世紀,幾十個世紀,甚至幾百個世紀。再讀,注意讀好“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

3、而自從有了火,讀——第八節

是啊,有了火,人類的文明就向前跨了一大步。引讀——

故恩格斯說:“火”把人和動物界分開,“火”是人類歷史之開端。

4、正因爲火能帶給人類希望與光明,普羅米修斯要把火種傳播給人類。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正義的化身,而他正義的形象就是通過語言與行爲的描寫來展現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交鋒的兩組對話。

同桌互讀,注意一點,在第一組對話中,普羅米修斯的語言是被轉述了,請你依據前面讀到的內容,展開想象,補上直接語言。

請一組去掉提示語,直接對話,注意讀出人物的態度。也要注意讀出提示語仍在的感覺。

5、讀了這兩段對話,從他們的語言中,你感覺普羅米修斯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普羅米修斯——善良、仁愛、堅定

人類無火到有火是文明的變革,這一部分通過不同的朗讀感受火帶給人類的希望與光明是多麼重要。

請學生把“他去見宙斯,請求他把火賜給人類。”通過聯繫上下文展開語言表述既訓練了“轉述——直述”的能力,又通過練習體會了普羅米修斯播撒人類文明火種的仁愛、正直之心。

三、體會人物精神

1、普羅米修斯善良、仁愛、堅定,在人類心目中,他是一名英雄。而作爲一個爲人類帶來希望和文明的英雄,除了善良、仁愛、堅定,他身上還具備怎樣的精神?邊默讀5、6、12、13節邊思考。

2、學習“智慧”

故事題目叫《天上偷來的火種》,一個“偷”字,可以看出普羅米修斯的智慧所在,讀好這兩節,說說你在哪些地方努力了,讓聽者感受到了普羅米修斯的聰明。

普羅米修斯把火星保存在葦杆內帶到了人間,從來沒有見過火的人類驚異萬分——引讀第七節。

人類自從有了火——引讀第八節。

3、學習“勇敢、頑強”

出示文章12、13節,普羅米修斯爲了把火種傳播給人類,甘願被鎖在高加索山上,接受可怕的刑罰。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和學生配合讀,老師讀12節的內容,學生讀13節的,注意老師的手勢,什麼時候讓學生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起來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勇敢與堅韌不屈。

“更沒有對自己做過的事說半句懊悔的話”因爲他曾經對宙斯這樣說過——

4、終於有一天,大力神海格立斯經過高加索山,讀——

普羅米修斯的智慧表現在一個“偷”字上,學生通過自身努力的朗讀體驗,表現普羅米修斯的機敏。

文章12、13節表現的是普羅米修斯不畏殘暴、勇於獻身的精神,12節分三層告訴讀者酷刑有多可怕,13節則是刻畫人物頑強忍受的過程。此處的朗讀設計就是根據文本的結構特點而進行的:普羅米修斯被沉重的鐵索鎖在高加索山上,他忍受着;日曬雨淋的折磨時,他忍受着;鷲鷹的啄食下,他忍受着。多次的強化朗讀,有效調動學生內心感受,體會普羅米修斯勇敢、頑強的精神力量。

四、領會精神

1、普羅米修斯,這位爲了人類的希望與文明而甘願獻身的英雄獲救了。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神的形象。而在我們真正的人類世界,在各個領域,也有許多人被我們敬呼爲普羅米修斯式的英雄!他們有:

勇於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職。——哥白尼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艱辛,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纔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馬克思

爲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 我們願,願把這牢底坐穿。——何敬平

竹籤子是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江姐

2、請用幾句話寫寫他們被稱爲“普羅米修斯式的英雄”的原因。

小結:確實,他們爲了普及真理,爲了傳遞希望,爲了播撒文明的火種甘願忍受各種煎熬,甚至付出生命,他們就是我們心中的普羅米修斯。

這個部分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體會到,普羅米修斯是神話中的人物形象,但他的精神卻是我們人類社會所擁有的品性。哥白尼創設了“日心說”,把人類從矇昧的神學觀中喚醒,開創了科學觀的視野。馬克思、恩格斯創建了共產主義學說,而江姐等革命志士則是爲了共產主義事業的實現而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共同點都是爲人類普及真理,爲了傳遞希望,爲了播撒文明的火種甘願忍受各種煎熬。學生通過對普羅米修斯形象的體悟,已能感受英雄身上具備的品質。再引申到“普羅米修斯式的英雄”感悟上就比較水到渠成。

後記:一堂課是一次就文本的解讀

一堂課是一次與學生的對話

一堂課是一次對自我的認識

我要做的是

認真——讀用心——說清醒——識

說課稿 篇4

  一、設計理念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在自讀的基礎上自悟,培養聽說讀書的能力,激發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質兼美,作者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使學生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寫得特別細膩,教學中應着重感受他從激動到淚喪再到悲哀的感情變化,從而體會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三:教法學法

靈活多樣說教法探究合作學習法: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解決學習的重點。

主動參與說學法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爲本,以讀帶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昇華體驗,嘗試實踐。

  四:教學目標的設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對課文的理解,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

3、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的同時將學文與導行相結合,使學生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重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鱸魚和放魚的心情變化,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啓示。

  五、教學流程及設想

接下來,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穫了終生有益的啓示,這個啓示是什麼呢?

(設計思路: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感知課文,這裏從結論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詹姆斯得到啓示的心理歷程,進一步探討課文的內涵。)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部分,要求學生完成兩個目標,一、複習本課的生字詞。 二、這次釣魚與以前有什麼不同。

在字詞教學上,採用“讀——講——讀——默”的方式,先指名讀,然後讓學生講一講比較難寫或者難讀的字,然後再齊讀,難寫的可以在邊上寫一寫,最後默一默,錯的訂正好,並且在書本上圈出來。第二個要求,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應該培養起來,大部分孩子通過閱讀都能說出來。這次與上次最大的不同在於釣到的魚又放了,在此時我問學生一句:如果是你,你是願意放,還是不願意放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

然後讓學生表達觀點後從文章中找出自己的理由,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紛紛在書上圈圈畫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分析學習。

3、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整體----部分----整體

在教學過程中,用一個能統領全文的大問題來引導學生學文,即:爲什麼“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裏,而父親卻堅持要“我”這麼做。我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示?[課後題(1)] 爲了幫助學生有效解決這個大問題,我在教學中又預設了三個小問題來引導學生抓住文本,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實現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這三個小問題是: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課後題(2)]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講,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面對父親要求我放魚的時候我的態度是如何的,由急切到委屈、難受再到不捨;總結出放魚的理由主要有:魚大,釣的時間長,沒有人看見。

(設計思路: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裏,結合課後的金鑰匙,讓學生轉換角色,讀說,體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這兩個問題的預設目的是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課文的對話部分。我分兩步逐步豐富這部分內容。一是抓“看”這個詞的寫話訓練,豐富父親不容爭辯態度產生前的心理過程,讓學生明白父親也是通過反覆掙扎纔有了這一決定;二是設計一個情景,假如你是詹姆斯,你會如何向父親乞求把魚留下來。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爸爸,這魚多大啊,我們不放了吧?爸爸,就這一次還不行嗎?爸爸,難道您不愛我了嗎?讓學生在情境回答中體會父親的堅決。從而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設計思路:剛纔已經引導學生用抓重點詞語句子的方法解決了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的問題,現在再次用同法,通過找出描寫爸爸的態度的句子理解課文,再次強化學法指導。)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啓示?引導學生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啓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通過把“道德實踐”這樣的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來加深對“啓示”的理解,以突破難點。

(設計思路:學生已經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理解了它的內在聯繫,再借助文本就能領悟啓示的真正含義,讓學生通過充分討,發表見解來進行自我教育,比教師單純的講效果要好得多。)

4、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在體會了作者放魚的過程之後,再把學生領到這個道德實踐的問題上。學生對這個啓示也就有所感悟了。緊接着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明白,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自學遵守規則,纔能有益於自己的一生。

  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如下

釣魚的啓示

放:正確 不放:錯誤

得意——急切——委屈、難受——不捨

嚴格要求自己 自覺遵守規則

設計的板書清晰簡潔,有條理,學生易掌握。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選擇的活動是《麻雀媽媽》,它是屬於社會領域範疇,幼兒社會教育是指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爲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爲爲主要內容的教育。再從中班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看:使幼兒初步瞭解自己的與他人的情緒,初步學會同情和關心他人。我選擇這一活動主要是考慮現在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同情心和關心他人的情感意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只有父母和長輩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他們很少會想到要去關心和愛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以此作爲活動設計的依據,想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父母是如何關心,照顧自己的基礎上,激發幼兒愛父母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懂得爸爸媽媽爲了我們的成長很辛苦,我們要愛爸爸媽媽。

2、激發幼兒愛父母的感情。

重點、難點:讓幼兒初步瞭解父母的基礎上,激發幼兒愛父母的感情。

二、說教法:

爲了增強本次活動的效果。提高幼兒學習興趣,活動第一環節,我以木偶熊貓記者的情境表演引出課題,使幼兒迅速地集中起來、並將問題自然地呈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主動討論的積極性,爲第二個環節作鋪墊,然後在第二個環節中我設計幼兒拿出照片互相說一說在你小時侯父母是如何關心,照顧自己的。讓每個幼兒有大膽講述的機會,這裏我考慮讓每個幼兒都真正參與到討論,而不侷限於部分幼兒參與,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次活動的目標,因爲社會情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因素,只有讓幼兒有一定的社會認知,幼兒的社會情感就能深化,有了社會情感,社會認知才能轉化爲社會行爲,那麼這種行爲需要在日常的各項活動中逐步加入深化。最後我還是一熊貓記者的身份結束遊戲。

三、說幼兒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主要以形象直觀的演示教具,淺顯易懂的兒歌形式,通過移情法讓幼兒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進行講述。在講述中,使幼兒逐步瞭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照顧,激發幼兒愛父母的情感。

教案:麻雀媽媽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懂得爸爸媽媽爲了我們的成長很辛苦,我們要愛爸爸媽媽。

2、激發幼兒愛父母的情感。

活動準備:木偶熊貓一個,麻雀媽媽,幼兒自己小時侯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以熊貓記者的採訪形式引出課題。

(1)出示熊貓木偶,把幼兒帶入情景之中。

小朋友們好!我是熊貓記者,今天我要到森林裏去採訪。咦!我怎麼聽到有哭聲呀?

(2)請幼兒看“麻雀媽媽”熊貓記者問:“麻雀媽媽。你爲什麼怎麼傷心呀?”唉!我真的很傷心,你聽我慢慢地說吧(麻雀媽媽念兒歌)

二、以熊貓記者的口吻。調動幼兒討論的積極性。

提問:(1)小朋友,你們說說麻雀媽媽爲什麼傷心?

(2)麻雀媽媽爲了小麻雀的成長做了哪些事?

(3)小麻雀長大以後又是怎樣對待媽媽的?

(4)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麻雀媽媽爲了小麻雀的成長很辛苦。可是,小麻雀長大後卻再也不回來看媽媽,小麻雀這樣是不對的。

那麼,我們小朋友小的時候也像小麻雀一樣,自己不會吃飯,不會穿衣,不會走路,那麼你們是怎樣長大的?

三、激發幼兒關心媽媽的情感。

(1)引導幼兒看照片,互相述說父母是如何關心、照顧自己的?

(2)爸爸媽媽這樣關心我們,我們長大後應該怎樣對待爸爸媽媽呢?

四、以熊貓記者的口吻小結。

小朋友討論得太好了,我也懂得了爸爸媽媽爲了我們的成長很辛苦,我也要愛爸爸媽媽,我一定要找到小麻雀,把小朋友的話告訴它,等它改正了以後,我再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小朋友,好嗎?再見。

附兒歌:麻雀媽媽

小麻雀,叫喳喳。

媽媽叼蟲餵養大。

等到翅膀一長硬。

撲棱撲棱全飛了。

媽媽偷偷流眼淚。

誰也不來看望它。

說課稿 篇6

  【說教學內容】

《伯牙絕弦》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的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 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2、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2、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進行一項詞語練習。(課件展示)

2做一個有趣的遊戲,給你一個詞,你讀的時候,腦子裏會想到什麼?( “鳥語花香” “電閃雷鳴”“高山流水”)(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想象)

3、引入新課:當老師看到“高山流水”這個詞時,我想到的是的是一個故事——《高山流水》(板書“高山流水”簡介故事)師:於是,人們常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伯牙學藝的故事——而是《伯牙絕弦》的事(完整課題)

4、讀課題,質疑課題(絕弦的意思,爲什麼 爲誰 )

5、帶着問題走進課文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

2.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3.(課件展示課文)教師範讀,相機指導讀法。

4.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5.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誰爲誰斷絃呢?(板書:伯牙 鍾子期)你能用文中的話說說他們的特點嗎?(善鼓琴 善聽)理解“善”

3、從哪裏可以看出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學習二、三句。“志在高山”意思就是說,他心裏想到什麼,曲子就表現出來,真是善鼓琴。“善哉……”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4、引導學生說說伯牙的琴聲裏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請同學們根據例題,完成下面的練習。(課件展示練習)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預設答案:因爲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兮若江河。

師:所以伯牙說,知音者,字期也

⑤師:我們再來讀讀這三句話,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三句話)

⑥師:伯牙說:“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個。”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就這樣,他們倆一個在彈,一個在聽,其樂融融。可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無奈,世事難料,有一天,鍾子期死了,再也沒人能聽懂伯牙的琴了,他就怎麼做呢?(板書絕弦)

理解句子,說話訓練:伯牙不由得想:當我志在高山時,沒人會說——,當我志在江河時,沒人會說——,當我志在楊柳時,也沒人會說——伯牙說(我再沒有知音了)於是——

師:更有甚者是“士爲知己者死”。( 聶政、荊軻、豫讓)

3.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麼?(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 2、斷了他的心絃。 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在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後一句。)

③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四、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誦讀:

和着動聽的樂曲,一起誦讀這個動人的故事。

背誦:

欣賞

1有關知音的話題,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苦苦追尋的,如《史記管仲列傳》

2、欣賞古今交友的名言。

  【說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知音

伯牙 鍾子期

所念 必得之

絕弦 死

難覓

這樣的板書,既能突出文章的內容,又能表現文章的中心,簡單明瞭。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生命的起源》是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第21章第1節的內容,屬“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之一——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內容。本章教學內容從生命起源開始,到生物進化,最後關注人類自身的起源和發展。《生命的起源》是本章的第一節,也是生物進化的歷史起點,主要介紹了生物的起源的過程,爲後面繼續學習生物進化的歷程和生物進化的原因起到理論支持的作用。

二、說學情

“盤古開天地”“腐草化螢”“女媧造人”“創世紀”等神話或宗教故事等都涉及生命的起源問題,學生應該能從多個方面獲得一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往往有所偏頗、失之科學,因本節內容涉及的年代久遠,學生不能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所以難以理解原始大氣與現今大氣的成分差異,以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能量來源等知識。鑑於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圖片、文本等資料,並準備多媒體素材,讓學生逐步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三、說教學目標

1.比較並區別神創論、自然發生論、生生論、宇宙生命論和化學進化論等有關生命起源的主要觀點;描述化學進化的過程。

2.通過分析本節課的幾個重要實驗,提高實驗分析的能力。

3.通過對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討,形成敢於質疑的科學品質。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雷迪實驗和巴斯德實驗、化學進化過程和米勒實驗爲本節重點內容,而原始地球條件下的化學進化過程爲本節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情況,我運用情境創設、互動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比較法。充分利用圖片和視頻展示化學進化的過程,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活動導入:讓學生簡述課前蒐集到的有關生命發生的神話故事。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蒐集,能說出“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創世紀”等神話傳說或宗教故事,我及時對學生的描述給予鼓勵性評價,隨後追問:你們認同神創論的觀點嗎?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從而引出課題——生命的起源。通過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神創論觀點的錯誤之處。

2.新課展開

這一部分將分爲如下三個環節:

環節一:自然發生論

教師通過多媒體簡單向學生講述自然發生論的主要觀點:生命是從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如“腐草化螢”“腐肉生蛆”等。

環節二:生生論

給學生播放巴斯德鵝頸瓶的實驗視頻,同時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最終是誰通過實驗證明“腐肉中的微生物也不是來自肉塊本身,而是來自微生物的”?

(2)鵝頸瓶實驗徹底否定了自然發生論,確立了生生論。生生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通過該環節,讓學生對巴斯德的實驗有清晰地認識,並且明確生生論的主要觀點:生物只能來自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質隨時自發地產生。

之後設疑:爲什麼說生生論沒有解決生命起源的問題?從而引出第三個環節。

環節三:化學進化論

首先簡單介紹宇宙生命論的主要觀點:認爲生命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之後講述化學進化論的觀點: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漫長的化學進化過程逐漸演變而來的。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該觀點,我會播放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動畫,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化學進化過程的三個階段。當學生對化學進化的過程有了感性認識之後,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總結每個階段的發生場所、條件以及生成物質。教師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結合板畫補充講解化學進化過程示意圖。

這樣,通過直觀演示動畫、小組討論以及畫示意圖,化抽象爲直觀形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從而突破本節課難點。

繼續設疑: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能夠形成有機小分子嗎?從而引出米勒的實驗。教師首先講解米勒的實驗裝置以及實驗過程。同時在PPT上展示如下幾個問題:

(1)實驗過程中的火花放點模擬了原始地球的什麼現象?冷凝器可使反應後的氣體與水蒸氣冷凝形成液體,這模擬了什麼過程?

(2)米勒的實驗結果支持了生命起源過程中的哪個階段?

這樣,讓學生自主合作分析米勒的實驗裝置及結果,得出結論:無機物合成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以及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之後,教師給學生補充“熱泉水口”的相關內容以及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人工合成核酸的實驗,讓學生認同:化學進化是可能的,也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

3.小結作業

通過讓學生列表對比有關生命的起源的幾種主要觀點,讓學生進一步梳理知識,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減輕學生的負擔。

讓學生課下通過互聯網、報刊等媒體蒐集有關生命起源的最新報道,並與學生交流。提高蒐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無止境。

七、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