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薦】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薦】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瞭解小熊過橋的過程,進而感知詩歌內容;

2.學習詩歌,瞭解小熊過橋的情感變化,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有過橋的經驗,課件,搭"小橋",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引導幼兒有秩序地依次走過"小橋"進入活動室.

2.你剛剛過小橋時有什麼感覺?你還見過什麼樣的橋?

二.理解圖意(逐幅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逐一講解詩歌)

1.小朋友看看這條河上架着一座什麼橋?小竹橋走上去會有什麼感覺呢?

2.今天小熊來過橋了,小熊怎麼啦?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它的心裏怎麼樣?

3.被誰看見了?它們會怎麼說呢?

4.小熊心裏又是怎麼想的呢?要是有人來幫幫小熊就好了,你們願意幫它嗎?怎麼幫它?

5.我們看誰會來幫它了,原來是小鯉魚.小鯉魚不能扶它,只能鼓勵它.

6.看,小熊怎麼樣了?它過了橋心裏怎麼樣?小鯉魚也很高興,樂得尾巴搖.

三.完整欣賞詩歌(幼兒邊看課件,邊欣賞詩歌)提問:

1.小熊開始過橋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2.它害怕時,有誰看見了,它們說了什麼?小熊又是怎麼說的?

3.小熊後來爲什麼能過橋了?

 四.幼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幼兒打開操作卡,邊看圖邊朗誦詩歌)提問:

1.詩歌中你喜歡誰?爲什麼?

2.你們遇到困難時是怎麼做的?

小結: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並想辦法解決.剛纔你們過小橋時就很勇敢,勇敢的孩子們,跟着我一起來學學小熊過橋吧!

《小熊過橋》活動反思:

《小熊過橋》這首兒歌幼兒很喜歡,與以往的兒歌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兒歌教學中,兒歌簡短、朗朗上口,便於幼兒學習。但今天學習的這首兒歌《小熊過橋》內容比較多,較長。因此,爲了能讓幼兒更好地學習、理解兒歌。我在活動一開始就帶領幼兒過小橋,讓幼兒自己體驗過小橋的心情。提出問題:剛纔你們在過小橋時心情怎麼樣的?今天有隻小熊也要來過一過小竹橋,猜猜小熊過橋會碰到什麼事情呢?提出懸念。根據幼兒回答播放課件:對於"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畫面上對應出現:一隻烏鴉邊飛邊叫,橋下的流水露出了咧嘴笑的笑容,又形象又富有情趣。在針對兒歌的最後一句:"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得尾巴搖",畫面上出現了回頭笑嘻嘻的小熊,半鑽進水不停搖着尾巴的鯉魚,再配上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誦,使幼兒陶醉在這首優美的詩歌中,在輕鬆、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引導幼兒主動的探索學習的方法,真正尊重了幼兒的主導地位。活動時把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放在了前面,通過幼兒自己的觀察、表達來得出兒歌中詩句,既充分理解了兒歌的內容,又幫助孩子們對兒歌有了一定的記憶。通過活動,讓幼兒懂得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並想辦法解決,不事事依賴別人。

本次活動我準備了課件,讓幼兒有直觀的感受,但由於兒歌比較長,幼兒的在念了幾遍以後,對兒歌的興趣就減弱了,部分幼兒根本就不跟着念,我覺得應該結合課件請幼兒給每句兒歌自己配上具體的動作,引導孩子變動作邊表演。在動作的提示下逐步的掌握詩歌的內容,這樣孩子的興趣會高一些,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加強鍛鍊。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的過程中,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大膽畫出烏龜。

2、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重難點:

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大膽畫出烏龜。

活動準備:

1、PPT;2、畫紙、記號筆、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猜謎的.形式引入

1、師: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說一個謎語,請小朋友們仔細的來聽:穿件硬殼袍,縮頭又縮腦,水面四腳劃,岸上慢慢跑,這是什麼?師:原來是一隻烏龜。

師:孩子們,你們看烏龜長的什麼樣子?

師:小烏龜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

師:小烏龜的龜殼上面有什麼?

2、請幾名小朋友到前面畫一畫龜殼上面的圖案。

二、自由創作——有趣的烏龜幼兒創作,通過觀察嘗試繪畫烏龜師: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到海邊上來畫出小烏龜,王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畫紙,彩筆和油畫棒,一會兒請小朋友們畫小烏龜並且給小烏龜穿上漂亮的衣服,想一想小烏龜在海邊還會遇到誰,把你想到的也畫出來好嗎?

三、欣賞交流:說說我的小烏龜師:畫完的小朋友去給老師們講一講你的小烏龜遇到哪些好朋友?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這個課件顯得尤爲重要,它不但解決了幼兒的佈局問題,還拉近了幼兒與烏龜的距離,幼兒在繪畫過程中能考慮烏龜的感受,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3

幼兒園的任務爲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

幼兒園中班社會優質課教案――世界環境日

活動目標

1、知道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關注周圍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2、在成人指導下,能主動與不認識的人交談並送出自己製作的宣傳卡,培養勇敢精神,體驗與人交往樂趣。

活動準備

有關環境保護的圖片、紙、彩筆等。

活動過程

1、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來歷。

①教師:“我們周圍的環境怎麼樣呢?”可重點從空氣、水、樹木、動物等方面引導幼兒回答。

②提問:6月1日兒童節,那麼6月5日是一個什麼節日?爲什麼世界上要確定這樣一個節日?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召開了有113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上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討論了保護全世界環境的行動計劃,爲了紀念大會的召開,當年聯合國做出決議,把6月5日定爲“世界環境日”。“世界環境日”主要是讓全世界人民都來注意保護我們人類必須生存的環境。

2、“世界環境日”的主題。

①教師:“每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都不一樣,1984年是沙漠化,1992年是隻有一個地球――一齊關心、共同分享,20xx年是水――20億人生命之所繫。”

②教師講解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

3、教師提問、幼兒討論。

①教師:“在環境日到來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哪些事呢?”幼兒討論。可建議幼兒爲環境保護做一件事,如一人揀一袋垃圾、種一盆花或節約水、糧食等。

②教師出示環境保護宣傳畫、警示畫並講解內容。

③教師:“小朋友看到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爲呢?”“怎樣使大家都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呢?”幼兒討論。只有全社會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保護環境,那些破壞和污染環境的行爲纔可能被杜絕。

④教師:“有的人不知道這一節日、不知道怎麼保護環境。”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辦法,引發動手製作宣傳卡的慾望。

4、討論如何製作宣傳卡?引導幼兒從方法、材料方面來談

(寫上要說的話,畫出被污染、破壞的環境,把6月5日世界環境日寫上。老師也可打印成彩條讓幼兒貼上等)。

5、幼兒製作宣傳卡,教師巡迴指導、幫助。

環境保護的內容要突出,畫面安排要合理,在四周、兩邊或角上適當加一些裝飾。

6、分發宣傳單。

教師告知幼兒安全及注意事項,帶他們到幼兒園最近的社區街道、車少並有人行道的地方,鼓勵幼兒先向見到的爺爺、奶奶、阿姨、哥哥、姐姐問好,然後告訴他們今天是世界環境日,最後把宣傳卡送給他們。(教師可根據班級情況分組帶幼兒外出,可增加助手以確保安全)。

7、講評活動。

延伸活動

在美工角投放材料、紙張,請幼兒繼續製作有關環境保護的宣傳卡,可在節假日請家長帶孩子外出時分發。

在活動室牆面上,每個孩子名字後面寫上或畫上他們所做的保護環境的事情,適當時機進行鼓勵,鼓勵幼兒爭當環保小尖兵。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垃圾的分類和回收》

一、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有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不亂扔垃圾,瞭解像飲料瓶這類垃圾可“變廢爲寶”,但對垃圾的分類和回收卻知道的很少,爲了更好地利用資源,豐富幼兒環保知識,設計了本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參與垃圾分類和回收,並在活動延伸中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鷗糧喂海鷗,讓幼兒感受環保的意義。

二、活動名稱:

社會

三、活動目標:

1、知道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瞭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3、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實踐,通過用回收款買鷗糧喂鷗,感受環保的意義。

四、活動準備:

《垃圾分類》PPT貼有易拉罐廢紙塑料瓶標誌的可回收垃圾箱三個上述可回收垃圾若干五、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的垃圾有哪些?

平時這些垃圾是怎麼處理的?

2、觀看PPT,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1)出示分類垃圾桶圖片,提問:這是什麼?它們有什麼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誌,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3)教師小結。

3、幼兒操作實踐活動《垃圾分類和回收》

(1)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垃圾袋裏有什麼,是不是可回收垃圾。

(2)認識貼有易拉罐、塑料瓶、廢紙標誌的垃圾箱。

(3)幼兒分類垃圾。

(4)請垃圾收購站的回收垃圾。

4、延伸活動:

家長帶幼兒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鷗糧喂海鷗,體驗環保活動的樂趣。

六、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唱唱、說說、學學做做中,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2、樂意參與活動,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歌曲《找朋友》

2、已與同伴一起做過遊戲

活動過程:

1、歌曲《找朋友》

(1)師: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兩遍音樂。

教師提示:好朋友之間除了可以幫忙梳梳頭,扣鈕釦,還可以幹什麼呀?我們把它也加到歌曲裏演唱。

(2)讓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創編。

2、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師:剛纔我們多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誰願意告訴老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呢?爲什麼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兒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說出來之後,和好朋友抱抱、親親。

(2)教師小結:你們的好朋友本領真大,有的有愛心,有的自己會穿衣服,還有的上課很愛動腦筋的。老師也願意和他們做好朋友。

(3)數朋友師:老師有許多好朋友,你們有幾個呢?

幼兒將好朋友請到自己身邊,其他幼兒一起數朋友。

3、遊戲:《找朋友》

師:你們的朋友可真多,我們和好朋友一起來做遊戲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幾個好朋友,找到?個好朋友。)幼兒拉着圓圈邊念兒歌,邊走,當說到幾個好朋友時,就幾個好朋友抱在一起。

教學反思:

在社會活動《好朋友》的教學設計中,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預設活動目標,能選擇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欣賞故事引出活動主題,運用談話引導幼兒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探討尋找問題答案,引導幼兒參與表演來鞏固對知識的習得。這些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爲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及目標的達成奠定了基礎。幼兒通過觀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積極參與、感受活動過程。同伴之間的互動、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爲幼兒的探索、交流、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活動的'過程能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不足之處是老師的個別指導能否促進幼兒主動有效學習的度掌握的不夠好,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做到重點關注。社會活動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小百科:朋友: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的人。朋友之間可喻爲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爲深刻時,可稱之爲知己。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學習沿輪廓線剪弧線,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2. 通過活動,體驗剪貼畫的樂趣。

3. 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 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 畫好的蘋果圖若干張,沒有蘋果的蘋果樹圖四幅。

2. 剪刀、膠水、抹布。

3. 音樂《摘果子》。

活動過程:

1.律動《摘果子》,引入活動主題。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各種水果都成熟了。我們一起來摘果子吧!

2.教師出示畫好的蘋果圖,引起幼兒用沿輪廓剪蘋果的興趣。

教師:這張紙上有很多蘋果,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怎麼才能摘下這些蘋果?

3.教師一邊示範剪蘋果,一邊講解注意事項。

教師:小朋友在剪的時候要沿着輪廓線慢慢的剪下來,線條要流暢。在剪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剪刀不能對着旁邊的小朋友。

4.幼兒剪蘋果,教師巡迴指導。

5.幼兒貼畫,教師巡迴指導。

(1)出示蘋果樹,引導幼兒貼蘋果。

教師:小朋友們,蘋果寶寶離開了大樹媽媽,大樹媽媽可想它們了,讓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回大樹媽媽的懷裏好嗎?

(2)提出要求:貼的時候,膠水不要太多,及時擦手,佈局要合理。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6.請幼兒欣賞剪貼畫。

活動反思:

我們在引入課題時聯繫“三八婦女節”爲媽媽送禮物,激發孩子們愛媽媽的情感。

一、要解決好“班級油泥多種顏色,不可能都和我們平時吃的蘋果顏色相似”的問題。

鼓勵孩子們製作各種味道的蘋果,如草莓味、牛奶味、巧克力味、香草味等等,很好的解決了此問題,同時也大大激發了他們製作的興趣。

二、要以孩子爲學習的主體。

活動中老師沒有直接示範講解,而是在引導孩子們認識了蘋果的特徵後,讓個別孩子示範製作,大家找不同。從而讓孩子們自己分析和解決:要壓坑、要裝柄等製作要點。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氣象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

2.學習通過觀察天氣做天氣記錄。

3.對探索天氣奧祕感興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點:

瞭解氣象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對探索天氣奧祕感興趣

難點:

學習通過觀察天氣做天氣記錄

活動準備:

1.天氣預報的錄像。

2.記錄圖表、筆、各種類的大小天氣情況(颳風、下雨、雷電、晴天、陰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天氣預報。

(1)師導入: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段錄像想請小朋友們跟着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的時候一定要坐神氣,小耳朵要聽仔細錄像裏面說的是什麼,又說了哪幾個城市?

(2)教師播放“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錄像。

師:這位阿姨在幹什麼?(在播放天氣預報)你聽到了哪幾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北京、上海、南京),每個城市的天氣一樣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3)引出其它天氣情況,並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師:除了下雨,下雪……你還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氣情況呢?(出颳風、打雷、晴、陰等圖)

2、教師和幼兒一同討論記錄天氣的方法。

(1)引導幼兒說出除了說還可以用動作、繪畫來表示天氣。

師:我們的天氣預報除了播音員叔叔、阿姨用說的方式來告訴大家天氣情況,他們還用什麼方法讓大家知道天氣情況(動作、繪畫)?我們今天就來學學怎麼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

(2)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將看到的.和聽到的天氣變化情況記錄下來,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設計。

師:晴天可以用什麼圖示來表示呢?雨天、陰天、下雪天呢?(幼兒自由回答雨點、雪花、烏雲、太陽等)

師:天氣記錄表上除了天氣狀況的標誌,還有哪些標誌呢?例如我們應該怎樣才能知道這是哪一天的天氣?(日期)

3、分組記錄天氣。

(1)師:請你做小設計師自選2—3張天氣狀況小圖片貼白紙上設計對應圖標記錄在旁邊。

(2)教師展示、講評、修正並完善幼兒的天氣記錄。

師:你們有誰設計了晴天的天氣標記?請你們送上面來?我們看看他們是怎麼設計的?

師:還有誰設計的是和他們不一樣的?你設計了什麼?(陰天、下雨、打雷等)

我們來說說到底用什麼標記表示最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

4、教師總結。

師:上面我們看的是一段旅遊天氣預報,除了旅遊天氣預報還有農業氣象、海洋氣象、航空氣象、交通、水文氣象等的天氣預報,小朋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喜歡天氣預報,因爲有了它,我們就可以知道今天、明天、後天等的天氣情況,給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方便。例如農民伯伯知道要下雨就可以不用給植物澆水,爸爸媽媽知道天氣冷了就可以給寶寶多穿衣服,船就可以提前進港口停泊……所以天氣預報對我們重不重要!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7

一、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活動——尋找魔術宮,讓幼兒親自去探索道路,培養幼兒獨立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感受活動後,講述自己的尋路過程和戰勝困難的經歷,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驗困難,並動腦筋戰勝困難。

難點:尋找去魔術宮的路。

三、準備

1、大廳佈置四條通往魔術宮的路,路上設置各種障礙物。

2、大地圖一張(從教室到大廳的路);小地圖人手一張(大廳內通往魔術宮的路)。

3、魔術師裝束,以及變魔術的小道具。

四、設計思路

用讓幼兒親自體驗困難,並且去想辦法戰勝它,這樣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對幼兒來說,有很大的誘惑力,會很有興趣。這節課,用去尋找魔術宮爲目的,一路設置障礙,讓幼兒動腦、動手、身體力行,從而培養孩子勇敢探索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過程

(一)聽錄音引起興趣

師:聽,誰在說話?他在說什麼?

錄音:小朋友,你們好,我是魔術師爺爺,我住在魔術宮裏,你們想到魔術宮來看我表演嗎?那就請你們來吧?

過渡:魔術師爺爺請我們去魔術宮,可是魔術宮在什麼地方呀?

(二)尋找魔術宮

1、想去魔術宮,又不知道在哪裏,怎麼辦呢?(啓發幼兒思考,因有電話機在身旁,幼兒會聯想到電話)請1~2人打電話(注意禮貌用語)。

放錄音:

魔:“噢,我已經變了魔術,把地圖變到你們的教室裏啦,它會指引你們走到一間房子裏,在那間房子裏,我又放了許多小的地圖,你們每個人都會拿到一張小地圖,然後看着地圖,按標記尋找道路,就能找到魔術宮。”

師:“真的,太好啦!魔術爺爺怎麼說(啓發幼兒回憶爺爺的話)。”

魔:“不過在通往魔術宮的路,你們還會碰到各種不同的困難,你們怕不怕?(頓)只要肯動腦筋,就一定能到達魔術宮,那時,我就在魔術宮門口迎接你們,好吧,一會兒見。”

師:1、“魔術爺爺又說了什麼?遇到困難怎麼辦?”

2、教師與幼兒在教室裏發現大地圖,與幼兒一起看地圖所指的道路邊走邊找到大廳。(邊走邊教幼兒學會看地圖,識標記的方法)

到達大廳門口,每人都拿到了一張小地圖。(牆上有一幅通往魔術宮的大地圖,共有四條路:1、蔬菜標記路;2、數字標記路;3、水果標記路;4、幾何圖形標記路;)幼兒手裏小地圖的道路只有一條,4~5人相同。

教師先讓幼兒看清自己的地圖上是什麼標記的道路,然後找和自己相同路線的同伴,結爲一組,共四組,然後要求看懂在地圖中該走哪條路,一起到大廳中去找。(生生互動,互相幫助,結伴而行)

3、每條路上至少有3個障礙物,或爬山、過河、走城堡、水潭、鑽洞,並遇到怪獸、老虎、蛇等等,與“勇敢者的道路”相似,讓幼兒在錯縱的四條路中,邊看標記邊走,邊戰勝困難,邊尋找論述宮。

(三)到達魔術宮(魔術師爺爺由教師扮演在宮門口迎接)

魔術師爺爺:“小朋友,你們好,你們累了吧,快來草地上歇歇,你們本領真大,能不能告訴爺爺你們是怎麼過來的?路上遇到什麼困難呀?”(集體漫談)

“你們真勇敢,爲了獎勵你們,爺爺這就表演魔術給你們看。”

表演幾個小魔術。

結束。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傳遞的秋天的信息,感受散文詩句的優美。

2、嘗試模仿散文中的句子進行創編。

3、對幼兒進行保護樹木的教育。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圖文並茂的散文詩、散文詩的課件ppt。

2、若干樹葉、紗巾和盒子。

3、音樂《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導入:變魔術引出主題。

教師用紗巾和盒子變魔術,變出一串樹葉。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一個魔術吧,小朋友們可要仔細看喲!

教師用神祕的動作和眼神吸引孩子注意力

師:小朋友老師給小朋友變出來的是什麼?

幼答:樹葉。

師:小朋友知道這些樹葉是怎麼從樹上掉下來的嗎?

幼答:風一吹就從樹上掉下來了。

師:現在是秋天了,天氣漸漸地涼了,秋風一吹樹葉就從樹上落了下來,這些樹葉飄呀飄呀,你想它會飄到哪裏呢?

幼兒討論並回答。

師:好小朋友讓我們來欣賞一首散文詩《落葉》,看看落葉落到哪裏了。

二、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優美和傳遞的秋天的氣息

1、出示圖文並茂的散文詩,播放音樂《秋日私語》,教師朗誦散文詩。

2、提問: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怎樣落下來?

飄落下來。請幼兒學學樹葉飄落的動作。

3、散文詩中的小動物把落葉當作了什麼?

4、邊看課件邊欣賞散文詩。

欣賞完提問:

小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把它當作什麼?(小蟲爬過來,站在下面,把它當作屋子。)

小樹葉落在溝裏,誰爬過來?把它當作什麼?小樹葉落在水裏,誰游過來?把它當做什麼?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什麼?爲什麼這樣說樹葉是信呢?

有些樹葉在秋天來的時候,會落下來,說明冬天要來了,小燕子燕去南方過冬,樹葉雖然沒有字而向小燕子傳達的是一種濃濃的秋意。小朋友你還知道誰在冬天來的時候要去溫暖的南方呢?(大雁)

三、仿編散文詩

1、教師示範仿編。

樹葉落在院子裏,大雁看見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2、鼓勵幼兒仿編。

師:小朋友想一想落葉除了當屋子、大船、小傘和信,還可以當什麼?誰能和別人想的不一樣?

示範:

1、樹葉落到草地上,小兔看見了,跳過來,把它當作髮夾。

2、樹葉落在院子裏,小鳥看見把它當作降落傘。

3、樹葉落到森林裏,小猴看見了,把它當作口哨。

4、樹葉落在院子裏,小豬看見了,把它當作扇子。

四、教育幼兒愛護樹木

師:小朋友這些樹葉來自大樹,如果沒有大樹,我們怎麼撿到樹葉呀,所以,我們要保護樹木。那麼請小朋友說一說,怎樣保護小樹呢?

幼答:給樹澆水、多種樹、不讓別人破壞樹木。

教師小結:我要愛護樹、保護樹,不掰樹枝,給樹澆水、多種樹、不讓別人破壞樹木,做一個愛護樹木的'好寶寶。

五、樹葉遊戲

遊戲的玩法:

1、幼兒兩手握住手中樹葉的葉柄兩端,與對方的葉柄相互交叉。

2、兩人要同時用力將樹葉拉向自己的方向,葉柄未斷者獲勝。

規則:

1、幼兒兩手要握在葉柄的大體相同位置。

2、兩人要同時用力勒樹葉。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爲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爲,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體驗媽媽對寶寶的愛護,萌發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2、欣賞音樂,根據音樂旋律的不同表演鳥飛、餵食、與大風搏鬥等動作。

3、感受3/4拍和帶休止符旋律的節奏特點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重點:

在欣賞樂曲的基礎上,根據音樂風格的不同來表演鳥飛、餵食、與大風搏鬥等動作

活動難點:

學習聽辨帶休止符音樂的特點,並能隨節拍做吃食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自然學會演唱歌曲《小鳥和媽媽》。

2、《喂小鳥》音樂磁帶。

3、小鳥頭飾20只。

活動過程:

一、演唱歌曲

引出活動教師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鳥寶寶,演唱歌曲《小鳥和媽媽》。

二、感受音樂

練習動作

1、欣賞樂曲《鳥飛》,感受3/4拍音樂節奏的特點,引導幼兒按節拍做鳥飛的動作。

①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②帶領幼兒練習隨音樂做鳥飛的動作。

2、聽辨樂曲《餵食》,感受帶休止符旋律的特點,學習喂小鳥動作。

①請幼兒說一說《餵食》這段音樂和《鳥飛》的音樂有什麼不同。

②練習隨節拍點頭的動作,一拍餵食,一拍吃食。

③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合拍的表演餵食、吃食的動作。

3、幼兒聽辨音樂《大風》,創編與大風搏鬥動作。

①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緊張、激烈的旋律。

②啓發幼兒創編表現小鳥與大風搏鬥的動作。

③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動作。

三、遊戲表演表現樂曲

1、教師和幼兒分配角色,講清遊戲規則。

2、教師和幼兒隨四段音樂完整地表演遊戲《喂小鳥》,提醒幼兒被風吹散後要有序的回家。

3、引導幼兒在遊戲中體會鳥媽媽對小鳥的愛護和小鳥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活動反思:

在遊戲活動時,孩子們非常的興奮,能夠聽從老師的指揮跟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特別是在鳥媽媽喂鳥寶寶吃東西的環節中,所有的鳥寶寶都能很安靜的`等待媽媽去餵食,但由於幼兒的人數多許多幼兒在戴頭飾這一環節上需要教師幫助,從孩子們的反應看來,他們對活動興趣濃厚,很快融進了遊戲,在與大風搏鬥這一環節中,不少幼兒還能想出龍捲風,颱風來時的不同動作,但是,活動中我發現有少數幼兒只是沉浸在遊戲的過程中,並不太願意跟着音樂合拍地做動作,需要我不斷提醒。整個活動下來,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很多,對如何組織幼兒進行韻律活動,需要考慮的也很多很多……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0

下雨啦,下雨啦,螞蟻躲在蘑菇下,蘑菇傘;下雨啦,下雨啦,青蛙躲在荷葉下,荷葉傘;下雨啦,下雨啦,蟲子躲在樹葉下,樹葉傘。

快樂識字螞蟻 青蛙 蟲子 蘑菇 荷葉 樹葉

我班有個小問號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求知慾強,他們看到自然界中和生活中不理解的地方總是喜歡問“爲什麼”。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作爲素材,讓幼兒大膽提問並嘗試用繪畫和記錄的方式學習仿編兒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幼兒遇事多問幾個爲什麼,培養他們從小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樂意向“小問號”學習,培養愛動腦、多提問的良好習慣。

2.複習並嘗試仿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3.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問題,願意積極爭當“小問號”,增強求知慾與好奇心。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小問號》的插圖、“?”教具、 記號筆人手一支、 16開白紙若干張 、KT板一塊、“問號大王”皇冠一個、 糨糊等

【活動過程】

1.利用故事和兒歌導入活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師:(出示“?”教具)這是什麼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幼:這是小問號,表示提問題。

師:對了,這是小問號,我們提問題的時候就要用到它。一起跟“?”寶寶打個招呼吧。

幼:小問號你好!

師:(代替小問號回答)“小朋友們好。”

此環節運用擬人化的方式呈現形象化的小問號寶寶,旨在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這兒有一個關於小問號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幼:想。

教師一邊出示教學掛圖,一邊講述故事《小問號》。

抓住幼兒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 ,將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置於故事之中,並利用故事插圖,幫助幼兒很快熟悉故事內容,爲幼兒回憶故事中小剛的問題奠定基礎。

師:剛纔老師講的故事叫什麼名字呀?

幼:《小問號》。

師:故事中的小朋友叫什麼名字呢?他提出了哪些問題呀?

幼:叫小剛。他問早晨醒來爲什麼要穿衣服?爲什麼要刷牙?

幼:天爲什麼會下雨?穿上雨衣身上就不會淋溼嗎?

幼:月亮爲什麼掛在天上?爲什麼不會掉下來?

…… ……

師:你們喜歡小剛嗎?爲什麼?

幼:喜歡,因爲他會問好多好多的問題。

幼:他問的問題我們也想知道答案。

藉助非常形象的教學掛圖,幼兒很容易地就回憶起了故事中的問題,他們一個個爭先恐後,躍躍欲試,不僅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而且也想當個聰明的孩子。

師:我們也學過一個有關‘小問號’的兒歌,兒歌中的小朋友叫什麼呀?

幼:李苗苗。

師:我們一起把這個兒歌說給小剛聽聽吧。

師幼共同朗誦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通過複習,不僅再現了兒歌的內容,還爲下面仿編兒歌埋下了伏筆。

2.幼兒嘗試提出問題,並仿編兒歌《我班有個小問號》。

(1)激發幼兒當“小問號”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小問號”呢?

幼:想。

師:那麼你們想知道一些什麼問題呢?

幼:爲什麼醫生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一個紅‘+’字呢?

幼:爲什麼西瓜裏會有種子?

幼:爲什麼蝴蝶會在天上飛?

…… ……

(2)幼兒各自以繪畫的形式問“爲什麼”。

師: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用記號筆和白紙記錄下來,畫的時候要注意畫面大一些,讓別人一看就能明白你提的是什麼問題。

教師在佈局、構圖上給幼兒以適當指導,並鼓勵幼兒提出與別人不同的問題。

鼓勵組內幼兒互相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

此環節中,有的幼兒畫了一隻貓去追老鼠,有的畫了太陽和月亮……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爲什麼”,情緒高漲,連平時不怎麼喜歡畫畫的小朋友也大膽地用紙和筆提出問題。

(3) 師幼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

請3~4名幼兒將自己畫的問題拿到前面,展示給同伴看並提問。

老師鼓勵幼兒從多角度提問題,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輔助表達自己的問題。

幼:爲什麼小鳥會在天上飛?爲什麼貓要去捉老鼠?爲什麼小雞喜歡吃蟲子?爲什麼人不能飛上天?

幼:爲什麼西瓜裏會有種子?爲什麼買東西要給錢?爲什麼大樹會長那麼高?爲什麼魚會在水中游?

…… ……

(4)師幼共同仿編兒歌

師:小朋友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們來給問題提的多的小朋友戴上“小問號”頭飾,把他的名字和提出的問題一起編到兒歌中。

師請一名幼兒上臺,展示他的問題。

幼:我班有個××,大家叫他小問號。他問老鼠爲啥會怕貓?爲什麼秋天果樹上會結果實?爲什麼地球是彩色的'?爲什麼糖吃多了會蛀牙?老師聽了微微笑,誇獎××肯動腦。只要大家勤學習,將來一定會知道。

師:真不錯,我們一起爲××鼓鼓掌。

再請若干名名幼兒上臺展示問題,集體仿編兒歌。

仿編詩歌將整節活動推向了高潮,當聽到全班小朋友將自己的名字編入到了兒歌中時,他們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顯得非常神氣。其他沒有上臺的幼兒也非常活躍,羨慕那些同伴可以將自己的名字編入兒歌,平時膽小的幼兒也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空前活躍。

3.佈置“小問號”專欄,引導幼兒嘗試相互尋求問題的答案。

請幼兒將自己畫出來的問題貼到KT板上,佈置“小問號”專欄。

師:今天,我們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你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幼:知道。

幼:不知道。

引導幼兒互相探討別人提出的問題。

幼:我知道燕子的尾巴爲什麼像剪刀一樣?因爲燕子在天上飛的時候,剪刀一樣的尾巴能幫它掌握方向,保持平衡。

…… ……

師:對於不知道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什麼途徑來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呢?

幼:可以上網查。

幼:可以回家問爸爸媽媽。

幼:可以看圖書和電視。

師:小朋友們真棒!提出了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的答案你們已經知道了,有些問題的答案你們還不知道。回家後,可以對你感興趣的問題嘗試尋求答案。

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鼓勵幼兒提出問題的同時,也應當引導幼兒積極地通過多種渠道尋求問題的答案,讓幼兒做到不僅會提出問題,還會尋求問題的答案。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已有經驗,引導幼兒加深對各種帽子的認識,並能大膽講述帽子的特徵及用途。

2、引導幼兒瞭解不同職業的人帶上不同的帽子服務我們,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幼兒每人一頂帽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展示,讓幼兒發現帽子的不同之處,並能知道各種帽子的名稱及用途。

1、引導幼兒觀察帽子,能說出不同帽子的特徵。

師:你們今天真有趣,都帶了帽子。那我們就一起說說我們的帽子吧!誰來說說你帶了什麼帽子?有什麼作用呢?

2、總結:原來啊,有的帽子可以擋住太陽,有的帽子可以讓我們覺得很暖和、有的帽子還能保護我們。所以呀,不同的帽子有不同的作用。

3、師:你們帶來了這麼多帽子,老師還帶來了三頂特殊的帽子。先把你們的帽子送回家,我們再一起來看看。

二、出示三頂特殊的帽子,引導幼兒瞭解不同職業的人會帶上不同的帽子。

1、師:誰來說說你認識哪一頂帽子?

★警察帽

師:爲什麼你看出它是警察帽,你哪裏看出來的?

【介紹國徽】

2、師:除了警察帽,你們還認識嗎哪頂帽子?

★廚師帽

師:你怎麼知道這是廚師帶的帽子?

師:廚師爲什麼要戴又白又長的帽子呀?

師:你們有這麼多不一樣的想法,那我們一起來聽聽吧,到底有什麼用?

總結:原來廚師戴帽子是爲了乾淨,那我們開動小腦筋想想,還有哪些工作也爲了乾淨一定要戴帽子呢?

師:有一個人每天在我們身邊每天也需要這頂帽子,是誰呢?

幼兒:阿姨

總結:原來空姐、護士、阿姨還有做好吃的東西的人她們都必須戴乾淨的`帽子

3、★建築帽

師:還有最後一頂帽子了,它是誰的帽子呢?

幼兒:工人,建築工人......

師:有誰知道它的名字?誰來說說爲什麼要戴這頂帽子?

師:安全帽保護大家的,它還救了一位建築叔叔的生命,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掉進大坑後安全帽是怎麼救叔叔的?

師:安全帽的作用很大,那我們生活中還有誰需要用安全帽?

總結:一些危險的運動一定要帶上帽子。看到了這些與衆不同的帽子,老師想出了一首好聽的兒歌。知道什麼是與衆不同嗎?

師:與衆不同就是特別,不一樣的意思。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與衆不同的兒歌吧!

三、邊放PPT邊念兒歌

詩歌:與衆不同的帽子

四、活動延伸

師:想一想,你想成爲什麼職業的人,明天我們就來爲設計一頂特殊的帽子,好嗎?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知道"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識別陌生人的哄騙行爲,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3.提高遇到危險沉着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視頻:《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我不怕》PPT

2.歌曲《小兔子乖乖》

活動過程

一、歌曲引入,瞭解哄騙提問

1.播放歌曲《小兔乖乖》。這首兒歌小朋友們熟悉嗎?這首兒歌的名字誰知道?那《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2.小兔子開門了嗎?

3.小兔子是怎麼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

教師小結:小兔子讓大灰狼把尾巴從門縫裏伸進來瞧一瞧,判斷出這不是媽媽的尾巴。小兔子真聰明,遇到問題不慌不忙,動腦筋想辦法,值得我們學習。

4.提問:如果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麼做呢?是所有的人敲門都不開嗎?(引導幼兒聯繫實際思考判斷。並通過追問:是所有的人敲門都不開嗎?進一步引導幼兒判別自己的親朋好友等熟悉的人會開門,不認識的人就不開門。)

教師小結:當敲門的是自己熟悉的叔叔、阿姨時我們可以開門,不認識的人我們就不能開門,我們把這些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爲"陌生人"。

5.討論:爲什麼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呢?(會騙人、會偷東西、會把小孩帶走……)教師小結:對,陌生人有可能是壞人,我們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

二、觀看事例,引發思考

1.有個叫小雨的小朋友自己在街上玩的時候碰到了一位陌生的阿姨,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2.播放視頻《不跟陌生人走》,到"阿姨想帶小雨走"停止。

提問:

(1)如果你是小雨,會跟那位阿姨走嗎?

(2)爲什麼?

3.我們看一下小雨到底會怎樣做,繼續播放視頻,請幼兒看完後提問:

(1)那位阿姨是怎樣把小雨騙走的呢?(她說媽媽有事,請她來幫忙接小雨的)

(2)這位自己稱是媽媽同事的阿姨小雨認識嗎?

教師小結:所以無論別人怎麼說,只要你不認識的人都是陌生人,陌生人都不能輕易相信。(通過引發幼兒思考,讓幼兒進一步瞭解"陌生人"的含義。)

(3)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麼辦法救小雨呀?

(4)我們怎樣判斷陌生人說的話是真是假呢?

(引導幼兒通過討論得出一些常用的判別方法,如:給家裏人打電話,詢問警察叔叔,找老師幫忙等等)

4.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小雨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麼後果?(會被賣掉,被帶到其他的地方去,就見不到媽媽了)

5.總結:所以我們堅決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判斷推測,引發討論

現在我要來考考咱們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知道遇到陌生人應該怎麼做了。

情景一:陌生人給小朋友玩具。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麼事情?(陌生人給小朋友玩具)提問: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播放情景二:陌生人給小朋友好東西吃。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麼?(陌生人給小朋友東西吃)提問: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播放情景三:陌生人帶小朋友找媽媽。

問題:遇到這幅圖上的情況你會怎麼做?

教師小結:我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好人,但也會有壞人。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也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寶寶。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知道迷路之後該怎麼辦,瞭解如何正確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後不要害怕,要大膽、禮貌的向他人尋求幫助。

3、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4、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故事內容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趙老師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

2、師:我們一起聽聽它遇到了什麼問題。(出示ppt)

二、分段講述。

(一)幼兒觀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師:鼠先生遇到了什麼問題?

2、師:鼠先生爲什麼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爲鼠先生迷路了)

3、師:鼠先生應該怎麼辦?幼:可以問警察,可以做記號等。

(二)觀看故事後半部分。

1、師:那最後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嗎?幼:找到了。

2、師:鼠先生是用了什麼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兒:問了許多的小動物,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與幼兒角色扮演。

三、經驗遷移。

1、師:鼠先生迷路了之後是通過問路的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們小朋友一個人在外面迷路了該怎麼辦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給予提示、指導)

2、小結:迷路後可以使用的辦法有,記住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父母手機號,打電話給家人;向路上的行人問路;找警察叔叔,讓他們把自己送回家……3、我們回家後可以問問家長還有什麼好辦法,下次活動時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幫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們高興的擁抱在一起,那我們也很開心,我們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嗎?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通過情景表演、問題討論等方法,使幼兒瞭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在幼兒的回答與表現中發現孩子們對城市裏、商店(超市)裏迷路了怎樣求救比較有想法,能說出許多,但對於農村裏、夜間怎樣想辦法求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培養,此外還發現班級幼兒中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住址都說不清楚,需要加強引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4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許多孩子都有挑食的壞習慣,想吃什麼父母總是儘量滿足,而對他們不愛吃的東西,父母也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辦纔好。

《鬼鬼盯着你》生動有趣的情節正與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相吻合,因此它吸引着孩子,他們會投入到故事情節中去,也會將自己的經歷和故事中主人公太郎聯繫在一起。在欣賞故事的同時,孩子們也能生動地理解、人士到挑食的危害,知道只有樣樣東西都愛吃才能長得壯壯的。

內容簡介:

太郎偷偷養了一隻怪獸,這隻怪獸叫鬼鬼。鬼鬼的用處可大了,太郎不喜歡吃的東西,鬼鬼全替他吃掉,太郎不愛喝的牛奶,鬼鬼也會替他喝完。爸爸、媽媽、老師都表揚太郎是個不挑食的好孩子,太郎可得意了。可是,太郎沒有想到,怪獸吃了那麼多好東西,一天天長大了,可怕的事情也跟着發生了……

活動目標

1。知道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才能更健康更強壯。

2。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3。能理解、想象、講述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引發懸念(出示繪本《鬼鬼盯着你》介紹人物)

這個男孩叫太郎,這是他養的怪獸,叫“鬼鬼”。這個故事叫《鬼鬼盯着你》。

2、出示圖1:猜猜,太郎爲什麼喜歡鬼鬼?

3、出示圖23,看看太郎究竟爲什麼喜歡鬼鬼。(你看到鬼鬼幫太郎做了些什麼事情?)爲什麼太郎要讓鬼鬼幫他吃這些東西呢?

4、出示圖46。講述故事:鬼鬼把太郎不愛吃的東西都吃掉了,爸爸、媽媽、老師還表揚太郎呢!

猜猜太郎聽了表揚,心裏是怎麼想的.?

你喜歡鬼鬼嗎?如果你有一隻鬼鬼,你想讓他幫你吃什麼?

二、觀察圖畫,理解故事

1、 出示圖78

你看到發生了什麼事情?(鬼鬼想幹什麼?)

你覺得太郎能戰勝鬼鬼嗎?爲什麼?

2、 出示911

鬼鬼吃掉太郎了嗎?

誰幫助了太郎?大家是怎麼對付鬼鬼的?

爲什麼小朋友的力氣會這麼大呢?

你覺得太郎以後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戰勝鬼鬼?爲什麼?

3、 出示圖12

鬼鬼還在尋找新的朋友,如果鬼鬼找到你,你該怎麼辦呢?

三、討論延伸

你最不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圖片顯示)

這些你們不愛吃的東西該怎麼解決?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產生喜愛中國畫的情感。

2、發展審美觀察力,感受水墨畫中樹的墨色濃淡變化美,體會水墨畫的表現特點。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榕樹的照片,幼兒用書。

2、國畫顏料、墨、毛筆、宣紙、盤子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榕樹的照片,瞭解榕樹的特徵。

請幼兒仔細觀察照片並說一說榕樹的顏色、樹幹的形狀以及樹枝的形狀。

2、欣賞吳冠中的國畫作品《小鳥天堂》,瞭解作品內容,體會水墨畫的表現特點。

(1)請幼兒講一講這幅畫裏的大榕樹和照片中的有什麼不一樣?用手來畫一畫作品中榕樹上的線條。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現畫中的小鳥。

提問: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小鳥在這棵大樹上?

爲什麼小鳥喜歡和大樹在一起?

(3)引導幼兒發現並體會畫面中墨色深淺的運用給作品帶來的.美感。

3、教師介紹國畫的作畫方法,幼兒嘗試用毛筆蘸墨汁畫小鳥。在宣紙上自由畫一畫。

(1)教師示範用毛筆蘸上墨汁在宣紙上畫畫,提醒幼兒保持衛生。

(2)幼兒嘗試用毛筆蘸上墨汁畫小鳥。

(3)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乾淨。

4、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教學反思:

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