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說課稿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我主要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八年級語文《石壕吏》說課稿

  一、說教材

《石壕吏》是八年級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這首詩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情節其實並不簡單,但詩人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情節發展的全過程,語言精練得無以復加。

《杜甫詩三首》中的《望嶽》是詩人24歲時的作品,《石壕吏》則寫於安史之亂初期,此時的杜甫已經47歲了,詩風由開元盛世時的雄偉深遠凝變爲深沉含蓄。結合本單元教學的要求及本詩的內容思想、寫法上的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讀懂詩文大意,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如“新”、“室”、“裙”、“前途”等古今異義詞;瞭解古體詩在停頓和節奏上的特點,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課堂上達到基本成誦。

2、在反覆誦讀中品味詩歌豐富的內涵,理解作者“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煉語言和複雜的思想感情。

3、析讀題目和主要描寫內容的關係,瞭解本詩“藏問於答、明暗結合”的構思藝術。

4、感受詩歌中憂患蒼生、悲天憫人的聖人情懷。體會杜甫的現實主義風格。

其中,重點是品味詩歌豐富的內涵,難點是本詩構思的巧妙和體會杜甫的現實主義風格。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閱讀實踐。”可見,多讀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爲閱讀教學的重點,古詩詞教學更應將誦讀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學生讀好了,也就學好了。本文的教學,我將以誦讀爲主線,帶動其他教學環節的展開,引導學生在形式多樣、不斷深化的誦讀中,理解詩歌、體會情感,達到誦讀積累、內化經典的實效。

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文本和學情之間的聯繫,使文本特點被學生認知、理解和領悟,纔算完成了一次教學從此岸到彼岸的擺渡。本節課我擬以“發現”爲組織課堂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在課堂無意的“發現”自己對詞句的認識,而我則有意的“發現”學情,並做出相應的判斷來組織教學。如果學生自己能夠“發現”老婦“致詞”內容的十三句詩是通過“換韻”來表達意思的轉換的,就順勢引導他們瞭解本詩構思的巧妙,就可能將難點處理得舉重若輕。把課堂交給學生,當然對教師具有挑戰性,但課堂雖然沒有預設不從容,沒有生成卻不精彩,課堂上來自於學生的“發現”對教師來說更是一種歷練。

以“發現”來組織課堂教學,還要給學生用來“發現”的時間,必要的引導後,我要適時靜默,讓學生靜靜地看書,靜靜地讀書,靜靜的思索。我認爲,很多時候語文課堂需要的是安靜。

  三、說教學設計

1、溫故導入

複習賞讀七下課外詩詞《江南逢李龜年》,四句詩,連接着四十年的滄桑,讓學生深入體會唐代的戰亂浩劫給詩人和音樂家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張養浩雲:“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每一個朝代的興衰中,首當其衝遭難的是百姓,通過溫故知新,引出《石壕吏》。

2、初讀感知

首先,由學生最熟悉的詩歌中的絕句和律詩,讓學生“發現”本詩與絕句和律詩體式上的不同,講解本文詩體—古體詩,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

其次,設計開展形式多樣的遞進式誦讀活動,具體包括:讓學生藉助註釋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如強調“三男鄴城戍”中的“戍”的字形,用“點戍橫戌空心戊”的口訣幫其識別形似字,引導學生重視字詞的積累。利用範讀或聽讀指導學生讀準音長,如讀一二聲時稍稍拉長,讀三四聲時相對短促。引導學生利用好課下注釋劃分詩歌節奏,讓學生明白對於一個完整的釋義不能盲目切分。通過不同形式的任務驅動詩歌的誦讀,讓學生熟悉課文,以讀促講,加強記憶。

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藉助註釋疏通文意,將難以理解的詞句畫出來,然後在班內交流。師生交流時,我注重幫助學生養成結合語境來理解詞語的閱讀積累習慣。如“新”在“二男新戰死”、“誰家新燕啄春泥”、“溫故而知新”等語境中的不同意思。積累充分了,才能夠在下面的環節中準確把握詩情,把解讀的內心感受,讀出來。

最後,默讀課文,說說本詩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來概括。引導他們發現本詩的主體部分是婦人的“致詞”,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押“un”韻,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最後四句是這件事的尾聲,押“e”韻,暗示老婦已被差吏抓走。既讓學生掌握了古體詩概括的方法,也爲接下來的瞭解本詩構思的巧妙做鋪墊。

3、品讀感悟

傾注自己的感情再次讀詩,捕捉住那些深深觸動自己的詩句,品味語言。“有吏夜捉人”爲什麼不說“有吏來徵兵”?“獨與老翁別”爲什麼不說“只與老翁別”?指導學生應善於抓住詩歌中具體的語言去品味語言背後的情味,調動自己的想象披文入情,並能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收穫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思、所悟,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讀出的情味再讀句子,將自己的理解“徵於色,發於聲”,實現學生與文本、自我、同伴、作者的'多重對話。讀《石壕吏》,要讀到情難自抑,涕淚滿襟,才真正讀懂了“詩史”的含義; 讀杜甫,要讀出悲天憫人、憂患蒼生的情懷,才真正讀懂了“詩聖”的分量。

在這環節,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去感悟,去誦讀,相信學生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展示。

4、析讀研討

結合《老王》、《信客》、《阿長與山海經》等文章,引導學生髮現這些文章題目與描寫的主體內容文題相符的特點很顯性,但本文的題目是“石壕吏”,卻用大量篇幅描寫老婦,對於“石壕吏”卻只是簡單敘述。那麼我們來修改這首詩的題目,將它改爲《石壕婦》,好不好?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結合之前的課文概括,啓發學生明白古體詩通過韻腳轉換來實現文意轉換的特點,儘管詩中詳寫老婦致詞,但仔細觀察會發現這是官吏與婦人之間的對話。通過推敲標題,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 “藏問於答、明暗結合”的構思藝術。

詩人將差吏、老婦描寫的如此真切具體,詩人何在?引導學生抓住 “ 怒” 、“苦”、“如聞”、“獨”等關鍵詞發現沉默的詩人,教師適時講解詩人此時的處境及寫作背景,讓學生讀其文、知其人,知人論世,讓學生想象詩人的心理,從而理解沉默的詩人複雜矛盾的思想情感。他既同情百姓,又關心時局,這一含蓄的情感也反映在他的《三吏》、《三別》之其它的五首詩中,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體會杜甫的現實主義風格,體味他憂患蒼生、悲天憫人的聖人情懷,讓“聖人情懷”滋潤精神的沃土,涵養心靈的華彩,繼續今天的發現之旅,向青草更青處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