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讀後感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3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讀後感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讀後感1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三言二拍中最有名的一篇,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爲傑出的短篇小說之一。它寫的是一個悲劇,但這個悲劇又有其他悲劇所沒有的特別之處,那就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故事的開頭是非常普通的,富家公子李甲在京讀書,遇見了名妓杜十娘,從此日夜廝混,花掉了大把大把的銀兩。李娃傳,霍小玉傳,我們熟知的古代愛情小說基本都是這樣的開頭。但在杜十娘與李甲相處的過程中,她爲李甲的付出,是其他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沒有的。杜十娘是名妓,所以錢財尚且不論,單單她在離開時對鴇母所說的話,就足夠震撼人心的了。她說“倘若媽媽失信不許,郎君持銀去,兒即刻自盡。恐那時人財兩失,悔之無及也。”在斯時斯地光景下,她敢這樣說,肯定是真的敢在鴇母不答應的情況下去自盡的。爲了離開,敢賭上自己的性命,足見她對李甲的深愛了。正是這樣的付出,這樣的愛,把結局的悲劇反襯得更加壯烈。

歷盡千辛萬苦,總算是湊夠三百金,逃離了鴇母的魔爪,故事到這裏也過半了。如果到此爲止,那真是一個完美的happy ending。可風雲突變,孫富垂涎杜十孃的美色,搖脣鼓舌,一席話說得李甲就決定把杜十娘給賣了。其實想想看,孫富說的那些問題可能也不是問題。爲什麼非得明媒正娶,往父母的槍口上撞,就爲了要那一個名分?像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那樣,那不也是挺好,在異鄉過日子,誰知道你們是明媒正娶的還是怎麼回事呢。可李甲爲了區區千金,就甘願把爲他付出了那麼多的杜十娘給賣了,送她走的那天甚至還有一點高興的樣子。其實故事進行到這裏就已經是很大的一個悲劇了,杜十娘是這樣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就這樣被李甲物化了,變成一件可以拿來賣的商品了。更何況她爲李甲付出了那麼多,李甲卻僅僅爲了拿一點錢來討父母開心,說不要她就不要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杜十娘幫助他度過了困難,卻要在平靜的日子裏被他拋棄了,這已經是悲劇了。像霍小玉傳、鶯鶯傳,就是以這樣一個被拋棄的悲劇作結的,但本篇顯然與它們不一樣。

杜十娘冷笑着對李甲的負心決定表示了贊同,甚至還細心地囑咐李甲兌足銀子,自己又親自檢看,確保分毫不差。平靜的表面下,是起伏的暗潮洶涌,而這表面的平靜,與後文怒沉百寶箱的高潮形成了鮮明有力的對比,更強烈地凸顯了杜十娘堅貞剛烈的性格。最後,她讓公子打開百寶箱來看。這些寶物本來是她想用來討好李甲父母,以求得明媒正娶的,也是恩情的一個證明。可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恩情都煙消雲散了,她也就把它們都投進了江裏,因爲這些都沒有意義了。這時李甲“抱持十娘慟哭”,可他在哭什麼?把十娘賣掉是他的意思,送走十娘時他不但不悲傷,反而“欣欣似有喜色”,他現在又是在哭什麼?這些寶物價值萬金,本來都可以是他的,可他一個決定,讓他拿萬金換了千金,他只是在心疼錢啊。這個時候是杜十娘自盡的前一刻,作者着意一寫李甲的慟哭,也是別有用意的。人命都已經在旦夕之間了,可他居然還在爲了錢財慟哭,這是怎樣的負心、怎樣的絕情啊。

最後杜十娘一番痛斥。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妾不負郎君,郎君自負妾耳。然後縱身一跳。這一跳,把全篇的悲劇推向了一個巔峯。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全篇中最有價值的東西莫過於這個如花似玉的杜十娘了。美人和錢是男人的最愛,但因爲被辜負,只好一起毀滅。它們的一起隕落帶有消極而悽美的氣息。杜十娘想要的是愛,那樣一種身份的女子,不得不終日爲了換取金錢而生活,因此她們將真情看得無比重要。可李甲爲了金錢,輕易地踐踏了她的真情,粉碎了她的幻夢。她沒有像霍小玉那樣,哀哀怨怨,一病不起,也沒有像崔鶯鶯那樣,說着“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這樣的蠢話。她選擇了一種最爲壯烈決絕的方式。既然恩情已經斷絕了,那就把物質和精神也都一同毀滅了,這樣的方式,比霍小玉的死後厲鬼復仇要壯烈得多,不光是對孫富和李甲的控訴,更是對命運不公的抗爭。俗話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最重情的人反而遭遇了最無情的對待。杜十娘用這縱身一躍,表達了對命運的憤怒與抗爭。

最後寫了一小段杜十娘死後託夢報恩的故事。因果報應思想本來是中國古代小說裏的所謂封建糟粕,但本篇裏的這種因果報應,卻是在壯烈的悲劇結局過後,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善良的人得到報答,絕情負心的人遭到報應,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是一種正能量吧。

全篇以一首小詩作結。不會風流莫妄談,單單情字費人蔘。若將情字能參透,喚作風流也不慚。結局時李甲對杜十娘肯定是無情的,但在那之前呢?如果沒有孫富的出現,如果沒有他出的這麼個餿主意,那李甲和十娘可能還會這樣舉案齊眉地幸福生活下去。從古到今說來慌,不過是情而已。情是什麼,它到底有沒有,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一個難解的謎。或許這樣的模糊曖昧,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又或許,溫暖的假象也總比殘酷的真相要好,純粹的東西死得太快了。想起王家衛電影裏的臺詞。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你,你最喜歡的人是誰,請你一定要騙我。請你一定要說,你最喜歡的人是我。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讀後感2

在封建社會,婦女被壓在最底層,斑斑血淚,向誰控訴?

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人類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也是衡量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天然尺度。社會要向前發展,決不能後退。

婦女本身只有自尊、自重、自強、自立,有自己的事業和經濟權,纔可作爲一個大寫的人與男人共存,出賣色相是走向死亡的深淵。

社會必須男女平等,女性纔有自由生存的空間,否則,即使女性擁有百萬金元,也不能自由自在地生存。

女性不能輕信人言,要有獨立思考的、智慧的頭腦。

記住古人的話:“冶容誨淫,慢藏誨盜。”女性時時要“夾緊尾巴做人”。要是杜十娘不在深夜的船頭上放聲唱那首《小桃紅》,不就可以避免惡棍孫富的注意和暗算了嗎?

惡有惡報。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隨之投江之後,李甲“終日愧悔,鬱成狂疾,終身不痊”;孫富“得病臥牀月餘,奄奄而逝,人以爲江中之報也。”

善有善報。真誠幫助過杜十孃的柳遇春過江墜銅盆於江心,覓漁人打撈,竟撈到裝有無價之寶的百寶箱。

正是:湛湛青天不可欺,善惡到頭終有報。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讀後感3

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看到文末十娘投江處,想到了一個人——屈原。

似乎兩人並不存在太大的關係,除了選擇了投江自盡結束生命的.方式。實則二人有着相同的本質。倘若娼妓意味着出賣,屈原亦不過是一個政治娼妓。十娘出賣的是肉體,屈原出賣的是智慧。略有不同偶的是,屈原的出賣是自始至終的堅貞,十孃的堅貞卻來得頗費周折。二人還有着共同的悲劇:當認定的傾注體(傾注智慧,情感,金錢,青春)不復美好,不能繼續供他們傾注時,二人用自盡成就了忠貞。

想來絕大多數人是可以稱之爲娼妓的(一個鄙俗的美稱),他們有着嚮往,寄託,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支撐點,一個存活的理由。一旦確定這樣一個支撐點,他們的忠貞便開始了。(之所以也將忠貞授予十娘,是因爲她的愛由李甲始,亦由李甲終,愛是忠貞的開始。爲此十娘之前的風塵不過是對世俗,禮教的不忠。)爲着這種忠貞,一切皆可因之失色,再多無所求的付出(出賣)亦不曾有絲毫吝惜。當人的一生只認定了一個支撐點,也就選擇了忠貞。十娘唯傾情於李,屈子只效忠於楚。支撐點的消亡即是生命的終結。

但從人性而言,十孃的死令人惋惜。就支撐點人的存活意義而言,卻是必然,自然,無可厚非的,與封建社會無關。任何社會情形下都會有如此的剛烈存在,而並非虛假的小說情節。梵高的舉槍自殺,莫泊桑的銀彈自盡,海子的臥軌自殺,老舍,三毛,張純如顯而易見,現實中的悲烈主角多執着於營造一片精神家園,寧願爲之傾盡所有,並非因之而生,但一旦找到了這樣的心靈歸屬,便可因之而亡。足見作爲人,一個真正活着的人,便應當有如此寄託。而他們,是這羣人中目標明確,性情剛烈的忠貞者。

說來十孃的死,最應當引發我們深思的不是愛情,禮教,而是人生的追求。不是每個人都應如十娘般決絕,而是對生存追求的明確,還有對生命的珍惜對人生應該擔當的責任。珍惜的是生命應有的純潔,注重的是人生的質量。不在乎壽比南山,地久天長,卻活出了品質。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生命遠遠超過了一個苟活的壽星在我們心中的分量。

再一次想起梵高,莫泊桑,海子一個個曾經璀璨的生命,惋惜,慨嘆,但更多的是敬畏,對他們決絕的勇氣,飽滿無拘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