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餘華的活着的感悟

餘華的活着的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常常會收穫不一樣的感想和體會,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餘華的活着的感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餘華的活着的感悟

餘華的活着的感悟1

活着,只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沒有任何其他的定義。

——題記

我問自己,你怎麼敢寫下這樣的題記,彷彿真的能夠弄懂眼前這本十五公分高的書是怎麼回事似的?你怎麼敢在無數研究得法的作家,學者背後探出頭來,好像在他們豐碩而精深的研究成果面前還想再評頭論足似的?真的,你怎麼敢?

我回答說:哦!我敢,是因爲激情。心靈撞擊心靈,語言呼喚語言;我敢,是因爲謙卑。我懂得怎樣看待自己想法中與學者們相通的那部分,倍加珍愛。現在,我依然要說:活着,只是爲了活着。

曾經,我也千百回地問過自己,爲什麼活着?一個匆匆來,匆匆去的人活着的時候卻忙忙碌碌,又有什麼意義?其答案終是一張茫然而近乎麻木的臉。於是,我便越來越迷茫,試着漸漸放縱自己:

喜歡讓自己沉迷在想象的王國;不停地爲自己上課神遊找理由;爲了一件沒有意義的小事和朋友大發雷霆;受了一點小小的委屈就脆弱到哭泣……越來越迷失自我,越來越荒唐,甚至有時會忘了自己還活着。

直到,遇見福貴,和作者一樣,也是在悶熱得快讓人窒息的夏天。

剛遇見他時,他正赤裸着黝黑的背脊,嗓音響亮地開導着那頭垂暮的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有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了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着,裏面鑲滿了泥土,就如佈滿田間的小道。

如此平凡的一位老人,竟有那麼戲劇化的人生,漫長而有磨人,從家財萬貫的闊少爺成爲佃農,又從佃農變成悲劇人生的經歷者,他的人生,真的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第一遍讀《活着》,只是深深地被故事情節所吸引,爲主人公福貴的一生感到同情,爲有慶的死而淚流不止。

第二遍讀,我依然哭了,而且哭得比第一次還厲害。只是,我知道了年輕時的福貴是個敗家子,輸光了家裏所有的財產;鳳霞因爲經濟困難差點兒送給別人;有慶因爲抽血過多而死……

第三遍讀,我以爲我依然會哭,但是,我沒有,一滴淚也沒流。因爲我讀懂了:《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之間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有人說,這部書是希望的過程,死亡的結果。說得真好,我喜歡悲劇,因爲悲劇能激勵人的鬥志,讓自己對往後的日子更加充滿期待。但是,太多的悲劇又會不會讓人承受不起?福貴的一生,就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但是,他依然活着。

活着的背後是悲劇,活着的意義是希望。是啊!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原來,那個炎炎的夏日,本應充滿笑聲——孩子在水中嬉戲的歡笑,婦女傍晚在湖邊搗衣聊家常的笑聲……可是,8月15日,卻是全國哀悼日。那麼多天來,我們嘻嘻哈哈,不時責罵一句天氣太炎熱,卻不知,甘肅周曲下着大雨,即將面臨着泥石流的襲擊。直至8月14日,遇難人數不斷上升。房屋毀了,多人死亡了,苦苦經營的一切都沒了。倖存者也傷痕累累,還遭受着妻離子散的悲痛。或許,在那一剎那,他們害怕了,他們失去信心了,他們的腦海中短暫地浮現出“死”,因爲他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並且,死了一了百了,無牽無掛的,不需要再遭受什麼挫折。但是,他們沒有,他們依然活着,依然堅強地活着,依然豎起信心重建家園……我想,他們一定會成功,因爲他們知道,活着,只是爲了活着,而不是爲了家人,爲了那一所別墅,爲了錢財……

是啊!活着,只是爲了活着,我們應該要好好地活着。因爲:

只要活着,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餘華的活着的感悟2

《活着》是一本十分沉重的小說,餘華自己也說過《活着》本身講述的就是一個,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的故事;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或者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用了一個上午一口氣完成了他,讀完小說,雖然有完成的如釋重負但卻像又背上了沉重的枷鎖一般的喘不過起來。我有些迷茫,難道我們所追求和趨之若鶩的生命就只是爲了這樣簡簡單單的倖存,平平靜靜生活,而沒有其他更大意義的事情值得去追求而放棄與有所生存的意義。這與我們平時所接受的,或者說是所被灌輸的偉大精神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更迷茫了。那,活着是什麼?活着是爲了什麼?爲什麼活着?我們年輕,我們活力,我們快樂的活着,我們肆無忌憚的揮霍着金錢、時間、生命。就像年輕的福貴一樣。肆無忌憚,不計後果。因爲我們無所謂時間,無所謂青春,我們的人生剛剛起航,我們的太陽剛剛升起。像福貴一樣,我們揮霍着,覺着家裏還有一百畝的田產,還有爹孃,老婆孩子……等到終於有一天,福貴把錢輸光了,我們把青春揮霍完了,才驀然發現,其實很多東西便如同白駒過隙,眨眼的當兒就沒了。

冷靜下來的我們開始反思活着的意義,這不像考卷上的難題一樣,丁是丁卯是卯,對了得分,錯了失分的標準答案。活着的意義幾乎不可能用簡單的語言標註出答案,甚至是近似的表達。這便是老子的《道德經》裏開篇的兩句永恆的經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爲這不是個簡單的爲什麼,當然也不會有簡單的什麼。這樣的答案需要人們用活着去尋求,當不用再活着的'時候,或許這個答案就出現了。因爲它詮釋的不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種崇高而簡單的意義所在。作爲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狂傲不羈的吶喊,也不是來自於兇殘猛烈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絕望與痛苦的邊緣繼續活着,而且驕傲而堅強的活着。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絕望和希望,在我們的命運裏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親密無間。

正如沒有絕對的苦難,也沒有永久的幸福。無論是去,感恩幸福,抑或是感恩苦難,都是感恩生命,感恩或者。感恩這種無間的友情,感恩我們活下去的奇蹟。在不斷地感恩中,我們和幸福,和苦難產生了友情,而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我們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我們活着的時候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塵沙,最後,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邊。也許,這就是活着。而這一切的前提卻是時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在這裏,時間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卻掌握着兩個人的命運。我們的閱讀無法撫摸它,也無法注視它,可是我們卻無時無刻的感受着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來到一樣,我們不能注視也不能撫摸,只能靜靜地渾身發抖的去感受。

這種感受是脫離了,或者說是超越了五感而偉大的存在着的。這就是時間,這就是生命,而這些便組成了我們所要的活着。我們活着了,在愛與痛的交織裏和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活着了。我們站在苦難的邊緣堅強的活着,因爲我們活着是爲了那與痛苦相交織的——愛。物慾的縱橫捭闔迷惑了我們原本單純的心境,年少輕狂的愚蠢讓我們自命不凡的輕薄生命,當一切真的即將消散,死神讓你最後一次回眸人生,留戀的也許不是帶不進棺材的名利和財富,留戀的或許只是生病時母親的輕聲關懷,失意時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許是那個大雨滂沱的雨夜裏那份相濡以沫的溫馨。也許,這就是愛。活着爲了愛,爲了愛活着!當絕望和痛苦如狂風驟雨消失在寬廣的海岸線,溫暖而和煦的陽光總會相聚在某個雲淡風輕的下午,讓我們都去到山澗,望着無垠的天邊,恬靜而從容的吶喊出心中的那一縷縷不凡和堅持——活着,只是爲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