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竇桂梅與主題教學》的讀後感範文

《竇桂梅與主題教學》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竇桂梅與主題教學》的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竇桂梅與主題教學》的讀後感範文

  《竇桂梅與主題教學》的讀後感範文篇1

初見竇老師就被她深深地感染了,得了《竇桂梅與主題教學》這本書,滿懷虔誠地拜讀起來。透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竇老師的敏銳,執著和勇氣。引發了一些思考:

  一、對於閱讀教學的獨特構建

從最初的直覺型的課程構建開始,竇老師對於閱讀教學的探尋走過了10多年的路程。一開始,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礎上,由一篇帶多篇,帶着孩子們讀美文,讀名著,誦古詩文,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主題教學的構建則是一次自覺的追求,她在“三個超越”的基礎上把“主題”看做是組合教材的一種方式,認真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並且圍繞連接着學生精神世界的“觸發點”、“共振點”等多維主題重新編排選編內容,用這些“主題”作爲實施教學、改革課堂、建設語文新課程的一把鑰匙。

在竇老師的主題教學單元裏,我們看到的是打破了兩節語文課折騰一篇小課文的定勢——“聽說讀寫”如何訓練,“人文性與工具性”如何統一等“技術性”操作都用主題這條線把散落的“珍珠”串絡起來。因此我發現她的課堂有很多新穎的開拓:

1、容量大,密度高、綜合強。建設了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竇老師充分利用主題教學的整合功能,自然高效地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文本,在關注學生閱讀質量的同時,努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2、既當“設計師”,又當“建築師”。有效地充當了母語課程資源的實施者和開發者的雙重角色。無論是《朋友》中的“實話實說”、現場採訪,還是在《親人》中精彩地收進“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的“頒獎詞”,還是在《圓明園》中巧妙地引導討論“該不該重建圓明園”,都反映了她對於生活、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3、既建構課堂,也解構課堂。她的主題教學不僅着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積極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學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構建,積極爲學生的生命和成長奠基,體現了母語教育的文化性。

在竇老師的教學追求中,因爲各方面的因素,有偏重對語言文化層面的探索,不斷走向深沉,而忽視兒童文學和兒童心理的研究傾向,這也應引起我們的反思。

  《竇桂梅與主題教學》的讀後感範文篇2

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壇上,各種教學理念、各種教學手段、名師專家層出不窮。其中,竇桂梅老師是爲耀眼的一顆星星。從教這麼多年,雖然只現場聽過她上的一節課,可那節課帶給我的震撼以及影響至今猶存。竇桂梅所取得的成就與榮譽讓人歎爲觀止。我也不例外。是什麼讓一位從山裏農戶家裏的小姑娘,到名揚全國的特級教師,到清華附小的.校長?

最近,我認真地閱讀了《竇桂梅與主題教學》這本書,透過這本書,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竇老師的敏銳、執著和勇氣。也尋找到了她成功的答案。社會是課堂,實踐是礪石,他人是吾師,自身是關鍵。教師成長固然有賴於好的環境,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爲。竇桂梅老師認爲,只要你務實肯幹,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就會在現實生存的土壤中找到生長點,並以自己的成長影響周圍。她能有今天的成績,與喜愛閱讀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用她自己的話說:“要想提升自己就要向書本學習。”她每天堅持一小時以上的閱讀,幾年來,她的閱讀量達300多萬字,記下了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500多萬字的文摘卡片;向實踐學習,幾年來寫下了10餘萬字的教後記;向名師學習,幾年來聽了校內外1000多節課……青燈如豆,書疊千山,那一個日日夜夜凝聚了她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

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學生!竇老師帶領學生積累了300多首古今詩詞,精講了180篇文章,泛讀了84篇文章……引領學生走進閱讀的廣闊空間。提出了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富有創意的理念。超越課堂不僅僅把語文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還要觸及學生的心靈。只有這樣的學習纔是感受自然、發現社會、體悟人生,纔是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時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爲,是自己成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創新,成爲學生心中一本不讀不厭的大書。她的“三個超越”的理念,她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她對生命狀態的一執著熱烈的追求,對生活的體察和生命的體驗,讓她與文本與課堂達到了“人課一身”的相融境界。

我在竇老師的課堂主題——溫度·廣度·深度中遨遊,聆聽《再見了,親人》、《圓明園的毀滅》、《遊園不值》、《晏子使楚》、《秋天的懷念》、《珍珠鳥》切實感受到了竇老師的“三情共振”——課始激情情始終、課中悟情情更濃、課中喑情情未了,這就是竇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如吹皺一池春水,流動起來,活潑起來,以執着激發執着,點燃心靈聖火,撥動課堂的琴絃。一本好書讀了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不僅是語言的魅力,更是人格的魅力。我想,作爲一名教師,我也要努力地讓自己去做一個善於讀書學習、不斷進取的人,用竇桂梅老師的話說,要“立足於課堂,讀有字的書,也讀無字的書,並且隨時記錄自己的心得”。相信當我們的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之花會開得更加豔麗。最後摘錄書中幾句話與大家共品味。“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是最好的備課。”

“讀書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妙方。”“每天取滄海一粟。”“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爲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纔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竇桂梅與主題教學》的讀後感範文篇3

前段時間去南京聽課時,又一次見到竇桂梅老師,現已成爲清華附小校長的她風采不減當年,更多成熟女性魅力,教育專家的睿智,在她身上看不到疲憊,甚至看不到歲月的痕跡,看着她,聽着她的課,我不覺心生感慨。今日,我再讀書櫃中存放已久的《竇桂梅與主題教學》一書,似乎漸漸讀懂了她。是什麼讓她永葆青春,滿懷赤誠?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誠,自我超越那份認真,對讀書的癡迷和狂熱!這些讓我沉思,也讓我震撼。

書中處處給我啓迪,引我深思。其中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的教學理念如今讀來,更有新的啓發。這是竇老師富有創意的理念。竇老師帶領學生擴大篇章的積累。選擇了300多首古典現代詩詞,200多條古今格言,100多個寓言故事,200多個典故,1000多條成語,等等,讓學生背誦。這樣做,想搶救兒童記憶的黃金時期。超越教材,就是讓我們帶領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積累知識。讓我們引領學生走進閱讀的廣闊天地。

讀着讀着,我想到了我的這屆學生,他們即將升入六年級,其中不乏“小書迷”,他們同樣需要書籍的浸潤,但我感覺我引領的還不夠,雖然強調讀書的重要性,雖然也做了一些努力,但其實欠缺細緻系統的思考。也許還能補救,在未來的一學年裏,在這本書的啓發下,我似乎有了新的方向和動力

“超越課堂”告訴我們,不僅僅要把語文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還要觸及學生的心靈,這樣的學習纔是感受自然、發現社會、體悟人生,纔是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透過教材感悟語文,感悟人生是一位語文教師的使命,也是我的教學方向。每次課堂上與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碰撞都能讓我爲之所動。是的,讓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心靈碰撞,讓學生感悟到作品的思想,感悟到作品的語言以及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自己感悟得到的,而不是教師“教”他們的,更不是教師“交”給他們的。

讀着讀着,我漸漸明晰,竇桂梅老師想告訴我們在教一篇課文的時候,不僅僅要找到“這片樹葉,還要找到這片樹葉所在的枝條及大樹,這還不夠,還得去尋找這棵大樹所在的森林”。這或許就是“主題教學”的核心吧。這就意味着教師得有淵博的知識,要閱讀廣泛。看看竇桂梅老師,幾年來,她的閱讀量達300萬字,記下了2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500多萬字的文摘卡,寫下了10萬字的教後感,聽了校內外1000多節課……我們問問自己能做到嗎?是的,這或許是可望不可即的,但那種內心的感動,正引領着我努力實現自我超越,不斷學習、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